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分析了图书管理现代化的特点,阐述其图书管理传统方式和现代化的区别,并提出了提高图书管理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关键词]图书管理;现代化;传统管理;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2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2-0343-01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开展,互联网发展迅速,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各行各业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随着产生很大的变化。图书是社会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现代化建设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传统的图书管理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因而,图书管理现代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充分利用现代数字化信息技术,建立健全图书现代化管理系统,对于图书事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图书管理现代化的特点
1.1 图书管理信息化
现代化的图书管理要求在图书资源的收集、分类、编目、归集、存放、传输、使用的整个过程均实现现代化的,解决传统图书管理耗费时间、耗费人力、易出错等局限之处,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等的应用,可实现整个图书管理过程的信息化,一方面图书信息的载体由传统纸质藏书转变为纸质藏书与数字化信息资料共存的方式,便于将资料输入服务器通过网络进行传输,以提高利用效率,另一方面无论是纸质图书还是电子资料都能实现使用状态的实时跟踪,有利于对馆藏图书状况的全局把握,另外,数字化的图书资料更有利于实现馆与馆之间信息的共享,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1.2 管理人员高素质化
在传统的图书管理中,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仅仅是简单的搬运、分类、编码、摆放、借出与归还登记等工作,较为机械,技术含量较低,而在现代化图书管理中,由于这些繁琐的工作都可用计算机来完成,并且馆藏资料很多都是以电子资料的形式存在,对这些资料的管理要首先具备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等知识,因此为适应图书管理现代化的趋势,图书管理人员要具备高素质,例如,图书管理员可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实现与读者之间的交流互动,一方面可以了解读者的需求,为其提供借阅建议,另一方面也能使管理人员及时解决读者在使用图书馆资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便为读者提供更优质、快捷的服务。
2、图书管理传统方式和现代化的区别
2.1 传统图书管理以图书馆为依托以纸质图书为载体,资料庞大,不易统计,借阅时需要在浩瀚的书海里苦苦寻找,不仅造成时间的浪费,还不能使图书得到有效利用,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现代化图书管理实现了把图书由纸质转变为电子和数字资源,出现数字图书馆,存储不再有限制,真正的实现了快速便捷,而且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要求更高。
2.2 传统图书管理是封闭式的管理,各图书馆之间是独立的,各自进行建设,追求自身的效益,依靠自身图书资源进行发展,没有资源的共享,图书利用率低。图书管理现代化是开放式的管理,追求建立网络图书资料数据平台,进行统一的管理,实现资源共享,各图书馆之间的界限被打破,方便读者阅读,提高资源使用率。
2.3 传统图书管理是被动式的。工作人员主要负责图书的保护以及读者借阅归还的程序是服务,有的还附加展览、咨询等相关业务,但是都属于一种被动的接受的方式,不存在积极开拓市场。现代化图书管理,主动拓展市场,提高自身效益和图书利用率。
2.4 传统图书管理业务工作简单,基本都是围绕图书展开,不存在对资料的进一步加工,只是提供单一的书籍文献。现代化的图书管理,业务范围广泛,不断推进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书籍资料数字化、电子化,文献信息服务以及资源共享等,更加广泛而深入,更能满足现代化对书记文献的需求。
2.5 传统图书管理的市场对象单一,不同种类的图书馆有其特定的阅读人群。现代图书管理以其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数字化存储无限制的优势,积极开发多种客户群体,提供不同种类的服务。
3、提高图书管理现代化的途径
3.1 加快图书馆信息化建设
当前图书、报刊、杂志等信息资源正朝着电子文献的方向发展,因此作为这些信息资源的集结地,图书馆应当加快相应的信息化建设步伐。首先,要加大对信息化图书馆硬件设施的投入,增加现代化的管理设备,如计算机、网络服务器等等,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提供物质保证;其次,要建设数字图书馆网页和管理平台,以方便读者随时随地的检索与借阅,再次,要实现馆藏资源的多样化,包括纸质资料、扫描件、电子文字资料、录音资料、影视资料等等,以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
3.2 实现图书资源共享
由于当前图书馆的封闭式管理方式,使得读者在利用图书馆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读者既需要高校图书馆资源又需要专业图书资源,就要亲自去到不同的图书馆借阅图书,非常不方便,在图书管理现代化的趋势下,实现馆与馆之间资源的共享成为一个发展方向,通过馆际间的合作可使图书馆不必花费大量的资金去收集各类资源,在发展本身专注的领域外可兼顾读者的多样化要求。在实际工作中,要实现资源共享,就要建立一个图书馆集群网络管理系统,将一定区域内多个图书馆的资源的检索和使用均进行整合、合并,使读者服务从传统的一馆独立过渡到多馆联动,实现图书馆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
3.3 提高图书管理人员业务素质
虽然现代化的图书管理模式下很多原本需要人工完成的工作已经全部或部分被计算机来代替,然而在图书管理中,人依然是管理的核心,在图书管理现代化的趋势下,图书管理人员更应当具备能够胜任现代图书管理的业务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图书管理现代化的有效实施。
首先,要加强培养图书管理人员的业务操作技能,可通过在岗定期培训的方式来对既有的图书管理人员进行改造,使其能够对计算机操作、网络维护等基本技能熟练运用,并加强图书管理员的职业道德素养,以便使图书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其次,可通过竞争上岗的方式来淘汰不符合图书管理现代化的人员,从根本上保证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
再次,可采用与高校联合培养人才的模式,一方面可以使新上岗图书管理人员具备高素质,并能够具備与时俱进的眼光和能力,为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另一方面也解决了图书管理专业人才缺失的问题。
最后,设立科学的奖惩机制,使图书管理人员更积极的投入到图书管理工作中去,更容易促进图书管理人员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从而使图书管理工作更高效、更有序,另外一方面也会淘汰对工作不负责或者不适应图书馆现代化管理的工作人员。
4、结束语
在培养高素质管理技术人员的基础上与现代化的技术手段结合起来,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有力保障.改变服务模式是其发展的前提。展望我国的图书馆事业,在数字化信息时代,与国际接轨的脚步正在逐渐加快。
[关键词]图书管理;现代化;传统管理;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2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2-0343-01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开展,互联网发展迅速,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各行各业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随着产生很大的变化。图书是社会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现代化建设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传统的图书管理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因而,图书管理现代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充分利用现代数字化信息技术,建立健全图书现代化管理系统,对于图书事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图书管理现代化的特点
1.1 图书管理信息化
现代化的图书管理要求在图书资源的收集、分类、编目、归集、存放、传输、使用的整个过程均实现现代化的,解决传统图书管理耗费时间、耗费人力、易出错等局限之处,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等的应用,可实现整个图书管理过程的信息化,一方面图书信息的载体由传统纸质藏书转变为纸质藏书与数字化信息资料共存的方式,便于将资料输入服务器通过网络进行传输,以提高利用效率,另一方面无论是纸质图书还是电子资料都能实现使用状态的实时跟踪,有利于对馆藏图书状况的全局把握,另外,数字化的图书资料更有利于实现馆与馆之间信息的共享,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1.2 管理人员高素质化
在传统的图书管理中,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仅仅是简单的搬运、分类、编码、摆放、借出与归还登记等工作,较为机械,技术含量较低,而在现代化图书管理中,由于这些繁琐的工作都可用计算机来完成,并且馆藏资料很多都是以电子资料的形式存在,对这些资料的管理要首先具备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等知识,因此为适应图书管理现代化的趋势,图书管理人员要具备高素质,例如,图书管理员可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实现与读者之间的交流互动,一方面可以了解读者的需求,为其提供借阅建议,另一方面也能使管理人员及时解决读者在使用图书馆资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便为读者提供更优质、快捷的服务。
2、图书管理传统方式和现代化的区别
2.1 传统图书管理以图书馆为依托以纸质图书为载体,资料庞大,不易统计,借阅时需要在浩瀚的书海里苦苦寻找,不仅造成时间的浪费,还不能使图书得到有效利用,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现代化图书管理实现了把图书由纸质转变为电子和数字资源,出现数字图书馆,存储不再有限制,真正的实现了快速便捷,而且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要求更高。
2.2 传统图书管理是封闭式的管理,各图书馆之间是独立的,各自进行建设,追求自身的效益,依靠自身图书资源进行发展,没有资源的共享,图书利用率低。图书管理现代化是开放式的管理,追求建立网络图书资料数据平台,进行统一的管理,实现资源共享,各图书馆之间的界限被打破,方便读者阅读,提高资源使用率。
2.3 传统图书管理是被动式的。工作人员主要负责图书的保护以及读者借阅归还的程序是服务,有的还附加展览、咨询等相关业务,但是都属于一种被动的接受的方式,不存在积极开拓市场。现代化图书管理,主动拓展市场,提高自身效益和图书利用率。
2.4 传统图书管理业务工作简单,基本都是围绕图书展开,不存在对资料的进一步加工,只是提供单一的书籍文献。现代化的图书管理,业务范围广泛,不断推进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书籍资料数字化、电子化,文献信息服务以及资源共享等,更加广泛而深入,更能满足现代化对书记文献的需求。
2.5 传统图书管理的市场对象单一,不同种类的图书馆有其特定的阅读人群。现代图书管理以其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数字化存储无限制的优势,积极开发多种客户群体,提供不同种类的服务。
3、提高图书管理现代化的途径
3.1 加快图书馆信息化建设
当前图书、报刊、杂志等信息资源正朝着电子文献的方向发展,因此作为这些信息资源的集结地,图书馆应当加快相应的信息化建设步伐。首先,要加大对信息化图书馆硬件设施的投入,增加现代化的管理设备,如计算机、网络服务器等等,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提供物质保证;其次,要建设数字图书馆网页和管理平台,以方便读者随时随地的检索与借阅,再次,要实现馆藏资源的多样化,包括纸质资料、扫描件、电子文字资料、录音资料、影视资料等等,以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
3.2 实现图书资源共享
由于当前图书馆的封闭式管理方式,使得读者在利用图书馆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读者既需要高校图书馆资源又需要专业图书资源,就要亲自去到不同的图书馆借阅图书,非常不方便,在图书管理现代化的趋势下,实现馆与馆之间资源的共享成为一个发展方向,通过馆际间的合作可使图书馆不必花费大量的资金去收集各类资源,在发展本身专注的领域外可兼顾读者的多样化要求。在实际工作中,要实现资源共享,就要建立一个图书馆集群网络管理系统,将一定区域内多个图书馆的资源的检索和使用均进行整合、合并,使读者服务从传统的一馆独立过渡到多馆联动,实现图书馆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
3.3 提高图书管理人员业务素质
虽然现代化的图书管理模式下很多原本需要人工完成的工作已经全部或部分被计算机来代替,然而在图书管理中,人依然是管理的核心,在图书管理现代化的趋势下,图书管理人员更应当具备能够胜任现代图书管理的业务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图书管理现代化的有效实施。
首先,要加强培养图书管理人员的业务操作技能,可通过在岗定期培训的方式来对既有的图书管理人员进行改造,使其能够对计算机操作、网络维护等基本技能熟练运用,并加强图书管理员的职业道德素养,以便使图书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其次,可通过竞争上岗的方式来淘汰不符合图书管理现代化的人员,从根本上保证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
再次,可采用与高校联合培养人才的模式,一方面可以使新上岗图书管理人员具备高素质,并能够具備与时俱进的眼光和能力,为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另一方面也解决了图书管理专业人才缺失的问题。
最后,设立科学的奖惩机制,使图书管理人员更积极的投入到图书管理工作中去,更容易促进图书管理人员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从而使图书管理工作更高效、更有序,另外一方面也会淘汰对工作不负责或者不适应图书馆现代化管理的工作人员。
4、结束语
在培养高素质管理技术人员的基础上与现代化的技术手段结合起来,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有力保障.改变服务模式是其发展的前提。展望我国的图书馆事业,在数字化信息时代,与国际接轨的脚步正在逐渐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