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型教学模式以强化岗位能力为主线,以实训、实践教学为主体,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体现工学结合、工学交替、行动导向教学为特色的教学模式;注重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和岗位性,创新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实现高职教育与企业用人需求“零距离”的办学目标。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工学交替;实践能力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肩负着培养面向施工、建设、监理和工程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建筑人才的使命。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既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为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建筑人才,正是目前我们进行新型教学模式探讨的原因所在。
一、现状分析
现行的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很多都是大学本科的一个缩影,即用3年的时间将本科4年所需开设的主要课程讲完,理论教学时间基本上要占到全部时间的2/3还多,甚至有些学校为了使自己的学生就业门路更加宽广,还增加了许多新兴的边缘学科,例如:公路施工、桥梁施工等。高职生的特点无形被弱化了许多,以致于背离了教高[2006]16号文件的精神。
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的来临,建筑业快速发展,并逐步与世界接轨,国家全面推行工程招标投标制、工程项目监理制、项目经理负责制,建筑市场越来越规范,为建筑类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但是,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建筑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毕业生到岗就能工作,一到工地、公司就能整理资料、编制预算或进行工程技术管理。所以,高校以前那种在黑板上建高楼、书本里搞管理的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前人才市场的需求,必须进行大力改革,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毕业后上手快、动手能力强,把学生真正培养成为用人单位满意的高级专业技术应用型、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大力推进教学模式的改革,逐步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改变“满堂灌”和“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法,开展教学研究。现在有些教改起步较早的学校,在传统教学中加入行动导向、启发、讨论、案例教学,鼓励实地考察、模拟训练、校内仿真实训等教学方式,建立“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新模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二、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
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自2000年开始实践“五步实践法”教学模式。2007年,又积极探索、构建了“4×0.5+4×0.5+1+1”的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实践、实训技能教学课时已超过总学时数的50%。此外积极推行订单培养,将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新型教学方法融入教学过程。此模式符合就业导向,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适应了岗位需要,满足了社会需求,实现了学生的零距离就业。
1.“五步实践法”教学模式
“五步实践法”教学模式,即指与理论结合的随堂实习、与专业知识结合的认识性实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生产性实习、以实践技能提高的顶岗实习、以就业为目的的就业实习五部分(如图1所示)。此种教学模式适合在大部分学生中采用,大大改善了以往学生“理论强、实践弱”的特点,增大了学生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见表1)。
2.“4×0.5+4×0.5+1+1”的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4×0.5+4×0.5+1+1”(见图2)即前4个学期中,每学期一半时间在学校进行基础及专业基本知识学习、一半时间在企业进行岗位技能强化、1个学期进行专业顶岗实习、1个学期进行就业实习。这种教学模式适应于精英教学,从学生一入校,即通过主动申请、笔试、面试,选拔出一部分综合素质较好的学生。通过两年的实践,这部分学生均能够在实习工地独当一面,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均比其它几个班学生突出,毕业后进入企业,不需岗前培训和适应期,可直接工作,“适应期”为零。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学校教育与企业生产直接对接,服务于地方经济,使学生就业更加顺畅,使企业节约时间和资金成本,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几年来,我们结合“零适应期”人才培养模式,面向市场需求以就业为导向,调整课程设置,加大实践力度,实行学工交替,加强产学对接,实现了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跨越。
此种教学模式要求学校在第一学期学生实习时,由学校统一联系安排工地,并且需要在第一、二学期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实习内容,有选择地调整课程学习的前后顺序;其它几个学期的实习可以放开让学生自己联系工地,但需要学校加大检查、指导力度,过程控制难度较大。
在实践的几年里,我们坚持“依托行业、强化特色、就业导向、服务社会”的专业建设理念,进一步完善“五步实践法”教学模式和“4×0.5+4×0.5+1+1”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行“一主线”(以培养岗位技能为主线)、“两体系”(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双证书”(学历证书和岗位职业资格证书)、“三结合”(校企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专业技术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结合)的办学方针,遵循教师个人“双师”素质提高和“双师”结构团队建设并重的建设思路,培养一支高水平的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实现与企业深度合作,产学有机融合,提高行业认可度,建设产学一体、装备水平高、优质资源共享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探索校内外实践教学有机衔接与融合的实训实习管理机制,努力使本专业的毕业生具备更高的素质,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事实证明,新型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三、结束语
到2008年年底,新型教学模式更具灵活性、开放性和适用性,便于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化,更好地适应企业的个性化用人需求。教学研究与实践证明,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是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卓有成效的教学模式。它不仅促进理论知识、技能训练、实习操作的有机结合,还增强了学生的岗位能力、实践能力,而且为学生搭建了与企业接轨的就业平台,真正从培养“毛坯型”人才转换为“成品型”人才,实现了高职教育与企业用人需求“零距离”的办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王秀兰,杨庆丰.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方式方法的研究[J].职业技术,2007,4
[2]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Quality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specialized new educational model discussion
Yao Yanhong, Zhao Dongmei
Luohe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Luohe, 462002,China
Abstract: The new educational model take strengthens the post ability as a master line, teaches, the practice teaching take the reality as the main body, breaks free from traditional the educational model, the construction manifests the technology union, the technology alternately, the motion guidance teaching for the characteristic educational model; Pays great attention the teaching process the practicality, openness, professional and the post, innovates the new personnel training pattern, realizes the quality education diligently with the enterprise personnel demand “zero distance” school goal.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educational model;the technology takes turn;practical ability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工学交替;实践能力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肩负着培养面向施工、建设、监理和工程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建筑人才的使命。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既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为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建筑人才,正是目前我们进行新型教学模式探讨的原因所在。
一、现状分析
现行的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很多都是大学本科的一个缩影,即用3年的时间将本科4年所需开设的主要课程讲完,理论教学时间基本上要占到全部时间的2/3还多,甚至有些学校为了使自己的学生就业门路更加宽广,还增加了许多新兴的边缘学科,例如:公路施工、桥梁施工等。高职生的特点无形被弱化了许多,以致于背离了教高[2006]16号文件的精神。
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的来临,建筑业快速发展,并逐步与世界接轨,国家全面推行工程招标投标制、工程项目监理制、项目经理负责制,建筑市场越来越规范,为建筑类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但是,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建筑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毕业生到岗就能工作,一到工地、公司就能整理资料、编制预算或进行工程技术管理。所以,高校以前那种在黑板上建高楼、书本里搞管理的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前人才市场的需求,必须进行大力改革,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毕业后上手快、动手能力强,把学生真正培养成为用人单位满意的高级专业技术应用型、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大力推进教学模式的改革,逐步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改变“满堂灌”和“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法,开展教学研究。现在有些教改起步较早的学校,在传统教学中加入行动导向、启发、讨论、案例教学,鼓励实地考察、模拟训练、校内仿真实训等教学方式,建立“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新模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二、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
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自2000年开始实践“五步实践法”教学模式。2007年,又积极探索、构建了“4×0.5+4×0.5+1+1”的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实践、实训技能教学课时已超过总学时数的50%。此外积极推行订单培养,将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新型教学方法融入教学过程。此模式符合就业导向,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适应了岗位需要,满足了社会需求,实现了学生的零距离就业。
1.“五步实践法”教学模式
“五步实践法”教学模式,即指与理论结合的随堂实习、与专业知识结合的认识性实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生产性实习、以实践技能提高的顶岗实习、以就业为目的的就业实习五部分(如图1所示)。此种教学模式适合在大部分学生中采用,大大改善了以往学生“理论强、实践弱”的特点,增大了学生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见表1)。
2.“4×0.5+4×0.5+1+1”的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4×0.5+4×0.5+1+1”(见图2)即前4个学期中,每学期一半时间在学校进行基础及专业基本知识学习、一半时间在企业进行岗位技能强化、1个学期进行专业顶岗实习、1个学期进行就业实习。这种教学模式适应于精英教学,从学生一入校,即通过主动申请、笔试、面试,选拔出一部分综合素质较好的学生。通过两年的实践,这部分学生均能够在实习工地独当一面,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均比其它几个班学生突出,毕业后进入企业,不需岗前培训和适应期,可直接工作,“适应期”为零。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学校教育与企业生产直接对接,服务于地方经济,使学生就业更加顺畅,使企业节约时间和资金成本,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几年来,我们结合“零适应期”人才培养模式,面向市场需求以就业为导向,调整课程设置,加大实践力度,实行学工交替,加强产学对接,实现了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跨越。
此种教学模式要求学校在第一学期学生实习时,由学校统一联系安排工地,并且需要在第一、二学期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实习内容,有选择地调整课程学习的前后顺序;其它几个学期的实习可以放开让学生自己联系工地,但需要学校加大检查、指导力度,过程控制难度较大。
在实践的几年里,我们坚持“依托行业、强化特色、就业导向、服务社会”的专业建设理念,进一步完善“五步实践法”教学模式和“4×0.5+4×0.5+1+1”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行“一主线”(以培养岗位技能为主线)、“两体系”(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双证书”(学历证书和岗位职业资格证书)、“三结合”(校企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专业技术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结合)的办学方针,遵循教师个人“双师”素质提高和“双师”结构团队建设并重的建设思路,培养一支高水平的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实现与企业深度合作,产学有机融合,提高行业认可度,建设产学一体、装备水平高、优质资源共享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探索校内外实践教学有机衔接与融合的实训实习管理机制,努力使本专业的毕业生具备更高的素质,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事实证明,新型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三、结束语
到2008年年底,新型教学模式更具灵活性、开放性和适用性,便于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化,更好地适应企业的个性化用人需求。教学研究与实践证明,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是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卓有成效的教学模式。它不仅促进理论知识、技能训练、实习操作的有机结合,还增强了学生的岗位能力、实践能力,而且为学生搭建了与企业接轨的就业平台,真正从培养“毛坯型”人才转换为“成品型”人才,实现了高职教育与企业用人需求“零距离”的办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王秀兰,杨庆丰.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方式方法的研究[J].职业技术,2007,4
[2]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Quality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specialized new educational model discussion
Yao Yanhong, Zhao Dongmei
Luohe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Luohe, 462002,China
Abstract: The new educational model take strengthens the post ability as a master line, teaches, the practice teaching take the reality as the main body, breaks free from traditional the educational model, the construction manifests the technology union, the technology alternately, the motion guidance teaching for the characteristic educational model; Pays great attention the teaching process the practicality, openness, professional and the post, innovates the new personnel training pattern, realizes the quality education diligently with the enterprise personnel demand “zero distance” school goal.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educational model;the technology takes turn;practical abi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