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改革

来源 :快乐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ibianlai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程改革对体育的课堂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做为一名中学体育教师,也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融入到课堂教学改革的潮流之中。首先要更新自己的观念,认识到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其次要大胆的对现有体育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使之变成适合自己学校条件、学生特点的教学内容,只要这样学生才能乐学。同时也不能忽视在体育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只要这样才能做到体育和德育并重促进智育发展。
  【关键词】体育教学 课堂改革 内容整合 品德教育
  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也是我国基础教育战线上一场深刻的变革。新的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评价,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这就需要体育教师迅速走进新课程、理解新课程。做为新时期的体育教师如何去发扬传统教学的优势,尽快地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要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学校体育教学在理论与实践上越来越受到家长及学生的关注和重视。但是由于传统的观念和主观的原因,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程度深浅不一,对学校体育的本质观、目的观、价值观和质量观的认识,目前仍还处在较低水平的层次上。因此体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来自苏联的“四段教学模式”,其表现形式为: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这种教学模式使得教学目标单一,组织形式死板,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和能力培养,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如在准备过程中,体育教师一般采用慢跑,跑完之后就是做徒手操,无论遇到什么课题都是如此。这种固定模式的教学结构给学生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限制了学生活动时间和空间,阻障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学生对体育活动丧失兴趣,不利于学生创造思维和想象能力的发展。
  2.体育教学要符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主,学生没有自由表达的机会,总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练什么,从而使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冷淡,甚至厌倦的心理,这就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做体育学习的主人,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教学活动关系,才能把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二、整合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是体育课堂教学革新的重要内容
  实施素质教育应强调让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方面均有发展,具有个性特长,在共同的活动中可以不断了解自己,评价自己,提高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能够在快乐中锻炼身体,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所以,学校应大力推广体育教学,尤其是义务教育中,在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形成时期,在体质锻炼的黄金时期,用多种有效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构建新的教学结构。新课改的全面实施,对陈旧的教学模式提出了质疑,要求教师改变原有单一、陈旧的教学模式,建立和形成多样化教学模式。作为第一线的体育教育工作者,应根据体育学科自身的特点,贯彻素质教育的精神,通过整合教材的教学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更充分的发展。教材内容的整合从而促进着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使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学生学得开心,玩得有趣,身心愉悦地完成了学习目标。
  2.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各种教法和学法。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自主学习中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探究学习中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合作学习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要在体育教学之中要重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品质,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让学生具有勇敢顽强、团结进取、活泼开朗的精神面貌,以及诱导学生养成维护道德规范、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体育教学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学中结合课的内容的传授进行的,不能空洞说教和脱离教材生拉硬扯,要细心构思巧妙安排,以画龙点睛的揭示,引导学生去感悟,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首先可以通过严密的课堂组织,培养学生动作迅速、听从指挥、遵守纪律、协同行动的良好习惯和作风。其次通过教材的游戏内容,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热爱集体、勇敢顽强、机智果断、遵守规则等良好的道德品质; 第三,通过田径、球类、体操等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和勇敢、果断、机智、顽强的意志及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总之,我们体育教师要改变观念,解放思想,运用新的有用的教学方法,挖掘教材的潜在创造因素,不断培养学生的潜在能力,同时也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水平与业务素质,善于吸收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结合实际,把学校体育改革推向深入,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让学生在运动场上获得较大的自由空间与时间,发挥自己喜爱的活动方式来进行自主体育锻炼,从而养成终身体育的观念。
  (作者单位:河北省磁县磁州镇第一中学)
  编辑/张俊英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阶段开设英语课程的目的是要使小学生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情感,形成初步的英语语感,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语音和语调基础,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关键词】情景化 规范化 多样化 英语化  一、教学情景化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用英语进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运用所学语言成功达到某
【摘要】长期以来,作文对于学生的学或教师的教都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很多学生都在为作文而作文。每次教师布置的作文后,许多同学要参考或模仿作文选;把作文选看做写作文的“法宝”。另外,部分同学对作文具有畏惧心理,也就是“怕”写作文。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写命题作文《放学路上》,他写了在放学的路上,看到一只小蚂蚁找到一个食物搬不动,叫来伙伴们一起搬的事,作文写得还算生动,记事也较完整。但老师却给了0分,评语
【摘要】小学美术教学要创设和谐宽松的美育环境,培养学生持久的兴趣,让学生学到绘画与制作的本领;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感。  【关键词】小学美术 创新能力 培养  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小学语文教学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前景,信息技术走进语文课堂,因其色彩丰富、形象直观的特点,不但改变了以往“一支粉笔一张嘴”的落后局面,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力地促进了素质教育的推进,使教学难点为此变得容易了许多。但是过度的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那么它很容易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丧失主动性,会使学生过分的依赖于电脑,而不会自己去思考理解问题;所以我们在运用信息
【摘要】历史课是一门基础教育课程,但长期以来它却很少被我们所重视,历史课一直扮演着配角的角色。在新课改的推动下,人们对历史课程的改革日益重视,本文将对历史课程的改革进行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历史 新课改 快乐学习模式  一、历史的概念  历史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其记录了人类从远古时期到科技发达的今天所经历的历程。历史,是已经发生、不可改变的事实的集合,但历史又具有非常神秘的特色,因为,对于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