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言:《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我校大力推行小学数学“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结合自身教学与教研的实践,谈谈对”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
《师说》讲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传统教学观念中,教师就是每一堂课的主演,学生就是观众,并形成了新课导入——对旧知识的复习提问———教师讲授———巩固新知识的大量练习为主的固定模式。但是,这种教学模式限制了探究未知的能动性,忽略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事实上,我们往往注重教师“传授知识”的责任,就怕学生不明白,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师讲了三十五分钟,却忘记了最为关键的一点,亦即,教师所要解决的是“学生”的疑惑,试问没有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质疑,教师又何来针对性的答疑呢?
素质教育的实质,是对学生实施主动性教育, 是让学生有课堂主人的意识。现代教育观要求构建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 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实现“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教学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通常我们代为辛苦全都归于自己的职责所在了。
一、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和谐统一是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目标
以前的课堂教學,是教师讲、学生听,课堂平静,学生听讲聚精会神,鸦雀无声是再好不过的课堂效果了,而且每堂课总有着固定的模式:复习,新课,讲授,巩固小结。而现在我们通过自主互助学习和实践,课堂上全改以往的教师“一言堂”,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探讨的新面貌,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只起到组织、示范、引导作用,根据每堂课的内容和学生实际,采取灵活多样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比如:知识竞赛、夺小红旗、抢答、练习题接龙、数学故事大赛等。教室里笑声如潮,气氛活跃,与以往的“鸦雀无声”形成鲜明的对照,体现了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倡导的“乐学”思想,现在总结起来,自主互助学习型实施中经验有:
(一)先学后讲
就如杜郎口所倡导的那样,教学的顺序必须明确。新授课一般要先由学生自主或合作性的学习、探究,当学生经过集体合作探究仍然不能解决某些问题、理解某些内容时,教师再进行精讲点拨。简言之就是由学生自主学习,然后发现问题,小组合作初解问题,班内交流,继续探索,教师精讲点拨,教师的作用就是画龙点睛,这样既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又能让学生感觉自己的课堂主人地位。
(二)创设最近发展区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是自主合作学习型课堂的理论基础之一,也是最主要的理论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思考怎样设计问题,设计怎样的问题,在什么地方设计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三)三讲三不讲,及时矫正反馈
精讲点拨,教师不能说惜字如金,也要简言精讲。教师要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重点讲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学生已经学会了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能够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充分利用有效时间完成教学过程。体现高效课堂的“高效”。学生的提高需要自己的内省和反思,更需要教师的纠正和反馈,教师应该通过检测,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将正确的信息及时地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纠正学习行为。反馈与纠正应该是形成性的,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注重结果也关注过程。
(四)三布置三不布置
课后的巩固延伸是对课堂知识掌握的加强和巩固,在作业的布置上,教师要为学生“量身定做”。做到:不布置重复性的作业,不布置惩罚性的作业,不布置超过学生合理学习限度的作业;布置发展学生思维的作业,布置引导学生探究的作业,布置迁移拓展、提高能力的作业。
(五)根据“最优化”教学理论,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删除无效教学环节
巴班斯基的教育思想核心是教学过程最优化。按照巴班斯基的理论观点,所有的教学行为都要使师生耗费最少的必要劳动时间,而获得最佳的效果。思维能力的培养,总是从问题开始。可以以生活中的问题创设,也可以以课堂中生成的问题创设等等,凭借问题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和深层次的学习活动。无效教学环节冲淡了课堂教学的落实,导致课堂教学效率的下降,每一个环节怎样过渡,要不要有衔接语教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课前准备充分。如孙颖校长在执教《必胜的策略》这一课时,捉住学生的心理,以说反话调动学生的兴趣,以学生感兴趣的游戏为蓝本展开教学,让学生在自己为什么失败的探究中渗透数学思想,整节课学生都处在自主探索的竞赛中,自始至终,环环相扣,直到下课学生还意犹未尽。
二、对小学数学“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中几种关系的处理
1、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进行教学活动的基础,数学教学应该是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过程,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教师要给学生自主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主动在观察、猜想、操作、推理、讨论、交流等活动中获取知识。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寻找眼前的问题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体验之间的关联方面,提供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中的机会,营造一个激励探索与理解的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引导学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2、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课堂教学不是一个机械的执行教案的过程,而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不断生成的过程。一节课效果如何唯有课堂结束才知道。教案只是老师根据自己的经验以及对学生的掌握所预设的,教学过程的展开要重视预设。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思维特点及心理状态,要能根据学生的现实状态预设教学过程。只有充分预设,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教学过程的展开要更重视生成。教学过程不能一味的按照教师预设的过程展开。教师要善于捕捉和处理课堂新信息,根据学生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思维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随机应变,因势利导,给学生表达与表现的机会,保护学生创新的火花。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必然,两者是辨证统一的。有了高质量的预设,才能有精彩的生成;只有重视生成,预设才有新的活力。 3、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数学教学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变化与发展,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与获取的全过程,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新的体验与感悟,丰富自己的直接经验,从而形成“知识传承、能力发展、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统一”。这也是新课程标准中从 “双基”到 “四基”所增加的一项——注重学生的活动经验。所以,新知识的学习,我们既要注重结果,又要收获获得结果的过程。
4、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之间的关系
合作学習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合作学习是通过小组讨论、互相启发,达到优势互补,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问题。一方面,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学生要参与讨论、参与探究,必须先对问题进行升入的思考,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在讨论合作之前,一定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这样才能在小组讨论时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合作学习不能影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合作研讨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探究性,真正体现合作的价值所在;这个问题最好是多数学生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发现的,这样能激起大家的求知欲。而大多数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就要给学生自己解决,以发展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也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学会独立思考,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这就要求我们积极构建出一种新的“自主互助”型的教学模式。让孩子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习得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培正.教学设计与评估:[M].青岛: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9.
[2]李晓东.小学生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潘永庆,崔秀梅,牟庆国. [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9.
[4]小学数学课程标准:http://www.szeblog.cn/user1/755/55522.html.
(作者单位:山东省潍坊市育华学校)
《师说》讲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传统教学观念中,教师就是每一堂课的主演,学生就是观众,并形成了新课导入——对旧知识的复习提问———教师讲授———巩固新知识的大量练习为主的固定模式。但是,这种教学模式限制了探究未知的能动性,忽略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事实上,我们往往注重教师“传授知识”的责任,就怕学生不明白,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师讲了三十五分钟,却忘记了最为关键的一点,亦即,教师所要解决的是“学生”的疑惑,试问没有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质疑,教师又何来针对性的答疑呢?
素质教育的实质,是对学生实施主动性教育, 是让学生有课堂主人的意识。现代教育观要求构建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 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实现“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教学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通常我们代为辛苦全都归于自己的职责所在了。
一、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和谐统一是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目标
以前的课堂教學,是教师讲、学生听,课堂平静,学生听讲聚精会神,鸦雀无声是再好不过的课堂效果了,而且每堂课总有着固定的模式:复习,新课,讲授,巩固小结。而现在我们通过自主互助学习和实践,课堂上全改以往的教师“一言堂”,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探讨的新面貌,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只起到组织、示范、引导作用,根据每堂课的内容和学生实际,采取灵活多样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比如:知识竞赛、夺小红旗、抢答、练习题接龙、数学故事大赛等。教室里笑声如潮,气氛活跃,与以往的“鸦雀无声”形成鲜明的对照,体现了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倡导的“乐学”思想,现在总结起来,自主互助学习型实施中经验有:
(一)先学后讲
就如杜郎口所倡导的那样,教学的顺序必须明确。新授课一般要先由学生自主或合作性的学习、探究,当学生经过集体合作探究仍然不能解决某些问题、理解某些内容时,教师再进行精讲点拨。简言之就是由学生自主学习,然后发现问题,小组合作初解问题,班内交流,继续探索,教师精讲点拨,教师的作用就是画龙点睛,这样既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又能让学生感觉自己的课堂主人地位。
(二)创设最近发展区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是自主合作学习型课堂的理论基础之一,也是最主要的理论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思考怎样设计问题,设计怎样的问题,在什么地方设计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三)三讲三不讲,及时矫正反馈
精讲点拨,教师不能说惜字如金,也要简言精讲。教师要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重点讲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学生已经学会了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能够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充分利用有效时间完成教学过程。体现高效课堂的“高效”。学生的提高需要自己的内省和反思,更需要教师的纠正和反馈,教师应该通过检测,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将正确的信息及时地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纠正学习行为。反馈与纠正应该是形成性的,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注重结果也关注过程。
(四)三布置三不布置
课后的巩固延伸是对课堂知识掌握的加强和巩固,在作业的布置上,教师要为学生“量身定做”。做到:不布置重复性的作业,不布置惩罚性的作业,不布置超过学生合理学习限度的作业;布置发展学生思维的作业,布置引导学生探究的作业,布置迁移拓展、提高能力的作业。
(五)根据“最优化”教学理论,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删除无效教学环节
巴班斯基的教育思想核心是教学过程最优化。按照巴班斯基的理论观点,所有的教学行为都要使师生耗费最少的必要劳动时间,而获得最佳的效果。思维能力的培养,总是从问题开始。可以以生活中的问题创设,也可以以课堂中生成的问题创设等等,凭借问题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和深层次的学习活动。无效教学环节冲淡了课堂教学的落实,导致课堂教学效率的下降,每一个环节怎样过渡,要不要有衔接语教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课前准备充分。如孙颖校长在执教《必胜的策略》这一课时,捉住学生的心理,以说反话调动学生的兴趣,以学生感兴趣的游戏为蓝本展开教学,让学生在自己为什么失败的探究中渗透数学思想,整节课学生都处在自主探索的竞赛中,自始至终,环环相扣,直到下课学生还意犹未尽。
二、对小学数学“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中几种关系的处理
1、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进行教学活动的基础,数学教学应该是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过程,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教师要给学生自主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主动在观察、猜想、操作、推理、讨论、交流等活动中获取知识。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寻找眼前的问题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体验之间的关联方面,提供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中的机会,营造一个激励探索与理解的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引导学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2、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课堂教学不是一个机械的执行教案的过程,而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不断生成的过程。一节课效果如何唯有课堂结束才知道。教案只是老师根据自己的经验以及对学生的掌握所预设的,教学过程的展开要重视预设。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思维特点及心理状态,要能根据学生的现实状态预设教学过程。只有充分预设,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教学过程的展开要更重视生成。教学过程不能一味的按照教师预设的过程展开。教师要善于捕捉和处理课堂新信息,根据学生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思维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随机应变,因势利导,给学生表达与表现的机会,保护学生创新的火花。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必然,两者是辨证统一的。有了高质量的预设,才能有精彩的生成;只有重视生成,预设才有新的活力。 3、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数学教学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变化与发展,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与获取的全过程,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新的体验与感悟,丰富自己的直接经验,从而形成“知识传承、能力发展、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统一”。这也是新课程标准中从 “双基”到 “四基”所增加的一项——注重学生的活动经验。所以,新知识的学习,我们既要注重结果,又要收获获得结果的过程。
4、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之间的关系
合作学習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合作学习是通过小组讨论、互相启发,达到优势互补,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问题。一方面,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学生要参与讨论、参与探究,必须先对问题进行升入的思考,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在讨论合作之前,一定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这样才能在小组讨论时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合作学习不能影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合作研讨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探究性,真正体现合作的价值所在;这个问题最好是多数学生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发现的,这样能激起大家的求知欲。而大多数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就要给学生自己解决,以发展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也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学会独立思考,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这就要求我们积极构建出一种新的“自主互助”型的教学模式。让孩子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习得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培正.教学设计与评估:[M].青岛: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9.
[2]李晓东.小学生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潘永庆,崔秀梅,牟庆国. [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9.
[4]小学数学课程标准:http://www.szeblog.cn/user1/755/55522.html.
(作者单位:山东省潍坊市育华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