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精神推动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

来源 :善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dehuwei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首先,我想谈谈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向人们昭示的一种崭新的价值取向,是人类面对全球生态危机做出的理性选择。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但粗放的发展方式也让中国在资源环境方面付出沉重代价,积累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概括了今天的中国国情。
  我们的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我们仍有4000多万同胞在贫困线以下生活。较大的群体差别、城乡差别、东西部差别还在困扰着我们的国家和社会。此外,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创新能力不强;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还面临很多难题。
  同时,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再大的成绩被13亿这个除数一除,就变得渺乎小哉;再小的问题被13亿这个乘数一乘,就变得硕大无朋。由于人口基数大,虽然中国GDP全球第二,但人均GDP仅居世界中游。在2017年全球2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均GDP排行榜上,中国是第70名。
  工业化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继续推进工业化的诉求不仅强烈而且迫切。工业化当前仍然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任务。
  历史规律表明,工业化的无序推进将导致工业危机甚至文明困境。而生态文明主张经济活动生态化,它将有效克服传统工业化模式的弊端。
  工业化不可停滞,生态文明建设又不容延误。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与工业化进程并进,实现良性互动。今天, “建设美丽中国”这一新的历史命题,对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中国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其次,我认为生态文明建设有赖于公民科学素养的提升。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这种文明强调人的自觉和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互相依存,和谐共处。生态文明建设的最大特点,就是需要公众的广泛认知和积极参与。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提升公民科学素养正是促进这一进程的强大推动力。
  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需要强调的是,科学精神绝非只有科学家才需要。任何一个先进、文明社会的公众意识都离不开科学精神的滋养。
  举一个例子。中世纪的欧洲贫困、落后、愚昧。那时候的欧洲人把自然界许多无法理解、不可控制的自然力量,都归因于魔鬼或天使,因而常常感到焦虑、恐惧和不安。文艺复兴后,欧洲爆发了启蒙运动,科学随之兴起。科学兴起的结果是祛魅。从此以后,欧洲人的世界观焕然一新。
  正是由于启蒙运动中的理性崇拜和科学兴起,直接推动欧洲国家从宗教神权社会转型为世俗社会,并开启了它400年的现代化历程。如今的欧洲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已经成为全世界的楷模。
  弘揚科学精神对于中国乃至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不可或缺。我们要充分认识弘扬科学精神的必要性、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
  (摘自作者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会议上的发言)
  【栏目责编/秦韵】
其他文献
家住西安莲湖区西北一路的温奶奶已86岁,平时行动都是拄着一根拐杖。她的儿女住得远、工作忙,很难照顾到老人的日常生活。“小宋时常帮着我,她是我的第二根拐杖啊!”  溫奶奶口中的小宋今年50多岁,就住在老人的隔壁单元。她家里也是上有老下有小,老母亲85岁高龄,2017年10月摔断腿后至今瘫痪在床,平时吃喝拉撒全靠宋女士照顾。每看到这位有孝心的好邻居,温奶奶满脸都是笑。  宋女士说:“那天在院子里,温奶
期刊
陈树菊最令人津津乐道之处,是在她的单纯与慷慨。单纯,使她的慷慨令人惊艳;慷慨,使她的单纯发人深省。  陈树菊是台湾一个默默无闻的卖菜小贩,却也是一名真正意义的平民慈善家。在过去20年的时间里,超过1000万新台币(约合人民币223万元)的款项被她捐到需要的人手上。  2010年5月,她和奥巴马、乔布斯、李彦宏、卡梅隆一起赫然登上美国《时代》周刊,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100人”;和姚明、成龙等48人
期刊
她是北大博士,自愿放弃北京大医院的工作,穿梭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枪林弹雨中,做了一名无国界医生。  蒋励,高高的鼻梁,高挑的身材,笑起来弯弯的眼睛。  谁也想不到,这个看起来柔弱温婉的女子,会选择辞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医生的工作,与丈夫分离两地,作为一名无国界医生,来到武装冲突频发的阿富汗。  读大学时,蒋励第一次听说了“无国界医生”这个组织。“当时觉得这个工作挺酷的,可以去医疗资源特别匮乏的
期刊
在云南昆明市,有个离退休职工组成的“爱心编织队”,自发编织毛衣、手套、帽子等,送给山区需要帮助的贫困学生,她们被孩子们暖心的称之为“毛衣奶奶”。  “毛衣奶奶”由19名离退休职工组成,平均年龄75岁,最年长的86岁。她们热心编织,更关爱孩子。年初,昆医医科大学附一院老干处舞蹈队队长贾秀华倡导:组织退休职工织毛衣,为本地贫困孩子送温暖。在院离退休党支部的支持下,众多职工纷纷捐出毛线、毛衣。  19位
期刊
銅川市卫生计生局干部靳康鹏、驻宜君县哭泉村当第一书记三年,让全村的村民都笑了。  他带领村民发展现代农业, 2018年流转土地,采用 “1+1”销售模式和成立“扶贫基金”的扶贫新模式,促成投资近300万元的“光伏发电扶贫领跑项目”落户,现已建成并网发电,2018年底每个贫困户分红3000元。  2018年春节前,靳康鹏的父亲治疗脑梗刚出院,本想留在家照顾老人,但老人叮嘱他,对群众承诺的事就必须做到
期刊
10年前,李星宇是海军陆战队从汶川地震废墟中救出的一名学生。这些年,他从未放弃从军报国的理想,如今终于成为海军陆战队的一名战士。  那年,汶川一场惊天动地的大地震突如其来。当时的李星宇还只是个年仅12岁的学生。他看到穿着海洋迷彩的人从军车上下来,有序地组织灾民们搬运分发水和食物,并安置受灾群众住进行军帐篷。  他回忆说:“灰色废墟中的海洋迷彩,是发着光的。白天他们为我们分发餐食,做卫生防疫,开展心
期刊
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组委会的成立,将提升行业共生、价值共创,成为中国公益事业发展的加速器。  以汶川大地震为标志,中国公益走过了重要的十年。当年,我们一起见证了举国同胞同舟共济所汇聚的公益力量并投身其中。十年一瞬,移动互联网兴起、公民意识的进步、慈善法的出台,越来越多的爱心从屏幕涌现出来。中国的网络捐赠额,从几千万元增长到几十亿元,成为公益事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力。  然而,正如我们所看到和经历
期刊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这确实是我文学创作的追求,也可以说是一个最高追求,还可以说这就是我写作的信仰。  记者:电视剧《黄土高天》播出后,长篇报告文学《一号文件》一书难求。经过几年的沉淀,您对自己这部作品有哪些冷思考?  莫伸:这本书实际上是我多年来对农村和农民关注、思考的结果。1968年,我下乡到宝鸡县天王公社十二盘生产大队,四年后离开插队的地方,之后几乎年年都回去。回去了就住在农民家,尤其
期刊
希望有更多的人从善的角度,推广善文化、善经济、善治理、善环境。这样的思想能够在当代有普适性,能够落实到当代,这是很重要的课题。  如何体现善的价值?  何日生:善学在文化中是一个很长远的概念和实践。我个人从新闻工作者到参与公益十几年,看了很多的企业家通过慈善,人生价值观有了很大的转变。从利己为中心到利他为中心,他们的企业经营以及家庭关系完全改变。这样一个善的理念,通过实践、行动会改变你的价值观。 
期刊
做公益需要有“愚公精神”,持之以恒的去做,才会让需要帮助的人少一点,公益没有捷径,只能一直在路上。  观察善行,聆听善说,追随公益慈善者的脚步,这里是善行善说。  用心对人,用爱感化人。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帮助真正值得帮助的人  ——马华(一级身残行走中国助学第一人)  40年的改革开放,催生、锻炼、造就了中国新时代的企业家群体。不论企业家精神的初心内核是什么,我认为最终的归宿应该是公益。  ——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