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贵州茅台、伊利股份等大白马股出现集体回调牵动市场神经。毋庸置疑,贵州茅台、伊利股份、美的集团和云南白药等是国内同业的顶级品牌公司,甚至某交易软件还把这些在消费领域广为人知、业绩优异且今年普遍在二级市场上走势不俗的大品牌单独设置为“超级品牌”概念。如今“超级品牌”回调,是否会影响其“超级行情”呢?
对此,有私募人士在接受《红周刊》采访时认为,“超級品牌”当前只是处于上涨通道中的调整阶段,而目前的调整对于投资者来说甚至可以视为一次难得的“上车”机会。“现在投资者对于贵州茅台、中国平安、美的集团的认知已经超越了对公司股价的认知,在消费升级的潮流中,大国崛起就必须要树立国家的品牌形象,超级品牌公司无疑将成为一张国家名片。”
开放预期下的“一九分化”
A股市场在经历了今年4月至5月的连续大跌后,在大金融、大消费以及优质周期股的推动下,下半年大盘稳步攀升。目前距离2017年底已经只剩下30余天,回顾今年以来的市场表现,“一九分化”的结构性牛市行情贯穿全年已经没有悬念。
对此,华鑫证券高级策略研究员严凯文在研究报告中指出,IPO常态化致使壳资源的稀缺性及其价值大大降低,外延式扩张又受到监管趋严的限制,进而导致大部分小盘股业绩增长预期受限,创业板代表性标的乐视网深陷财务危机和造假上市丑闻,则给热衷于炒概念的投机资金以深刻警示。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只有遵循价值投资并投资于具有品牌效应的行业龙头才是最安全的,这也是A股与国际接轨的大势所趋。
目前,作为重要的海外机构投资者,以价值投资为主流投资风格的QFII在A股市场的话语权与日俱增。数据显示,QFII今年第三季度持股市值为1342.7亿元,比二季度末的1144.66亿元增加198.05亿元,持仓增幅17.30%。同时,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进入倒计时,A股市场投资风格的散户化将向机构化转换。
据《红周刊》记者了解,明年6月1日、9月3日,A股纳入MSIC的比例由2.5%提升至5%,A股流入资金约1300亿元。而据此前MSCI高层预计,如果A股在未来被完全纳入,预计流入资金在3400亿美元(约合2.24万亿人民币)左右。这意味着国内具备有高成长性的稀有品种将会持续享受境外资金的青睐。
在东莞证券研究所台湾籍首席策略分析师杨博光看来,国际化进程的加速对A股市场投资格局的重塑具有深远影响。在采访中他对《红周刊》记者表示,台湾资本市场在早期同样不规范,后来在不断开放外资投资的过程中,台湾市场也逐步规范化。“市场结构也因此从早期散户、庄家居多,转向法人为主的市场,而除参与者结构改变之外,最大影响为改变台湾市场投资理念与投资环境。”他认为,如今A股市场越来越被外资所接纳,这将同时对A股市场中的优质白马股产生利好。外资在对A股市场的标的进行选择上,会参考流动性、股息收益率、行业于本地市场代表性、定价权以及是否具有核心技术等方面,因此具有行业龙头地位的白马股无疑会成为外资长期跟踪的潜在标的。
外资偏爱“超级品牌”
《红周刊》记者了解到,白马股一直以来都是QFII热衷的投资对象,其中食品饮料、家用电器和医药生物板块成为QFII“扎堆抱团”的三大板块,从持股偏好来看,QFII历来重配大消费。三季报数据显示,QFII持有大消费行业市值占其总持仓的比重高达65.86%,近一年来持股水平一直稳定在60%的高位。QFII持有食品饮料、家用电器、电子、医药生物和汽车行业的市值分别为251.16亿元、157.29亿元、74.22亿元、91.82亿元、49.77亿元,占比分别为26.50%、16.60%、7.83%、9.69%、5.25%。(见附图)
而落脚到个股上,具备品牌效应的大消费龙头公司显然更获青睐。今年三季度,QFII对重仓的消费类行业龙头进行了明显的增持,这是近几年以来的首次大规模增持,被增持的个股包括洋河股份(+0.73%)、格力电器(+0.68%)、老板电器(+0.50%)、恒瑞医药(+0.42%)、上汽集团(+0.32%)、贵州茅台(+0.20%)等消费行业龙头。
或许是出于把握市场关注点的需要,某交易软件于10月31日顺势推出了“超级品牌”概念指数,该指数已经收纳了22只A股标的,在当前结构性分化的格局之下,“超级品牌”指数的推出颇为应景。不过记者发现,目前这一板块所包含的标的还不够全面,比如永辉超市(零售超市)、广汽集团(汽车)、海康威视(安防)、恒瑞医药(化学药)等行业知名品牌并未涵盖在内。
“超级品牌”隐含的确定性
《红周刊》记者注意到,自“超级品牌”概念推出至今19个交易日,其指数一路震荡上行,不过却在11月22日和23日两个交易日遭遇连续阴跌。其中,白酒板块领跌,整个板块两个交易日累计跌幅7.30%。
星石投资首席策略师刘可接受《红周刊》采访时表示,白酒板块此前已经积累较大涨幅,回调整理也属正常现象。他判断,未来白酒的需求仍然十分充足,而供给端扩张产能的进程相对较慢,这也决定了未来整个行业依然处于一种供不应求的状态,整个白酒板块未来的投资机会依然存在。“在整个板块中,具有品牌效应的高端白酒受益于其行业龙头地位,一些次高端白酒受益于其广大的消费人群,均会有不错的业绩表现,值得买入并耐心持有。”
在采访过程中,刘可向《红周刊》记者表示,“超级品牌”公司在未来的确定性还是比较高的。未来由“超级品牌”公司带动的高端消费的行情仍然有持续的动力。“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在人均GDP突破8000美元之后,同时叠加经济增速换挡、政府政策、人口结构等因素,经济体会面临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个人消费支出占GDP的拉动作用越来越明显,对应到股市上便是消费股的黄金时期,拉长时间区间来看,消费股的走势总能超越市场,这就说明消费股的行情是长期的趋势性的。”刘可对记者说。 而在赛亚资本董事长罗伟冬看来,以家用电器为代表的消费股将在更新迭代的过程中赢得长期发展机会。他对《红周刊》记者表示,家电企业智能化是未来大势所趋,这方面美的集团收購库卡机器人公司就是个很明智的扩张动作,但是后续如何把库卡的机器人智能融入家电,还需要加大研发力度。“我个人认为未来家电的趋势一定是智能家居和智能电器,让家电管理好一切安保、保洁卫生、出行甚至是餐饮、医疗保健事务。从这个角度看,家电企业的未来发展空间几乎是无穷大的,就看谁能先推出更智能、体验更好、品质更优秀的新型家电产品了。”
与家电行业类似,汽车行业在新能源逐渐普及并成为未来发展方向之后,行业的发展前景同样更加广阔。《红周刊》记者注意到,比亚迪和上汽集团已经被某交易软件纳入“超级品牌”指数,而广汽集团市值也超越千亿。不过,目前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似乎并未呈现出清晰的发展脉络。
国联证券汽车行业首席分析师马松在接受《红周刊》采访时表示,汽车行业对技术的要求比较高,市场一直看好比亚迪,主要是因为它的电池优势,但如今比亚迪在电池方面的优势已经变得不那么明显了。他向记者解释说,目前国内已经出现了一些在电池领域比较有优势的企业,例如2011年刚刚成立的宁德时代,现在虽然尚未上市,但公司的估值已经达到千亿以上。因此,这对于比亚迪来说,未来的竞争压力会非常巨大。“动力电池相当于传统石油汽车的发动机,整车厂商在无自主研发能力的情况下可以外购,因此随着电池厂商的不断崛起,新能源汽车中最为核心的电池领域的竞争将异常激烈。”
虽然目前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竞争格局尚未明晰,但马松对未来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还是持非常乐观的态度。“虽然目前新能源汽车只占到汽车市场不到1%的份额,但未来新能源汽车全面替代传统汽车的确定性非常大。市场普遍认为,在2025年至2030年,新能源汽车将会对传统燃油汽车形成一个加速替代的过程。当然,要实现对汽车市场的全面覆盖,新能源行业还需要突破3个瓶颈——电池价格的快速下降;电池能量密度的迅速提升;充电设施的全面完善。”马松对《红周刊》记者说,如果成功突破了上述3个门槛,纯电动车的成本就会迅速下降,甚至比传统的燃油车的成本要低很多,对电动车来说,这将是一个巨大的经济优势,有品牌竞争力的“超级品牌”公司自然将脱颖而出。
多位私募或分析师都明确,消费领域的“超级品牌”拥有确定性的长期机会,特别是在中国消费升级趋势明朗以及“中国制造2025”稳步推进的大背景下。除以上提及的消费领域的超级品牌,实际上在养老、环保和科技等领域,一些超级品牌也在酝酿当中。至于当前的股价回调或波动,以上人士称这只是“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浮云”而已。
对此,有私募人士在接受《红周刊》采访时认为,“超級品牌”当前只是处于上涨通道中的调整阶段,而目前的调整对于投资者来说甚至可以视为一次难得的“上车”机会。“现在投资者对于贵州茅台、中国平安、美的集团的认知已经超越了对公司股价的认知,在消费升级的潮流中,大国崛起就必须要树立国家的品牌形象,超级品牌公司无疑将成为一张国家名片。”
开放预期下的“一九分化”
A股市场在经历了今年4月至5月的连续大跌后,在大金融、大消费以及优质周期股的推动下,下半年大盘稳步攀升。目前距离2017年底已经只剩下30余天,回顾今年以来的市场表现,“一九分化”的结构性牛市行情贯穿全年已经没有悬念。
对此,华鑫证券高级策略研究员严凯文在研究报告中指出,IPO常态化致使壳资源的稀缺性及其价值大大降低,外延式扩张又受到监管趋严的限制,进而导致大部分小盘股业绩增长预期受限,创业板代表性标的乐视网深陷财务危机和造假上市丑闻,则给热衷于炒概念的投机资金以深刻警示。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只有遵循价值投资并投资于具有品牌效应的行业龙头才是最安全的,这也是A股与国际接轨的大势所趋。
目前,作为重要的海外机构投资者,以价值投资为主流投资风格的QFII在A股市场的话语权与日俱增。数据显示,QFII今年第三季度持股市值为1342.7亿元,比二季度末的1144.66亿元增加198.05亿元,持仓增幅17.30%。同时,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进入倒计时,A股市场投资风格的散户化将向机构化转换。
据《红周刊》记者了解,明年6月1日、9月3日,A股纳入MSIC的比例由2.5%提升至5%,A股流入资金约1300亿元。而据此前MSCI高层预计,如果A股在未来被完全纳入,预计流入资金在3400亿美元(约合2.24万亿人民币)左右。这意味着国内具备有高成长性的稀有品种将会持续享受境外资金的青睐。
在东莞证券研究所台湾籍首席策略分析师杨博光看来,国际化进程的加速对A股市场投资格局的重塑具有深远影响。在采访中他对《红周刊》记者表示,台湾资本市场在早期同样不规范,后来在不断开放外资投资的过程中,台湾市场也逐步规范化。“市场结构也因此从早期散户、庄家居多,转向法人为主的市场,而除参与者结构改变之外,最大影响为改变台湾市场投资理念与投资环境。”他认为,如今A股市场越来越被外资所接纳,这将同时对A股市场中的优质白马股产生利好。外资在对A股市场的标的进行选择上,会参考流动性、股息收益率、行业于本地市场代表性、定价权以及是否具有核心技术等方面,因此具有行业龙头地位的白马股无疑会成为外资长期跟踪的潜在标的。
外资偏爱“超级品牌”
《红周刊》记者了解到,白马股一直以来都是QFII热衷的投资对象,其中食品饮料、家用电器和医药生物板块成为QFII“扎堆抱团”的三大板块,从持股偏好来看,QFII历来重配大消费。三季报数据显示,QFII持有大消费行业市值占其总持仓的比重高达65.86%,近一年来持股水平一直稳定在60%的高位。QFII持有食品饮料、家用电器、电子、医药生物和汽车行业的市值分别为251.16亿元、157.29亿元、74.22亿元、91.82亿元、49.77亿元,占比分别为26.50%、16.60%、7.83%、9.69%、5.25%。(见附图)
而落脚到个股上,具备品牌效应的大消费龙头公司显然更获青睐。今年三季度,QFII对重仓的消费类行业龙头进行了明显的增持,这是近几年以来的首次大规模增持,被增持的个股包括洋河股份(+0.73%)、格力电器(+0.68%)、老板电器(+0.50%)、恒瑞医药(+0.42%)、上汽集团(+0.32%)、贵州茅台(+0.20%)等消费行业龙头。
或许是出于把握市场关注点的需要,某交易软件于10月31日顺势推出了“超级品牌”概念指数,该指数已经收纳了22只A股标的,在当前结构性分化的格局之下,“超级品牌”指数的推出颇为应景。不过记者发现,目前这一板块所包含的标的还不够全面,比如永辉超市(零售超市)、广汽集团(汽车)、海康威视(安防)、恒瑞医药(化学药)等行业知名品牌并未涵盖在内。
“超级品牌”隐含的确定性
《红周刊》记者注意到,自“超级品牌”概念推出至今19个交易日,其指数一路震荡上行,不过却在11月22日和23日两个交易日遭遇连续阴跌。其中,白酒板块领跌,整个板块两个交易日累计跌幅7.30%。
星石投资首席策略师刘可接受《红周刊》采访时表示,白酒板块此前已经积累较大涨幅,回调整理也属正常现象。他判断,未来白酒的需求仍然十分充足,而供给端扩张产能的进程相对较慢,这也决定了未来整个行业依然处于一种供不应求的状态,整个白酒板块未来的投资机会依然存在。“在整个板块中,具有品牌效应的高端白酒受益于其行业龙头地位,一些次高端白酒受益于其广大的消费人群,均会有不错的业绩表现,值得买入并耐心持有。”
在采访过程中,刘可向《红周刊》记者表示,“超级品牌”公司在未来的确定性还是比较高的。未来由“超级品牌”公司带动的高端消费的行情仍然有持续的动力。“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在人均GDP突破8000美元之后,同时叠加经济增速换挡、政府政策、人口结构等因素,经济体会面临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个人消费支出占GDP的拉动作用越来越明显,对应到股市上便是消费股的黄金时期,拉长时间区间来看,消费股的走势总能超越市场,这就说明消费股的行情是长期的趋势性的。”刘可对记者说。 而在赛亚资本董事长罗伟冬看来,以家用电器为代表的消费股将在更新迭代的过程中赢得长期发展机会。他对《红周刊》记者表示,家电企业智能化是未来大势所趋,这方面美的集团收購库卡机器人公司就是个很明智的扩张动作,但是后续如何把库卡的机器人智能融入家电,还需要加大研发力度。“我个人认为未来家电的趋势一定是智能家居和智能电器,让家电管理好一切安保、保洁卫生、出行甚至是餐饮、医疗保健事务。从这个角度看,家电企业的未来发展空间几乎是无穷大的,就看谁能先推出更智能、体验更好、品质更优秀的新型家电产品了。”
与家电行业类似,汽车行业在新能源逐渐普及并成为未来发展方向之后,行业的发展前景同样更加广阔。《红周刊》记者注意到,比亚迪和上汽集团已经被某交易软件纳入“超级品牌”指数,而广汽集团市值也超越千亿。不过,目前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似乎并未呈现出清晰的发展脉络。
国联证券汽车行业首席分析师马松在接受《红周刊》采访时表示,汽车行业对技术的要求比较高,市场一直看好比亚迪,主要是因为它的电池优势,但如今比亚迪在电池方面的优势已经变得不那么明显了。他向记者解释说,目前国内已经出现了一些在电池领域比较有优势的企业,例如2011年刚刚成立的宁德时代,现在虽然尚未上市,但公司的估值已经达到千亿以上。因此,这对于比亚迪来说,未来的竞争压力会非常巨大。“动力电池相当于传统石油汽车的发动机,整车厂商在无自主研发能力的情况下可以外购,因此随着电池厂商的不断崛起,新能源汽车中最为核心的电池领域的竞争将异常激烈。”
虽然目前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竞争格局尚未明晰,但马松对未来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还是持非常乐观的态度。“虽然目前新能源汽车只占到汽车市场不到1%的份额,但未来新能源汽车全面替代传统汽车的确定性非常大。市场普遍认为,在2025年至2030年,新能源汽车将会对传统燃油汽车形成一个加速替代的过程。当然,要实现对汽车市场的全面覆盖,新能源行业还需要突破3个瓶颈——电池价格的快速下降;电池能量密度的迅速提升;充电设施的全面完善。”马松对《红周刊》记者说,如果成功突破了上述3个门槛,纯电动车的成本就会迅速下降,甚至比传统的燃油车的成本要低很多,对电动车来说,这将是一个巨大的经济优势,有品牌竞争力的“超级品牌”公司自然将脱颖而出。
多位私募或分析师都明确,消费领域的“超级品牌”拥有确定性的长期机会,特别是在中国消费升级趋势明朗以及“中国制造2025”稳步推进的大背景下。除以上提及的消费领域的超级品牌,实际上在养老、环保和科技等领域,一些超级品牌也在酝酿当中。至于当前的股价回调或波动,以上人士称这只是“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浮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