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方向)专业的职业类课程教学中,运用项目驱动 阶段教学模式,以实践教学活动为主线,以阶段式任务为学习目标,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学习积极性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与就业能力。
关键词:项目驱动 阶段教学模式;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
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方向)专业是随着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而产生的新兴专业,我院在园林技术(设计方向)专业的基础上,于2004年申办了该专业,并于当年开始招收40名新生,由于新生是非艺术类考生,大多数学生在美术方面的基础相当薄弱,为使学生通过三年学习,达到培养目标,成为建筑物室内设计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我们通过多次调研,确定以项目驱动 阶段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培养,经过对我院2007届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和对2008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的总结,证明这一培养模式是成功的。现将该教学模式的主要做法简要介绍如下,以期为进一步完善和推广该模式提供参考。
职业类课程的主要框架
为突出应用能力培养,我们在确保政治、体育、计算机、英语课教学基本时数的前提下,将职业基础课程安排在第一学年完成,主要开设了素描、色彩、设计构成、手绘效果图等课程,第二学年和第五学期主要开设职业技术与职业认证课程,如工程制图基础、室内设计、展示设计、软件应用、广告设计、家具设计、装饰工程预算等课程,第六学期进行顶岗实习。
项目驱动 阶段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
对课程进行项目分解,制定多个单项任务的考核标准首先由教研室进行集体备课,对各职业类课程进行单项任务分解,然后安排教师制定考核标准,这一考核标准是非理论性的指标,主要是针对具体的实物,如素描课程,要求学生通过2周非连续训练后,能比较逼真地画出桌上的乒乓球实物,教师将自己制作的桌上乒乓球图画挂在讲台一侧,让学生观摩后进行训练,两周后进行考核。然后遵循先易后难的教学梯度,依次安排茶杯、电视机等绘图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实践环节,在学生实践过程中进行理论指导教师开始授课时,只布置任务,不给予方法指导,待学生训练一定时间(如1小时至半天)后,收集个别指导时学生的疑问,进行总体上的理论与方法指导。同时,教师在个别指导时,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学习技巧,鼓励学生一边训练,一边主动进行关于绘画技巧的理论学习。
打破传统的课表制,改为半天授课制由于专业的特点,学生的学习工具较多,调整授课时间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安排教与学的任务,避免因改换课程而耽误时间。同时,为了避免单调的训练,可在1周内同时开设2~3门职业课程,进行交叉授课,在完成1门课程的考核后,再开新的课程。每学期的教学时数大体在420课时左右,其中2/3左右的授课时间是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技能训练。
项目驱动 阶段教学模式的主要经验
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调动了学生主体的学习积极性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学得的任何东西最终都是通过自己的构建、内化完成的”。也就是说,学生的技能主要是“学会”的,而不是“教会”的,这也符合唯物辩证法的内外因学说,即任何外因都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因此,项目驱动 阶段教学模式是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优秀教学运行模式,可实现学生主体在教师主导下的技能获得。
打破一言堂,实现教学相长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与技能的灌输,不但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阻碍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从实践的效果看,多途径深造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知识素质与研究能力,但对于教学能力的提高,主要途径应当是实施良好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正因为如此,当前的大学校园中,存在大批学识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专家学者,但也存在一些不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如果大胆改革教学模式,不但会推动名师的大量涌现,而且更有利于学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因此,项目驱动 阶段教学模式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而且也能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后,又有利于提高学生整体的技能素质,形成教学相长、相得益彰的良性互动的教学格局。
教学内容来源于教材,但教学过程应不受教材的束缚传统的教学程序主要是以教材的章节为梯度安排教学进度,并贯穿于整个学期,有的课程甚至贯穿一学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般是先讲授理论,再进行实践,这样导致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技能。实施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后,教材不是学生要背诵的对象,只是学习过程中的参考资料,学生由不愿意接触教材,变为一边操作,一边主动寻找理论或方法上的知识要点,从而使教材变成了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
项目驱动 阶段教学模式成功的原因
经过数年探索,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办学思路已非常清楚,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是深化高职教育的课程改革,以培养更多高级实用型、应用型人才,满足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需要。课程改革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也是改革的难点,许多高职院校在课程改革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绩,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实践证明,只有大胆放弃知识本位的思想,使学生置身于实践的天堂,才能培养真正意义上的应用型人才。正如姜大源研究员指出的,高职教育姓“职”,不姓“高”,我们只有紧紧把握高职教育姓“职”的方向,以操作能力培养为主线,才能在专业培养上创造出特色。
项目驱动 阶段教学模式成功的原因之一,在于明确了学生在某一阶段的学习任务,且这种学习任务不是单调抽象的理论学习任务,而是一种身心结合的技能训练,体现了“学做合一”的思想,转换了教学的焦点,即由书本转向学生的手和脑,可以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项目驱动 阶段教学模式成功的原因之二,在于实现了由课堂向职业场所的转变,有利于学生实现“零距离”就业。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带领学生置身于有代表性的建筑场所内,让学生体会设计能手的作品,或让学生置身于待设计的建筑场所,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然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对少数学生的优秀作品,我们专门聘请专家进行点评,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差距,从而产生继续提高的动力。经过两年多的反复模拟训练,多数学生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受到室内设计专家的好评。
项目驱动 阶段教学模式成功的原因之三,在于实现了将教师从反复无穷的理论诠释中解脱出来,与学生共同融入实践教学情境的理念,有利于教师理论素质与实践教学能力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周晓慧.“项目驱动”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财会月刊(综合),2007,(9).
[2]王荻.项目驱动教学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6).
作者简介:
佘俭敏(1955—),男,湖南邵东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政治课教学与教学管理。(本文责任编辑:王恒)
关键词:项目驱动 阶段教学模式;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
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方向)专业是随着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而产生的新兴专业,我院在园林技术(设计方向)专业的基础上,于2004年申办了该专业,并于当年开始招收40名新生,由于新生是非艺术类考生,大多数学生在美术方面的基础相当薄弱,为使学生通过三年学习,达到培养目标,成为建筑物室内设计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我们通过多次调研,确定以项目驱动 阶段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培养,经过对我院2007届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和对2008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的总结,证明这一培养模式是成功的。现将该教学模式的主要做法简要介绍如下,以期为进一步完善和推广该模式提供参考。
职业类课程的主要框架
为突出应用能力培养,我们在确保政治、体育、计算机、英语课教学基本时数的前提下,将职业基础课程安排在第一学年完成,主要开设了素描、色彩、设计构成、手绘效果图等课程,第二学年和第五学期主要开设职业技术与职业认证课程,如工程制图基础、室内设计、展示设计、软件应用、广告设计、家具设计、装饰工程预算等课程,第六学期进行顶岗实习。
项目驱动 阶段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
对课程进行项目分解,制定多个单项任务的考核标准首先由教研室进行集体备课,对各职业类课程进行单项任务分解,然后安排教师制定考核标准,这一考核标准是非理论性的指标,主要是针对具体的实物,如素描课程,要求学生通过2周非连续训练后,能比较逼真地画出桌上的乒乓球实物,教师将自己制作的桌上乒乓球图画挂在讲台一侧,让学生观摩后进行训练,两周后进行考核。然后遵循先易后难的教学梯度,依次安排茶杯、电视机等绘图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实践环节,在学生实践过程中进行理论指导教师开始授课时,只布置任务,不给予方法指导,待学生训练一定时间(如1小时至半天)后,收集个别指导时学生的疑问,进行总体上的理论与方法指导。同时,教师在个别指导时,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学习技巧,鼓励学生一边训练,一边主动进行关于绘画技巧的理论学习。
打破传统的课表制,改为半天授课制由于专业的特点,学生的学习工具较多,调整授课时间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安排教与学的任务,避免因改换课程而耽误时间。同时,为了避免单调的训练,可在1周内同时开设2~3门职业课程,进行交叉授课,在完成1门课程的考核后,再开新的课程。每学期的教学时数大体在420课时左右,其中2/3左右的授课时间是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技能训练。
项目驱动 阶段教学模式的主要经验
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调动了学生主体的学习积极性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学得的任何东西最终都是通过自己的构建、内化完成的”。也就是说,学生的技能主要是“学会”的,而不是“教会”的,这也符合唯物辩证法的内外因学说,即任何外因都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因此,项目驱动 阶段教学模式是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优秀教学运行模式,可实现学生主体在教师主导下的技能获得。
打破一言堂,实现教学相长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与技能的灌输,不但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阻碍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从实践的效果看,多途径深造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知识素质与研究能力,但对于教学能力的提高,主要途径应当是实施良好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正因为如此,当前的大学校园中,存在大批学识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专家学者,但也存在一些不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如果大胆改革教学模式,不但会推动名师的大量涌现,而且更有利于学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因此,项目驱动 阶段教学模式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而且也能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后,又有利于提高学生整体的技能素质,形成教学相长、相得益彰的良性互动的教学格局。
教学内容来源于教材,但教学过程应不受教材的束缚传统的教学程序主要是以教材的章节为梯度安排教学进度,并贯穿于整个学期,有的课程甚至贯穿一学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般是先讲授理论,再进行实践,这样导致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技能。实施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后,教材不是学生要背诵的对象,只是学习过程中的参考资料,学生由不愿意接触教材,变为一边操作,一边主动寻找理论或方法上的知识要点,从而使教材变成了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
项目驱动 阶段教学模式成功的原因
经过数年探索,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办学思路已非常清楚,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是深化高职教育的课程改革,以培养更多高级实用型、应用型人才,满足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需要。课程改革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也是改革的难点,许多高职院校在课程改革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绩,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实践证明,只有大胆放弃知识本位的思想,使学生置身于实践的天堂,才能培养真正意义上的应用型人才。正如姜大源研究员指出的,高职教育姓“职”,不姓“高”,我们只有紧紧把握高职教育姓“职”的方向,以操作能力培养为主线,才能在专业培养上创造出特色。
项目驱动 阶段教学模式成功的原因之一,在于明确了学生在某一阶段的学习任务,且这种学习任务不是单调抽象的理论学习任务,而是一种身心结合的技能训练,体现了“学做合一”的思想,转换了教学的焦点,即由书本转向学生的手和脑,可以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项目驱动 阶段教学模式成功的原因之二,在于实现了由课堂向职业场所的转变,有利于学生实现“零距离”就业。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带领学生置身于有代表性的建筑场所内,让学生体会设计能手的作品,或让学生置身于待设计的建筑场所,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然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对少数学生的优秀作品,我们专门聘请专家进行点评,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差距,从而产生继续提高的动力。经过两年多的反复模拟训练,多数学生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受到室内设计专家的好评。
项目驱动 阶段教学模式成功的原因之三,在于实现了将教师从反复无穷的理论诠释中解脱出来,与学生共同融入实践教学情境的理念,有利于教师理论素质与实践教学能力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周晓慧.“项目驱动”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财会月刊(综合),2007,(9).
[2]王荻.项目驱动教学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6).
作者简介:
佘俭敏(1955—),男,湖南邵东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政治课教学与教学管理。(本文责任编辑:王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