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肺动脉栓塞的护理要点。方法1例葡萄胎(孕28周)在行清宫术中出现急性肺动脉栓塞的临床资料。结果因抢救无效而死亡。
关键词:急性肺动脉栓塞葡萄胎护理
中图分类号:R54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12-0202-02
葡萄胎亦称水泡状胎块,是指妊娠后胎盘绒毛滋养细胞异常增生。终末绒毛转变成水泡,水泡间相连成串,形如葡萄而得名。多被认为是由于胚外组织变性、滋养层发育异常所致。故是一种良性的绒毛病变。
1临床资料
病人关某某,女性,23岁,一小时前无诱因出现阴道流血症状,急入我院,B超提示“子宫增大,宫内充满大量水泡状无回声”,考虑“葡萄胎”,妇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阴道内见暗红色血水,量中,未触及正常胎体,无胎心音,子宫体均匀增大,质软,宫底脐上三指,无压痛,双附件区未见异常。于十时,开放静脉通道条件下行清宫术,术中钳夹宫内大块组织,钳夹过程成中突然出现烦躁、胸闷、意识不清,血压进行性下降,呼吸停止,大动脉搏动消失,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呼吸、心跳停止,抢救约十分钟后,心跳恢复,无自主呼吸,呼吸机通气,给予对症治疗,于72小时后出现DIC,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病情无明显好转,血压进行性下降,2008年8月31日7:05分无心跳,7:20分临床死亡。死亡原因:葡萄胎、肺栓塞、DIC、多脏器功能衰竭。病理:宫内容物见绒毛,增生滋养叶细胞及大量坏死组织。胸片:(1)左肺下野大片状高密影。(2)右肺野散在小斑片状模糊影。(3)双肺纹理紊乱、模糊。
2护理
2.1一般护理:将病人置于ICU病房,专人护理,限制探视人员,避免过多的搬动病人,取平卧位,头和躯干抬高10—20度,下肢抬高20—30度,以增加回心血量,利于呼吸循环功能恢复和颅内静脉回流。
2.2迅速扩充血容量:尽早、及时补充血容量是提高心输出量、改善组织灌注的根本措施。常取大静脉,如正中静脉、大隐静脉、必要时中心静脉置管。即可保证药物、血制品的输入,又可测量中心静脉压。首先输入晶体液,因严重创伤不但丢失全血,使血液浓缩,此时,先输晶体,再输全血或胶体液更为适宜。严格掌握输液速度,防止肺水肿的发生。
2.3去除病因:在充分扩张子宫颈管时,首先选用大号吸管吸引,待子宫缩小后轻柔刮宫,严格控制缩宫素使用的适应症,必须在宫口扩大后给药,以防滋养细胞压入宫壁血窦,促使发生肺栓塞或转移。必须在输液、配血准备完善后,用套管针建立至少两条静脉通路。
2.4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合理给氧:头偏向一侧,或置入通气管,以免舌后坠,吸氧能改善缺氧症状。及时清除口腔及咽喉部分泌物、呕吐物、加强呼吸道管理。对于靠呼吸机辅助呼吸者,密切观察呼吸形态,监测动脉血气,了解缺氧程度。病情许可时,鼓励病人做深、慢呼吸及有效咳嗽。
2.5纠正酸中毒:由于组织缺氧,体内的乳酸、丙酮酸蓄积。休克常伴有不同程度酸中毒,视病情补给碱性溶液(5%碳酸氢钠)。但也不能一味强调纠正酸中毒,因为酸性环境能增加氧与血红蛋白的解离,从而增加氧向组织释放,目前对酸碱失衡的处理多主张“宁酸勿碱”。依血气分析结果调整药量。注意碱性药物应在明确代谢性酸中毒和保证通气良好的情况下使用,否则会导致二氧化碳潴留而加重酸中毒。
2.6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辅助升高血压,首先必须补充血容量,然后才可用小剂量血管收缩剂,使血压升高。从低浓度、慢速度开始。依据血压的变化,适当调整药物溶度和滴速。
2.7预防感染:严格遵守各项无菌操作原则,尤其注重对各种导管的护理,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避免陪护及探视人员的探视,加强病房内空气、物品表面的消毒监测。
2.8随时监测生命体征,动脉血氧饱和度,并详细记录各项抢救措施。
2.8.1在输液过程中严密观察血压、脉搏的变化,休克时脉搏变弱、变快大于120次/分,其变化多出现在血压下降之前,故常作为判断休克体征之一。
2.8.2密切观察尿量情况,尿量可直接反应肾灌流的情况,尿量少于17ml/h应警惕发生急性肾衰竭的可能。
2.8.3密切观察体温情况,由于休克导致外周组织灌流减少,多数病人有体温低、畏寒、因此注意保暖,防止病人受寒,同时注意观察微循环的改变。如皮肤、黏膜的温度、色泽、湿度等均为体表灌注情况的标志。皮肤转暖、红润表示休克好转。病人出现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出冷汗、脉压进一步缩小,是休克加重的征象。
3讨论
3.1提高全民健康意识,定期孕检,早期发现异常,及早处理。
3.2治疗过程中,按规操作,掌握好缩宫素使用的时机,避免违规操作。
3.3向病人家属交代及时、详细、全面、提高对本病的意识,临床上对可疑栓塞病人应做好抢救准备。
关键词:急性肺动脉栓塞葡萄胎护理
中图分类号:R54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12-0202-02
葡萄胎亦称水泡状胎块,是指妊娠后胎盘绒毛滋养细胞异常增生。终末绒毛转变成水泡,水泡间相连成串,形如葡萄而得名。多被认为是由于胚外组织变性、滋养层发育异常所致。故是一种良性的绒毛病变。
1临床资料
病人关某某,女性,23岁,一小时前无诱因出现阴道流血症状,急入我院,B超提示“子宫增大,宫内充满大量水泡状无回声”,考虑“葡萄胎”,妇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阴道内见暗红色血水,量中,未触及正常胎体,无胎心音,子宫体均匀增大,质软,宫底脐上三指,无压痛,双附件区未见异常。于十时,开放静脉通道条件下行清宫术,术中钳夹宫内大块组织,钳夹过程成中突然出现烦躁、胸闷、意识不清,血压进行性下降,呼吸停止,大动脉搏动消失,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呼吸、心跳停止,抢救约十分钟后,心跳恢复,无自主呼吸,呼吸机通气,给予对症治疗,于72小时后出现DIC,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病情无明显好转,血压进行性下降,2008年8月31日7:05分无心跳,7:20分临床死亡。死亡原因:葡萄胎、肺栓塞、DIC、多脏器功能衰竭。病理:宫内容物见绒毛,增生滋养叶细胞及大量坏死组织。胸片:(1)左肺下野大片状高密影。(2)右肺野散在小斑片状模糊影。(3)双肺纹理紊乱、模糊。
2护理
2.1一般护理:将病人置于ICU病房,专人护理,限制探视人员,避免过多的搬动病人,取平卧位,头和躯干抬高10—20度,下肢抬高20—30度,以增加回心血量,利于呼吸循环功能恢复和颅内静脉回流。
2.2迅速扩充血容量:尽早、及时补充血容量是提高心输出量、改善组织灌注的根本措施。常取大静脉,如正中静脉、大隐静脉、必要时中心静脉置管。即可保证药物、血制品的输入,又可测量中心静脉压。首先输入晶体液,因严重创伤不但丢失全血,使血液浓缩,此时,先输晶体,再输全血或胶体液更为适宜。严格掌握输液速度,防止肺水肿的发生。
2.3去除病因:在充分扩张子宫颈管时,首先选用大号吸管吸引,待子宫缩小后轻柔刮宫,严格控制缩宫素使用的适应症,必须在宫口扩大后给药,以防滋养细胞压入宫壁血窦,促使发生肺栓塞或转移。必须在输液、配血准备完善后,用套管针建立至少两条静脉通路。
2.4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合理给氧:头偏向一侧,或置入通气管,以免舌后坠,吸氧能改善缺氧症状。及时清除口腔及咽喉部分泌物、呕吐物、加强呼吸道管理。对于靠呼吸机辅助呼吸者,密切观察呼吸形态,监测动脉血气,了解缺氧程度。病情许可时,鼓励病人做深、慢呼吸及有效咳嗽。
2.5纠正酸中毒:由于组织缺氧,体内的乳酸、丙酮酸蓄积。休克常伴有不同程度酸中毒,视病情补给碱性溶液(5%碳酸氢钠)。但也不能一味强调纠正酸中毒,因为酸性环境能增加氧与血红蛋白的解离,从而增加氧向组织释放,目前对酸碱失衡的处理多主张“宁酸勿碱”。依血气分析结果调整药量。注意碱性药物应在明确代谢性酸中毒和保证通气良好的情况下使用,否则会导致二氧化碳潴留而加重酸中毒。
2.6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辅助升高血压,首先必须补充血容量,然后才可用小剂量血管收缩剂,使血压升高。从低浓度、慢速度开始。依据血压的变化,适当调整药物溶度和滴速。
2.7预防感染:严格遵守各项无菌操作原则,尤其注重对各种导管的护理,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避免陪护及探视人员的探视,加强病房内空气、物品表面的消毒监测。
2.8随时监测生命体征,动脉血氧饱和度,并详细记录各项抢救措施。
2.8.1在输液过程中严密观察血压、脉搏的变化,休克时脉搏变弱、变快大于120次/分,其变化多出现在血压下降之前,故常作为判断休克体征之一。
2.8.2密切观察尿量情况,尿量可直接反应肾灌流的情况,尿量少于17ml/h应警惕发生急性肾衰竭的可能。
2.8.3密切观察体温情况,由于休克导致外周组织灌流减少,多数病人有体温低、畏寒、因此注意保暖,防止病人受寒,同时注意观察微循环的改变。如皮肤、黏膜的温度、色泽、湿度等均为体表灌注情况的标志。皮肤转暖、红润表示休克好转。病人出现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出冷汗、脉压进一步缩小,是休克加重的征象。
3讨论
3.1提高全民健康意识,定期孕检,早期发现异常,及早处理。
3.2治疗过程中,按规操作,掌握好缩宫素使用的时机,避免违规操作。
3.3向病人家属交代及时、详细、全面、提高对本病的意识,临床上对可疑栓塞病人应做好抢救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