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国被公认是一个法治国家,其法治教育的成果相对成熟,因此,美国在法治教育中的成功经验可以为我国所借鉴。通过分析两国在各自法治教育中的做法,比较两者的不同之处,取长补短,为我国法治教育的改进与完善提供启示与借鉴。
关键词:中国;美国;法治教育;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一、中美法治教育的差异
法治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仅是为了培养人,也是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但由于国情、法治教育发展的时间不同,两国的做法在诸多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我国法治教育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主要使学生能够“学法”、“知法”、“用法”、“护法”,以形成和巩固安定团结的局面。“培养美国公民,面向社会,实现价值认同”是美国在法治教育所坚持的基本理念。不仅如此,中美两国在法治教育的内容、方式和途径上也存在着差别。
(一)教育内容的差异
美国的法治教育“结合了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实践能力,以学生的可能性为出发点,编制学生能轻松理解的教材,善于应用生活中常见案例,使学生能够更容易理解和接纳。”[1]因此,美国法治教育中的内容是多元化的,包括家庭、求学、就业、经济生活以及国家安全等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诸多方面,通过选取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常见案例来启发学生的,使学生能够深切地感受到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再引导学生把对法律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反观我国学校的法治教育,在教育内容上理论性强,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教师在课堂上仅仅就这本书中与法律相关的内容向学生笼统的介绍法律知识。
(二)教育方式的差异
受杜威、柯尔伯格、拉斯等人教育理念的影响,一方面,美国在法治教育的过程中反对灌输式教学,多采用互动式、渗透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提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平等,鼓励学生自主独立思考,另一方面,在法治教育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不是在讲台上教授课本上的理论,而是更多地运用多媒体展现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法律案例,启发学生主动思考,与他们互相探讨案例中所涉及的法律问题。他们的课堂往往是轻松愉快的氛围,因而能够取得很好的法治教育效果。而我国学校的法治教育的主要方式是教师将法律知识单方面地灌输给学生,这种教育效果不佳,不仅不利于学生能够真正地学习法律,而且不利于学生培养对法律的情感。此外,在我国的法治教育中,大多数学校都采用闭卷考试这一种考核方式,注重学生对课本上重点知识点的记忆,而忽视案例分析和实际应用。这种只关注学生是了解和记忆法律内容,而忽视了对学生法律思维的理解和对法律知识的运用,这不仅不能使学生内化为法治意识,更不能使学生外化为守法行为,因而,法治教育的效果不佳。
(三)教育途径的差异
法治教育的途径是将法治教育内容内化为人们的能力和素质的方式。当前,虽然中美两国都重视法治教育的开展,但是在对推进法治教育的措施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美国学校注重整合法治教育的各种途径,将学校、政府、律师协会、民间机构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法治教育的实施。比如,学校邀请律师进入课堂或在课堂中进行模拟法庭,也会组织学生参与法律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同律师在法院、司法机构中共同体验法律实践。在美国法治教育中,学生通过参与这些社会活动可以将在课堂中学到的法律知识落实到生活中,从而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对法律的情感,对法律的信仰,形成良好的遵守法律规范的行为。而我国的法治教育途径比较单一,中小学生的法制教育主要通过道德与法制这门课程来进行,大学的法治教育是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来开展,学生主要是在学校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没有机会去参与法律实践,因此我们学生对法治学习仅仅停留在知识层面,不能够有效地把法律知识运用到社会生活之中,法治教育的效果也不理想。
综上所述,中美两国法治教育教育因立足于各自的国情,在教育内容、方式、途径等方面的做法各有千秋,也都有各自的不足。在这些差异中,通过与美国的做法进行比较,总结出美国经验中的有益部分。用理智清晰的头脑来认识到我国法治教育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 进而加以改正与完善,来丰富与发展我国的法治教育。
二、美国法治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通过分析美国法治教育在教育内容、方式、途径方面与我国的不同之处,为我国法治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以下三点启示。
(一)充实法治教育内容
首先,要合理设置法治教育课程。我国现阶段的法治教育,在中小学的《道德与法制》、《思想政治》的课程中介绍一些社会主义法律相关的一些简单的概念,在大学一年级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程中才会有相关的法律理论,而在大二、大三和大四阶段却不再涉及或很少涉及。而法律的庞大繁杂体系,不是光靠几个课时就能完成知识的吸收和法律素养的培育。为了改善这个情况,我国学校应合理设置法治教育的课时和课程内容,以达到良好的教育目的。其次,我国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本往往体现出很强的专业化色彩,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不够贴近,而美国学校的法治教育在内容上倾向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这一内容的设置方式,对于充实我国法治教育的内容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我国学校的教师可以在法律知识的传授中加入与学生求学、就业相关的话题,生动的现实案例、社会热点问题等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学习法治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法律的信仰。
(二)改善法治教育方式
美国的法治教育课堂上是以渗透和融会贯通的方式来开展,这样不仅有利于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还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收获良好的教育效果。我国法治教育光靠课堂上的“灌输”式教授,其效果是微乎甚微的。因此,我国在法律教育方式上,必须积极开创符合我国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有效方法,以改善课程教育效果。首先,我们应该转变传统教学方式,要大胆开创课堂教学有效方式,比如案例式、讨论式、开放式等教学,让学生在参与课堂互动过程中学习了知识提升了能力。其次,我们要善于利用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科学技术和大数据来创新教学方法”[2]。最后,我们要加强法治教育课堂教学的渗透性,我们应把法治内容融入实践活动中,努力增强新形势下法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拓展法治教育途径
美国教育界与司法界、社区、政府建立的紧密的合作关系促进了美国法治国家的建成。因而,在美国,学生可以在学校中学习到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法律知识,在社区中可以将所掌握的法律知识运用于实践。目前,我国法治教育主要由学校承担,教育资源主要也是就学校资源而言。对此,我们可以借鉴美国这种将各种途径形成教育合力的法治教育方式,将学校与司法部门合作起来,一方面,可以邀请律师、普法人员参与到学生的课堂之中,给学生讲解鲜活的法律案例让学生更直观而形象地学习法律知识,组织模拟法庭带领学生感受法律流程、学习司法礼仪,另一方面,可以组织学生走进法院,参观羁押室,近距离旁听律师和法官对一些案件的庭审,以此来提高法律在学生中的威信,培养学生对法律的情感,充分调动学生对法律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法律思维以及法律运用的能力,提升法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小结
美国的法治教育经历了长期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我们在对中美法治教育比较中可以看出,美国学校在法治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教育途径中都具有一定的优势之处,因此,我们应合理吸收美国法治教育中的有益举措,以此来促进我国法治教育在理论上的完善与实践上的发展,这对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晓阳. 学校思政课堂中法治教育一体化研究[D].喀什大学,2020.
[2]王晨霁. 创新思政课中的法治教育[N]. 安徽日报,2019-08-20(006).
关键词:中国;美国;法治教育;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一、中美法治教育的差异
法治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仅是为了培养人,也是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但由于国情、法治教育发展的时间不同,两国的做法在诸多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我国法治教育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主要使学生能够“学法”、“知法”、“用法”、“护法”,以形成和巩固安定团结的局面。“培养美国公民,面向社会,实现价值认同”是美国在法治教育所坚持的基本理念。不仅如此,中美两国在法治教育的内容、方式和途径上也存在着差别。
(一)教育内容的差异
美国的法治教育“结合了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实践能力,以学生的可能性为出发点,编制学生能轻松理解的教材,善于应用生活中常见案例,使学生能够更容易理解和接纳。”[1]因此,美国法治教育中的内容是多元化的,包括家庭、求学、就业、经济生活以及国家安全等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诸多方面,通过选取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常见案例来启发学生的,使学生能够深切地感受到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再引导学生把对法律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反观我国学校的法治教育,在教育内容上理论性强,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教师在课堂上仅仅就这本书中与法律相关的内容向学生笼统的介绍法律知识。
(二)教育方式的差异
受杜威、柯尔伯格、拉斯等人教育理念的影响,一方面,美国在法治教育的过程中反对灌输式教学,多采用互动式、渗透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提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平等,鼓励学生自主独立思考,另一方面,在法治教育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不是在讲台上教授课本上的理论,而是更多地运用多媒体展现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法律案例,启发学生主动思考,与他们互相探讨案例中所涉及的法律问题。他们的课堂往往是轻松愉快的氛围,因而能够取得很好的法治教育效果。而我国学校的法治教育的主要方式是教师将法律知识单方面地灌输给学生,这种教育效果不佳,不仅不利于学生能够真正地学习法律,而且不利于学生培养对法律的情感。此外,在我国的法治教育中,大多数学校都采用闭卷考试这一种考核方式,注重学生对课本上重点知识点的记忆,而忽视案例分析和实际应用。这种只关注学生是了解和记忆法律内容,而忽视了对学生法律思维的理解和对法律知识的运用,这不仅不能使学生内化为法治意识,更不能使学生外化为守法行为,因而,法治教育的效果不佳。
(三)教育途径的差异
法治教育的途径是将法治教育内容内化为人们的能力和素质的方式。当前,虽然中美两国都重视法治教育的开展,但是在对推进法治教育的措施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美国学校注重整合法治教育的各种途径,将学校、政府、律师协会、民间机构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法治教育的实施。比如,学校邀请律师进入课堂或在课堂中进行模拟法庭,也会组织学生参与法律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同律师在法院、司法机构中共同体验法律实践。在美国法治教育中,学生通过参与这些社会活动可以将在课堂中学到的法律知识落实到生活中,从而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对法律的情感,对法律的信仰,形成良好的遵守法律规范的行为。而我国的法治教育途径比较单一,中小学生的法制教育主要通过道德与法制这门课程来进行,大学的法治教育是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来开展,学生主要是在学校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没有机会去参与法律实践,因此我们学生对法治学习仅仅停留在知识层面,不能够有效地把法律知识运用到社会生活之中,法治教育的效果也不理想。
综上所述,中美两国法治教育教育因立足于各自的国情,在教育内容、方式、途径等方面的做法各有千秋,也都有各自的不足。在这些差异中,通过与美国的做法进行比较,总结出美国经验中的有益部分。用理智清晰的头脑来认识到我国法治教育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 进而加以改正与完善,来丰富与发展我国的法治教育。
二、美国法治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通过分析美国法治教育在教育内容、方式、途径方面与我国的不同之处,为我国法治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以下三点启示。
(一)充实法治教育内容
首先,要合理设置法治教育课程。我国现阶段的法治教育,在中小学的《道德与法制》、《思想政治》的课程中介绍一些社会主义法律相关的一些简单的概念,在大学一年级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程中才会有相关的法律理论,而在大二、大三和大四阶段却不再涉及或很少涉及。而法律的庞大繁杂体系,不是光靠几个课时就能完成知识的吸收和法律素养的培育。为了改善这个情况,我国学校应合理设置法治教育的课时和课程内容,以达到良好的教育目的。其次,我国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本往往体现出很强的专业化色彩,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不够贴近,而美国学校的法治教育在内容上倾向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这一内容的设置方式,对于充实我国法治教育的内容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我国学校的教师可以在法律知识的传授中加入与学生求学、就业相关的话题,生动的现实案例、社会热点问题等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学习法治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法律的信仰。
(二)改善法治教育方式
美国的法治教育课堂上是以渗透和融会贯通的方式来开展,这样不仅有利于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还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收获良好的教育效果。我国法治教育光靠课堂上的“灌输”式教授,其效果是微乎甚微的。因此,我国在法律教育方式上,必须积极开创符合我国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有效方法,以改善课程教育效果。首先,我们应该转变传统教学方式,要大胆开创课堂教学有效方式,比如案例式、讨论式、开放式等教学,让学生在参与课堂互动过程中学习了知识提升了能力。其次,我们要善于利用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科学技术和大数据来创新教学方法”[2]。最后,我们要加强法治教育课堂教学的渗透性,我们应把法治内容融入实践活动中,努力增强新形势下法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拓展法治教育途径
美国教育界与司法界、社区、政府建立的紧密的合作关系促进了美国法治国家的建成。因而,在美国,学生可以在学校中学习到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法律知识,在社区中可以将所掌握的法律知识运用于实践。目前,我国法治教育主要由学校承担,教育资源主要也是就学校资源而言。对此,我们可以借鉴美国这种将各种途径形成教育合力的法治教育方式,将学校与司法部门合作起来,一方面,可以邀请律师、普法人员参与到学生的课堂之中,给学生讲解鲜活的法律案例让学生更直观而形象地学习法律知识,组织模拟法庭带领学生感受法律流程、学习司法礼仪,另一方面,可以组织学生走进法院,参观羁押室,近距离旁听律师和法官对一些案件的庭审,以此来提高法律在学生中的威信,培养学生对法律的情感,充分调动学生对法律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法律思维以及法律运用的能力,提升法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小结
美国的法治教育经历了长期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我们在对中美法治教育比较中可以看出,美国学校在法治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教育途径中都具有一定的优势之处,因此,我们应合理吸收美国法治教育中的有益举措,以此来促进我国法治教育在理论上的完善与实践上的发展,这对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晓阳. 学校思政课堂中法治教育一体化研究[D].喀什大学,2020.
[2]王晨霁. 创新思政课中的法治教育[N]. 安徽日报,2019-08-2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