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3月30日,具有传奇色彩的前美国飞虎队将军陈纳德遗孀、著名美籍华人、中美“友好使者”陈香梅女士在美国华盛顿家中逝世,享年94岁。
走过近一个世纪,陈香梅的一生有过许多角色。世人说到她,常常和“飞虎将军”陈纳德的名字连在一起。而在这对战地伉俪的爱情之外,她本人还有着更多的传奇故事。
抗战名记者与美国将军的跨国忘年恋
1925年6月23日,陈香梅出生在北京一个富裕的外交官和学者家庭,六姐妹中排行第二。陈香梅的祖父是清朝的秀才,后来经商成功,发家致富。她的父亲曾留学英国,获牛津大学法学博士。她的母亲非但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还能讲六国语言。
1935年,陈香梅10岁时随父母迁居香港。1941年,年仅16岁的陈香梅去了广东,考进岭南大学。1944年,陈香梅考入中央通讯社昆明分社,成为中央通讯社第一位女记者。后来她回忆说:“在那个年代,女记者可以说是凤毛麟角。中央社还有不用女记者的不成文规定,我是第一个打破了这个传统的,而且是凭本事考进去的。那是我走出校园的第一份工作,也是对我后来为人处世大有协助的一份工作。” 加入中央社那一年,陈香梅也在岭南大学取得了中文专业文学学士学位。
工作后不久,陈香梅结识了在中国参加抗战的美国飞虎队指挥官陈纳德将军,两人相差35岁却一见钟情,颇具传奇性的爱情故事至今仍传为佳话。陈香梅本来有机会在父亲安排下离开战乱到美国生活,但渴望独立的她喜欢看着自己写的文字被更多人看到,也因为爱慕陈纳德而更感到自己有责任把军人做的事、战场上的情况传递出去,因此选择留了下来。
抗战结束后,陈香梅被调往当时的中央通讯社上海分社工作,1947年12月21日,他们在上海虹桥美华村5号结婚。 婚后陈香梅专心写作,还协助丈夫撰写回忆录。她和陈纳德育有两个女儿,分别为陈美华、陈美丽。随陈纳德搬回美国生活时的陈香梅年仅24岁。初到美国的十年里,在与陈纳德度过平静岁月的同时,陈香梅也在努力地融入美国主流社会。
1958年,陈纳德去世,终年68岁。当时,陈香梅才33岁。陈香梅经常回忆起和丈夫的往事,“他是一个非常有正义感的人,对促进中美两国關系做了很大努力。”
当过8位美国总统顾问的华人第一人
陈纳德去世后,陈香梅带着两个女儿由闲适的路易斯安那州搬到了华盛顿。陈香梅随后到乔治亚城大学工作,并师从教授学习演讲。她以个人经历和中国为题,在全美巡回演讲。
女儿陈美丽曾回忆,母亲每天都穿着漂亮的衣服上班。陈美丽曾问母亲为什么要戴那么多首饰,她回答,“我要表达,我是一个成功的华裔,不要让他们看不起中国人。中国人也是很能干的。”
1963年,陈香梅开始步入美国政坛,那年她接受时任总统肯尼迪的委任,成为第一位进入白宫工作的华裔,从此展开她的参政之路,之后先后被八位总统委以重任。1967年,她被尼克松委任为全美妇女支持尼克松竞选总统委员会主席。第二年尼克松获胜后,陈香梅又担任共和党财务副主席和行政委员。1978年她又为里根的竞选之路出力,并于1980年出任白宫出口委员会副主席,是总统核心顾问之一,两度被选为共和党少数族裔全国委员会主席,也是共和党全国亚裔委员会主席。1989年,在老布什任内,陈香梅任职白宫学者委员会委员,再次成为总统核心顾问,1991年出任美国国际合作委员会主席、内政部环保委员会委员。克林顿上任后,她帮助在中美两国设立了奖学金交流项目。
作为最早参政的在美华裔之一,陈香梅很明白参政对于华人的重要性,她在1987年组织发起制定了《华人参政宣言》,1989年获“杰出华裔奖”,也是致力于提高华人地位的精英组织百人会的成员。
陈香梅享有“中美民间大使”的美誉,在1979年中美建交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中均有参与。1981年,她作为时任美国总统里根的特使访问中国,受到邓小平的接见。邓小平高度赞誉她说:“全世界只有一个陈香梅。”
在此后的二十多年间,陈香梅每年都有两三次往返于美国和中国之间。陈香梅对中国经历的苦难有独特的见解,她也因此对中国近三十年来的发展感到非常高兴。上世纪80年代,陈香梅多次以美国总统府出口委员会副主席的职务,带领美国企业家到中国考察、投资,促进中美两国各方面关系的发展。
早在1984年,陈香梅就开始在中国设立专项教育基金,鼓励帮助在艰苦条件下坚持办学的教师和优秀学生。1999年,她在国内启动了“香梅千校工程”,通过办学指导、资源共享、资金扶持等方式,在西部边远地区发展学校,为孩子们提供教育机会。同年,她设立了“陈香梅优秀校长奖”,希望促进行政型校长向“专家型”转变,并捐资设立“陈香梅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五年间共奖励支持670余位在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一线乡村教师。她还出资招待西北地区优秀教师到北京游览,她欣慰地说,“这些人可能一辈子未曾到过北京,让他们开眼界也就等于开了大西北成千上万学子的眼界。” 2001年又支持成立了“北京陈香梅教育科技中心”;2008年设立“美国国际合作委员会北京代表处”;2010年发起成立了“陈香梅公益基金会”。
77岁时,陈香梅出版自传,细述自己多姿多彩的一生。她感慨:“我一生的经历,从流亡学生到从事新闻工作、一个人在美国奋斗,甜酸苦辣都有。我在8位美国总统任内担任过有职无薪的重要工作,一路走来很有趣味,所以我没有白活。”
全力促进中美交流
多年来,陈香梅一直支持中美文化、商贸交流,每天工作,亲力亲为,90多岁还关心中美大事。
她一直通过书写保持着自己对历史的鲜活记忆,先后出版了五十余部中英文作品,其中《一千个春天》被《纽约时报》列为全美十大畅销书之一,前后加印几十次,并译成多国文字。她很重视中文和中国文化,“先尊重自己,别人才会尊重你”。她曾说,自己只身在美国,就是靠着中国的传统待人处事准则,才在异乡结交了很多好朋友,也是中华民族刻苦耐劳的天性,才让自己一直不放弃不气馁。
见证过二战的陈香梅直到晚年还挂念着因为战争逝去的英烈,也心系着和平。2015年,年过九旬的她还带着部分飞虎队老兵和家属代表前往当年接受日本投降的湖南芷江,那里也是陈纳德将军创办第一所美式航空学校的地方。重回故地的陈香梅捐资修复了芷江抗日战争纪念馆,向飞虎队纪念馆捐赠了陈纳德的遗物。2015年9月,陈香梅应邀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向陈香梅颁发了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
除了关心促进中美交流,陈香梅把自己的晚年生活安排得充实精彩。除了支持各种活动,接受采访,她周末会约老朋友打牌、跳舞、唱歌。在华盛顿60年,她的朋友和敬仰她的后辈很多,都说她是一个平易近人、值得尊敬的老人。
陈纳德将军去世后,陈香梅再也没结过婚,她总念叨着希望死后能葬在丈夫的旁边。如今她已西去,此时再回头看她的一生,陈香梅对丈夫恒久不变的爱令人敬佩,但她的爱又何止如此?更让人赞叹的,也许就是她的这份“大爱”——对国家民族、对家乡故土、对全世界全社会、对朋友对后辈,乃至身边的每一个人。
她曾发出的心声也许正是她存在意义的写照——“我的一生走过了千山万水,经历了风风雨雨,现在虽长期住在美国华盛顿,但永远不忘祖国。我为多年来能为推动中美合作、加深中美交往做出一些贡献感到自豪,觉得这样的人生充实而又有价值。”
编辑/刘洋
走过近一个世纪,陈香梅的一生有过许多角色。世人说到她,常常和“飞虎将军”陈纳德的名字连在一起。而在这对战地伉俪的爱情之外,她本人还有着更多的传奇故事。
抗战名记者与美国将军的跨国忘年恋
1925年6月23日,陈香梅出生在北京一个富裕的外交官和学者家庭,六姐妹中排行第二。陈香梅的祖父是清朝的秀才,后来经商成功,发家致富。她的父亲曾留学英国,获牛津大学法学博士。她的母亲非但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还能讲六国语言。
1935年,陈香梅10岁时随父母迁居香港。1941年,年仅16岁的陈香梅去了广东,考进岭南大学。1944年,陈香梅考入中央通讯社昆明分社,成为中央通讯社第一位女记者。后来她回忆说:“在那个年代,女记者可以说是凤毛麟角。中央社还有不用女记者的不成文规定,我是第一个打破了这个传统的,而且是凭本事考进去的。那是我走出校园的第一份工作,也是对我后来为人处世大有协助的一份工作。” 加入中央社那一年,陈香梅也在岭南大学取得了中文专业文学学士学位。
工作后不久,陈香梅结识了在中国参加抗战的美国飞虎队指挥官陈纳德将军,两人相差35岁却一见钟情,颇具传奇性的爱情故事至今仍传为佳话。陈香梅本来有机会在父亲安排下离开战乱到美国生活,但渴望独立的她喜欢看着自己写的文字被更多人看到,也因为爱慕陈纳德而更感到自己有责任把军人做的事、战场上的情况传递出去,因此选择留了下来。
抗战结束后,陈香梅被调往当时的中央通讯社上海分社工作,1947年12月21日,他们在上海虹桥美华村5号结婚。 婚后陈香梅专心写作,还协助丈夫撰写回忆录。她和陈纳德育有两个女儿,分别为陈美华、陈美丽。随陈纳德搬回美国生活时的陈香梅年仅24岁。初到美国的十年里,在与陈纳德度过平静岁月的同时,陈香梅也在努力地融入美国主流社会。
1958年,陈纳德去世,终年68岁。当时,陈香梅才33岁。陈香梅经常回忆起和丈夫的往事,“他是一个非常有正义感的人,对促进中美两国關系做了很大努力。”
当过8位美国总统顾问的华人第一人
陈纳德去世后,陈香梅带着两个女儿由闲适的路易斯安那州搬到了华盛顿。陈香梅随后到乔治亚城大学工作,并师从教授学习演讲。她以个人经历和中国为题,在全美巡回演讲。
女儿陈美丽曾回忆,母亲每天都穿着漂亮的衣服上班。陈美丽曾问母亲为什么要戴那么多首饰,她回答,“我要表达,我是一个成功的华裔,不要让他们看不起中国人。中国人也是很能干的。”
1963年,陈香梅开始步入美国政坛,那年她接受时任总统肯尼迪的委任,成为第一位进入白宫工作的华裔,从此展开她的参政之路,之后先后被八位总统委以重任。1967年,她被尼克松委任为全美妇女支持尼克松竞选总统委员会主席。第二年尼克松获胜后,陈香梅又担任共和党财务副主席和行政委员。1978年她又为里根的竞选之路出力,并于1980年出任白宫出口委员会副主席,是总统核心顾问之一,两度被选为共和党少数族裔全国委员会主席,也是共和党全国亚裔委员会主席。1989年,在老布什任内,陈香梅任职白宫学者委员会委员,再次成为总统核心顾问,1991年出任美国国际合作委员会主席、内政部环保委员会委员。克林顿上任后,她帮助在中美两国设立了奖学金交流项目。
作为最早参政的在美华裔之一,陈香梅很明白参政对于华人的重要性,她在1987年组织发起制定了《华人参政宣言》,1989年获“杰出华裔奖”,也是致力于提高华人地位的精英组织百人会的成员。
陈香梅享有“中美民间大使”的美誉,在1979年中美建交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中均有参与。1981年,她作为时任美国总统里根的特使访问中国,受到邓小平的接见。邓小平高度赞誉她说:“全世界只有一个陈香梅。”
在此后的二十多年间,陈香梅每年都有两三次往返于美国和中国之间。陈香梅对中国经历的苦难有独特的见解,她也因此对中国近三十年来的发展感到非常高兴。上世纪80年代,陈香梅多次以美国总统府出口委员会副主席的职务,带领美国企业家到中国考察、投资,促进中美两国各方面关系的发展。
早在1984年,陈香梅就开始在中国设立专项教育基金,鼓励帮助在艰苦条件下坚持办学的教师和优秀学生。1999年,她在国内启动了“香梅千校工程”,通过办学指导、资源共享、资金扶持等方式,在西部边远地区发展学校,为孩子们提供教育机会。同年,她设立了“陈香梅优秀校长奖”,希望促进行政型校长向“专家型”转变,并捐资设立“陈香梅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五年间共奖励支持670余位在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一线乡村教师。她还出资招待西北地区优秀教师到北京游览,她欣慰地说,“这些人可能一辈子未曾到过北京,让他们开眼界也就等于开了大西北成千上万学子的眼界。” 2001年又支持成立了“北京陈香梅教育科技中心”;2008年设立“美国国际合作委员会北京代表处”;2010年发起成立了“陈香梅公益基金会”。
77岁时,陈香梅出版自传,细述自己多姿多彩的一生。她感慨:“我一生的经历,从流亡学生到从事新闻工作、一个人在美国奋斗,甜酸苦辣都有。我在8位美国总统任内担任过有职无薪的重要工作,一路走来很有趣味,所以我没有白活。”
全力促进中美交流
多年来,陈香梅一直支持中美文化、商贸交流,每天工作,亲力亲为,90多岁还关心中美大事。
她一直通过书写保持着自己对历史的鲜活记忆,先后出版了五十余部中英文作品,其中《一千个春天》被《纽约时报》列为全美十大畅销书之一,前后加印几十次,并译成多国文字。她很重视中文和中国文化,“先尊重自己,别人才会尊重你”。她曾说,自己只身在美国,就是靠着中国的传统待人处事准则,才在异乡结交了很多好朋友,也是中华民族刻苦耐劳的天性,才让自己一直不放弃不气馁。
见证过二战的陈香梅直到晚年还挂念着因为战争逝去的英烈,也心系着和平。2015年,年过九旬的她还带着部分飞虎队老兵和家属代表前往当年接受日本投降的湖南芷江,那里也是陈纳德将军创办第一所美式航空学校的地方。重回故地的陈香梅捐资修复了芷江抗日战争纪念馆,向飞虎队纪念馆捐赠了陈纳德的遗物。2015年9月,陈香梅应邀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向陈香梅颁发了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
除了关心促进中美交流,陈香梅把自己的晚年生活安排得充实精彩。除了支持各种活动,接受采访,她周末会约老朋友打牌、跳舞、唱歌。在华盛顿60年,她的朋友和敬仰她的后辈很多,都说她是一个平易近人、值得尊敬的老人。
陈纳德将军去世后,陈香梅再也没结过婚,她总念叨着希望死后能葬在丈夫的旁边。如今她已西去,此时再回头看她的一生,陈香梅对丈夫恒久不变的爱令人敬佩,但她的爱又何止如此?更让人赞叹的,也许就是她的这份“大爱”——对国家民族、对家乡故土、对全世界全社会、对朋友对后辈,乃至身边的每一个人。
她曾发出的心声也许正是她存在意义的写照——“我的一生走过了千山万水,经历了风风雨雨,现在虽长期住在美国华盛顿,但永远不忘祖国。我为多年来能为推动中美合作、加深中美交往做出一些贡献感到自豪,觉得这样的人生充实而又有价值。”
编辑/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