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形势下,会计人员的会计职业判断显得尤为重要,新会计准则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从各方面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
关键词:会计职业判断;会计人员;新会计准则
会计职业判断是新形势下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其培养和提高,有助于会计人员在面临日益复杂的会计环境和会计处理对象时,对企业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恰当的处理,合理有效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保证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1 会计职业判断概述
1.1 会计职业判断的概念及特点
会计职业判断就是会计人员在会计法规、企业会计准则、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约束的范围内,根据企业理财环境和经营特点,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对会计事项处理和财务会计报告编制应采取的原则、方法、程序等方面进行判断与选择的过程。其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专业性即会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企业会计政策的设计和会计事项的处理只能依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经验、知识水平和实际驾驭能力;(2)目标性即会计职业判断的目标,就是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如何在可持续的基础上为所有者价值最大化进行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与设计;(3)权衡性即会计职业的判断过程,也是不同利益主体相互博弈,最后达到一定均衡的过程;(4)社会性即人们在进行会计职业判断时,不能纯粹从技术会计角度出发,而应从更广泛和更开放的角度出发,更多地考虑各方面因素(包括经济影响和社会影响)和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较好地处理它的“客观中立性”与“经济影响性”之间的平衡,从而使会计职业判断能够尽量满足各利益团体的“共同需要”或尽量维护“公众的利益”。
1.2 会计职业判断的影响因素
会计职业判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1)主体因素,即适度独立地从事工作的会计人员的知识和经验、需要和动机;(2)客体因素,即经济主体的经济业务或日常会计事项的复杂性、重复性、规范程度、类型和要求的判断质量;(3)环境因素,即判断所处的历史文化、政治、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公司治理、生产经营特点等环境。会计职业判断贯穿于会计工作的全过程,涉及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各环节。
1.3 会计职业判断的意义
会计标准的实践是由会计人员完成的,事后对会计质量的考核、评定工作即会计监督也是由会计人员完成的,因此在整个会计工作中,会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起了主导作用,会计信息质量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职业判断。会计规范存在公共领域,在公共领域里,会计准则的技术规范无法发挥作用,无论规则性会计规定还是原则性会计规定都存在这样的公共领域。原则导向准则因为缺少一一对应的详细会计规则,这种准则需要更多和更高水平的会计判断,还需要更高水准的会计监督。
2 新准则对会计职业判断的要求
随着新会计准则在大中型企业的逐步推广与应用,对会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何一个会计人员都将直接面对由此而来的挑战。同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深入,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日益复杂,新的经营方式、组织形式、业务类型不断出现,这同样是对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一种考验。然而目前,从整体上看,我国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与新准则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还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会计的主要目标是向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反映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作为会计原则、会计方法的贯彻,和运用主体的会计人员,如何充分运用会计准则中的可选择性权力,特别是如何把握好应用谨慎性原则的分寸时,需要会计人员必须提高职业判断能力,以便准确把握谨慎性原则的实质,在对不确定性的事项进行估计和判断时,力求客观和公正,避免主观随意性。
3 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途径
(1)树立正确的职业判断意识。
新会计准则对许多会计核算的处理只做了原则性的要求,赋予企业和会计人员很大的会计政策选择权,为会计职业判断提供了空间,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要培育自身职业判断的能力。面对新形势的要求,会计人员应转变观念,提高对会计职业判断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更新思维方式,增强职业判断意识,这是正确运用和提高职业判断能力的前提条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发展,会计人员必须由过去“照本(指会计制度)执业”向职业判断方向迈进,这在客观上要求会计人员正确运用职业判断处理经济业务事项,在主观上也要求会计人员建立一种职业判断的意识,提高对会计职业判断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
(2)进一步完善会计法规制度。
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扩大了会计人员的选择范围,在会计政策选择、会计估计、会计计量等多方面给予会计人员更大的空间,其本意是让企业披露更符合经济实质的会计信息。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出现钻准则的漏洞,以职业判断为由,进行违规操作的现象。因此,在准则制定方面应当借鉴国外研究成果,完善准则体系,解释会计准则中相应的规范部分并提供指南,以确保会计职业判断的客观性。此外。应当建立健全有关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等的执行和监管机制,加大对滥用职业判断违规操作的惩罚力度,以体现和保证会计法规和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3)加强职业道德的修养。
会计人员作为特殊的行业人员,如果会计人员道德缺失,会计职业判断就会偏离真实公允的原则,会计欺诈,隐蔽性就会越来越强,不易被察觉,危害极大。因此,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道德教育,促使从业人员正确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到诚实守信,客观公正,不做假账。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包括爱岗敬业、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和强化服务。
(4)加强理论研究,
国内学者对会计职业判断的研究多采用规范方法进行逻辑推理和归纳演绎,很少运用实证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和调查分析。只有部分学者针对准则的制定和执行进行了褥卷调查,直接针对会计职业判断进行的调查研究几乎还没有。而国外的部分学者采用了实证研究和调查分析的方法。现有的规范研究成果对会计职业判断的论述还比较笼统,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而实证研究设定的实证环境与现实的职业判断的环境存在差异。今后的研究应将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结合起来。同时在借鉴国外学者实证研究成果时还需要考虑不同的社会环境及组织、文化差异的影响。
(5)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
会计职业判断的约束机制可以分为内外两个层次。一方面公司治理结构是约束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内部监督机制,是健全会计职业判断执行机制的基石,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能有效地发现会计错误与舞弊,促使会计职业判断公允。另一方面注册会计师的独立审计是会计职业判断的外部监督机制,其审计报告可以对公司财务报告的公允性及会计职业判断是否反映了经济业务的实质发表意见。会计信息具有调节利益分配的功能,是企业利益分配和财富转移的信息基础。由于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与企业“内部人”之间信息不对称,“内部人”为了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某种程度上会对外披露不公允的财务信息。所以企业的外部利益相关者需要独立、公正的第三方(即注册会计师)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以及财务报告重大方面的合法性、公允性和会计处理方法的一贯性进行审查和验证。独立审计应该是审计企业会计职业判断的正确性,审计人员通过审计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来判别会计职业判断的风险大小,根据其遵循会计准则的程度来评价会计职业判断是否正确。因此,注册会计师的独立审计工作可以系统、全面地验证和评价会计职业判断的质量。
关键词:会计职业判断;会计人员;新会计准则
会计职业判断是新形势下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其培养和提高,有助于会计人员在面临日益复杂的会计环境和会计处理对象时,对企业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恰当的处理,合理有效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保证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1 会计职业判断概述
1.1 会计职业判断的概念及特点
会计职业判断就是会计人员在会计法规、企业会计准则、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约束的范围内,根据企业理财环境和经营特点,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对会计事项处理和财务会计报告编制应采取的原则、方法、程序等方面进行判断与选择的过程。其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专业性即会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企业会计政策的设计和会计事项的处理只能依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经验、知识水平和实际驾驭能力;(2)目标性即会计职业判断的目标,就是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如何在可持续的基础上为所有者价值最大化进行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与设计;(3)权衡性即会计职业的判断过程,也是不同利益主体相互博弈,最后达到一定均衡的过程;(4)社会性即人们在进行会计职业判断时,不能纯粹从技术会计角度出发,而应从更广泛和更开放的角度出发,更多地考虑各方面因素(包括经济影响和社会影响)和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较好地处理它的“客观中立性”与“经济影响性”之间的平衡,从而使会计职业判断能够尽量满足各利益团体的“共同需要”或尽量维护“公众的利益”。
1.2 会计职业判断的影响因素
会计职业判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1)主体因素,即适度独立地从事工作的会计人员的知识和经验、需要和动机;(2)客体因素,即经济主体的经济业务或日常会计事项的复杂性、重复性、规范程度、类型和要求的判断质量;(3)环境因素,即判断所处的历史文化、政治、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公司治理、生产经营特点等环境。会计职业判断贯穿于会计工作的全过程,涉及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各环节。
1.3 会计职业判断的意义
会计标准的实践是由会计人员完成的,事后对会计质量的考核、评定工作即会计监督也是由会计人员完成的,因此在整个会计工作中,会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起了主导作用,会计信息质量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职业判断。会计规范存在公共领域,在公共领域里,会计准则的技术规范无法发挥作用,无论规则性会计规定还是原则性会计规定都存在这样的公共领域。原则导向准则因为缺少一一对应的详细会计规则,这种准则需要更多和更高水平的会计判断,还需要更高水准的会计监督。
2 新准则对会计职业判断的要求
随着新会计准则在大中型企业的逐步推广与应用,对会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何一个会计人员都将直接面对由此而来的挑战。同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深入,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日益复杂,新的经营方式、组织形式、业务类型不断出现,这同样是对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一种考验。然而目前,从整体上看,我国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与新准则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还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会计的主要目标是向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反映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作为会计原则、会计方法的贯彻,和运用主体的会计人员,如何充分运用会计准则中的可选择性权力,特别是如何把握好应用谨慎性原则的分寸时,需要会计人员必须提高职业判断能力,以便准确把握谨慎性原则的实质,在对不确定性的事项进行估计和判断时,力求客观和公正,避免主观随意性。
3 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途径
(1)树立正确的职业判断意识。
新会计准则对许多会计核算的处理只做了原则性的要求,赋予企业和会计人员很大的会计政策选择权,为会计职业判断提供了空间,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要培育自身职业判断的能力。面对新形势的要求,会计人员应转变观念,提高对会计职业判断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更新思维方式,增强职业判断意识,这是正确运用和提高职业判断能力的前提条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发展,会计人员必须由过去“照本(指会计制度)执业”向职业判断方向迈进,这在客观上要求会计人员正确运用职业判断处理经济业务事项,在主观上也要求会计人员建立一种职业判断的意识,提高对会计职业判断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
(2)进一步完善会计法规制度。
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扩大了会计人员的选择范围,在会计政策选择、会计估计、会计计量等多方面给予会计人员更大的空间,其本意是让企业披露更符合经济实质的会计信息。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出现钻准则的漏洞,以职业判断为由,进行违规操作的现象。因此,在准则制定方面应当借鉴国外研究成果,完善准则体系,解释会计准则中相应的规范部分并提供指南,以确保会计职业判断的客观性。此外。应当建立健全有关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等的执行和监管机制,加大对滥用职业判断违规操作的惩罚力度,以体现和保证会计法规和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3)加强职业道德的修养。
会计人员作为特殊的行业人员,如果会计人员道德缺失,会计职业判断就会偏离真实公允的原则,会计欺诈,隐蔽性就会越来越强,不易被察觉,危害极大。因此,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道德教育,促使从业人员正确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到诚实守信,客观公正,不做假账。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包括爱岗敬业、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和强化服务。
(4)加强理论研究,
国内学者对会计职业判断的研究多采用规范方法进行逻辑推理和归纳演绎,很少运用实证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和调查分析。只有部分学者针对准则的制定和执行进行了褥卷调查,直接针对会计职业判断进行的调查研究几乎还没有。而国外的部分学者采用了实证研究和调查分析的方法。现有的规范研究成果对会计职业判断的论述还比较笼统,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而实证研究设定的实证环境与现实的职业判断的环境存在差异。今后的研究应将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结合起来。同时在借鉴国外学者实证研究成果时还需要考虑不同的社会环境及组织、文化差异的影响。
(5)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
会计职业判断的约束机制可以分为内外两个层次。一方面公司治理结构是约束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内部监督机制,是健全会计职业判断执行机制的基石,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能有效地发现会计错误与舞弊,促使会计职业判断公允。另一方面注册会计师的独立审计是会计职业判断的外部监督机制,其审计报告可以对公司财务报告的公允性及会计职业判断是否反映了经济业务的实质发表意见。会计信息具有调节利益分配的功能,是企业利益分配和财富转移的信息基础。由于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与企业“内部人”之间信息不对称,“内部人”为了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某种程度上会对外披露不公允的财务信息。所以企业的外部利益相关者需要独立、公正的第三方(即注册会计师)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以及财务报告重大方面的合法性、公允性和会计处理方法的一贯性进行审查和验证。独立审计应该是审计企业会计职业判断的正确性,审计人员通过审计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来判别会计职业判断的风险大小,根据其遵循会计准则的程度来评价会计职业判断是否正确。因此,注册会计师的独立审计工作可以系统、全面地验证和评价会计职业判断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