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高等院校高等数学教学也在不断进行改革,而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则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为此,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进行了一定探索。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数学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6-0054-01
“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职业教育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还侧重对学生思维的培养,而在高等职业院校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则是数学教学的重点环节,也是检验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评价标准。数学应用能力通常指应用高等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笔者经过一定教学实践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培养多种解题方法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只是停留在问题的表面,老师教给学生一种解法学生就学一种,却不善于从整体上去思考问题,这种不反思的思维习惯对于学生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因此,要学会引导学生对经典的题目进行一定思考,引导他们根据问题的特点进行一定的反思,看看题目有没有什么新颖的解法,这种对于学生思维的有意引导对学生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例如,笔者在授课的过程中教授方程方面的知识时有一个关于方程的经典问题:鸡兔同笼问题。在长期的授课过程中,更多的是用方程的思想去设x,y。这样在解题的时候就会符合一定的章程。但是让学生结合这一经典题型进行一定的反思以后,学生就会产生很多新的想法,就能提高创新能力。现在笔者以具体教学案例说明:
题目:已知鸡和兔共有15只,共有40只脚,问鸡和兔各有几只?
传统解题思路是,通过对问题的理解,将其转化为数学的思维,然后对鸡与兔分别设x与y。再建立二元一次方程,这样最终就能解决问题。这样的解法过于偏向于记忆与程式化,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很没有好处的。
经过一定创新性的培养与反思,学生的新解法:
假设鸡和兔训练有素,吹一声哨,它们抬起一只脚,(40-15=25),再吹一声哨,它们又抬起一只脚,(25-15=10),这时鸡都一屁股坐地上了,兔子还有两只脚立着。所以,兔子有10/2=5只,鸡有15-5=10只。
这一解法就完美地结合了日常生活经验与数学的思维,通过这一创新的想法就能有效地解决数学问题,这种解法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非常有利的,而且这一解法偏向于生活与应用,是十分符合高职教学的特色的。
二、训练多种思考方式的能力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我们要让其学会独立思考,有主见地去思考,评判事物。为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已经得到的结果也要学会让学生反思,这样对于所得结果进行及时的验算,检验问题答案的合理性,找出问题的所在,作出一定的调整与改进,对学生是非常有利的。这样既能训练学生的思维,也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进而使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而且这一方面的训练也能使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更加仔细,从而减少考试时不必要的丢分。此外,数学题目的设计具有“一题多解”等特征,为此,我们对于遇到的数学问题要学会总结。这样在解完一道题以后,看看题目深层次的解题规律,对题目做一定的变式,从而进行不断的引申与联想,这样的反思过程不仅能够训练学生的思维,还能够让他们巩固所学的知识,使学生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从而冲击学生思维的单一性,使其更加深刻。而且这一做法,能够对现有的习题进行一定的总结,可以有效避免题海战术,从而达到减负的效果。
例如,笔者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就采用了“开放式教学”的方法,这样来打开学生的思维,使其看问题更加全面。在教授“函数与极限”这一部分教学内容的时候,笔者就首先提出了以下问题:
A.说一说你在生活中遇到的分段函数的例子(最少举出三个例子);
B.说一说你眼中极限思想的起源;
C.说一说你在生活中遇到的不连续现象和连续现象(各举一个例子)。
这样简单的三个问题就涵盖了教学的全部问题,这样学生就可以以此为出发点进行思考,从而获得发散思维的能力,经过长期的训练就能使学生考虑数学问题更加的全面。
三、锻炼学生严谨认真的习惯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对于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最后要落在实处,计算要求学生要严谨等,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就必须重视良好的计算习惯的养成。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训练学生书写工整,重视验算,从而使其获得综合的提升。这样就能使学生数学应用的能力更加完整,对于学生未来整体的学习与生活都是非常有好处的。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是学生学习专业课程必修的工具性课程,而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有意地去培养学生的反思思维习惯,进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为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与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反思的实践活动,从而使学生得到一定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贾全北.注重“解题后反思”提高学生思维能力[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09(24).
[2]张万军.高等数学解题过程中如何优化思维品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11).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数学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6-0054-01
“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职业教育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还侧重对学生思维的培养,而在高等职业院校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则是数学教学的重点环节,也是检验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评价标准。数学应用能力通常指应用高等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笔者经过一定教学实践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培养多种解题方法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只是停留在问题的表面,老师教给学生一种解法学生就学一种,却不善于从整体上去思考问题,这种不反思的思维习惯对于学生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因此,要学会引导学生对经典的题目进行一定思考,引导他们根据问题的特点进行一定的反思,看看题目有没有什么新颖的解法,这种对于学生思维的有意引导对学生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例如,笔者在授课的过程中教授方程方面的知识时有一个关于方程的经典问题:鸡兔同笼问题。在长期的授课过程中,更多的是用方程的思想去设x,y。这样在解题的时候就会符合一定的章程。但是让学生结合这一经典题型进行一定的反思以后,学生就会产生很多新的想法,就能提高创新能力。现在笔者以具体教学案例说明:
题目:已知鸡和兔共有15只,共有40只脚,问鸡和兔各有几只?
传统解题思路是,通过对问题的理解,将其转化为数学的思维,然后对鸡与兔分别设x与y。再建立二元一次方程,这样最终就能解决问题。这样的解法过于偏向于记忆与程式化,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很没有好处的。
经过一定创新性的培养与反思,学生的新解法:
假设鸡和兔训练有素,吹一声哨,它们抬起一只脚,(40-15=25),再吹一声哨,它们又抬起一只脚,(25-15=10),这时鸡都一屁股坐地上了,兔子还有两只脚立着。所以,兔子有10/2=5只,鸡有15-5=10只。
这一解法就完美地结合了日常生活经验与数学的思维,通过这一创新的想法就能有效地解决数学问题,这种解法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非常有利的,而且这一解法偏向于生活与应用,是十分符合高职教学的特色的。
二、训练多种思考方式的能力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我们要让其学会独立思考,有主见地去思考,评判事物。为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已经得到的结果也要学会让学生反思,这样对于所得结果进行及时的验算,检验问题答案的合理性,找出问题的所在,作出一定的调整与改进,对学生是非常有利的。这样既能训练学生的思维,也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进而使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而且这一方面的训练也能使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更加仔细,从而减少考试时不必要的丢分。此外,数学题目的设计具有“一题多解”等特征,为此,我们对于遇到的数学问题要学会总结。这样在解完一道题以后,看看题目深层次的解题规律,对题目做一定的变式,从而进行不断的引申与联想,这样的反思过程不仅能够训练学生的思维,还能够让他们巩固所学的知识,使学生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从而冲击学生思维的单一性,使其更加深刻。而且这一做法,能够对现有的习题进行一定的总结,可以有效避免题海战术,从而达到减负的效果。
例如,笔者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就采用了“开放式教学”的方法,这样来打开学生的思维,使其看问题更加全面。在教授“函数与极限”这一部分教学内容的时候,笔者就首先提出了以下问题:
A.说一说你在生活中遇到的分段函数的例子(最少举出三个例子);
B.说一说你眼中极限思想的起源;
C.说一说你在生活中遇到的不连续现象和连续现象(各举一个例子)。
这样简单的三个问题就涵盖了教学的全部问题,这样学生就可以以此为出发点进行思考,从而获得发散思维的能力,经过长期的训练就能使学生考虑数学问题更加的全面。
三、锻炼学生严谨认真的习惯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对于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最后要落在实处,计算要求学生要严谨等,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就必须重视良好的计算习惯的养成。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训练学生书写工整,重视验算,从而使其获得综合的提升。这样就能使学生数学应用的能力更加完整,对于学生未来整体的学习与生活都是非常有好处的。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是学生学习专业课程必修的工具性课程,而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有意地去培养学生的反思思维习惯,进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为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与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反思的实践活动,从而使学生得到一定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贾全北.注重“解题后反思”提高学生思维能力[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09(24).
[2]张万军.高等数学解题过程中如何优化思维品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