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坠子和两家弦

来源 :鸭绿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ialmas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个世纪30年代,全国农村都还没有电,自然不会有现在这么多的电影、电视等大型娱乐节目。可老百姓还是要娱乐的。在我们农村最主要是河南坠子和两家弦。一个是书曲艺术,一个是舞台艺术。
  先说河南坠子:
  一个盲目艺人,背着一个坠子弦,带着一个孩子(引路和照顾他的生活),哪个村子出三四斗粮食,可以唱半个月。说唱的地址都是在场园里,摆一张小桌,一壶水,听众则都站着。坠子弦一拉,就唱将起来。
  说唱的内容一般有两种:一类是调侃斗笑的“小段”(即小故事),之后才唱“正本”即长篇故事。
  开唱之前,先拉一段大家爱听的曲子,然后说:
  “说书不说书,上场先作四句诗。说的是:
  天上下雨地皮湿,往东走腿肚朝西。
  兄弟没有哥哥大,老太太从小是个闺女。”
  (注:旧时唱大鼓,届子,山东快书等民间艺术都通称为“说书”。)
  这类上场诗很多,又如:
  “墙上画虎不咬人,砂锅和行不胜盆。
  要儿不如亲生子,寡妇不如有男人。”
  这不是作诗,是农民用“大实话”的幽默调侃。
  作完“诗”还要加唱一个小故事,再说点闲话,磨磨时间也增加些乐趣,才开唱“正本”:
  “闲言道罢了,书也书归正,老幼明公,在位的先生,别嫌俺破喉咙哑嗓拙口笨腮。听俺慢慢慢道来:你爱听文来,爱听武,爱听奸来,爱听忠……爱听文来《西厢记》,爱听武来,水浒的兵,爱听奸来铡国太,爱听忠来说刘墉。你爱听文来,俺不会,爱听武来,俺也不行,爱听奸来忘记了,爱听忠了也记不清。若问使俺唱哪一个,有一个小段(小故事)对您明。提起来小段人人会,十人唱得九不同……”以上这些唱词纯系磨时间,但大家习惯了,也不觉得多余。有一个小故事是:
  旧时期农村普遍存在着“小女婿”现象。女人有了儿子希望早一些成亲。有了儿媳妇,自己就成了婆婆,升了一级,有人伺候了,况且家里还多一个劳动力。有一小段就是讽刺“小女婿”现象的:
  有一个小大姐才十七,再过四年二十一。
  姑娘大了嫁不出去,临村找了个小女婿。
  若问小女婿有多大,抱着媳妇找奶吃。
  小两口井台去抬水,一头高来一头低。
  也是女婿没注意,一步滑了个嘴啃泥。
  躺在地上打滚哭,小大姐怎么也拉不起。
  小大姐一时生大气,把开裤子打屁屁。
  过路行人看不惯,说:“这位大嫂呀,
  教育孩子回家打,不该在井台上耍脾气。”
  小大姐一时生了气,舀起一瓢水,照着远客泼出去:
  “闲着没事放屁话,管你娘腿的啥闲事!”
  ……这类幽默夸张的小段很多,想来怪有意思的。
  唱完“小段”才“开正本”,说长篇故事。
  正本戏的故事大多是,一个穷小子在官宦人家当用人,偏偏这家小姐爱上了这个穷小子,非他不嫁,宁要爱情,不要父母。于是被家庭“开除”,在野外找个“寒窑”度日。不久小伙子当兵,一去十八年,升了高官,回寒窑接妻子,作为一个大男人,还偏偏要调戏一下妻子,试验一下,他离家这十多年,感情还忠不忠于他,结果是以喜剧的结果告终。领着老妻进朝廷享福。
  也有“公子投亲”一类的长篇故事:两个官宦人家结了亲眷之后,男方家道中落,女婿投奔亲家,老丈人嫌贫爱富,将女婿赶出家门,女婿奋发读书,后来中了状元……喜剧结局。
  故事主题大多是抑恶扬善的。
  说了“民间曲艺”再说唱大戏。
  旧时期滑县的“大戏”品种很多:大弦戏、大梆戏、河南梆子。“大戏”能演帝王将相,两国交兵打仗,但需要的演员、服装、道具也多。那时没有专业剧团,都是民间业余艺术家组织的“草台”班子。
  村中如果“写大戏”(订演出合同)演三四天,需要五六石粮食,一般小戏的“草台班子”订合同便宜很多。最普遍的是选“两家弦”。服装、道具和临时搭的舞台装制比较简单。最常演的曲目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等。
  旧时期演“坤角”(女演员)的都是男扮女装。我小时候滑县有个“老黄家”戏班,开时代之先河,老黄演梁山伯,他媳妇演祝英台,在滑县红极一时。老黄媳妇的嗓音高亢圆润,如果在今天肯定是一个女歌唱家。老黄家这个“草台班子”在留固镇一带演出之后,迷倒了不少小青年,被称为“老黄家迷”。他们演到哪里,“老黄家迷”们跟到哪里。以致人们讽刺小青年说:“老黄家在树上吐了一口吐沫,这些小青年把树都啃倒了!”至今我还不知道这位老黄叫什么名字。那时候女人都没有自己的名字,如果本姓张,嫁到老王家,名字就叫“张王氏”,这位老黄媳妇也没有留下名字。但是我的高年级同学教我的一段唱词,至今还记得清楚:
  俺念书念到,七(十七月)月七(来呀),
  老天爷下大雨,地皮哟湿(呀)。
  俺师娘她差俺,去(是)去打水(来呀),
  身大脚小,走路(哟)迟(呀)。
  俺师娘她看俺有(是有)女相(来呀)。
  诓进厨房把酒(哟)吃(呀),
  有好酒吃一个,酩酊大醉(来呀),
  厨房里面(呐)看真(哟)实(呀)。
  秀士礼帽摘一顶(来呀),露出来青丝黑又呀明(呀),
  蓝布大衫,脱一件(来呀),
  露出来小袄是大(哟)红(呵),
  粉底皂靴,脱一对(来呀),
  露出来小金莲,一是一宁宁(呐哈咿呀嗨)。
  这中间的夹注号中,有许多“叹词”,音乐上叫“衬词”,加上这些“衬词”,唱起来格外舒服。
  文化是社会发展造成的,文化又反映着社会的进步,这就是我经过的旧时期文化的一部分。
其他文献
1  我从来不把那个和我有着八分之一血缘关系的女人称呼为外祖母,我觉得那是种很书面的称呼,缺少一种亲近感。更不会像南方人那样,嗲声嗲气地喊上一声“外婆”。在我老家方庄,那样会让人笑掉大牙的。我们方庄人会直统统地喊“姥姥”,甚至干脆省略去一个字,直接喊“姥”。“姥,我渴了”“姥,我饿了”“姥,我回来啦”。  我姥姥出生时,中国正掀起波澜壮阔的民主革命,那就是世人瞩目的辛亥革命。虽然辛亥革命后颁布了废
期刊
和大草原待在一起  当无路可退  这将是我们最后的家园  和草们待在一起  和善良待在一起  和手无寸铁的牛羊待在一起  迎接,日出与日落  人类的血腥  终将堕落  欲望,枷锁,刀剑  一场焚烧,并不需要  很多根  火柴  就像草原的命名  我看见草里  埋藏的黄金  草的欢乐,所费不多  不像人,总是无法安静  在苦海与彼岸  永无休止地  纠缠  其实,一生的征尘  也只是,那么一闪  一
期刊
白裙子  这是一张1939年的老照片  一条白色的长裙,踩在玫瑰花瓣上  在牧师面前,一切都显得格外庄严和神圣  这些的确与我无关  可我分明看到了感伤部分。那些誓言  被弥漫的硝烟  遮蔽  乞力马扎罗的雪  母亲的枕头破碎了  一地的残片,瞬间变成了羽毛的飞翔  我在担忧中  做着梦醒时的梦  一只夜莺,冲破阴阳阻隔  载着母亲,向着乞力马扎罗  飞去。乞力马扎罗的雪  海明威笔下的殿堂  它
期刊
秋天的挽歌  这一夜我被风裹挟  进入无人之地  在宽大的叶子里寻找出路  在枝枝杈杈的脉络里探明身世  四周鸦雀无声  我被一块石头绑架  我的命运结满晶莹的葡萄  我的思想开满山村的野花  肆虐的风打落秋天的果实  满地的影子堆积成一条幽暗的河流  我虚空的思想纷纷跌倒于水面  天空迅速膨胀  大地失去颜色  世界被一个巨大的谎言包围着  这一夜我成了自己的俘虏  我在空旷的山林中穿行  越过
期刊
把诗写得见情怀容易见筋骨最难  日暮乡关、阴晴圆缺、星垂平野、流光抛人、草木含情、世间百味……在诗人眼里,别有一番情怀能见度。但筋骨需要力量,需要思想饱和度,所以宁明这样的诗人难得!  宁明已经习惯了用诗表达对世界的看法,他是少有的那种感性理性交互得恣肆又克制的诗人,诗很短意味很长。他的优秀在于,每首诗里,总有一个意象奇瑰的情绪爆破点,读到那儿,你会心中一凛,共鸣的涛声四起。  说起来都是司空见惯
期刊
傅汝新,1958年生于鞍山,文学评论家、作家,曾任《文艺报》编辑、辽宁省文艺理论研究室任主任、《艺术广角》杂志主编。在《文艺报》《当代作家评论》《文学自由谈》《南方文坛》等报纸杂志发表文学理论、评论文章三百余篇,有多篇入选全国、省各类选集,结集出版《跌入低谷与走出困境的文学》《守望“后新时期”文学》《消费时代、欲望与纯文学》三部文学理论、评论集,2001年获“第二届辽宁文学奖评论奖”。另有散文集《
期刊
河流是神奇的,每一个闪光的文明总是辉映着江河的浪花,方能折射出古老的光晕。相对于河流,土地则更具魔力,不拒贫富,不计恩仇,以深邃和宽广将怀中的生命滋养。一方水土,缠绕在一处,如一指清绝的琴弦,蜿蜒在岁月沉淀的沙砾之上,终其一生,倾其所有哺育岸上的子民。孤寂何止千年,经多少个世纪的捕捞,将无法割断的桑海变迁、粗犷的个性、泼辣的乡音,揉碎又融合,装帧在古老的记忆里,或潜藏在时空的角落,听凭风雨娓娓地弹
期刊
基督教中有一个“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寓言,即《圣经·约翰福音》耶稣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籽粒来。”这是阅读李轻松诗歌时我的“头脑风暴”,因为她的诗中充盈着“向死而生”的审美观念和诗歌意象,正是这种理念和思维的统摄,使她的诗歌随处可见生与死、灵与肉、柔美与暴力、迷恋与拒斥的矛盾状态和张力表现。感性点来说,读她的诗难掩惊异:一个宁静的、温柔的
期刊
等风吹  冬天的最后一个夜晚  我等北风吹。我知道你还在路上  还需要穿过一片森林和积雪  无数的河流、城市和村庄  才能来到我的华北平原  我早已备好一坛老酒  一碟花生米一盏橘黄的灯  我知道我们终将拍打着彼此的肩膀  互道珍重。你将继续前行  就像今晚的北风要穿过我的华北平原  去见一株南方的向日葵  给妈妈打电话  打电话的地方有水  一片一片在洋灰地上  像那些滑稽女人头上的大红花开着 
期刊
1  佩德罗·塞拉诺第三次被选为村长,因为没有人比他更正直诚恳了。他从不干涉他人,也不议政,更不愿意给别人造成任何伤害,但是他始终严格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哪怕是他最亲密的朋友犯了错,他也绝不会姑息手软。他妻子已亡故,留下一个十五六岁的女儿。和他们父女俩同住的还有佩德罗的一个姐姐,罗慕阿尔达·塞拉诺,她丈夫特鲁希尧斯也已去世,剩她孤身一人,所以她视侄女为己出,如同母亲一般体贴照顾。  我们的故事开始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