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改下,教师以前在教学方面的理念与手段应该进行转变,不再单单只是对学生进行知识上的教学,也要注重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让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中获得各方面素养的发展。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着与德育元素相关的内容,教师要将教材深度的挖掘,以满足学生实际需求的教学手段实现对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渗透,真正意义上达成对小学生的育人目标,体现教育价值,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做好准备。
关键词:育人;小学语文;德育
引言:教育不仅仅是要教会学生相关的知识,更多的是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良好品质与能力,充分落实育人目标。小学生正在成长阶段,生活经验不足,也没有相关阅历,可塑性较高,是容易实现德育渗透的最佳期。因此,教师要遵循对小学生的育人目标,结合小学语文教材开展对学生的全面教育,通过语文课程的特征高效达成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让小学生渐渐成长为身心健康发展的优质人才。
一、深入挖掘教材,实现德育渗透
教材是开展教学的重要依据,在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中占据有利地位。语文教学具有人文性特点[1]。小学语文教材在编写时并未只考虑对学生语文相关知识的教学,也在其中渗透着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因此,语文教师应该主动的将教材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在正确指导小学生语文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也引领学生开展对文章内容的深度解读,强化小学生对文章的品读,也更高效的培养小学生的品质,促使小学生在不自觉中成长。
例如,在《去年的树》这节课的学习中,教师要注重对大树与小鸟之间友谊的讲解,也为学生渗透相互之间帮助,珍惜与彼此之间的友谊,让学生可以在校园中友好快乐的相处,建立和谐关系,在共同学习中不断进步。在学习《司马光》时,教师要正确指导学生学习司马光机智救人的良好品质,教导小学生在面临问题时不要慌乱,在积极思考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在开展对《落花生》这节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应该带领学生理解在课文中具有深刻内涵的句子,将花生与做人的道理紧密联系,帮助学生在自主体会中感悟做人的道理。教师一定要将语文教学内容深度挖掘,找准时机实现对学生道德品质的渗透,推动小学生的不断成长。
二、注重情境创设,实现德育渗透
基于育人价值开展对小学生的语文教材,教师应该将以前的教学手段转变,充分的考虑小学生的真正情况,结合教学内容以学生喜爱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工作,在提高教学成效的同时,也保障学生的全方面素养的发展。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途径[2]。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只是单纯的进行知识的讲授,这样学生对于语文知识学习的主动性不高。针对小学生的情况,教师应依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适合的教学情境,以不同的情境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也可以将学生学习的潜在能力激发,高质量的达成对学生的德育渗透。利用情境能够营造自由轻松的环境,放松小学生的紧张心理,促使学生对相关知识内容大胆的提问,也在相互讨论交流中达成对文章内容的深度解读,保障对学生知识与品质的同步培养。
以《梅兰芳蓄须》这节课为例,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知识前播放音频,并出示相关图片,实现教学情境的创设。同时,在学生初步了解梅兰芳后以课题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在不断深入的学习中帮助学生认识到梅兰芳的爱国情怀,进而引领学生联系自身,加深小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三、灵活选择方法,实现德育渗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依据教学内容选择具有针对的德育方法,才可以取得最佳的效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内容关联到很多的德育主题,但若是不能采取合适的教学手段,就不能真正的将道德教育有效渗透。由此可知,只有依据内容正确的选择渗透方法才可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德育效果,也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并形成对相关知识内容的深刻感悟。
如,在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时,教师可以通过图片以及相关的文字内容引领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感受美丽景色,在学习描写景物方法的同时,也感受其中的美好,深化对小学生的审美教育。
四、组织实践活动,实现德育渗透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只需要对学生的基础技能培养,还要聯系语文知识内容为学生合理的设计实践活动,通过学生的真实体会更进一步的达成德育渗透。同时,为了更好的达成对学生育人目标,教师也要将对学生的教育渗透到生活中,让学生在实际的经历中更全面的了解优秀文化。教师要依据语文教材涉及到的德育主题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活动,或是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开展演讲竞赛、摄影展等多种实践活动。教师需要保证所设计的实践活动可操作性强,可真正达成德育渗透。教师一定要组织学生开展亲身体会的实践活动,这样学生才可以充分的感受文章中所蕴含的文化以及思想,加强对学生个人能力的锻炼,也保证语文教学的育人效果最大程度发挥。
如,在学习《慈母情深》时,由于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较为密切,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自己与母亲的故事,和大家共同分享与自己妈妈的感动瞬间。也要组织学生书写抒发自己对母亲感情的文章或是自主编写一首诗,与同学们分享并在家中为自己的妈妈朗读,加深学生的情感体会。
语文课程是开展对学生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若是不在语文课堂中进行德育渗透,就只是对小学生进行知识教学,未能促进其综合素养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将语文教材深度的挖掘,也要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还要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通过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的结合在多方面实现对学生的德育渗透,充分的体验语文教学的育人价值,使学生未来更好的适应社会。
参考文献:
[1]魏秀立. 论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 中国校外教育,2019(01):42.
[2]谢子心. 小学德育的课程育人[J].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33(04):141-143.
关键词:育人;小学语文;德育
引言:教育不仅仅是要教会学生相关的知识,更多的是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良好品质与能力,充分落实育人目标。小学生正在成长阶段,生活经验不足,也没有相关阅历,可塑性较高,是容易实现德育渗透的最佳期。因此,教师要遵循对小学生的育人目标,结合小学语文教材开展对学生的全面教育,通过语文课程的特征高效达成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让小学生渐渐成长为身心健康发展的优质人才。
一、深入挖掘教材,实现德育渗透
教材是开展教学的重要依据,在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中占据有利地位。语文教学具有人文性特点[1]。小学语文教材在编写时并未只考虑对学生语文相关知识的教学,也在其中渗透着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因此,语文教师应该主动的将教材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在正确指导小学生语文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也引领学生开展对文章内容的深度解读,强化小学生对文章的品读,也更高效的培养小学生的品质,促使小学生在不自觉中成长。
例如,在《去年的树》这节课的学习中,教师要注重对大树与小鸟之间友谊的讲解,也为学生渗透相互之间帮助,珍惜与彼此之间的友谊,让学生可以在校园中友好快乐的相处,建立和谐关系,在共同学习中不断进步。在学习《司马光》时,教师要正确指导学生学习司马光机智救人的良好品质,教导小学生在面临问题时不要慌乱,在积极思考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在开展对《落花生》这节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应该带领学生理解在课文中具有深刻内涵的句子,将花生与做人的道理紧密联系,帮助学生在自主体会中感悟做人的道理。教师一定要将语文教学内容深度挖掘,找准时机实现对学生道德品质的渗透,推动小学生的不断成长。
二、注重情境创设,实现德育渗透
基于育人价值开展对小学生的语文教材,教师应该将以前的教学手段转变,充分的考虑小学生的真正情况,结合教学内容以学生喜爱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工作,在提高教学成效的同时,也保障学生的全方面素养的发展。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途径[2]。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只是单纯的进行知识的讲授,这样学生对于语文知识学习的主动性不高。针对小学生的情况,教师应依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适合的教学情境,以不同的情境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也可以将学生学习的潜在能力激发,高质量的达成对学生的德育渗透。利用情境能够营造自由轻松的环境,放松小学生的紧张心理,促使学生对相关知识内容大胆的提问,也在相互讨论交流中达成对文章内容的深度解读,保障对学生知识与品质的同步培养。
以《梅兰芳蓄须》这节课为例,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知识前播放音频,并出示相关图片,实现教学情境的创设。同时,在学生初步了解梅兰芳后以课题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在不断深入的学习中帮助学生认识到梅兰芳的爱国情怀,进而引领学生联系自身,加深小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三、灵活选择方法,实现德育渗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依据教学内容选择具有针对的德育方法,才可以取得最佳的效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内容关联到很多的德育主题,但若是不能采取合适的教学手段,就不能真正的将道德教育有效渗透。由此可知,只有依据内容正确的选择渗透方法才可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德育效果,也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并形成对相关知识内容的深刻感悟。
如,在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时,教师可以通过图片以及相关的文字内容引领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感受美丽景色,在学习描写景物方法的同时,也感受其中的美好,深化对小学生的审美教育。
四、组织实践活动,实现德育渗透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只需要对学生的基础技能培养,还要聯系语文知识内容为学生合理的设计实践活动,通过学生的真实体会更进一步的达成德育渗透。同时,为了更好的达成对学生育人目标,教师也要将对学生的教育渗透到生活中,让学生在实际的经历中更全面的了解优秀文化。教师要依据语文教材涉及到的德育主题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活动,或是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开展演讲竞赛、摄影展等多种实践活动。教师需要保证所设计的实践活动可操作性强,可真正达成德育渗透。教师一定要组织学生开展亲身体会的实践活动,这样学生才可以充分的感受文章中所蕴含的文化以及思想,加强对学生个人能力的锻炼,也保证语文教学的育人效果最大程度发挥。
如,在学习《慈母情深》时,由于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较为密切,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自己与母亲的故事,和大家共同分享与自己妈妈的感动瞬间。也要组织学生书写抒发自己对母亲感情的文章或是自主编写一首诗,与同学们分享并在家中为自己的妈妈朗读,加深学生的情感体会。
语文课程是开展对学生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若是不在语文课堂中进行德育渗透,就只是对小学生进行知识教学,未能促进其综合素养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将语文教材深度的挖掘,也要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还要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通过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的结合在多方面实现对学生的德育渗透,充分的体验语文教学的育人价值,使学生未来更好的适应社会。
参考文献:
[1]魏秀立. 论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 中国校外教育,2019(01):42.
[2]谢子心. 小学德育的课程育人[J].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33(04):14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