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裔文学中的儒家思想研究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tim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文化,在美国华裔文学中看其解构与呈现实际上是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解读它。本文将依据不同阶段美国华裔文学批评的主要文本,梳理美国华裔传统文化的儒家文化是如何被再现的,反思差异的发生及其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语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并结合批评的个案分析,探讨儒家文化在华裔美国文学中是如何在不同的语境下被呈现、解构或重新书写的。
  关键词:华裔文学;儒家思想
  一、美国华裔文学的研究综述
  美国华裔文学批评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70年代的萌芽期,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的发展阶段和90年代后期至今的多元化时期。
  第一阶段,美国华裔文学批评的萌芽期(自上个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期)。这一时期的发展主要局限在国外,国内研究尚未起步。1972年赵健秀、陈耀光的《种族主义的爱》一文引发了学界对华裔文学的关注。1982年出版的首部批评著作《美国亚裔文学作品及社会背景介绍》标志着美国华裔文学开始进入学术领域。这一时期的批评话语比较零散,多散落在这一时期出版的文学选集中在这些选集的前言或序言中,编者对于编纂内容的选取,编排所作的说明构成了早期华裔文学批评的主要话语,并引领了美国华裔文学的社会历史批评范式。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1974年赵健秀、陈耀光、徐忠雄和美国日裔诗人稻田等人合编的《啊咦!美国亚裔作家文集》,赵健秀等人对于作家身份的界定突出了华裔作家和作品的特殊性一一族裔性。 华裔情感不仅成为判断真伪华裔作家的标准,也成为建构美国华裔文学身份的重要依据。在研究方法上,华裔文学与主流文学或文化的二元对立成为批评的方法论基础,突出了华裔文学的政治功用。但将华裔情感作为界定作家身份的标准却很有争议。
  第二阶段,美国华裔文学批评的发展期(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中期)。一方面国外这一时期涌现出一批女性批评家,并出版多部华裔文学批评著作和研究论文集。林英敏的《世界之间:华裔女作家》是一部专门以华裔女性作家为研究内容的著作,该作品不仅将本土出生的女性作家纳入研究视野,也将移民作家的创作纳入研究范围,超越了族裔性建构对于性别和出生地的限制。为了弥合性别造成的身份认同的差异,华裔批评转向主题研究,批评重心从作家和社会背景研究转向文本分析,为美国华裔文学批评的文学性转向奠定了基础。另外,华裔美国学者凌津奇的《叙述民族主义》从文化研究与后现代、后结构主义、社会史学及新实用主义视角等多种方法协商的角度,将“意识形态”关注与“形式关注重新纠合在一起”。另一方面在国内,与国外研究相比,国内美国华裔文学批评起步略晚,江小明在1951年第1期《外国文学》首次介绍了华裔作家汤亭亭:《新起的华裔美国作家马克辛·洪·金斯顿》,标志着国内华裔文学引介的开始。从90年代末开始,一批美国华裔文学作品被翻译成中文出版,加快了美国华裔文学批评的发展,美国华裔文学不仅得到英语语言文学研究者的关注,也得到中文学者的重视。
  第三阶段,美国华裔文学批评的多元化时期(90年代后期至今)。一方面国外研究受后现代理论影响,美国华裔文学批评在这一时期表现出明显的跨界特点。女性批评不仅跨越了性别界限,也超越了民族疆界,性别研究和酷儿批评均突显了性别身份的建构特征。这一时期批评的主要特点是形式研究开始受到重视。蒂娜·陈(TinaChen)的《双重主体》则突出了作品人物身份的双重性,再现(representation)与假冒(impersonation)在作品中交织在一起,模糊了作品内容的真实性与虚构性的界限,作品的内容的虚构性和虚构类作品得到更多关注。另一方面国内研究趋向繁荣。2003年1月,华裔美国文学研究中心在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成立标志着美国华裔文学在国内学术地位的确立。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内美国华裔文学批评也呈现多元化趋向,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吴冰教授,南京大学的张子清教授,程爱民教授成为美国华裔文学批评的领军人物。2003年程爱民教授主编的《美国华裔文学研究》是国内出版的首部华裔文学批评文集,该书收集了该领域研究的最新成果,标志着美国华裔文学批评进入新的阶段。另外以华裔文学作品为研究内容的博、硕士论文不断呈上升趋势,以博士论文为基础的研究专著也相继问世,其发展速度远远超乎人们的想象。
  国内外研究趋势及局限性:第一,研究多仍集中在汤亭亭、谭恩美等几位主要作家及其作品方面,新移民作家的作品在批评界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第二,在研究方法上,受美国亚裔文学研究范式的影响,研究者往往把美国华裔文学与主流文学对立起来。第三,研究多集中在具体作家或者文本方面,对于批评著作的系统研究比较缺乏。
  二、美国华裔文学中的儒家思想
  (一)研究儒家文化在华裔美国文学中的解构与呈现的重要性
  首先,研究儒家文化在华裔美国文学中的解构与呈现,从中国视角来看,有助于探索我们中国本土文化如何在全球化语境中发展与革新。其次,在我们追求全球性差异文化政治,反对文化霸权与文化本质主义的过程中,华裔美国文化因其与中国文化的特殊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追求文化多元化与民族文化身份建构的范例,对我们正在探索的中国文化如何实现现代化转型具有深刻的启示与有益的借鉴意义。再次,超越民族情感,以疏离的态度对待美国华裔文学中表现出的中国文化,有助于我们从“他者”的视角审视中国传统文化,这对于弘扬中华先进文化,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美国华裔文学中儒家思想基本内容
  首先,儒家核心思想“孝”在华裔美国文学中的呈现与解构。首先明确“孝”这一儒家核心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演绎出的父权等级观、家庭经济关系以及性政治方面的内涵;然后,进而探讨“孝”的这些内涵在华裔美国文学中的呈现与解构,即“孝”具体表现在美国梦、家庭观和婚姻和性取向自由这三个方面的冲突和协商;最后揭示孝文化在这几个方面遭遇的文化冲突和解构是与其包含的封建等级观念和专制特征分不开的。其次,儒家思想“言”在华裔美国文学中的呈现与解构。运用米歇尔·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和儒家思想对“言”的规范和表述,分析华裔美国文学中表现出来的“言语”政治。通过分析“沉默”、“秘密”、和“谎言”三个主题,指出华裔美国文学中的这些言语策略实际上是美国社会种族、性别政治的一面镜子。再次,儒家思想与模范少数族裔。追溯模范少数族裔理论的起源和发展,指出了将儒家思想与模范少数族裔形象联系背后的政治意识形态和种族主义偏见。通过解读相关作品,揭示模范少数族裔理论族裔化背后的种种真相。
  参考文献:
  [1]程爱民.论美国华裔文学的发展阶段和主题内容[J].外国语,2003(6).
  [2]张琼.从皈依到寻找传统——美国华裔文学发展轨迹的思考[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4(4).
  [3]陈爱敏.表征与反表征——兼论美国华裔文学的表征实践[J].外语研究,2008(6).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3月-2019年2月收治的88例AMI后心力衰竭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n=44)和对照组(n=44)。在常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一氧化氮(
摘要:一部《百年孤独》将加西亚·马尔克斯送上诺贝尔文学奖的讲台,同时也让这部意味深长、富含人生哲理的文学著作进入更多人的视野。本文从社会背景、小说人物的角度分析《百年孤独》这部小说中表现的梦想与现实的差距并探究该小说的文学、教育意义。  关键词:百年孤独;梦想;现实;反差  梦想集合了人们一切美好的寄托,没有忧愁、没有痛苦,但是现实往往是相反的,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对立、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加西亚·马尔
《白马骑士》是19世纪德国诗意现实主义作家特奥多尔。施托姆的代表作。这部小说将传说与现实结合了起来,叙写了施托姆家乡传说中的一位堤长造堤的故事。读《白马骑士》这部作
在东北民族艺术的大语境下讨论地域化和民族性,我们从一般意义上理解和认识往往会局限在问题的“现象”,通过对东北当代绘画艺术的研究来反馈总结东北民族艺术的本质特征.东
本文从生态批评的角度解读了杰克伦敦的小说.分析,挖掘,探视了以人为中心的传统西方文明对人与人,人与物关系的异化;主人公的行为标示随着人与工业文明的一层层剥离与分化;以
目的:分析人文护理对压疮高危人群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至2016年2月内科收治的压疮高危人群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
目的:研究和分析中年女性肥胖预防控制管理的效果.方法: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选择在我院各个门诊中选择50例中年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比对组.给予观察组
本文以弗洛伊德人格三结构为理论视角,探讨《瓦解》中的本我,超我,和自我及其相互关系。这样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在部落文化和殖民文化冲撞下真实的非洲图景,并且探讨在文化冲突中
目的:研究野生菌中毒患者的急救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7月收治抢救的50例野生菌中毒的患者,进行催吐,洗胃,导泻清除毒物,建立静脉通道,利尿等方法促进毒物排泄,并解除
【摘要】当今社会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对健康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预防保健部门的重要性逐渐突出。如何做好疫苗的接种?如何保障操作流程规范化?如何做好接种过程产生的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的规范处置?如何实现环境安全、注射安全、人员安全?这一系列的问题,最终都需要通过有效的质量控制,阻断和改变不良状态,使预防接种质量处于符合标准要求的状态。  【关键词】PDCA循环;预防接种质量管理;安全  【中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