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性肠梗阻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来源 :中国健康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jian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对炎性肠梗阻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来进行意义上的探讨。 方法 采用各种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疗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不同阶段患者实施治疗以此来进行比较。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8年4月—2009年2月收集46例炎性肠梗阻患者将该组患者分为两组,每组23例患者,分别为A治疗组采用常规予以基础治疗来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以及一般的护理,而B对照组在通过特殊化的细心治疗下,并给予针对性的医护进行治疗,让肠梗阻相对减压,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生长抑素,让胃肠在身体营养上得到支持,并且针对对整个的治疗的过程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 B对照组的治疗患者的炎性肠梗阻患者体温、心率、呼吸均明显有下降,血液动力学稳定,意识状态明显改善,患者自觉症状有所好转,胃肠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结论 B对照组整个治疗结果大大优于A治疗组。以此得出,有针对性的医护治疗可安全有效的预防炎性肠梗阻的发生,保证炎性肠梗阻患者安全可靠的顺利完成整个治疗,更有利的缩短了有效控制病间,降低了意外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 炎性、肠梗阻、减压
  【中图分类号】R57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07-048-02
  
  炎性肠梗阻是人体在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但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有它的特殊性,处理的方法也和其他肠梗阻截然不同[1]。由于患者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透而形成的动力性同时存在的粘连性肠梗阻。让腹部手术创伤广泛分离肠管粘连、长时间的肠管暴露以及其它由于手术操作所造成的肠管操作。患者的腹腔内炎症就像无菌性炎症, 如腹腔内积血, 积液或其他能够导致腹腔内无菌性炎症的残留。这种肠梗阻既有机械性因素, 又有肠动力障碍性因素[2], 但无绞窄的情况。为了不断提高治疗水平,本文总结并分析了本院收治的46例炎性肠梗阻患者,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和治疗本院2008年4月—2009年2月收集的46例炎性肠梗阻患者,46例炎性肠梗阻患者出现胃肠阻力大,其中 轻度腹痛5例、阵发性腹痛8 例、腹胀明显9例、轻度腹胀13例、严重呕吐11例。A治疗组(23例),男性患者为10例,女性患者为13例,年龄28~68岁,平均48岁。B对照组(23例),男性患者为12例,女性患者为11例,年龄25~69岁,平均47岁。两组的炎性肠梗阻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性,在一些临床上具有可比性。
  1.2 炎性肠梗阻疗效标准有效:腹痛、腹胀消失,透视无液气平面,进食后无症状;改善:腹痛、腹胀减轻,无恶心、呕吐、胃肠减压量减少;无效:上述症状无改善。
  1.3 炎性肠梗阻特点[3] 发生在术后早期, 肠蠕动曾一度恢复,部分病人已恢复饮食,此病大部分出现在术后2 周左右;症状以腹胀为主, 腹痛相对较轻或 无腹痛; 虽有肠梗阻症状, 体征典型,但很少发生绞窄; 与腹腔内炎症所致广泛粘连密切相关; X 线摄片发现多个液平面, 并有肠腔内积液的现象, 腹部CT 扫描可见肠壁增厚, 肠袢成团。
  1.4 治疗方法患者在入院后积极治疗原发病,维持水、酸碱平衡等综合处理,A治疗组在给予采用常规予以基础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以及一般的护理的治疗法,而B对照组在通过特殊化的细心治疗下,并给予针对性的医护治疗法进行治疗,让肠梗阻减压,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生长抑素,让胃肠在身体营养上得到支持,并针对对整个的治疗的过程进行观察和记录。并对住院时间、治疗效果及患者的治疗配合护理分为几来进行治疗。
  1.5 护理(1)、禁食及胃肠减压的护理医护人员根据对患者体质差,术中有腹腔污染严重,肠管在空气中暴露时间过长,肠壁广泛水肿的病人,术后要慎重对待,一般可延长禁食时间。(2)、在心理上对患者进行护理炎性肠梗阻患者病情反复,再加上病程长和多次手术,患者心情大多焦虑和恐惧,担心自己的预后。需要给予安慰和鼓励,讲解疾病的治疗方法和转归,让患者看到希望,从而积极主动本合治疗和护理。(3)、在营养上对患者进行护理 积极进行营养支持治疗,在营养支持的基础上改善低蛋白血症提高机体免疫抗病能力,改善肠腔狭窄或梗阻,改善胃肠血供,减少肠壁水肿,减少炎性介质的生成,促进肠功能恢复。
  2 结 果
  明显优于A治疗组的B对照组(总有效治疗率达91.30%),其中23例术后炎性肠梗阻患者中21例明显好转,1例因放弃治疗而终止,另外1例因为治疗中心率身高死亡。21例患者在经过治疗1周后,患者体温、心率、呼吸均有下降,肠胃液动力学稳定,意识状态明显改善,患者自觉症状有所好转,胃肠功能逐渐恢复正常。而A治疗组(总有效治疗率达21.73%),23例术后炎性肠梗阻患者中5例有所改善,2例因放弃治疗而终止,5例因为治疗中心率身高死亡,其他11无效。经统计学分析,P<0.05,治疗结果有明显差异性。
  结果比较,见表:
  3 讨论
  治疗过程中持续观察患者的胃肠变化,密切对患者的血压、脉搏、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中心静脉压、面色、神志的变化等[4],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寒战、发热和胸闷、呼吸困难等现象,发现问题及时做出处理。结果显示B对照组采用的针对性细心的治疗方法在治疗术后炎性肠梗阻是一种可以使用的方法, 术后炎性肠梗阻,目前仍不很清楚研究比较多的主要有四种学说:(1)给予生长抑素、(2)维持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3)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4)、对胃肠减压,医护人员需根据病人的一般情况,肠鸣音恢复程度、腹腔内渗出量的多少及有无腹膜炎的体征来判断是否进行手术治疗。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主要原因是炎症粘连:任何腹部手术或腹腔污染,均可激活补体和凝血系统。腹腔内出现大量富含纤维蛋白原的渗出,凝血酶使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将受损表面修复连接。在这一阶段,如果纤维蛋白未被降解,则基质中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胶原蛋白沉积,纤维增殖粘连形成。如果纤维蛋白降解完全,纤维性粘连吸收,间皮细胞再生则完全修复。由于炎症抑制了纤溶活性,因此纤维蛋白形成和降解之间平衡失调似乎是手术后肠粘连形成的主要因素。手术的创伤包括粘连广泛分离,长时间肠管暴露,及手术操作造成肠管损伤,因此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主要发生在操作范围广,腹腔内创面大,创伤重,炎性渗出多,肠管浆膜广泛受损或坏死组织残留,特别是曾多次经历手术的患者。因此,术中严格遵守外科原则,彻底清除腹腔内积液、渗液等,缩短肠管暴露时间,术后条件允许下适当的早期运动,以促进肠功能早期恢复是预防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有效方法。
  综上所述,炎性肠梗阻患者的发病原因和预后情况的变化,反映了对本技术发展过程。虽然随着国内外监测和肠胃检查治疗技术在最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但术后炎性肠梗阻的发病率和预后依旧没有大的改变。本文研究方法的质量防治需要对疾病本身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且重在对诱因处理上。只有认识到后炎性肠梗阻的发病率预防的重要性。在临床治疗上及时防止后炎性肠梗阻的发生和发展,才有可能改善患者对炎性肠梗阻,从而大大降低炎性肠梗阻患者的病死率。
  参考文献
  1. 黎介寿.认识术后早期肠梗阻的特征[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8,18(7):387.
  2. Liakakos T,Thomakos N,Fine PM,et al.Peritoneal adhensions:etiology,pathophysiology,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Recent advances in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J].Dig Surg,2001,18(2):260.
  3. 张晓鹏.肠梗阻的CT与螺旋CT诊断[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8,20(3):190.
  4. Choi HK,Chu KW,Law WL.Therapeutic value of gastrografin in adhesive small bowel obstruction after unsuccessful conservative treratment: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trial[J].Ann Surg,2002,236(1):1.
  (责任审校:高如意)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分析腹部切口裂开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通过对我院妇产科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期间12例发生腹部切口裂开患者的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患者腹部切口裂开均愈合。结论 针对不同的腹部切口裂开患者,采取个体化方案治疗都取得明显临床效果。  【关键词】 腹部切口裂开 切口愈合  【中图分类号】R719.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07-0
期刊
【摘要】 目的 观察济安舒能对促进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及减少并发症发生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行剖宫产手术的(26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切口护理除常规术后切口护理每日予0.5%碘伏液消毒伤口外,给予济安舒能喷洒切口。对照组只采用常规术后切口护理每日予0.5%碘伏液消毒伤口。结果 患者术后5天出院时,观察组切口甲级愈合率97.7%,对照组甲级愈合率87.69% ,观察组有红肿硬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时红细胞免疫功能和脂质过氧化的变化及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粘附法和化学比色法检测60例尿毒症透析患者和25例正常人的红细胞CRI的活性(RBC—C3bRR、BBC—ICR)及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变化。结果 红细胞CRI的活性及血浆(SOD)在尿毒症患者中呈现明显异常改变,血液透析可以部分改善该状况。红细胞免疫功能与血浆SOD密切相关。血肌酐值与RBC
期刊
【关键词】 血液原因分析 处理  【中图分类号】R322.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07-047-02     为了保证血液质量,确保临床用血安全,血液入库前后必须进行严格的肉眼观察,是血库工作人员对血液质量检查的首要方法,随时掌握血库血液的质量,必须定时记录贮血冰箱温度,每天至少检查冰箱内温度两次,上午一次,傍晚或晚上一次,温度为2-8℃范围,定时观察每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高龄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的处理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LC老年患者48例临床资料,其中高血压病26例,冠心病15例,糖尿病6例,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13例,有脑血管意外病史4例。经过围手术期处理后行LC。结果 44例手术均获成功,4例中转开腹胆囊切除术,术后无合并症的加重或恶化,无手术并发症。结论 高龄患者行LC,应在术前对患者的全身状况及原发病作出合理的评估和治疗,以减少
期刊
【摘要】 目的 在于探讨各种类型结肠癌并发急性穿孔的手术治疗原则和方法。文中回顾性分析了结肠癌并发机型穿孔38例,其中肿瘤原发灶穿孔33例,肿瘤近段穿孔 5 例. 其中Duckes分期为: B期10例,C1期15例,C2期15例,D期5例。1期切除吻合术22例,左半结肠切除近段结肠造痿9例,穿孔修补加横结肠造痿7例。最后的手术结果为4例患者分别5和第7天间死于脓毒症、急性肾功能衰竭;7例于术后1年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将我院自2008年6月至12月收治的30例小儿小儿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都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病毒唑10mg/kg+5%葡萄糖100-250ml静脉滴注;治疗组采用a-干扰素肌注+炎琥宁10mg/kg+5%葡萄糖100-250ml静脉滴注。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的总体有效率为93.3%(14/1
期刊
【摘要】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布洛芬胶囊含量。方法 采用Thermo色谱柱C18(250×4.6mm,5um);流动相为乙腈-0.01molml-1磷酸(40:60);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20nm。结果 布洛芬在120~840u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45%,RSD=0.66%(n=9)。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专属性强,精密度好,结果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功能及肿瘤坏死因子-α、MCP-1的影响。方法 诱导大鼠糖尿病后, 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比较各组的血生化、尿微量白蛋白排泄量、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MCP-1改变。结果 糖尿病大鼠内生肌酐清除率 Ccr、尿微量白蛋白mAlb排泄量较正常鼠增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升高,血清MCP-1明显升高;姜黄素治疗能明显降低Ccr(P<0.05),减少Alb排泄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二者相关性。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6例宫颈癌、3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28例正常宫颈组织中MIF和MMP-9蛋白的表达。结果 宫颈癌组MIF和MMP-9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CIN组及正常宫颈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但低分化者明显高于高-中分化者(P0.05),具有可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