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普遍存在着,尤其是学优生的心理更是值得我们去关注。他们戴着“光环”,可那隐藏在光环下的阴影却形成着……本文先分析学优生存在的虚荣、好胜、失落等心理,探讨其心理形成主客观原因,并提出相关心理辅导意见。
关键词:小学学优生 心理分析 心理辅导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越来越多的观念的冲击下,现代人的心理问题越来越普遍。在小学生中出现的心理问题也日益增多。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也愈发引起重视:有的学生性格暴躁,动不动就打人;有的自卑少言,不合群;有的因与父母吵架而离家出走;有的因老师对他的批评性语言而自寻短见……种种事实告诉我们,作为教育者不得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引起重视。而作为班主任,更是责无旁贷。而在众多的学生心理问题中,往往有一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我们会很少注意,那就是学优生的心理。
学优生是指那些品学兼优或者某些方面有特长,有一定工作能力,積极参与班级、学校工作的学生。学优生学习成绩突出,遵守纪律,因此倍受老师的钟爱,老师们经常表扬、奖励他们,也在情理之中。在家庭中,家长对自己的孩子都是溺爱的,当自己的孩子是一名学优生时,那种自豪的心情根本无法掩饰,对自己的孩子的赞赏更是不用多言。在社会,我们都给“学霸”和“状元”造了一顶神圣的帽子,这样的吹捧效应更是让学优生们有了许多底气。学优生们带着荣耀的“光环”,接受着老师、同学和家长的期待与赞赏。然而,这光环之下也会聚集阴影,形成一些心理障碍,而这些“障碍”又往往被其优秀成绩所掩盖,未被老师发现,或被忽视,或者认为是“可爱的毛病”。如果放任这个阴影无限扩大,必然会吞噬这片光环,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一、学优生心理障碍类型
学优生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出色是有目共睹的,他们能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然而,这并不代表他们是十全十美的,他们也要给予适当的关注,尤其是影响他们发展的心理障碍。学优生的心理障碍主要分为三种:
(1)自高自大的虚荣心理
老师的重视、同学的羡慕、家长的爱护让学优生们极易形成虚荣心。他们喜欢别人的表扬,追求别人的表扬。而且他们往往觉得自己优于别人,自己是周围人的主宰,他们喜欢发号施令,喜欢被众人羡慕赞赏的样子。有的学优生甚至自高自大,不可一世,也不管别人是否愿意听,自己想讲什么就讲什么,总喜欢用自己的声音抢在别人之前。他们把个人荣誉得失看得很重,他们会因为一句表扬而眉飞色舞,但也会因一句批评就呈现出极其沮丧的样子。
(2)不愿服输的好胜心理
学优生往往好胜心强,他们“有着很强的竞争意识和成功欲望,他们争强好胜,处处争强好胜,事事想赶超他人,不能容忍别人超过自己。他们对同学间的正常竞争存在认识偏差,认为竞争的结果非胜即败,通常缺乏友好竞争、实现双赢的理念和心态。他们通常密切关注周围同学的学习并存‘戒心’,但不轻易与同学交流真实思想,缺乏合作学习、共同进步的良好心态。” 他们觉得自己很厉害了,一旦听到别人的质疑和反对,往往表现出抗拒、激动等情绪,甚至连别人善意的意见也听不进。他们凡事总要比个高低,也容不得别人超越自己,从不让人、容人。
(3)抗挫力低的失落心理
长期获得众多表扬和重视的学优生们一旦遇到挫折,往往是及其脆弱的。因为他们“站得高”,“摔”得自然也疼。巨大的落差让他们的心理世界翻天覆地,他们会在挫折面前苦恼、失落、消沉,他们甚至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他们恐惧失败,害怕批评,他们心里选择逃避批评,自然也不会如何对待批评与挫折。一点小的挫折,可能就会把他们击垮。
二、学优生心理障碍形成原因
(1)客观评价的单一化
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学霸”、“状元”受到追捧,学习好、成绩好成了首要的评价条件。由此形成了从社会、到学校、再到家庭的评价体系和培养方式。学校在升学压力下抓教学质量,教师在评价体系中抓学习成绩,家长们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中给孩子报家教,提高学习成绩。而且,周围同学也的羡慕和赞赏,也给了学优生们错误的导向。以成绩为标准的单一评价,会扭曲学优生们的价值观,致使他们孜孜不倦地“争第一”,却忽视自身品德和能力发展。习惯了表扬和赞赏,让他们在学习方面、自我认识方面和同学相处等方面出现缺失,最终酿造了学优生的心理障碍。
(2)自身心理发展的结果
儿童从幼儿阶段开始就逐渐认识到自己的存在,并萌发需要别人承认自己的愿望。上小学后,儿童自我存在意识进一步发展,独立性、自立性显著增强。老师的赞许、重视,同学的羡慕,在群体中发挥作用,都是他们向往的,并据此做出积极的自我价值判断。这种心理反射使优秀学生获得满足、愉悦、自豪的体验,逐步形成了优秀生角色的优越感,这是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的需要“始终保持着一种追求的动力,从而推动个体不断发挥潜能,不断成长进步。” 一般说来,这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是驱动个体奋发向上的内部机制。然而,当这样的内驱力转化为过多的满足感后,就会让这积极的心态变成桎梏孩子们发展的牢笼。一个班级的优秀学生毕竟只是少数人,学优生在不断的自我实现的过程中,容易失去对自己能力的准确判断。他们一直以来都是焦点,他们的价值观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虚荣好胜之心便容易形成。同时,价值观的扭曲自然也会带来扭曲的自我意识,他们不能正确评价自己,也不能正确对待别人的评价。因此,在挫折面前,他们表现得异常脆弱。
三、心理辅导措施
学优生心理障碍的形成,不是他自愿形成的,更多时候是外界影响的结果。他们并没有错。因此,在重视学习成绩的同时,我们要加强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等方面的措施,逐渐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 (1)增强挫折教育:创设情境,巧用引导
在发现学优生们出现以上的心理障碍后,老师们要适当减少对他们的关注,并适当给他们设计一些挫折。然后,老师要当一名有心人,认真观察他们在面对挫折时的表现。如果他们能顺利解决问题,根据其解决时间等考虑是否重新出难题;如果他们没能顺利解决,老师们就要去做出相关的引导,鼓励他们正确对待挫折,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
(2)增强自我教育:多用例子,重视品德
在结合挫折教育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学优生的心理障碍,多是过高的自我评价与现实情况的矛盾,因此要引导他们客观地评价自己,正确对待外界的期待和評价。而且,老师要多次对他们强调“好学生”应是德智体美劳的综合发展,既要关心学优生们的学业成绩,更应重视品德和个性的健康,不能过分地迷恋分数。同时,用班上同学的正面例子让他实现自我的教育。
(3)培养人际关系:平等相处,完善自我
人际交往是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重要途径。小孩子是最单纯的,他们会明确表达自己的喜恶,喜欢和一个同学相处,他们自然能玩得开心;而有着虚荣好胜之心的人,孩子们也不喜欢和他们相处。让孩子自己在交往中发现问题,改正缺点,是最好的方法。但是这首先需要老师们在日常教学中一视同仁,淡化“重视成绩好”的观念。接着鼓励学优生们去和其他同学相处。在相处的过程中,适当安排一些小活动,让他们说说别人的优点,说说自己需要向别人学习之处。在不断的集体相处中,学优生们能从平等的环境中了解到别人对他们的评价,完善其自我认识;同时,让他们在互帮互助中,实现自己的价值,获得更多的成就感。
四、结语
一位教育家曾说:“成才必成人,人字的一撇是智能,一捺是人格,只有让知识与崇高的国格,高尚的品格,优秀的性格,健全的体格相结合,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才。”可见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需要从他们心理问题着手,要研究他们在心理发展过程中问题,因此对学生心理问题的的研究分析必不可少。
我们的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不是培养高分低能的人材。“学优生”脑袋聪明,成绩优异,在特殊的学习氛围中,受到教师、家长、同学的特别关爱,心理问题虽然较为隐蔽,但影响在其成长中影响却很大,更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工作者要擦亮眼睛,看清“光环效应”下的阴影。用我们的慧眼巧识别,用我们的言行巧点拔,用我们的爱心巧梳理。在帮助学优生们提高知识水平的同时,还要加强相关心理辅导,使学优生们真正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驱散那光环下的阴影。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学优生 心理分析 心理辅导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越来越多的观念的冲击下,现代人的心理问题越来越普遍。在小学生中出现的心理问题也日益增多。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也愈发引起重视:有的学生性格暴躁,动不动就打人;有的自卑少言,不合群;有的因与父母吵架而离家出走;有的因老师对他的批评性语言而自寻短见……种种事实告诉我们,作为教育者不得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引起重视。而作为班主任,更是责无旁贷。而在众多的学生心理问题中,往往有一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我们会很少注意,那就是学优生的心理。
学优生是指那些品学兼优或者某些方面有特长,有一定工作能力,積极参与班级、学校工作的学生。学优生学习成绩突出,遵守纪律,因此倍受老师的钟爱,老师们经常表扬、奖励他们,也在情理之中。在家庭中,家长对自己的孩子都是溺爱的,当自己的孩子是一名学优生时,那种自豪的心情根本无法掩饰,对自己的孩子的赞赏更是不用多言。在社会,我们都给“学霸”和“状元”造了一顶神圣的帽子,这样的吹捧效应更是让学优生们有了许多底气。学优生们带着荣耀的“光环”,接受着老师、同学和家长的期待与赞赏。然而,这光环之下也会聚集阴影,形成一些心理障碍,而这些“障碍”又往往被其优秀成绩所掩盖,未被老师发现,或被忽视,或者认为是“可爱的毛病”。如果放任这个阴影无限扩大,必然会吞噬这片光环,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一、学优生心理障碍类型
学优生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出色是有目共睹的,他们能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然而,这并不代表他们是十全十美的,他们也要给予适当的关注,尤其是影响他们发展的心理障碍。学优生的心理障碍主要分为三种:
(1)自高自大的虚荣心理
老师的重视、同学的羡慕、家长的爱护让学优生们极易形成虚荣心。他们喜欢别人的表扬,追求别人的表扬。而且他们往往觉得自己优于别人,自己是周围人的主宰,他们喜欢发号施令,喜欢被众人羡慕赞赏的样子。有的学优生甚至自高自大,不可一世,也不管别人是否愿意听,自己想讲什么就讲什么,总喜欢用自己的声音抢在别人之前。他们把个人荣誉得失看得很重,他们会因为一句表扬而眉飞色舞,但也会因一句批评就呈现出极其沮丧的样子。
(2)不愿服输的好胜心理
学优生往往好胜心强,他们“有着很强的竞争意识和成功欲望,他们争强好胜,处处争强好胜,事事想赶超他人,不能容忍别人超过自己。他们对同学间的正常竞争存在认识偏差,认为竞争的结果非胜即败,通常缺乏友好竞争、实现双赢的理念和心态。他们通常密切关注周围同学的学习并存‘戒心’,但不轻易与同学交流真实思想,缺乏合作学习、共同进步的良好心态。” 他们觉得自己很厉害了,一旦听到别人的质疑和反对,往往表现出抗拒、激动等情绪,甚至连别人善意的意见也听不进。他们凡事总要比个高低,也容不得别人超越自己,从不让人、容人。
(3)抗挫力低的失落心理
长期获得众多表扬和重视的学优生们一旦遇到挫折,往往是及其脆弱的。因为他们“站得高”,“摔”得自然也疼。巨大的落差让他们的心理世界翻天覆地,他们会在挫折面前苦恼、失落、消沉,他们甚至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他们恐惧失败,害怕批评,他们心里选择逃避批评,自然也不会如何对待批评与挫折。一点小的挫折,可能就会把他们击垮。
二、学优生心理障碍形成原因
(1)客观评价的单一化
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学霸”、“状元”受到追捧,学习好、成绩好成了首要的评价条件。由此形成了从社会、到学校、再到家庭的评价体系和培养方式。学校在升学压力下抓教学质量,教师在评价体系中抓学习成绩,家长们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中给孩子报家教,提高学习成绩。而且,周围同学也的羡慕和赞赏,也给了学优生们错误的导向。以成绩为标准的单一评价,会扭曲学优生们的价值观,致使他们孜孜不倦地“争第一”,却忽视自身品德和能力发展。习惯了表扬和赞赏,让他们在学习方面、自我认识方面和同学相处等方面出现缺失,最终酿造了学优生的心理障碍。
(2)自身心理发展的结果
儿童从幼儿阶段开始就逐渐认识到自己的存在,并萌发需要别人承认自己的愿望。上小学后,儿童自我存在意识进一步发展,独立性、自立性显著增强。老师的赞许、重视,同学的羡慕,在群体中发挥作用,都是他们向往的,并据此做出积极的自我价值判断。这种心理反射使优秀学生获得满足、愉悦、自豪的体验,逐步形成了优秀生角色的优越感,这是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的需要“始终保持着一种追求的动力,从而推动个体不断发挥潜能,不断成长进步。” 一般说来,这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是驱动个体奋发向上的内部机制。然而,当这样的内驱力转化为过多的满足感后,就会让这积极的心态变成桎梏孩子们发展的牢笼。一个班级的优秀学生毕竟只是少数人,学优生在不断的自我实现的过程中,容易失去对自己能力的准确判断。他们一直以来都是焦点,他们的价值观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虚荣好胜之心便容易形成。同时,价值观的扭曲自然也会带来扭曲的自我意识,他们不能正确评价自己,也不能正确对待别人的评价。因此,在挫折面前,他们表现得异常脆弱。
三、心理辅导措施
学优生心理障碍的形成,不是他自愿形成的,更多时候是外界影响的结果。他们并没有错。因此,在重视学习成绩的同时,我们要加强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等方面的措施,逐渐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 (1)增强挫折教育:创设情境,巧用引导
在发现学优生们出现以上的心理障碍后,老师们要适当减少对他们的关注,并适当给他们设计一些挫折。然后,老师要当一名有心人,认真观察他们在面对挫折时的表现。如果他们能顺利解决问题,根据其解决时间等考虑是否重新出难题;如果他们没能顺利解决,老师们就要去做出相关的引导,鼓励他们正确对待挫折,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
(2)增强自我教育:多用例子,重视品德
在结合挫折教育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学优生的心理障碍,多是过高的自我评价与现实情况的矛盾,因此要引导他们客观地评价自己,正确对待外界的期待和評价。而且,老师要多次对他们强调“好学生”应是德智体美劳的综合发展,既要关心学优生们的学业成绩,更应重视品德和个性的健康,不能过分地迷恋分数。同时,用班上同学的正面例子让他实现自我的教育。
(3)培养人际关系:平等相处,完善自我
人际交往是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重要途径。小孩子是最单纯的,他们会明确表达自己的喜恶,喜欢和一个同学相处,他们自然能玩得开心;而有着虚荣好胜之心的人,孩子们也不喜欢和他们相处。让孩子自己在交往中发现问题,改正缺点,是最好的方法。但是这首先需要老师们在日常教学中一视同仁,淡化“重视成绩好”的观念。接着鼓励学优生们去和其他同学相处。在相处的过程中,适当安排一些小活动,让他们说说别人的优点,说说自己需要向别人学习之处。在不断的集体相处中,学优生们能从平等的环境中了解到别人对他们的评价,完善其自我认识;同时,让他们在互帮互助中,实现自己的价值,获得更多的成就感。
四、结语
一位教育家曾说:“成才必成人,人字的一撇是智能,一捺是人格,只有让知识与崇高的国格,高尚的品格,优秀的性格,健全的体格相结合,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才。”可见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需要从他们心理问题着手,要研究他们在心理发展过程中问题,因此对学生心理问题的的研究分析必不可少。
我们的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不是培养高分低能的人材。“学优生”脑袋聪明,成绩优异,在特殊的学习氛围中,受到教师、家长、同学的特别关爱,心理问题虽然较为隐蔽,但影响在其成长中影响却很大,更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工作者要擦亮眼睛,看清“光环效应”下的阴影。用我们的慧眼巧识别,用我们的言行巧点拔,用我们的爱心巧梳理。在帮助学优生们提高知识水平的同时,还要加强相关心理辅导,使学优生们真正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驱散那光环下的阴影。
参考文献
[1]叶积德. 学优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J]青海教育,2001(9,10).
[2]马学果. 学优生的消极心理剖析及其疏导对策[D]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3]张旭东主编.心理学概论(第二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4]田爱春.优秀生常见的心理问题[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3(10)
[5]马学果,《学优生的消极心理剖析及其疏导对策》,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1009
[6]张旭东主编,《心理学概论》(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