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再无“花花公子”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lucky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六七十年代,年轻人中流传一个口号:“长大以后要像海夫纳一样享乐”
  “我们应该享受这样的生活:在自家公寓中,调上一杯鸡尾酒,准备两份开胃小菜,唱机里放上一段背景音乐,邀请一位红粉佳人,静静地讨论毕加索、尼采、爵士乐,还有性。”1953年,休·海夫纳在《花花公子》(Playboy)创刊号上写下这段话。
  二战后,美国经济迎来史上最强盛的发展时期,旧的社会文化显然跟不上了。在流行刊物的宣扬主题仍然是“工作”和“家庭”而漠视个人追求和喜好的时代,一本以女性裸体为主,谈性、爱、生活品质、休闲的男性杂志横空出世,迎合了美国青年的反叛思潮和社会的享乐主义思潮。第一期以玛丽莲·梦露的半裸照片为封面,内页有梦露裸体照片的《花花公子》迅速风靡全美,70年代高峰期单期发行量达700万本。在多个国家出当地版,最多时有19个版本。《花花公子》爆红后,创刊人海夫纳开发出一套完整的商業体系,从最早的俱乐部,到后来的服饰、箱包、影音、传媒等,还有大众熟知的兔子LOGO和娇娆的兔女郎。《花花公子》成了美国文化的标志。
  《花花公子》是时代的产物,海夫纳亦然。1926年海夫纳生于芝加哥,父母都是保守派新教徒。“我的家人都是纯粹的禁酒主义者,”海夫纳说,“他们都是非常优秀的人,有着很高的道德标准,但却很压抑。我家里没有拥抱和亲吻。”压抑的原生环境让后来的海夫纳更大程度地爆发。漫长的风流岁月中,他无数次强调他是“仍然在做着年轻的梦的少年”。也承认自己沉迷女色不仅为了快感,同时还为了释放年轻时的压抑回忆。
  多年来,关于海夫纳的传闻都是他和多个年轻女子约会,娶《花花公子》杂志女郎以及在花花公子大厦享乐等。六七十年代,年轻人中流传一个口号:“长大以后要像海夫纳一样享乐。”
  有人鄙夷《花花公子》主打裸体和色情,海夫纳却认为性只是《花花公子》的一部分,它的定位是一本关于生活方式的杂志。他出高价向著名作家约稿,海明威、博尔赫斯、马尔克斯、毛姆、村上春树都曾为《花花公子》供稿。甚至有些未成名的作家被《花花公子》发掘。《花花公子》还一度成为前卫思想者的表达窗口,马丁·路德·金、史蒂芬·霍金、列侬、小野洋子、拳王阿里、乔布斯和比尔·盖茨都曾在此发表过划时代的见解。连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也在1990年上过《花花公子》的封面。
  跨页露点海报、玩伴女郎、花花公子俱乐部、“兔女郎”以及兔子标志都在争议中成为经典,“花花公子哲学”倡导的堕胎权益和大麻合法化观点仍在21世纪被人们憧憬。
  新世纪网络上触手可及的免费色情信息大大冲击了杂志的销量,品牌同受影响,80年代公司出现亏损,到2010年股东纷纷呼吁出售公司。2011年,公司再度回到海夫纳手中,2016年全刊“禁裸”,翌年再吹“裸风”,频繁改革,销量仍无可避免地跌至现今的80万本左右。不可否认,属于《花花公子》的时代过去了。
  如同《花花公子》不仅是“色情”杂志,海夫纳也不仅是“花花公子”。他去世后,美国民权领袖杰西·杰克逊表示,“海夫纳是民权运动的坚定支持者,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
  据海夫纳晚年的女友霍莉·麦迪逊(Holly Madison )回忆,海夫纳生命最后几年,右耳失聪,跟在他身后的护士多过女郎,大部分时间都在下棋和看电影,“那里(花花公子大厦)不再是男人的享乐天堂,比较像养老院。”但出现在公众面前时,他仍穿着昂贵的深红色睡袍,身旁簇拥着年轻的兔女郎。而事实上随着《花花公子》走下坡路,海夫纳早已不如从前富贵,持有花花公子品牌的股权从70%降到35%,豪宅也在2016年以1亿美元出售了。
  争议未停,《花花公子》杂志还在转型边缘徘徊。9月28日,海夫纳在“花花公子大厦”安详离世,世间再无“花花公子”。
其他文献
在哈恩·内夫肯斯影像收藏展“走来走去的视界”开幕前的座谈会上,作为观众,我问了哈恩一个问题。  问题并不是事先准备的,而是我看着台上坐着的七个人,突然从脑子的缝隙里蹦出来的。他们面目、年纪、打扮、神情、身份不一:各路艺术家和策展人,有微笑的,有严肃的,有放空的,也有犯困的。  接下来看展时,这个问题还是像只时不时从某个洞里探出头来的地鼠。  12个影像作品,12位创作者,10个国籍,这确实像哈恩口
目前来说,中国企业家分两派,一是天派,借助新兴产业和资本市场,拥有较高学历,依靠专业咨询公司帮助,以短期上市为主;另一个是地派,往往从事非性感产业,创业家学历较低、不善言辞,更希望将企业做大做强。相对于天派,地派的购买力更强,尤其体现在上课方面。他们集体自卑,一开始就生活在社会底层,没有完整的知识架构,遇到问题基本上是靠求生本能和过往经验去解决,时代变化太快,很容易在一棵树上吊死。放活对于地派老板
走出乌孙古道已半月有余,那五天狂走超虐的日子,恍然之间有点不真实,但晒出色差的双手和依旧疼痛的膝盖却真切地记录下那些难忘的时刻。  乌孙古道是乌孙古国到龟兹古国穿越天山南北的古道,历史上许多游牧民族都要争夺这块宝地。古道全程130公里,北起新疆特克斯县琼库什台村,南至阿克苏拜城县黑英山村。  乌孙古道和郎塔C、夏特古道一起,并称为新疆三大顶级徒步线路,强度高、险度强、技巧强,但也正因如此,对那些爱
虽然地点在不停地变更,但这个慈善约定始终被稳稳地践行着    “有信仰的人未必都是幸福的,但没有信仰的人必定是痛苦(空虚)的。我所有言论来自信仰,信仰是什么?信仰是光,在这个美好的世界中,唯有这缕光给人温暖,给人力量,让人有乐观向上的心态。”  于2016年6月1日在处方笺上写下这两段话的,正是以“兰小草”的化名15年来共匿名捐出30万元的乡村医生王珏。  从2002年11月17日温州晚报社第一次
获奖理由  在热闹的当代抽象阵营里,苏笑柏静默、疏离,醉心技艺。在剥离了叙事和意义之后,绘画的物质属性被彰显出来,苏笑柏用“造物”的方式营造他理想中的精神世界。来自古瓦的造型、大漆的媒材料、和宋瓷一般的质地,成为他画面中颇具辨识度的东方属性,然而他的艺术语言却是不分国界、融贯中西的。他从不阐释,只投身繁重的工作。抽象对他而言,是审美上的无边界和无止境。  苏笑柏用了大半生的时间,才完成从具象向绝对
时间从未亏待过你  人物周刊:当初怎么想到要做一部关于司马懿的戏?  吴秀波:过往作品中,曹操、刘备、孙权,哪怕关羽、张飞、赵云,都描述得非常详尽。但是三国归晋,归在司马世家,关于司马懿的描述,在历史文献和《三国演义》里,都不是特别详尽。那这个人物就有特别大的可供想象的空间,无论在战略上还是战术上,都有值得描述的地方。  人物周刊:做古装戏和现代戏,最主要的不同是什么?  吴秀波:就是字面上的,一
2018年11月2日,意大利人克里斯蒂安·达吉奥死于泰国。他的去世自然没有引起大规模关注,毕竟在拳坛,他不是迈克尔·泰森、弗洛伊德·梅威瑟或是曼尼·帕奎奥。  和大部分墓碑上只有生卒年月的普通人相似,达吉奥能留下的基本信息非常有限。1969年4月4日出生于意大利中部的卡尔皮、1993年开始职业生涯、2000年获得泰拳欧洲冠军、2003年成为第一个在曼谷隆比尼体育场比赛并获胜的意大利人……最后在20
“有趣的灵魂,早晚会相遇。”  当果壳网的创始人姬十三被问起“为什么果壳网能汇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时,他引用了这个说法。  12月1日,姬十三来到深圳,参与由广汽丰田雷凌双擎联合《南方人物周刊》举办的“新 ·品质生活”思享汇活动,与现场近百位有趣的“灵魂”相聚在一起,进行了一场理性科学的对话:让科技,触手可及。聊初心 让科学流行起来  出生在浙江小镇的姬十三,形容自己是个内向、害羞的孩子,“内向的
Selina与张承中宣布离婚,是在上周五接近午夜时分。他们并没有像其他明星离婚那样闹得刀光剑影鸡飞狗跳,除了很少的质疑声、关于Selina家人的不依不饶、关于张承中有过婚内出轨的嫌疑外,大多都是盛赞这个分手真的很体面,有教养,是两个高瞻远瞩的年轻人,在文明社会能够做出的最理性的选择。  称颂过度也只是因为太多人做得不如他们,但这件事情本身仍是一个悲剧,且不是无法避免,显然仍是给婚姻赋予了太神圣的职
2010年10月  深秋的北京艳阳高照,清风怡人。周末,“蓝色港湾”随处可见衣着时尚的年轻人。留着银白胡子的美国人比尔·波特风尘仆仆赶到单向街书店,赭色夹克衫敞着怀儿,淡紫色毛背心的前襟上点缀着油渍和虫洞,磨破的后裤脚被踩在落满灰尘的懒汉鞋下。这身酷似拾荒者的装扮与这片国际商區并不协调。  上世纪80年代末,比尔·波特遍访中国几大名山,最后在终南山探寻到当代隐士群体,回国后写了那本颇有影响的《空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