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3-0178-02
进入21世纪,我国开始启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被视为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和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怎样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率先改革,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在平时的科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1 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大教育家赞可夫说过:“教师之爱是儿童身心发展过程中一种最佳的营养剂。”实践证明:师生关系直接制约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着学生的认识活动效率。教学过程是双边的思想感情交流,教师热爱尊重学生,对学生有信心和耐心,并赋以积极的引导;而学生对教师尊重、信任,能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因此,教师要重视感情投资,把自己真挚的爱传递给学生,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和幽默亲切话语去感染学生,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学生产生不怕错误,敢于求异的良好学习心理,使他们在科学上找到自己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自信。在课堂上,老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老师是组织者、引导者,是和学生一起研究学习的大朋友。要想学生所想,及时为学生解惑,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尽量让自己的博学多才吸引学生,亲近学生,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感情上喜欢上科学课。
2 活用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架桥塔台,彰显课堂教学实效
科学教材是学生获取科学知识的良好载体。老师要根据自己对科学教育的理解,和具体情况,或充分利用教材,或重新组织教材内容,或再次开发教材,这样有机地利用教材,让学生充分自主地在教材中遨游,使教学取得尽可能好的效果。
一些问题型的课文,在学生实验后,让学生补充完整。如三下科学第四单元中,磁极的相互作用这一课,通过悬挂的磁铁,我们发现了什么?有一个填空: 一个能够自由转动的磁铁,静止时, 。学生自己在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收到的效果比读读背背好得多。学生在填空中时还有一种自豪感:我和编辑老师一样,在自己编辑教材哦,无形中提高了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强了科学学习实效。
有的科学课文,安排的实验太多,一节课要用2节课的时间来上,我们就要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抓住重点实验,合理安排,有的放矢地利用教材进行教学。如三上科学《我们周围的空气》,抓空气和感受空气这两个实验作为课堂重点实验来做,而画风和吹肥皂泡则放到课外,让学生自主探究。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有充足的时间实验探究,有效落实了课堂实验探究的实效性。
一些实验型的课文,我们就要让学生在上课前先预习课文,在预习中想一想要做的实验所需要准备的材料,获取科学概念。上课时,要求学生先说说这节课要探究的主题,提出要研究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有探究的目的,然后制定探究的方法,共同进入探究的境地。如;三上《比较材料的韧性》,在开门见山揭示课题后,让学生读读第一句话:“许多物品需要具有柔韧性,能变形,但不断裂。”然后让学生说说;读了这句话后你对“韧性”的理解。许多学生举手发表意见,认为 韧性就是“能变形,但不断裂。”在理解了“韧性”的概念后,老师就顺势提出,怎么来比较材料之间的韧性呢?在预习过课文的学生就能很快举手说出:把比较的材料,一端用重物压住,另一端挂重物并伸出桌面5厘米,10厘米,15厘米,观察它们弯下去多少?谁的弯曲度大,韧性就好。这样的安排,学生有目的性地实验观察,课堂实效显而可见。
一些理论性的课文,我们就要充分利用教材資源,采用先读再小组讨论获取科学理论的方法。三下《温度和温度计》,在进行温度计测量水温前,有意识让学生阅读课文中的实验方法,然后指名学生上台演示并讲一讲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共同评议,最后分小组实验探究。这样的零难度探究,孩子们很喜欢,很快读出了温度计的示数,课堂探究的实效明显显示出来了。又如四下《把种子散播到远处》中的“其他植物散播种子的方式”这个部分,我们充分运用了课文中鲜明的插图,联系生活实际,同时结合观看视屏,分析这些种子的结构与传播方式的联系,从而得出种子有很多传播方式是与种子自身的结构有关的,最后通过课堂作业巩固,提高了学生探究能力,培养了学生科学素养。
科学课本中的资料库,可以作为学生的课外阅读资料,是对科学课堂知识的延伸和补充。现在的小学生,学习科学的时间实在太少,我们教师要充分抓住科学教材中的鲜明特点,正确引导,激发学生有兴趣自主学习,自觉地去翻看课本,一点一滴收获科学知识。涓涓细流,汇成大海,今天的小不点,日后说不定真的成了大科学家呢!
3 利用身边自然资源,以小制作深化科学探究实效
科学不仅改变了这个世界,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在平时的课堂上,许多科学知识就来自于我们的身边。三上年级《植物的叶》,学生在校园里捡落叶,观察研究叶的构成以后,我积极引导学生写科技小论文《树叶为什么会有各种颜色》,同时开展一系列的科技活动:动手拓印树叶,制作生态落叶书签……学生们踊跃参与,科技活动丰富多彩。四下年级《各种各样的花》,在学生观察研究了各种各样的花以后,引导学生利用废品制作纸花、绢花、铁丝花、易拉罐花……各种各样的材料制成各种各样的花,渗透环保意识,变废为宝意识。无疑,动手制作变成了喜爱的一项科技活动,科学课堂拓宽了科技活动空间,科技活动为课堂教学增添了生机和活力。学生们爱上科学课,心里喜欢的,就会去认真探究,自然就是高效的。
进入21世纪,我国开始启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被视为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和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怎样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率先改革,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在平时的科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1 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大教育家赞可夫说过:“教师之爱是儿童身心发展过程中一种最佳的营养剂。”实践证明:师生关系直接制约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着学生的认识活动效率。教学过程是双边的思想感情交流,教师热爱尊重学生,对学生有信心和耐心,并赋以积极的引导;而学生对教师尊重、信任,能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因此,教师要重视感情投资,把自己真挚的爱传递给学生,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和幽默亲切话语去感染学生,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学生产生不怕错误,敢于求异的良好学习心理,使他们在科学上找到自己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自信。在课堂上,老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老师是组织者、引导者,是和学生一起研究学习的大朋友。要想学生所想,及时为学生解惑,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尽量让自己的博学多才吸引学生,亲近学生,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感情上喜欢上科学课。
2 活用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架桥塔台,彰显课堂教学实效
科学教材是学生获取科学知识的良好载体。老师要根据自己对科学教育的理解,和具体情况,或充分利用教材,或重新组织教材内容,或再次开发教材,这样有机地利用教材,让学生充分自主地在教材中遨游,使教学取得尽可能好的效果。
一些问题型的课文,在学生实验后,让学生补充完整。如三下科学第四单元中,磁极的相互作用这一课,通过悬挂的磁铁,我们发现了什么?有一个填空: 一个能够自由转动的磁铁,静止时, 。学生自己在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收到的效果比读读背背好得多。学生在填空中时还有一种自豪感:我和编辑老师一样,在自己编辑教材哦,无形中提高了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强了科学学习实效。
有的科学课文,安排的实验太多,一节课要用2节课的时间来上,我们就要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抓住重点实验,合理安排,有的放矢地利用教材进行教学。如三上科学《我们周围的空气》,抓空气和感受空气这两个实验作为课堂重点实验来做,而画风和吹肥皂泡则放到课外,让学生自主探究。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有充足的时间实验探究,有效落实了课堂实验探究的实效性。
一些实验型的课文,我们就要让学生在上课前先预习课文,在预习中想一想要做的实验所需要准备的材料,获取科学概念。上课时,要求学生先说说这节课要探究的主题,提出要研究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有探究的目的,然后制定探究的方法,共同进入探究的境地。如;三上《比较材料的韧性》,在开门见山揭示课题后,让学生读读第一句话:“许多物品需要具有柔韧性,能变形,但不断裂。”然后让学生说说;读了这句话后你对“韧性”的理解。许多学生举手发表意见,认为 韧性就是“能变形,但不断裂。”在理解了“韧性”的概念后,老师就顺势提出,怎么来比较材料之间的韧性呢?在预习过课文的学生就能很快举手说出:把比较的材料,一端用重物压住,另一端挂重物并伸出桌面5厘米,10厘米,15厘米,观察它们弯下去多少?谁的弯曲度大,韧性就好。这样的安排,学生有目的性地实验观察,课堂实效显而可见。
一些理论性的课文,我们就要充分利用教材資源,采用先读再小组讨论获取科学理论的方法。三下《温度和温度计》,在进行温度计测量水温前,有意识让学生阅读课文中的实验方法,然后指名学生上台演示并讲一讲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共同评议,最后分小组实验探究。这样的零难度探究,孩子们很喜欢,很快读出了温度计的示数,课堂探究的实效明显显示出来了。又如四下《把种子散播到远处》中的“其他植物散播种子的方式”这个部分,我们充分运用了课文中鲜明的插图,联系生活实际,同时结合观看视屏,分析这些种子的结构与传播方式的联系,从而得出种子有很多传播方式是与种子自身的结构有关的,最后通过课堂作业巩固,提高了学生探究能力,培养了学生科学素养。
科学课本中的资料库,可以作为学生的课外阅读资料,是对科学课堂知识的延伸和补充。现在的小学生,学习科学的时间实在太少,我们教师要充分抓住科学教材中的鲜明特点,正确引导,激发学生有兴趣自主学习,自觉地去翻看课本,一点一滴收获科学知识。涓涓细流,汇成大海,今天的小不点,日后说不定真的成了大科学家呢!
3 利用身边自然资源,以小制作深化科学探究实效
科学不仅改变了这个世界,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在平时的课堂上,许多科学知识就来自于我们的身边。三上年级《植物的叶》,学生在校园里捡落叶,观察研究叶的构成以后,我积极引导学生写科技小论文《树叶为什么会有各种颜色》,同时开展一系列的科技活动:动手拓印树叶,制作生态落叶书签……学生们踊跃参与,科技活动丰富多彩。四下年级《各种各样的花》,在学生观察研究了各种各样的花以后,引导学生利用废品制作纸花、绢花、铁丝花、易拉罐花……各种各样的材料制成各种各样的花,渗透环保意识,变废为宝意识。无疑,动手制作变成了喜爱的一项科技活动,科学课堂拓宽了科技活动空间,科技活动为课堂教学增添了生机和活力。学生们爱上科学课,心里喜欢的,就会去认真探究,自然就是高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