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成败,皆在民心

来源 :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imeng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回顾中国几千年王朝更替史,旧王朝腐朽不堪而使民心背离,新王朝便会顺应民意而夺取天下、民心。民本思想,始于孟子。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看他是如何阐述这一观点的。
  作者简介
  孟子(约前372-前289年),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思想,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思想核心是“仁政”,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对后世中国文化的影响全面而巨大,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有《孟子》一书存世,属于语录体散文集,是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
  写作背景
  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之间的吞并战争日益激烈,为了求得生存,乃至建立霸业,各国君主不约而同地崇尚武力而不体恤百姓。面对这种现实,孟子提出他的治国理想。本文就是写于这种背景之下。
  《孟子》
  《孟子》,“四书”之一。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孟子》分《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7篇,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等,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核心是“仁政”、“民本”,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观点。这部书的理论不但纯粹宏博,文章也极雄健优美,对后世影响巨大。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全文不足200字,可以看成是一篇说理小散文,同时又具有短论的特点。阅读这篇文章,要注意以下几点:
  1.总分结构,逻辑严谨
  文章开篇就提出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紧接着就用概括性很强的战例加以证明,首先让两个分论点各自成立,即“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从理论上进行论证,作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英明论断,阐明了“人和”的实质。最后以得“人和”的君子“战必胜矣”作结,突出地说明了“人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最主要的条件,显示出孟子的文章逻辑严密的特点。
  2.多种论证,通俗易懂
  孟子说理,目的是劝说诸侯国放弃武力,因而所说要让他们产生兴趣,听得进去自己在讲些什么。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孟子便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来说理。如开篇提出论点后,举“三里之城,七里之郭”这样的小城设喻说理,说明“地利”仍要优于“天时”,分析之后,又运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阐明观点。另外,孟子生活在“以征伐为贤”的战国时期,借战争来设喻,充分体现了孟子善于根据不同对象随机应对的辩才,道理讲得深入浅出,也便于读者读懂听懂。
  3.气势磅礴,极具文采
  阅读本文,还要注意一个特点,那就是文章富于辞采。作品语句整齐、流畅,气势磅礴,很有说服力。文中大量使用了结构整齐的骈句,且多用双重否定句式,如“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等,读来气势恢宏,节奏感强,使文章产生铿锵的语势,能够在精神上压倒对方,产生撼人心魄的力量。
  米粟(sù) 亲戚畔之(pàn)
  1.文中提出的论点是什么?结论又是什么?
  2.文中“人和”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它和标题中提到的“道”有什么关系?
  3.试分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第三段中句式运用的妙处。
  在我国封建时代,孔子被称为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孔子和孟子的思想合称为孔孟之道。孔孟之道几乎成为儒学思想的代名词。他们的思想,又有何不同呢?
  孔孟
  黄仁宇
  在儒家的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既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既有《论语》,则有《孟子》。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他们的宗旨也始终相配合。《史记》说:“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今人冯友兰,也把孔子比作苏格拉底,把孟子比作柏拉图。
  但是我们仔细比较他们,却也发现很多不相同的地方。最明显的,《论语》中所叙述的孔子,有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不如孟子凡事紧张。所以大成至圣能够以“君子坦荡荡”的风格,避免“小人常戚戚”的态度去保持他的悠闲。孔子令门人言志,只有曾皙最得他的赞许。而曾皙所说的,大致等于我们今天的郊游和野餐,“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与这种态度截然相对的是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主张。孔子还说饭菜不做好,这样不吃那样不吃,衣服也要色彩裁剪都合适。孟子却毫不忌讳地提出“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而且“老羸转乎沟壑,壮者散之四方”等辞句也经常出现在他的嘴中。
  孔子没有直接提到人之性善或性恶。《论语》之中,“仁”字出现了66次,没有两个地方解释完全相同。但是他既说出虽为圣贤,仍要经常警惕才能防范不仁的话,可见他认为性恶来自先天。他又说“观过,斯知仁矣”,好像這纠正错误,促使自己为善的能力,虽系主动的,但仍要由内外观察而产生。孟子则没有这样犹疑。他曾斩钉截铁地说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孔子自己承认,他一生学习,到70岁才能随心所欲不逾矩。孟子的自信,则可以由他自己所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一句话里看出。这种道德力量,经他解释,纯系内在的由自我产生。所以他说:“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也就是宣示人人都能做圣贤。
  孔子对“礼”非常尊重。孔子虽然称赞管仲对国事有贡献,但仍毫不迟疑地攻击他器用排场超过人臣的限度。颜渊是孔子的得意门徒,他死时孔子痛哭流涕,然而孔子却根据“礼”的原则反对颜渊厚葬;又因为“礼”的需要,孔子见南子,使子路感到很不高兴。孔子虽不喜欢阳货的为人,但为了礼尚往来,他仍想趁着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去回拜他。孟子就没有这样的耐性。齐宣王称病,他也称病。他见了梁襄王,出来就说:“望之不似人君。”鲁平公没有来拜访他,他也不去见鲁平公。他对各国国君的赠仪,或受或不受,全出己意。他做了齐国的吊丧正使,出使滕国,却始终不对副使谈及出使一事。   这中间的不同,不能说与孔孟二人的个性无关。或许《论语》与《孟子》两部书的取材记载不同,也有影响。但是至圣和亚圣,相去约两百年,中国的局势,已起了很大的变化。孟子说“此一时也,彼一时也”,这八个字正好可以用来说明他们之间的距离。
  (选自《孔孟》,有删节)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孟子的思想核心是“仁政”,“仁政”是“仁”的继承和发展。孔孟虽同属儒家,但前后相距已二百余年;思想虽一字之差,但他们所追求的社会意识形态却发生了质的变化。“仁者”“爱人”,这是孔子的思想核心;“仁政”的核心为“性善”,人都有不忍人之心,实行于政治方面,就是不忍人之政,亦即仁政。故此“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想一想,造成孔孟两人思想追求不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回答问题。(2017年北京卷)
  1.下列各组加点词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天时不如地利 自云先是闻秦时乱
  B.地利不如人和 至若春和景明
  C.环而攻之而不胜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D.池非不深也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用现代汉语翻译词句。
  委而去之
  3.依据全文对“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甲】只要有规定的边疆界线,有限定的山河,有强大的武力,就能使人民安居乐业,巩固国防,威慑天下。
  【乙】使人们定居下来保证他们不迁徙,靠划定边界是不行的;巩固国防靠山河的险峻是不行的;威慑天下靠武力强大是不行的。
  知识把握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含义:人心所向、内部团结。“道”指施行“仁政”。只有施行仁政,才会得民心,才会在作战中取得胜利。
  3.运用双重否定的排比句,起肯定、加强语言气势的作用,极言防御一方地利条件的优越,语势强烈。
  读后一思
  示例:主要是社会原因造成的,孔子处在春秋末期,周朝的封建制度虽已不能维持,但还没有完全敗坏,因此,孔子认为社会秩序仍可恢复,提倡克己复礼,提倡正名,提倡复古。孟子处在战国前中期,战国七雄已经准备长期征战,国君草菅人命,社会已是全面动乱,因此,孟子认为出路在于改弦更张,主张突破“礼”的约束,实行“仁政”。
  考题回放
  1.C(A.“时令”/“时间”;B.“和睦”/“和煦”;C.“胜利”;D.“护城河”/“池塘”。)
  2.(守城者)弃城而逃。
  3.乙
其他文献
黄河壶口瀑布,位于山西省吉县城西25公里处的晋陕峡谷之中。以其声形粗犷,气势壮观,以及排山倒海的雄姿而闻名中外。  见到黄河壶口瀑布之前,我也曾欣赏过一些摄影名家拍的片子,无论是机位还是取景都非常赞。最近我到吉县出差,顺便去壺口拍了几组片子。见到了真实的壶口瀑布,我才惊叹,到现场和看照片真的不一样!可以说,当时我的心灵是非常震撼的。  黄河,那奔腾汹涌的气势,一直以来都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
期刊
吴强(1910年—1990年),当代著名小说家,曾用笔名吴蔷、叶如桐。生于江苏涟水县一贫苦家庭,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由小学、中学而读至大学,此间曾几度辍学,做过酒店学徒和小学教师。青年时期爱好文学,学生时代曾在报刊上发表散文、特写及短篇小说。1933年春,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8年在皖南参加新四军,在部队文化宣传部门工作,先后担任过新四军政治部宣传部文艺干事、科长及兵团政治部宣传部长等职。
期刊
古代文人墨客总是愁雨,说道无边丝雨细如愁,我却不以为然。因为我一直喜欢听雨、溺爱着雨,所以每当雨从天上淅沥而来,心就变得格外空灵。  有时候,喜欢独自在路上骑单车,调皮的雨说来就来。我撑起一把雨伞,缓缓地推着车,任雨的精灵在伞上无休止地嬉闹,一不小心它又滚落在脚边。听那酣畅淋漓的乐曲,将脑海中的一切烦恼都冲走了。眼前只有一片倾斜着的雨帘,耳边只有雨的乐曲,再无其他纷扰。  有时候,午觉睡醒了推窗一
期刊
勇气,就是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它不仅能让人超越平庸,走向成功,许多时候还能救人于危难之间,请看A·梅尔修斯的《船长的勇气》。  写作叙事性文章的时候,如果不讲技法,一味平铺直叙,则容易写成流水账,让人读来不得要领,不知所云。现在我们就来品味梅尔修斯的《船长的勇气》,看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  一、追根溯源说往事  一件事情,往往有“因”,也有“果”。在叙事的时候,要追根溯源,力求将事件写透
期刊
一本成书于南北朝时期的纯地理学著作,对今天人们研究地下水开发、城市规划等课题仍有重要的意义,这是一部怎样的书籍?又是谁编著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郦道元的《水经注》,来了解这部书的相关知识。  郦道元(约公元470—公元527),字善长,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出身官宦世家,做过御史中尉和北中郎将等中央官吏,并且多次出任地方官。在做官期间,“执法清刻”,“素有严猛之称”,颇遭豪
期刊
时光如水,许多童年往事随着时光的流逝都已经被淡忘了,唯有那件“柳絮在肚子里发芽”的趣事,至今依然无法忘怀,时时在我的脑海中浮现。  大概是在我六岁那年的一天下午,爸爸骑着自行车到幼儿园接我回家。我坐在车子上和爸爸一边聊天一边往家赶。忽然,我看到从一棵大柳树上飘下许多白色的东西,像羽毛一样,轻飘飘的,到处飞舞。我好奇地问爸爸:“爸爸,你看那柳树上怎么还会掉棉花呀?”爸爸笑着说:“那哪里是棉花啊,那是
期刊
榕阴剪剪,林鸟啾啾;曲径通幽处,晓雾复霏霏,持卷低吟,书香氤氲,尘心如洗。以书相伴,是一种静谧,沉淀了繁华与聒噪,似庄子“藏天下于天下”的虚静空灵,就这样,梦想在书香的纯净天籁中萌芽,宛若清晨草叶上的露珠,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的喜悦。  “细雨鱼儿出”的春雨,“又绿江南岸”的春风,“飒飒如有人”,呵护着年少的我对世界单纯的渴望,而又有“明月松间照”,山鸟鸣于春涧,陪伴我拥着梦想,不至于孑然一身。  逝
期刊
A:我刚才去做智力测验,成绩160!是不是天才?   B:体重計不能用来测智商的。
期刊
面对祖国,著名诗人艾青深情吟唱:“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全因他对祖国“爱得深沉”。对祖国同样怀有深沉之爱的张海迪,又会唱出怎样的颂歌呢?  曾经,有一首歌唱遍大江南北“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这首歌激励了那个时代的人
期刊
面对很多经典的写作素材,也需要我们像烹饪高手一样,巧妙发挥自己的“厨艺”,把它们合理运用到文章中去,让经典与时代融合起来,进而成就一篇美文。  2018年广东省中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恒,是追梦路上的执着,是身处困境的坚守,是成功的压舱石。恒,是不忘初心一笔一划去描绘心中的愿景。  请以“恒”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文体;不少于5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