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首要任务是通过培训提高住院医师的临床技能,在培训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该院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引入一对一“导师制”取得良好效果。通过一对一“导师制”,密切了带教老师与培训学员的联系,激发了学员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员的临床诊疗水平与科研素养。
关键词:导师制 规范化培训 中医骨伤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6(b)-0165-02
导师一词源自希腊语,象征有相当的知识和智慧。导师制最早于中世纪起源于牛津大学,视为牛津大学核心特征,19世纪以后牛津大学建立起全面的导师制度,经过几百年的完善与改进,现已成为牛津大学根深蒂固的教学传统,成为始终保持卓越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关注学生个体成长、重视师生合作关系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其教学思想值得各个国家的高校学习与借鉴。牛津大学导师制成功的原因在于3个方面,即关注学生的个体,依赖师生双方的合作以及对待知识的独特态度[1]。
作为河南省首批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河南省中医院在规范化培训之初就引入导师制这一理念。医院根据中医骨伤临床培训特点,在规培工作中引入“一对一导师制”的教学模式,对20名住院医师及12名专业硕士进行规范化培训,即学员在3年的规范化培训期间选择一名导师作为自己在整个规范化培训期间的指导者,学员正常参加通科培训和专科培训,同时在带教导师指导下进行学习,学员进行跟师学习、定期向导师汇报培训情况及思想情况。带教导师从医德医风、临床实践与技能、科研及生活方面对学生进行个体化指导。通过建立一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提升中医骨伤住院医师自身素质、临床实践水平及科研能力。
1 一对一导师制的实施方法
首先,在本专科确定导师人选,一般要求高年资主治医师以上职称,通过科室遴选上报医务科,最终由医务科确定择优选择德才兼备、责任心强、技术能力突出的专家作为带教导师。医务科公布各带教导师名单、专业特长等,规范化培训学员根据自身特点选择相应导师,经导师同意后最终达成一对一带教组合,建立明确的师徒关系。如果学生希望更换导师或者导师希望更换学生,都可以向医院反映,通过医院相关调查、评估再次进行调整。通过双向选择,优化的组合模式,能调动带教导师、学员的积极性。
其次,制定严格的规培学员学习计划,交由带教导师审核,导师根据学员及专业情况进行调整和指导,学生再次完善计划并上交备案。计划一般包括;临床科室轮转、跟师学习、阅读中医(骨伤)典籍、论文写作及科研[2]。跟师学习由带教导师、学员根据情况进行,不局限于教学方式、时间、地点。带教导师应根据学员情况,着重从提高学员中医骨伤基础操作能力、医疗文书书写能力、医患沟通能力及骨伤科专业技能进行综合规划。因此,整个带教计划根据学员自身情况,导师意见进行制定,更具个性化、开放性与操作性。
每年对带教导师、学员进行考核,并在培训完成后进行最终考核。考核分为日常考核、月考核、出科考核、年度考核、阶段考核。其中日常考核由导师进行考核,月考核与出科考核在骨伤诊疗中心、医务科监督下由轮转科室进行考核,年度考核分别由医务科、研究生处等组织完成考核工作。考核内容包括医德医风、师徒关系、考勤、专业相关技能及实际工作能力、跟师学习情况、论文及科研完成情况。
2 实施效果
首先由医务处、研究生处组织的问卷调查表从带教方法、内容,跟师心得、跟师交流时间、频率及日常管理3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导师满意度调查。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实行“一对一导师制”有助于导师与学生保持一定频度的接触,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方面的困难,对规培生进行适时心理指导,制定学习目标及合理的学习计划,有利于拓展思路。其次,有助于解决临床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实施一年来,20名住院医师中有18名通过中级职称考试;12名专业硕士研究生有10名通过执业医师考试;参与科研项目10项;撰写相关论文20余篇。各阶段考核均为优秀。
3 经验总结
实行具有中医特色的培养、带教模式以及传统的师承模式是中医人才培养的一大特色。师徒名分,使得老师觉得自己的付出物有所值,同时使他们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得到了满足,调动了教学积极性。一对一导师制即一个医生负责带好一个学生,在规培期间,该医生就是这位学生的临床带教导师。通过这种带教方式,人为的拉近了学生和带教老师之间的距离,使得学生珍惜与导师学习、交流的机会,氛围更加融洽,同时让每个带教导师开始真正地关心自己学生的临床业务能力,分享典型病例整理,与学生一起讨论学习,然后评析、讲解,教学相长。一方面导师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扮演积极的角色,培养他们独立学习、思考、工作的技能和批评的技能[3]。另一方面导师不是信息传递者,而是批评性的指导者,帮助学生选择研究方法,挖掘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导师不但要教授知识,还要分享自己行医多年的心得体会、经验教训,还要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并增强自我学习的能力。通过引入导师制,导师-学员二维主体结构提高了培训效果,但由于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我们发现有些导师对学生要求松散,对于导师评价、监督机制尚不完善;学生与导师之间沟通可能并不顺畅,有时甚至产生争吵;对于导师分配任务,有些学员完成的积极性不高;甚至个别带教导师责任心不是很强;随着规范化培训的扩大与学员的增大,师生比例会加剧。这些都是需要研究和改善的地方。
实践证明一对一“导师制”作为一种专业化、全方位及个体化的培养模式有助于规培生监管,提高学习效率及专业化水平,尽管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不足。总体来说一对一导师制在中医骨伤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提升中医骨伤住院医师临床能力及科研能力,显著提高中医骨伤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Moore,W illG.The TutorialSystem and ItsFuture[M].New York:Pergaman Press, 1968:18,24,31-32.
[2] 浦筱雯,陆琴.“住院医师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6):1236-1238.
[3] HarrisonBrian (ed).The History of the University ofOxford:The Twentieth Century[M].Oxford:ClarendenPress,1994:63-164.
关键词:导师制 规范化培训 中医骨伤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6(b)-0165-02
导师一词源自希腊语,象征有相当的知识和智慧。导师制最早于中世纪起源于牛津大学,视为牛津大学核心特征,19世纪以后牛津大学建立起全面的导师制度,经过几百年的完善与改进,现已成为牛津大学根深蒂固的教学传统,成为始终保持卓越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关注学生个体成长、重视师生合作关系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其教学思想值得各个国家的高校学习与借鉴。牛津大学导师制成功的原因在于3个方面,即关注学生的个体,依赖师生双方的合作以及对待知识的独特态度[1]。
作为河南省首批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河南省中医院在规范化培训之初就引入导师制这一理念。医院根据中医骨伤临床培训特点,在规培工作中引入“一对一导师制”的教学模式,对20名住院医师及12名专业硕士进行规范化培训,即学员在3年的规范化培训期间选择一名导师作为自己在整个规范化培训期间的指导者,学员正常参加通科培训和专科培训,同时在带教导师指导下进行学习,学员进行跟师学习、定期向导师汇报培训情况及思想情况。带教导师从医德医风、临床实践与技能、科研及生活方面对学生进行个体化指导。通过建立一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提升中医骨伤住院医师自身素质、临床实践水平及科研能力。
1 一对一导师制的实施方法
首先,在本专科确定导师人选,一般要求高年资主治医师以上职称,通过科室遴选上报医务科,最终由医务科确定择优选择德才兼备、责任心强、技术能力突出的专家作为带教导师。医务科公布各带教导师名单、专业特长等,规范化培训学员根据自身特点选择相应导师,经导师同意后最终达成一对一带教组合,建立明确的师徒关系。如果学生希望更换导师或者导师希望更换学生,都可以向医院反映,通过医院相关调查、评估再次进行调整。通过双向选择,优化的组合模式,能调动带教导师、学员的积极性。
其次,制定严格的规培学员学习计划,交由带教导师审核,导师根据学员及专业情况进行调整和指导,学生再次完善计划并上交备案。计划一般包括;临床科室轮转、跟师学习、阅读中医(骨伤)典籍、论文写作及科研[2]。跟师学习由带教导师、学员根据情况进行,不局限于教学方式、时间、地点。带教导师应根据学员情况,着重从提高学员中医骨伤基础操作能力、医疗文书书写能力、医患沟通能力及骨伤科专业技能进行综合规划。因此,整个带教计划根据学员自身情况,导师意见进行制定,更具个性化、开放性与操作性。
每年对带教导师、学员进行考核,并在培训完成后进行最终考核。考核分为日常考核、月考核、出科考核、年度考核、阶段考核。其中日常考核由导师进行考核,月考核与出科考核在骨伤诊疗中心、医务科监督下由轮转科室进行考核,年度考核分别由医务科、研究生处等组织完成考核工作。考核内容包括医德医风、师徒关系、考勤、专业相关技能及实际工作能力、跟师学习情况、论文及科研完成情况。
2 实施效果
首先由医务处、研究生处组织的问卷调查表从带教方法、内容,跟师心得、跟师交流时间、频率及日常管理3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导师满意度调查。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实行“一对一导师制”有助于导师与学生保持一定频度的接触,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方面的困难,对规培生进行适时心理指导,制定学习目标及合理的学习计划,有利于拓展思路。其次,有助于解决临床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实施一年来,20名住院医师中有18名通过中级职称考试;12名专业硕士研究生有10名通过执业医师考试;参与科研项目10项;撰写相关论文20余篇。各阶段考核均为优秀。
3 经验总结
实行具有中医特色的培养、带教模式以及传统的师承模式是中医人才培养的一大特色。师徒名分,使得老师觉得自己的付出物有所值,同时使他们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得到了满足,调动了教学积极性。一对一导师制即一个医生负责带好一个学生,在规培期间,该医生就是这位学生的临床带教导师。通过这种带教方式,人为的拉近了学生和带教老师之间的距离,使得学生珍惜与导师学习、交流的机会,氛围更加融洽,同时让每个带教导师开始真正地关心自己学生的临床业务能力,分享典型病例整理,与学生一起讨论学习,然后评析、讲解,教学相长。一方面导师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扮演积极的角色,培养他们独立学习、思考、工作的技能和批评的技能[3]。另一方面导师不是信息传递者,而是批评性的指导者,帮助学生选择研究方法,挖掘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导师不但要教授知识,还要分享自己行医多年的心得体会、经验教训,还要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并增强自我学习的能力。通过引入导师制,导师-学员二维主体结构提高了培训效果,但由于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我们发现有些导师对学生要求松散,对于导师评价、监督机制尚不完善;学生与导师之间沟通可能并不顺畅,有时甚至产生争吵;对于导师分配任务,有些学员完成的积极性不高;甚至个别带教导师责任心不是很强;随着规范化培训的扩大与学员的增大,师生比例会加剧。这些都是需要研究和改善的地方。
实践证明一对一“导师制”作为一种专业化、全方位及个体化的培养模式有助于规培生监管,提高学习效率及专业化水平,尽管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不足。总体来说一对一导师制在中医骨伤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提升中医骨伤住院医师临床能力及科研能力,显著提高中医骨伤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Moore,W illG.The TutorialSystem and ItsFuture[M].New York:Pergaman Press, 1968:18,24,31-32.
[2] 浦筱雯,陆琴.“住院医师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6):1236-1238.
[3] HarrisonBrian (ed).The History of the University ofOxford:The Twentieth Century[M].Oxford:ClarendenPress,1994:6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