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环境下大学生求职安全问题浅析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sn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互联网 ” 大学生 求职安全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2010-2017年间,高校毕业生人数按照2%-5%的同比增长率逐年增长,累计人数达到5706万人。而201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预计上升至820万人,再创近10年毕业生人数新高值。随着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逐年递增,大学生面对求职的压力日益增加。每到毕业季,面向高校大学生的专场招聘会层出不穷。随着互联网的成熟发展及广泛应用,大学生除了参加由学校、省、市级人才市场举办的各类招聘会之外,也会选择将个人的简历挂在网上,利用一些求职软件来谋求合适的工作机会。在线投递简历已经逐步成为大学生求职的一种主要方式。
  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网络求职具有信息量丰富、不受地域限制、传播速度快等特点,通过网络的途径求职可以减少求职过程的成本,既节省时间又可以一次性让众多招聘单位看到自己的简历,同时大学生在网络平台中也可以提前了解更多的招聘单位的相关信息。但是与此同时,不可忽视的是网络求职存在众多的安全隐患。
  近年来,大学生网络求职被骗的新闻比比皆是。一些不正规的招聘单位利用大学生毕业季求职心切、缺乏防范意识等心理特点,以各种方式诱骗其遭受损失。每年九、十月开始应届毕业生招聘就进入了高峰期,俗称招聘的“金三银四,金九银十”时间段,大学生们应该要学会避开众多网络招聘“陷阱”,积极应对“互联网 ”环境下的就业挑战,更加高效、高质量的谋求属于自己人生的第一份工作。

一、“互联网 ”时代就业安全隐患


  根据Analysys易观发布的《中国互联网招聘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18年第2季度》数据显示,2018年第2季度,中国互联网招聘市场规模为19.9亿元,环比上涨9.1%。从这个数据不难看出网络招聘的规模之庞大,而且规模还在逐步增长,在这种大环境下同时也存在着许多招聘乱象,使得大学生就业过程必须面对许多就业安全隐患。兼职陷阱、“培训班”陷阱、非法中介陷阱、假实习陷阱、管培生陷阱等各种求职陷阱五花八门、层出不穷。
  目前有众多网络求职平台,给大学生网络求职平台选择及招聘信息甄别带来困难。目前有大家熟知的网络求职平台包括智联招聘、58同城、boss直聘、前程无忧、5ljob等,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例如拉勾网、百才招聘网看准网等许多知名度不高的招聘网站,甚至还出现了许多大家熟知招聘网站的“山寨版本”。由于招聘网站种类繁多,难以辨别信息真假,网络监管又不够健全完善,容易造成不法分子钻法律空子,造成一些网络招聘乱象。
  网络中的一些非正规公司,常常以看似高的薪酬和优厚的福利待遇,诱惑应聘者前去面试。然而实际中有些公司存在资质、规模与网络中呈现不符的情况,还有一些企业以岗前培训为由收取培训费用,事后又以各种理由不兑现之前谈好的工作条件,最终目的是骗取培训费用。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大学生在网络应聘过程中遭遇过身份信息泄露、身份证被扣押、试用期无故被延长、设计理念被盗用等多种情况。网络监管在实施过程中不容易做到全方位、无死角,招聘网站、APP在信息审核监督过程中也存在监管不到位的现象,没有去核实招聘单位发布的信息是否真实有效。在被骗事件发生后大部分人会将矛头指向招聘单位,也很少有直接针对招聘软件监管不严、管理制度不健全等方面的批评。

二、导致大学生求职安全问题频发的原因


  虽然现在高校中都会开设就业指导、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等课程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每到招聘季学校方面也会做一些关于大学生应聘安全的宣傳展板提示学生注意防范。但是大学生通常在没有亲身遇到实际问题之前对这些知识的关注度都不太高,自我保护意识十分淡薄。很多学生纯粹为了积攒学分、应付考试而完成课程任务,并没有将这些课程的现实指导意义体现在自己的求职过程中。因此,高校学生通常在被招聘单位欺骗或遭受不公平对待之后才会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近年来,求职安全问题事件呈现急剧上升趋势,究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思考:
  (一)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对是非好坏的分辨能力不强
  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鲜少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参加社会实践、生产实习等实践教学活动也是在一个相对单纯的环境中,其目的主要是锻炼学以致用的能力,并没有过多的将关注点放在锻炼学生与人、与社会打交道的技能上。很多不谙世事、刚走出象牙塔的大学生对于社会的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没有足够的认知,一些大学生对人对事只能凭第一印象,容易轻信他人,受到社会上错误思想的诱惑。他们经常用过于简单的思维去判断问题,辨别信息真伪的意识较弱,看待问题角度片面而且容易钻牛角尖,导致了面对众多网络求职陷阱无法准确辨别。
  (二)部分大学生求职心切,对深层次的问题缺乏进一步的思考
  面对毕业生就业大军,很多大学生很早就开始着手找工作,但是越是求职心切,越容易被网络上的虚假招聘信息所蒙蔽,被一些不切实际的条件所诱惑。大学生在面对众多求职平台与招聘信息时,会因选择过多而难以在短时间内做出正确选择,难以辨别网络招聘平台的规范性与真实性。网络从属性上来讲是一个虚拟空间,存在高隐蔽性、高渗透性的特征。然而大学生在网络求职过程中很少有人会对招聘单位资质、招聘工作岗位、内容做深入了解,不会综合各方面信息进行综合考量从而进一步鉴别招聘信息内容的可靠性。
  (三)部分大学生法律维权意识淡薄,容易被他人钻法律的空子
  部分大学生的维权意识比较淡薄,在招聘过程中遇到类似招聘诈骗等情况时,很多人会自认倒霉,借着吃一堑长一智的心态得过且过,不会主动借助法律的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样一来也间接导致不法分子的违法成本降低,更多人会借此机会钻法律空子。

三、避免大学生网络求职安全问题发生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网络求职安全宣传与教育
  高校对大学生有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应该将网络求职安全意识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特别是在毕业季求职高峰期应对毕业生开展求职安全系列讲座,除了展板、广播等传统宣传方式,还可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途径开设网络求职安全教育专栏。加强对网络求职安全问题的宣传,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让网络求职安全意识深入人心。同时,也可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发生的真实案例作为素材对学生进行求职安全警示教育。让学生们在毕业季找工作时不要急于求成、不要盲目攀比、轻信旁门左道。   (二)增强学生辨别招聘信息的能力
  第一,要尽量通过正规的渠道去辨认网络中成千上万条招聘信息的真实度与合法性,要用客观、理性的思维方式去分辨网络招聘信息。学生可以通过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各级人才交流中心等渠道获取招聘信息,以此来降低被虚假信息蒙骗的可能性。还可以通过企业的官方微博或官方网站等渠道,直接联系人力资源部门获取招聘信息,这种方法更为安全可靠。在搜索招聘信息之前,首先要充分了解应聘岗位的薪资行情,这样在选择应聘企业的时候,可以过滤掉一大批不靠谱的以高薪为噱头的虚假招聘信息。
  第二,对于有意投放简历的企业,可以先到企业所在地的工商局网站上查询一下企业的工商注册信息,核对招聘信息、注册信息是否一致。
  第三,如果投放简历的企业要求面试,建议在面试前与招聘企业的人事部门通话,进一步核实企业、岗位、薪资、面试地点等信息。对于证照不全、操作不规范的公司,应加倍小心、防忠于未然。尽量不要采取“广撒网”的投递简历的方式,对于一些看起来就不正规的单位不要随便投递简历。选择面试单位时,最好选择信誉佳、管理规范的大型单位,对于一些并不熟悉的用人单位要提前核实相关信息。
  (三)提高自我保护及法律维权意识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即为大学生提供了应聘便利也带来了许多挑战。学生通过网络获取海量信息的同时,自己及亲属的个人信息也很有可能被散播出去。因此在填写简历或发布求职信息时,不应将自己的所有联系方式都公开,要注意有效保护个人信息,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一般留存手机号码和一个常用邮箱即可,不应将自己及家庭过多的私人信息曝露出来,以免被不法分子盗做他用造成经济或名誉方面的损失。
  同时,在正式开始工作之前一定要签订劳动合同,在合同中要对工作时间及期限、工作内容、劳动报酬和支付方式、劳动条件等方面做出明确约定;认真确认用人单位的合法、合规性,如遇索要报名费、押金、培训费等情况,必须谨慎对待;劳动部门已经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不得巧立名目进行不合理收费。一旦出现此类行为均属于违法,应当坚决拒绝缴纳。如果在应聘发生劳动纠纷,立即向学校和当地劳动部门举报求助。学会借助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而不是一味用“交学费”的心态息事宁人。

四、结语


  在网络环境日益复杂的趋势下,线上互动正改变着青年们的互动习惯、生活方式和兴趣爱好。网络求职途径对广大大学生而言是一把双刃剑,只有学会如何趋利避害,在具备自我保护意识的前提下仔细甄别有效的网络求职信息,才能将网络信息真正變成求职路上的垫脚石。
其他文献
摘要:当前多元社会思潮的发展演变影响着主流意识形态的旗帜作用,历史虚无主义为诸多思潮的代表性思潮之一,在无形中渗透于大众头脑,对中国主流意识形态产生干扰消解,对中国近现代史进行否定歪曲,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信任造成瓦解。因此必须对此予以清醒认知,坚定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遵循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全面客观看待民族历史;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驳斥历史虚无主义谬误。  关键词:历史唯
【摘 要】网络文化的发展,突破了传统德育教育的时空限制,使德育走向一个充满信息流通的开放境地。本文从网络文化赋予高校学生德育工作的新特征出发,探讨高校学生德育工作在网络文化的冲击下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来论述网络文化对高校德育的影响。  【关键词】高校德育;网络文化;特征;影响
社区作为整个社会的基本单元,已成为社会治理相关理论和实践的关注焦点.深入研究边疆民族地区社区文化的发展,有助于增进民众对于边疆民族社区文化的理解,促进民族文化共同发
笔者创建体锻达标特色中队的目的是引领学生主动为实现自我目标而努力锻炼,通过积极构建多元化结构、巧妙运用多种类方式、灵活创造多层次评价等实验措施有力提高学生体质健
通过在职业学校工作,对中职学校的学生有了更多的接触和了解。在工作中,最重要的是要寻找一种方式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对学生的一种关爱来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存在的重要性,当他们在被视为弱势群体的情况下,能有积极健康的心态成长。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普通话是我国的法定语言,是全国各族人民互相交流的共同语言,它的推广和使用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现代化生活中,较强的普通话口语交
关键词吉林省 潜在法律岗位群 人才  随着法治社会的建设和发展,法学教育在国家民主和法制建设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诚然,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法律专业,导致法律专业毕业生就业难。本文分析吉林省潜在法律岗位群,以期法律高职教育为吉林省基层法律服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一、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潜在岗位群分析  吉林省正在加快调整和改造老工业基地,省委和省政府提出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的总体思路,围绕工业强
富含油气的西非深水区,沉积体主要为多期发育的水道-朵叶复合体,空间上相互切割与叠置,沉积规律复杂,储层研究难以开展.采用倾角、地层切片、频谱分解、多属性多信息融合和三
1995年农历正月初六我采访了山东姑娘杨晓霞。 一双明亮却挂满泪珠的眼睛,一只手、应该说是胳膊,在肘部位置截段了,凸圆的包裹让人不难想像那不能屈伸的痛苦和无奈;另一只手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背景下,培养适应“全面依法治国”高素质青年人才是新时代高校肩负的时代使命和担当.高校应把法治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化高校思政课作为作为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