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对玩具厌烦了吗?孩子感到沉闷了吗?带孩子去享受大自然吧。——
春天来了,经过了一整个冬季的休养,此时最适合到大自然中享受万物的生机。家长可安排一次全家踏青的活动,把孩子从城市环境,室内游戏、电脑电视中引导出来,让孩子重新回到大自然。
大自然充满神奇和魅力,只要引导孩子学会欣赏,这样的活动永远不沉闷。到自然中活动,不仅可以让孩子体验到美,还可以促进孩子知识的增长和身心的健康发展。以下为大家提供几条活动的思路和建议:
看、闻、听、摸,多种感官齐动员
不要只是走马观花,也不要喋喋不休地讲述家长自己注意到的事物,要动员孩子使用各种感官,和家长一起发现大自然、体验大自然。
家长要引导体验自然的气氛,自己先主动去体验,让孩子在观察大人的时候学会体验与观察的方式。比如,可以和孩子一起寻找大自然中的绿色、红色、黄色,区分不同的绿色、红色、黄色;闻闻青草、泥土、花朵、果实的气味;摸摸树皮、石头、树叶的表面,区别不同的触感。和孩子一起合上眼睛,辨别耳朵中听到的鸟叫、虫鸣、风声、水声等等。
让孩子动用各种感官去体验。大人最好和孩子一起体验,互相报告,互相分享。这样的活动有助于孩子感官的发展,同时也有助他学习从多方面观察大自然。另外,不要强迫孩子去看什么、听什么,要顺应他自发的兴趣,这样做,家长会从孩子的眼中认识一个不一样的大自然,那可能比家长看到的要更加神奇和绚丽。
观察动物,寻找动物的足迹
事先给小动物带些食品,有助于近距离观察。
可以和孩子一起寻找树下的蚂蚁堆,观察蚂蚁的活动,同时介绍一些与蚂蚁有关的知识或是讲述蚂蚁的勤劳品德等。还可以寻找其他的昆虫,向孩子介绍昆虫的习性,讲述在哪里最可能找到它们,比如,在树叶下面可以找到毛毛虫,让孩子一起翻开石头寻找蛐蛐……还可以寻找鸟儿或昆虫留下的足迹,顺着足迹追踪动物走过的路线。
可以让孩子自己动手收集一两个死去的昆虫作标本,也可以让孩子喂小动物食物。甚至,在自然界中收养一只小宠物,比如蝌蚪、蜗牛之类好养的动物,或是移植一棵植物,这样就可以把自然带回家,继续体验和观察。
注意,一些孩子见到昆虫会感到恐惧,此时要注意抚慰孩子,说明这些昆虫的可爱之处,并教会他们如何与昆虫和平相处,培养孩子对自然的亲近感、欣赏感和归属感。千万不要增加孩子对自然的恐惧感,这会让他日后远离自然。比如,见到蜜蜂时孩子害怕被蜇,家长可以用欣赏的语气来介绍蜜蜂:“看,这是勤劳的小蜜蜂,我们每天吃的甜甜的蜂蜜都是它们一点一点采集回来的……”“放心,只要我们不去伤害或打扰它们,它们就不会蜇我们。”还可以讲一些与动物有关的故事,消除孩子对动物的戒心。总之,要让孩子学会亲近自然,尊重自然,而不要鼓励孩子逃避或扰乱自然。
和孩子一起准备做自然观察笔记
临行前作好准备,先和孩子说明这次探索大自然的任务,比如,我们要收集10种不同种类的树叶、七彩的花瓣、一些有趣的图案、还要观察蚂蚁的洞穴等等。对于不同年龄的孩子,根据其兴趣提出不同的计划,并分派不同的任务。也可以在事先和孩子讲些关于大自然的奇妙知识或与自然界的动植物、四季交替等有关的故事,以增强孩子探索的兴趣。
除此外,还要做好物质的准备:相机,遇到孩子寻找到那些吸引自己注意的,觉得感兴趣的地方,进行拍照记录。纸张和蜡笔,用来拓下有趣的图案,如树皮、石头等等。一些小袋子,用于收集昆虫、石头等标本。一个本夹,用于收集植物叶片。
回来后,可以按照之前确定的主题和孩子一起制作自然笔记。使用照片、标本、孩子对这一天的经历的叙述、对自然界描绘的绘画等进行编辑。笔记可以按照色彩或味道来进行区别分类,也可以以时间顺序来进行叙事的编辑等等。这有助于孩子总结一天的收获,整理自己的知识,确认自己的体验,积累对大自然的经验。
温馨提示:
◆建议全家人一起去,全家投入对大自然的探索,有助于促进亲子关系和全家人的交流。
◆让孩子尽情地体验,不要因为害怕弄脏衣服或踩湿鞋子而限制孩子的行为。为了让孩子能够尽情地体验自然而不会受伤,事先应尽量给孩子穿上具有防护作用的衣服和鞋帽,减少孩子受到的束缚。当然,家长也要掌握分寸,引导孩子如何在自然界中尽情探索的同时学会保护自己,知道什么是危险的,以及如何与自然和平共处。
◆不要不停走动或是一直呆在车里,可以经常停下来,身处自然之中,和孩子一起享受片刻的宁静。这才能够真正发现自然的魅力。
◆对于心理发展缓慢或存在病患的孩子,大自然的探索更为适合,自然界会对这些孩子产生很好的积极刺激,从而有利于心理的发展和疾病的康复。
◆即使不到郊区,在自己生活小区的花园中也一样可以找到大自然的一隅,观察自然。自然界永远充满神奇,永远不沉闷,需要的只是你那颗发现的心。
◆多给孩子讲大自然的故事:四季的交替、植物的生长、动物的习性、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等等。这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尊重自然,培养崇敬自然的情感。对于独生子女,由于我们国家普遍的非宗教背景的教育,培养一定的崇敬感十分重要,这可以帮助孩子获得基本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归属自然,做大自然的孩子,了解自然界的崇高、美丽,孩子就会从自然界里获得滋养,这样做有利于其心理的健康成长。
春天来了,经过了一整个冬季的休养,此时最适合到大自然中享受万物的生机。家长可安排一次全家踏青的活动,把孩子从城市环境,室内游戏、电脑电视中引导出来,让孩子重新回到大自然。
大自然充满神奇和魅力,只要引导孩子学会欣赏,这样的活动永远不沉闷。到自然中活动,不仅可以让孩子体验到美,还可以促进孩子知识的增长和身心的健康发展。以下为大家提供几条活动的思路和建议:
看、闻、听、摸,多种感官齐动员
不要只是走马观花,也不要喋喋不休地讲述家长自己注意到的事物,要动员孩子使用各种感官,和家长一起发现大自然、体验大自然。
家长要引导体验自然的气氛,自己先主动去体验,让孩子在观察大人的时候学会体验与观察的方式。比如,可以和孩子一起寻找大自然中的绿色、红色、黄色,区分不同的绿色、红色、黄色;闻闻青草、泥土、花朵、果实的气味;摸摸树皮、石头、树叶的表面,区别不同的触感。和孩子一起合上眼睛,辨别耳朵中听到的鸟叫、虫鸣、风声、水声等等。
让孩子动用各种感官去体验。大人最好和孩子一起体验,互相报告,互相分享。这样的活动有助于孩子感官的发展,同时也有助他学习从多方面观察大自然。另外,不要强迫孩子去看什么、听什么,要顺应他自发的兴趣,这样做,家长会从孩子的眼中认识一个不一样的大自然,那可能比家长看到的要更加神奇和绚丽。
观察动物,寻找动物的足迹
事先给小动物带些食品,有助于近距离观察。
可以和孩子一起寻找树下的蚂蚁堆,观察蚂蚁的活动,同时介绍一些与蚂蚁有关的知识或是讲述蚂蚁的勤劳品德等。还可以寻找其他的昆虫,向孩子介绍昆虫的习性,讲述在哪里最可能找到它们,比如,在树叶下面可以找到毛毛虫,让孩子一起翻开石头寻找蛐蛐……还可以寻找鸟儿或昆虫留下的足迹,顺着足迹追踪动物走过的路线。
可以让孩子自己动手收集一两个死去的昆虫作标本,也可以让孩子喂小动物食物。甚至,在自然界中收养一只小宠物,比如蝌蚪、蜗牛之类好养的动物,或是移植一棵植物,这样就可以把自然带回家,继续体验和观察。
注意,一些孩子见到昆虫会感到恐惧,此时要注意抚慰孩子,说明这些昆虫的可爱之处,并教会他们如何与昆虫和平相处,培养孩子对自然的亲近感、欣赏感和归属感。千万不要增加孩子对自然的恐惧感,这会让他日后远离自然。比如,见到蜜蜂时孩子害怕被蜇,家长可以用欣赏的语气来介绍蜜蜂:“看,这是勤劳的小蜜蜂,我们每天吃的甜甜的蜂蜜都是它们一点一点采集回来的……”“放心,只要我们不去伤害或打扰它们,它们就不会蜇我们。”还可以讲一些与动物有关的故事,消除孩子对动物的戒心。总之,要让孩子学会亲近自然,尊重自然,而不要鼓励孩子逃避或扰乱自然。
和孩子一起准备做自然观察笔记
临行前作好准备,先和孩子说明这次探索大自然的任务,比如,我们要收集10种不同种类的树叶、七彩的花瓣、一些有趣的图案、还要观察蚂蚁的洞穴等等。对于不同年龄的孩子,根据其兴趣提出不同的计划,并分派不同的任务。也可以在事先和孩子讲些关于大自然的奇妙知识或与自然界的动植物、四季交替等有关的故事,以增强孩子探索的兴趣。
除此外,还要做好物质的准备:相机,遇到孩子寻找到那些吸引自己注意的,觉得感兴趣的地方,进行拍照记录。纸张和蜡笔,用来拓下有趣的图案,如树皮、石头等等。一些小袋子,用于收集昆虫、石头等标本。一个本夹,用于收集植物叶片。
回来后,可以按照之前确定的主题和孩子一起制作自然笔记。使用照片、标本、孩子对这一天的经历的叙述、对自然界描绘的绘画等进行编辑。笔记可以按照色彩或味道来进行区别分类,也可以以时间顺序来进行叙事的编辑等等。这有助于孩子总结一天的收获,整理自己的知识,确认自己的体验,积累对大自然的经验。
温馨提示:
◆建议全家人一起去,全家投入对大自然的探索,有助于促进亲子关系和全家人的交流。
◆让孩子尽情地体验,不要因为害怕弄脏衣服或踩湿鞋子而限制孩子的行为。为了让孩子能够尽情地体验自然而不会受伤,事先应尽量给孩子穿上具有防护作用的衣服和鞋帽,减少孩子受到的束缚。当然,家长也要掌握分寸,引导孩子如何在自然界中尽情探索的同时学会保护自己,知道什么是危险的,以及如何与自然和平共处。
◆不要不停走动或是一直呆在车里,可以经常停下来,身处自然之中,和孩子一起享受片刻的宁静。这才能够真正发现自然的魅力。
◆对于心理发展缓慢或存在病患的孩子,大自然的探索更为适合,自然界会对这些孩子产生很好的积极刺激,从而有利于心理的发展和疾病的康复。
◆即使不到郊区,在自己生活小区的花园中也一样可以找到大自然的一隅,观察自然。自然界永远充满神奇,永远不沉闷,需要的只是你那颗发现的心。
◆多给孩子讲大自然的故事:四季的交替、植物的生长、动物的习性、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等等。这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尊重自然,培养崇敬自然的情感。对于独生子女,由于我们国家普遍的非宗教背景的教育,培养一定的崇敬感十分重要,这可以帮助孩子获得基本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归属自然,做大自然的孩子,了解自然界的崇高、美丽,孩子就会从自然界里获得滋养,这样做有利于其心理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