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月15日,由中国外文局(中国国际出版集团)与日本言论NPO共同主办的第十四届北京—东京论坛在日本东京落下帷幕。来自两国政治、经济、学术等领域的百余位嘉宾围绕“深化中日互信与合作,共担亚洲及世界和平与发展责任—思考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现实意义”这一主题展开了务实交流和深入研讨。
今年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时表示,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和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中日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也是本地区和国际社会普遍期待。2018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思考条约精神对当前中日关系的现实意义,成为分论坛上中日嘉宾探讨的主要议题。
中宣部副部长、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徐麟在论坛开幕式的演讲中表示,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也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这两个“40周年”内涵丰富且相互关联,为把握当今的中日关系提供了很多弥足珍贵的启示。
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称条约将中日之间的“吊桥”变成了“铁桥”。他表示,我们今天回到中日友好的原点和出发点,应放眼世界,建立面向未来的友好合作关系。他强调两国应拉近国民之间的关系和距离,增加亲近感。
相关民调显示,领土、历史等问题仍是阻碍中日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论坛中,不少专家就中日如何进一步深化理解、增进互信建言献策,认为双方应本着条约精神进一步管控分歧、加强沟通,并将“永不再战”落到行动上。
本届论坛设置了探讨两国经贸合作事宜的“经济分论坛”和低碳及数字经济等领域合作前景的“特别分论坛”,意在进一步探索中日间更多潜在合作模式。与会人士认为,中日两国在金融、贸易、新技术等领域存在巨大合作潜力,进一步拓展双边、多边合作将为两国关系持续改善发展注入新动力。
日本内阁官房副长官西村康稔表示,在经济领域,日中拥有不可分割的纽带。日本政府期待并支持日中企业携手并肩,着眼新形势,为两国务实合作开辟新路径,打造新亮点。
中国经济学家樊纲认为,中日作为经济大国,可以合作推动诸如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地区多边机制,以促进并带动全球经济和贸易发展。
中日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展开合作的议题也引发与会者的热烈讨论。日本经济学家田代秀敏认为,日中在高铁、人工智能、环保、现代农业等领域存在巨大合作潜力,两国企业具有一定互补性,双方可取长补短实现合作共赢,未来两国可以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展开第三方市场合作。
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在演讲中谈到,目前,包括经济全球化在内的现有国际秩序出现了动荡。迄今为止,日中等亚洲国家都在现有秩序下实现了发展,维护和完善这一秩序符合亚洲乃至全世界的利益,日中两国应携手努力肩负起这一责任。
多位与会代表指出,在当前的贸易保护主义浪潮下,身为世界重要经济体的中日两国可以在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方面发挥更多作用。
中日友好的根基在民间。中国外文局副局长方正辉表示,愿与日方一道继续努力,把北京—东京论坛打造成中日间加深了解、化解隔阂、谋求合作、增进友谊的高水平民间交流与对话平台。日本言论NPO代表工藤泰志表示,我们坚信民间外交可以发挥特别作用,面对深刻复杂变化的国际形势,日中两国要肩负起让亚洲和世界拥有美好未来的责任。
闭幕会上,作为论坛成果之一,中国外文局(中国国际出版集团)与日本言论NPO发表了《东京共识》,指出两国应共同维护区域和平繁荣稳定发展,进一步推动双边及多边经贸合作;双方还应继续拓展民间交流,为促进两国关系持续改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北京—东京论坛”创办于2005年,每年一次,在北京与东京轮流举办。论坛已成为两国间层次较高、规模较大的官民互动交流平台,在促进中日关系发展、增进民众相互理解与互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东京共识》:
中日双方共同认为,和平与合作发展应是中日在亚洲地区所追求的理念,合作共赢应是该地区的共同目标,双方需要为此付出更多努力。双方支持为实现朝鲜全面弃核所作的外交努力,并推动以和平方式实现这一目标。为实现朝鲜半岛全面无核化及构建半岛和平机制,中日双方需要深化合作。
中日双方共同认为,鉴于当前世界自由贸易环境日益严峻,单边主义已成为世界经济的重大威脅,中日两国基于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立场,应为维护更加开放、基于规则的自由贸易体制和多边主义下的国际合作携手并进。中日两国应努力推进WTO改革及本国经济结构改革。中日两国应在东亚地区进一步推动双、多边经济合作,促进贸易、经济和资本交流。
中日双方共同认为,目前在东亚地区,各国间有效的危机管理机制的建立与运作仍不充分,存在“擦枪走火”的危险。经过双方的努力,中日危机管理机制已部分实现,但应进一步提升水平,并尽早启动旨在预防、管控危机的定期磋商,探讨建立更多相关机制。
中日双方再次重申,东亚乃至亚洲地区的和平与发展,不仅需要中日双方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更需得到两国民众的广泛支持。为共创亚洲未来,两国民间应立足长远,广泛开展理性讨论,为政府间外交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今年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时表示,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和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中日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也是本地区和国际社会普遍期待。2018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思考条约精神对当前中日关系的现实意义,成为分论坛上中日嘉宾探讨的主要议题。
中宣部副部长、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徐麟在论坛开幕式的演讲中表示,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也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这两个“40周年”内涵丰富且相互关联,为把握当今的中日关系提供了很多弥足珍贵的启示。
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称条约将中日之间的“吊桥”变成了“铁桥”。他表示,我们今天回到中日友好的原点和出发点,应放眼世界,建立面向未来的友好合作关系。他强调两国应拉近国民之间的关系和距离,增加亲近感。
相关民调显示,领土、历史等问题仍是阻碍中日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论坛中,不少专家就中日如何进一步深化理解、增进互信建言献策,认为双方应本着条约精神进一步管控分歧、加强沟通,并将“永不再战”落到行动上。
本届论坛设置了探讨两国经贸合作事宜的“经济分论坛”和低碳及数字经济等领域合作前景的“特别分论坛”,意在进一步探索中日间更多潜在合作模式。与会人士认为,中日两国在金融、贸易、新技术等领域存在巨大合作潜力,进一步拓展双边、多边合作将为两国关系持续改善发展注入新动力。
日本内阁官房副长官西村康稔表示,在经济领域,日中拥有不可分割的纽带。日本政府期待并支持日中企业携手并肩,着眼新形势,为两国务实合作开辟新路径,打造新亮点。
中国经济学家樊纲认为,中日作为经济大国,可以合作推动诸如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地区多边机制,以促进并带动全球经济和贸易发展。
中日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展开合作的议题也引发与会者的热烈讨论。日本经济学家田代秀敏认为,日中在高铁、人工智能、环保、现代农业等领域存在巨大合作潜力,两国企业具有一定互补性,双方可取长补短实现合作共赢,未来两国可以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展开第三方市场合作。
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在演讲中谈到,目前,包括经济全球化在内的现有国际秩序出现了动荡。迄今为止,日中等亚洲国家都在现有秩序下实现了发展,维护和完善这一秩序符合亚洲乃至全世界的利益,日中两国应携手努力肩负起这一责任。
多位与会代表指出,在当前的贸易保护主义浪潮下,身为世界重要经济体的中日两国可以在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方面发挥更多作用。
中日友好的根基在民间。中国外文局副局长方正辉表示,愿与日方一道继续努力,把北京—东京论坛打造成中日间加深了解、化解隔阂、谋求合作、增进友谊的高水平民间交流与对话平台。日本言论NPO代表工藤泰志表示,我们坚信民间外交可以发挥特别作用,面对深刻复杂变化的国际形势,日中两国要肩负起让亚洲和世界拥有美好未来的责任。
闭幕会上,作为论坛成果之一,中国外文局(中国国际出版集团)与日本言论NPO发表了《东京共识》,指出两国应共同维护区域和平繁荣稳定发展,进一步推动双边及多边经贸合作;双方还应继续拓展民间交流,为促进两国关系持续改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北京—东京论坛”创办于2005年,每年一次,在北京与东京轮流举办。论坛已成为两国间层次较高、规模较大的官民互动交流平台,在促进中日关系发展、增进民众相互理解与互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东京共识》:
中日双方共同认为,和平与合作发展应是中日在亚洲地区所追求的理念,合作共赢应是该地区的共同目标,双方需要为此付出更多努力。双方支持为实现朝鲜全面弃核所作的外交努力,并推动以和平方式实现这一目标。为实现朝鲜半岛全面无核化及构建半岛和平机制,中日双方需要深化合作。
中日双方共同认为,鉴于当前世界自由贸易环境日益严峻,单边主义已成为世界经济的重大威脅,中日两国基于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立场,应为维护更加开放、基于规则的自由贸易体制和多边主义下的国际合作携手并进。中日两国应努力推进WTO改革及本国经济结构改革。中日两国应在东亚地区进一步推动双、多边经济合作,促进贸易、经济和资本交流。
中日双方共同认为,目前在东亚地区,各国间有效的危机管理机制的建立与运作仍不充分,存在“擦枪走火”的危险。经过双方的努力,中日危机管理机制已部分实现,但应进一步提升水平,并尽早启动旨在预防、管控危机的定期磋商,探讨建立更多相关机制。
中日双方再次重申,东亚乃至亚洲地区的和平与发展,不仅需要中日双方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更需得到两国民众的广泛支持。为共创亚洲未来,两国民间应立足长远,广泛开展理性讨论,为政府间外交营造良好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