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园欺凌的成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bixian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阶段的校园欺凌基本属于萌芽程度,如果能够分析其形成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将会大大减少初高中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小学校园欺凌受学生、学校、家庭、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具体的预防措施有:设立“班级监督员”,加强防欺凌教育,重视对教师和家长培训,完善相关制度。
  关键词:校园欺凌;防欺凌教育;德育
  校园欺凌是指发生在校园内外,以学生为参与主体的一种攻击性行为,它既包括言语欺凌也包括行为伤害。小学阶段的校园欺凌基本属于萌芽程度——有些学生因为某些原因开始有一些轻微的欺凌行为,但还没有形成气候,未造成较严重的后果。虽然是欺凌萌芽,但也不可忽视,因为欺凌行为的发生必定有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是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轻到重的酝酿。如果能够分析校园欺凌的形成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将校园欺凌扼杀在萌芽阶段,将会大大减少初高中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一、小学校园欺凌的成因分析
  (一)学生因素
  正处在身心发展变化重要阶段的小学生,渴望独立,善于模仿他人,并开始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但是,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又不成熟,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会因为一些不如意的事情产生一些过激行为。这些过激行为有时会施予他们弱的同学身上,造成校园欺凌。
  经过调查发现,校园欺凌的实施者一般都是性格比较强势的学生,他们外向、胆大,因为自己身上的一些“优势”而觉得自己高人一等。而有些学生性格软弱,与同学相处时表现得孤僻、不合群、过分敏感,这样的学生容易成为被欺凌者。
  (二)学校因素
  我们随机在学校各个年级选取50 人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有许多学生对欺凌现象认识不清晰。有39% 的学生认为“排斥或故意忽略他人”不属于欺凌行为,有45% 的学生认为“给别人起侮辱性的外号”不属于欺凌行为,还有47% 的学生认为“强拿、强借别人的东西,借东西不还”不属于欺凌行为。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学生不知道欺凌具体包括哪些行为,这表明学校相关教育工作是没有开展到位的。
  (三)家庭因素
  家长的言行也会直接影响孩子。有些家长本身是易怒易躁型的,处理事情时容易偏激,甚至打骂别人。受家长言行影响,孩子也会无意识地模仿他们的行为。家长对欺凌事件的不重视也是导致学生欺凌行为产生的一个原因。他们认为孩子之间的欺凌其实就是同学之间的小矛盾,不会造成严重后果,所以不加干预,导致有些学生的欺凌行为变本加厉。
  (四)社会因素
  随着社会的信息化发展,电视、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越来越风靡,许多学生都能很娴熟地通过电子产品获取信息资源。其中,不少资源存在宣扬和美化暴力的情况。“儿童的天性是模仿别人。”过度渲染暴力的媒體内容会误导身心还未健全的小学生,导致他们可能潜意识地加以模仿,从而在某一冲突发生的时刻诱发欺凌事件。
  二、校园欺凌的预防措施
  (一)设立“班级监督员”
  小学校园欺凌行为具有很强的隐蔽性,起点往往是学生间的嬉笑打闹,隐藏在“越界”“过分” 的行为之中。如果教师没有足够的意识和能力加以特别关注的话,很难及时觉察。而且师生之间天然存在一定的距离感,很多学生在被欺凌后不会选择第一时间告诉教师——这在高年级尤其严重。而学生对于班级里一些细微的事情更具敏感性。我们可以在班级里设立“班级监督员”,或者培训班委成为得力的监督者。当他们知晓同学之间的矛盾,或是发现一些欺凌苗头后,能够及时告诉教师。教师第一时间采取措施,从而有效阻止欺凌行为的进一步发展。
  (二)加强防欺凌教育
  校园欺凌具有反复性特征,所以学校相关教育也要螺旋式加强。学校应该开发符合自己学校实际的安全教育校本教材,每学期都应有防欺凌内容,并且要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阶梯式加深。如,低年级应该主要让学生认知什么是欺凌行为, 怎样做到友爱伙伴;中、高年级则要注重引导学生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以及当自己受到欺凌时应该怎么自我保护;高年级还要让学生多看一些青少年法治宣传片、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了解欺凌的严重后果(有时可能要负相应的法律责任)。
  学校还要形成多学科融合的德育体系,教师要充分利用班会、道德与法治课、晨会、心理健康课等时机开展德育工作,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积极思想的滋养,慢慢规范自己的言行。
  (三)重视对教师和家长的培训
  发生校园欺凌事件,部分原因是学生出现极端情绪的时候,教师和家长未能及时发现并开导。所以,学校要加大对教师心理健康知识方面的培训,保证教师具备分析学生心理以及开导学生心理的能力。
  家长对欺凌事件的态度也是影响欺凌事件发生的关键性因素。学校要通过家长会、讲座、微信推送等渠道,让家长知晓校园欺凌的危害,引起重视。还可以通过一些培训会、家委会以及线上家长学校等,具体指导家长如何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以及面对校园欺凌时应该如何正确处理。
  (四)完善相关制度
  学校要建立校园欺凌应急预案,明确各教职工预防和应对欺凌行为的职责。向学生和家长公布校园欺凌治理的求助部门、相关责任人和电话号码。学校应与公安部门紧密联系,时刻关注校园欺凌发展动态,及时向公安部门报案并配合立案查处。
  学校可通过设立法治副校长的形式建立校园警察制度,在处理较严重的校园欺凌问题时,可由校园警察出面和家长、欺凌者沟通,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对别的学生也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从而减少学校欺凌事件的发生。
  (陶欢欢,江苏省扬中市联合中心小学。童海燕,江苏省扬中市联合中心小学副校长。扬中市英语学科带头人。)
其他文献
摘要:对数学知识的深度理解是数学学习的永恒追求。在“做数学”中获得丰富的表征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深度理解数及计数法;在“做数学”中经历图形的构造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深度理解图形性质;在“做数学”中明晰运算的原理,可以帮助学生深度理解运算法则;在“做数学” 中直观感知数学概念的要义,可以帮助学生深度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关键词:“做数学”;计数法;图形性质;运算法则;数学概念  就数学学习而言,是否理
低混教育模式的探索基于独生子女以及二孩的教育问题,基于为中、小班幼儿提供多样化、复杂化的社会交往环境,为大班幼儿提供系统经验学习环境,文章从环境创设、课程建构、混龄形式等多方面探索低混教育模式的实践之路,发挥混龄教育的价值,同时建立幼儿系统化的经验。
摘要: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将一方土地开辟成绿色农场,作为教室之外的又一课堂空间。“田野课堂”摒弃“填鸭式”教学,注重让儿童主动地学、探究地问、真实地做。五年级的“田野课堂”,开展“我是田野小主人”“我是田野小管家”“我是田野小赢家”三个板块的活动,使学生在自由、自主、自然的“田野课堂”中增长见识,提升能力,茁壮成长。  关键词:“田野课堂”;综合实践活动;种植  田野是一本无字的百科全书,任由儿童去
一位大学即将毕业的学生与我聊起他未来的规划。他想开一家独具特色的奶茶店, 摒弃市面上一些奶茶店近于流水装配线的固化的操作模式,能因顾客而异。但是,这一想法却遭到家长的反对,理由是:大学本科生出來开奶茶店太“跌份”。  学生很苦恼,何以出了学校大门,依然逃不掉“高下之分”的各种判断。  我建议他对当前本地区的奶茶市场环境、营销模式等进行多方调研,在此基础上考虑自己奶茶店的市场定位和运营模式, 并合理
妈妈的养育千篇一律,爸爸的陪伴则千差万别。  与妈妈温柔而细腻的存在相比,爸爸是创造多样可能性的存在。当然,陪伴中“多样灾难性”的可能也在其中。  现实中,与女性的婆婆妈妈不同,爸爸更多大大咧咧,妈妈私下便生出诸多不满。毕竟,跑错教室,忘记送娃上学的时间,带孩子时沉迷打游戏、“葛优躺”等这些爸爸带娃的日常都在身边鲜活地发生着。  在妈妈群里,最大的谈资就是吐槽爸爸们的各种不靠谱。我想说,妈妈们,别
摘要:将绘本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把适合的绘本资源嵌入语文教学,既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优秀绘本,切实发挥绘本在实际教学当中的价值,又能利用绘本的特殊性助力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将绘本嵌入语文教学,需要对嵌入教学的客体——绘本做聚焦性选择,还要对嵌入的本体——教学内容的特质有明确认知。分别在阅读教学、习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中嵌入绘本,有选择性地在教学全程或某个环节嵌入。  关键词:绘本;语文教学;嵌入
摘要:知行结合是“做数学”的认识论基础,强调数学体验中的知与行、数学实验中的知与行、综合实践中的知与行。建构知识是“做数学”的学习论基础,强调“做数学”是学生的个体行为,“做数学”不是知识传递的模式,“做数学”是合作学习的方式,“做数学”是用情境支持知识理解。情境认知是“做数学”的教学论基础, 强调“做数学”体现了在情境脉络中学习,践行了在实践共同体中教学,实现了在行动中学习知识。  关键词:“做
语文是融工具性与人文性于一体的学科,因此就赋予了它更多的情感因素。作为最核心情感的爱是最正的能量元素,语文教学就是让学生一生带着对亲人、对祖国、对大自然的高度热爱去前行,他们的人生轨道就不会偏离方向。  语文作为学校教学中的一大学科,是工具中的工具,基础中的基础。所有人的情感交流,文明传播都必不可少。然而语文又不仅仅是工具,它同时还是人类的情感载体。是人内心世界的非声音表现形式。它的外在体现往往跟
一线教师观摩课堂都会追问:为什么好的课总是波澜壮阔、闪烁着智慧的火花,而不好的课堂却总是平静如水、无法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呢? 好课的背后究竟藏有哪些秘密? 笔者以为,下面的“四有”是其特质。  一是脑中有“标”。“标”,首先指课标。课标是方向,是学科教学的指路明灯。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教学行为,都要做到心中有“标”。心中有“标”,我们的课堂教学才会有所依,才能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路上越走越远、越走
“存树人之志,任秉木之劳”,叶嘉莹曾这样评价恩师顾随先生。这话,也是耕野先生以及一代温师学人的写照。他们始终以培育“大写的人”为己任,以严格的管理和严谨的治学,实践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育信念,为台州乃至浙江教育倾注心血与智慧,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耕野先生一辈子耕耘在田野,收获在田野,也赢得了更多田野“牧童”的爱戴与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