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卫裕峰,香港儿童财商教育专家。2008年,儿子Wesley出生后,他开始思考自己的角色转换、职业方向以及儿子的未来。卫爸爸立志以推广儿童财商教育为终身事业,在上海创立启臻亲子俱乐部。他独创的3Q自助早教法(3Q,即智商、情商及财商)和专著《决定孩子一生幸福的财商教育》,给很多父母有益的启发和指导。
快乐陪伴,给孩子最好的滋养
Wesley今年5岁多,在上海一家幼儿园读中班。相比其他由爷爷奶奶或保姆接送的小朋友,Wesley很开心,因为每天早上都是爸爸送他上幼儿园,下午放学则是妈妈来接(这个时候爸爸还没下班)。晚上,给Wesley洗澡的是爸爸,因为妈妈说“男生给儿子洗,女生给女儿洗”。讲睡前故事也是爸爸的活。卫爸爸会亲自选好图画书给儿子读,有段时间他们迷上了法国作家约里波瓦的“不一样的卡梅拉”系列,《我不是胆小鬼》《我想去看海》《我不要被吃掉》……本本充满童趣、想象力丰富,Wesley超喜欢。
英国文学家哈伯特说:“一个父亲胜过一百个校长。”父亲的责任,不止是赚钱养家给孩子买玩具和好吃的,更在于通过和谐亲子关系的建立,给孩子树立成长榜样。卫裕峰发现,亲子游戏是达成目标的好方法,也因此特别设计了一整套的3Q自助早教课程,每周六上午他们都在工作坊与前来参加活动的父母及孩子互动。课程内容为多元化的亲子游戏,包括制作卡通形象的食物,各种生活化的科学小实验,用五六岁孩子能操作的织围巾方法教孩子亲手织围巾送给家人,等等。
Wesley曾和爸爸一起利用废纸箱做过一个神奇折衣板,上面写着“自己动手 丰衣足食”,有了它,孩子就可以自己动手叠衣服了,很棒哦。
言传身教,财商教育第一课
不少父母会混淆“财商教育”与“理财教育”,作为儿童财商教育专家,卫裕峰说:“儿童财商教育并非简单地从小教育子女如何理财。理财是财商教育的一环,却不是最重要的部分。在稳定的物质基础下,人能否活得幸福,是由你对待财富的态度决定的。”
给孩子上人生第一堂财商教育课的不是别人,正是每天和宝贝朝夕相处的爸爸妈妈。对儿子Wesley的财商教育,卫爸爸起步非常早。可以说,当Wesley还是婴儿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接受财商教育了。卫爸卫妈不是有求必应的父母,不会早早地为宝贝买好未来一两个月甚至一年后要用的东西,他们希望Wesley知道,任何东西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要靠自己努力工作去获得的。
因为喜欢弹钢琴,Wesley成了主动的小琴童。为儿子练琴方便,卫爸爸租了一架钢琴。租琴并不比买琴便宜多少,买一架8000多,租琴7500元(三年租金连押金),因此很多父母会嫌烦,“租还不如买”,但从教育意义上考虑,买与租完全是两回事。父母一掷千金不皱眉,无形中会向子女灌输“消费主义”理念。为避免孩子产生“消费主义”,让孩子体验延迟满足及等待的渴望,“只租不买”是很好的培养方式。若干年后,如果Wesley对弹琴依然有热情,对拥有钢琴有着无比的渴求,卫爸爸希望他能以自己的努力(例如省玩省用,存钱)支付购买费用。
现在,Wesley清楚地了解有些东西不是自己的,在使用和对待时就不会那么随意,而会有所顾忌。因为爸爸告诉他租来、借来的东西最终是要还的,要爱惜。同理,其他东西,能借的便不买。Wesley爱看书,爸爸常常带他到图书馆看书、借书。在香港,玩具图书馆还可以借到玩具,爸爸也曾带Wesley去那里玩。
和其他小朋友一样,Wesley非常喜欢过周末和假期,但他的假日并不是去游乐园、下馆子吃大餐或者看3D电影,而是和爸爸妈妈做游戏,开心阅读,一起组织和参与不花钱或花钱少的家庭聚会。内心的快乐,不是大手大脚消费就能轻松买来的,能与家人共度闲暇时光比花多少钱更重要,也更快乐。
爱上家务,财商启蒙的关键
如今的父母生怕孩子吃苦受累,凡事大包大揽,不让孩子做家务。卫裕峰觉得,从小安排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恰恰是财商启蒙的关键。这不花钱的教育,每天都可以进行,何乐而不为?
Wesley很小就会做家务,1岁多刚刚会走,就会扔自己用过的尿片;2岁,爸爸开始把扔垃圾、整理玩具等任务交到他手上;三四岁的时候,会独立浇花和喂宠物……
问及卫爸,以后儿子为做家务伸手向你要酬劳怎么办?他笑答:“如果有一天儿子伸手要劳务费,实在是太好了,这会是很好的教育契机。我会借此机会与他探讨个人责任与服务他人的区别——如果是个人责任,不可能有酬劳而且必须去做,不能赖皮;如果是服务他人,那理应收劳务费,当然,孩子也有权选择做或不做。至于服务的报酬,我会把定价权留给儿子,给他讨价还价的余地,学会为自己的利益争取,同样是需要锻炼的。”
千万不要小看让孩子做家务的长远效应。研究显示,从小做家务的孩子,其财商更高。以色列的《家庭教育》曾做过一个调查:爱干家务的孩子与不爱干家务的孩子相比,长大后的失业率为1:15,前者比后者的平均收入要高出20%左右。从小爱上劳动的孩子,善于在对生活不断体验的基础上,找到自己一生的方向,将来更容易事业有成。
明确规划,培养德“财”兼备新一代
卫裕峰从2002年起开始购买一份定投形式的理财产品,每月定投3000元。2008年Wesley出生后,这份理财计划变身成为儿子的教育基金(按年增长率10%计算,孩子20岁时将有200万的教育基金,可以用它读大学)。
明年Wesley将上小学,卫爸爸就可以开始新的财商教育计划了。“从小学阶段起,我将引导儿子为自己的日常开销安排做决策,并开始教他管理自己的教育基金。到10岁左右,我会尽力了解儿子的梦想,激发他的人生目标,协助他订立详细的梦想实现计划,引导孩子一步一步向自己的梦想人生进发。”卫裕峰认为,明确财务规划,放权孩子自管财务,引导梦想规划及公益活动体验这4项措施,是物质财富的牢固基石。不惧环境变迁的财商素养,是通过从小自管财务锻炼出来的。
卫爸爸认为,除了家庭教育外,对一个人成长产生最大影响力的是“朋辈环境”。在这一前提下,他积极组织启臻亲子俱乐部活动,聚集认同其教育方式的家庭,通过财商教学、公益活动、讲座等,为孩子们打造一个可以终身依赖的社交圈子,并期望培养一批德“财”兼备的新一代,从而慢慢改变社会的大环境。
美国心理学家B·F·斯金纳这样谈论教育——“如果我们将学过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最后剩下来的东西就是教育的本质了。”在对孩子的财商教育中,卫裕峰同样认为,培养正面的财富观及价值观,教孩子学习创造财富之外,怎样把拥有的资源运用到为他人谋福祉,是更为关键的财商培养目标。
编辑 朱璐 [email protected]
快乐陪伴,给孩子最好的滋养
Wesley今年5岁多,在上海一家幼儿园读中班。相比其他由爷爷奶奶或保姆接送的小朋友,Wesley很开心,因为每天早上都是爸爸送他上幼儿园,下午放学则是妈妈来接(这个时候爸爸还没下班)。晚上,给Wesley洗澡的是爸爸,因为妈妈说“男生给儿子洗,女生给女儿洗”。讲睡前故事也是爸爸的活。卫爸爸会亲自选好图画书给儿子读,有段时间他们迷上了法国作家约里波瓦的“不一样的卡梅拉”系列,《我不是胆小鬼》《我想去看海》《我不要被吃掉》……本本充满童趣、想象力丰富,Wesley超喜欢。
英国文学家哈伯特说:“一个父亲胜过一百个校长。”父亲的责任,不止是赚钱养家给孩子买玩具和好吃的,更在于通过和谐亲子关系的建立,给孩子树立成长榜样。卫裕峰发现,亲子游戏是达成目标的好方法,也因此特别设计了一整套的3Q自助早教课程,每周六上午他们都在工作坊与前来参加活动的父母及孩子互动。课程内容为多元化的亲子游戏,包括制作卡通形象的食物,各种生活化的科学小实验,用五六岁孩子能操作的织围巾方法教孩子亲手织围巾送给家人,等等。
Wesley曾和爸爸一起利用废纸箱做过一个神奇折衣板,上面写着“自己动手 丰衣足食”,有了它,孩子就可以自己动手叠衣服了,很棒哦。
言传身教,财商教育第一课
不少父母会混淆“财商教育”与“理财教育”,作为儿童财商教育专家,卫裕峰说:“儿童财商教育并非简单地从小教育子女如何理财。理财是财商教育的一环,却不是最重要的部分。在稳定的物质基础下,人能否活得幸福,是由你对待财富的态度决定的。”
给孩子上人生第一堂财商教育课的不是别人,正是每天和宝贝朝夕相处的爸爸妈妈。对儿子Wesley的财商教育,卫爸爸起步非常早。可以说,当Wesley还是婴儿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接受财商教育了。卫爸卫妈不是有求必应的父母,不会早早地为宝贝买好未来一两个月甚至一年后要用的东西,他们希望Wesley知道,任何东西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要靠自己努力工作去获得的。
因为喜欢弹钢琴,Wesley成了主动的小琴童。为儿子练琴方便,卫爸爸租了一架钢琴。租琴并不比买琴便宜多少,买一架8000多,租琴7500元(三年租金连押金),因此很多父母会嫌烦,“租还不如买”,但从教育意义上考虑,买与租完全是两回事。父母一掷千金不皱眉,无形中会向子女灌输“消费主义”理念。为避免孩子产生“消费主义”,让孩子体验延迟满足及等待的渴望,“只租不买”是很好的培养方式。若干年后,如果Wesley对弹琴依然有热情,对拥有钢琴有着无比的渴求,卫爸爸希望他能以自己的努力(例如省玩省用,存钱)支付购买费用。
现在,Wesley清楚地了解有些东西不是自己的,在使用和对待时就不会那么随意,而会有所顾忌。因为爸爸告诉他租来、借来的东西最终是要还的,要爱惜。同理,其他东西,能借的便不买。Wesley爱看书,爸爸常常带他到图书馆看书、借书。在香港,玩具图书馆还可以借到玩具,爸爸也曾带Wesley去那里玩。
和其他小朋友一样,Wesley非常喜欢过周末和假期,但他的假日并不是去游乐园、下馆子吃大餐或者看3D电影,而是和爸爸妈妈做游戏,开心阅读,一起组织和参与不花钱或花钱少的家庭聚会。内心的快乐,不是大手大脚消费就能轻松买来的,能与家人共度闲暇时光比花多少钱更重要,也更快乐。
爱上家务,财商启蒙的关键
如今的父母生怕孩子吃苦受累,凡事大包大揽,不让孩子做家务。卫裕峰觉得,从小安排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恰恰是财商启蒙的关键。这不花钱的教育,每天都可以进行,何乐而不为?
Wesley很小就会做家务,1岁多刚刚会走,就会扔自己用过的尿片;2岁,爸爸开始把扔垃圾、整理玩具等任务交到他手上;三四岁的时候,会独立浇花和喂宠物……
问及卫爸,以后儿子为做家务伸手向你要酬劳怎么办?他笑答:“如果有一天儿子伸手要劳务费,实在是太好了,这会是很好的教育契机。我会借此机会与他探讨个人责任与服务他人的区别——如果是个人责任,不可能有酬劳而且必须去做,不能赖皮;如果是服务他人,那理应收劳务费,当然,孩子也有权选择做或不做。至于服务的报酬,我会把定价权留给儿子,给他讨价还价的余地,学会为自己的利益争取,同样是需要锻炼的。”
千万不要小看让孩子做家务的长远效应。研究显示,从小做家务的孩子,其财商更高。以色列的《家庭教育》曾做过一个调查:爱干家务的孩子与不爱干家务的孩子相比,长大后的失业率为1:15,前者比后者的平均收入要高出20%左右。从小爱上劳动的孩子,善于在对生活不断体验的基础上,找到自己一生的方向,将来更容易事业有成。
明确规划,培养德“财”兼备新一代
卫裕峰从2002年起开始购买一份定投形式的理财产品,每月定投3000元。2008年Wesley出生后,这份理财计划变身成为儿子的教育基金(按年增长率10%计算,孩子20岁时将有200万的教育基金,可以用它读大学)。
明年Wesley将上小学,卫爸爸就可以开始新的财商教育计划了。“从小学阶段起,我将引导儿子为自己的日常开销安排做决策,并开始教他管理自己的教育基金。到10岁左右,我会尽力了解儿子的梦想,激发他的人生目标,协助他订立详细的梦想实现计划,引导孩子一步一步向自己的梦想人生进发。”卫裕峰认为,明确财务规划,放权孩子自管财务,引导梦想规划及公益活动体验这4项措施,是物质财富的牢固基石。不惧环境变迁的财商素养,是通过从小自管财务锻炼出来的。
卫爸爸认为,除了家庭教育外,对一个人成长产生最大影响力的是“朋辈环境”。在这一前提下,他积极组织启臻亲子俱乐部活动,聚集认同其教育方式的家庭,通过财商教学、公益活动、讲座等,为孩子们打造一个可以终身依赖的社交圈子,并期望培养一批德“财”兼备的新一代,从而慢慢改变社会的大环境。
美国心理学家B·F·斯金纳这样谈论教育——“如果我们将学过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最后剩下来的东西就是教育的本质了。”在对孩子的财商教育中,卫裕峰同样认为,培养正面的财富观及价值观,教孩子学习创造财富之外,怎样把拥有的资源运用到为他人谋福祉,是更为关键的财商培养目标。
编辑 朱璐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