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对现行国家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GB13735-1992)标准与现实环保问题的探究,分析农用地膜的污染的原因及危害,提出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标准;厚度;污染
地膜覆盖是一项成熟的农业栽培技术,其在农业生产中的突出作用,被各地广泛采用。随着农用地膜的不断推广使用,废膜清除措
施不当,致使残膜年年积累,造成土地环境形成的白色污染,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国家GB13735-1992标准已执行20多年未经修订,从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要求的实际出发,从环保角度考虑已不切实际,存在着严重污染环境的现象。
一、造成“超薄”地膜污染的原因
近几年来,通过质监系统会同农业、工商等部门对农用地膜质量开展的专项整治行动。通过我们沙湾县质监局三年来的质量分析报告显示:定检的合格率分别为64.75%,70.0%,66.6%,反映当前农用地膜质量问题主要集中在各种规格的农膜产品质量厚度偏差达不到技术指标要求,由于部分小型企业生产设备落后、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必要的出厂检测设备, 不严格执行国家标准GB13735-92,致使厚度偏差不合格过薄,达不到产品的性能和使用要求,造成产品过早破坏的现象较为普遍。
其次, 我国地膜的国家强制性标准已经二十多年没有修订,标准厚度为0.008毫米(含±0.003毫米) ,与国外标准0.01毫米相比,地膜标准偏松,厚度不够,农膜本身特性,地膜越薄,抗拉能力越差,易破碎的地膜将导致耕地土壤中残留量增加。根据中国强制性国家标准GB13735-1992的规定,聚乙烯地膜的厚度不应低于0.005mm,即使如此,不少企业生产的地膜厚度还达不到要求。由于这些地膜极薄,抗拉能力差,易碎,加大了回收难度,造成残膜。目前,在农民质量安全意识不高的情况下,在同等覆盖面积下,对于农民来说为了节省购买成本,使用的地膜越薄,成本就越低,这让许多0.004毫米的不符合标准的农膜在农资市场上走俏,导致了超薄膜回收难等 “白色污染问题的出现。”带来严重的环保隐患。
二、使用“超膜”的危害
据调查数据显示,我国部分长期使用地膜覆盖技术的农田土壤中地膜残留量在71.9~259.1公斤/公顷。尤其是西北干旱地区,这些残膜分布在0~30厘米的土壤中,并随着覆膜年限的增加而将继续增加。废旧地膜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着实令人堪忧。
(1)超薄地膜在农田中使用,达不到规定的覆盖时间就已老化破碎,给农民田间管理造成投入增加。
(2)超薄地膜使用后极不容易回收,极难降解,地膜在自然条件下很难降解,在土壤中可以残存长达400年。既不受微生物侵蚀,也不能自行分解,降解周期达50年以上,降解过程中还会溶解出有毒物质。,其随着作物种植年限的延长,土壤中的残膜不断增加造成土壤结构破坏,影响作物正常生长,残膜隔水隔肥,致使产量下降。不仅会使土壤环境恶化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影响凝集作业质量,还会污染农业农村环境。
(3)据调查种子播在残膜上,烂种达6.8%以上,烂芽达8.3%,各种作物根系无法下扎,缺苗断垄严重,作物无主根,抗旱能力差,遇到春季大风干旱缺苗断垄更加严重,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4)大量废弃的农用地膜散落在乡村的田野道路、河滩沟渠。一阵风吹过,田间、树梢、屋顶,残膜飘飞随处可见,废弃地膜带来的环境污染着实令人堪忧。然而,废弃地膜不仅仅带来“视觉污染”,更为严重的是,它还会对农业生产构成潜在威胁。
三、“超薄”地膜污染防治对策
近二十年未修订的地膜“国标” (GB13735-92),如今遭遇环保拷问。缺陷凸现,重新修订刻不容缓,鉴于“白色污染”不断蔓延的态势,为保障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建设好“美丽乡村” 筆者认为:
一是提高地膜的质量,提高地膜回收率。目前,已有实验结果表明,如果将目前广泛使用的0.006~0.008mm厚的地膜增加到0.010mm,并添加一些抗老化物质,不仅可以延长地膜的使用寿命,提高其增温、保墒效果,而且有利于干净回收。也就是说:保证农民不使用超薄地膜的最有效办法就是提高“国标”厚度, 将现有国家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厚度的最低标准提高到0.010mm以上。让超薄地膜彻底退出市场。
二是鼓励农民使用厚膜,享受政府农资补贴。由于农民使用厚膜势必会增加购买成本,购买价格高,对农民使用厚度大于0.008毫米的地膜所增加的投入成本进行补贴,同时也在采购回收机具上给予补贴,调动农民回收的积极性。废膜也利于回收,可以来年再使用。因此,目前最为紧迫的工作是尽快修改或重新制定地膜生产的国家标准,建议把厚度在0.008毫米以上的地膜先纳入政府农资补贴的范围,引导鼓励农民使用相对较厚、易回收的地膜。为了源头有效控制地膜污染,进一步做好农田“白色污染”治理工作,目前,新疆已制定完善农田地膜生产新标准,并就地膜生产销售使用设定临时许可证制度,严禁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08的地膜。为了引导农民使用新标准地膜,提高农民参与积极性,自治区对农民购置0.008以上地膜将给予相应补贴。
三是从源头上治理土壤污染,对耕地开展长期的监测与跟踪,并加快建立农田残膜污染防治技术体系,加强农田残膜回收与资源化利用成果的转化,并综合考虑资源成本,提高地膜拉伸负荷、耐老化性能,研发高强度、耐老化、易回收的农膜产品,或者是成本较低的可完全降解的生物膜。只要适当增加地膜厚度,令其方便回收,且回收后仍有再生利用价值,地膜就可以顺利进入回收再利用的循坏链条中,为农业生产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证。
四是加强各监督检验部门监管力度,督促各农资企业严格执行标准、倡导诚信经营的同时,积极宣传推广,利用广播、电视和“科技之冬”活动,指导帮助企业规范生产行为,“只有让农民意识到污染问题的严重性,才能从源头上制止污染产生。”杜绝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从而提高废膜污染回收率,使符合环保的农用地膜标准真正的在建设好“美丽乡村”的活动中切实起到技术支撑作用,使农民在农业增产增收中切实得到实惠,使我们的农田从此不在受到到白色污染的侵害,大地永远春意盎然。
关键词:标准;厚度;污染
地膜覆盖是一项成熟的农业栽培技术,其在农业生产中的突出作用,被各地广泛采用。随着农用地膜的不断推广使用,废膜清除措
施不当,致使残膜年年积累,造成土地环境形成的白色污染,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国家GB13735-1992标准已执行20多年未经修订,从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要求的实际出发,从环保角度考虑已不切实际,存在着严重污染环境的现象。
一、造成“超薄”地膜污染的原因
近几年来,通过质监系统会同农业、工商等部门对农用地膜质量开展的专项整治行动。通过我们沙湾县质监局三年来的质量分析报告显示:定检的合格率分别为64.75%,70.0%,66.6%,反映当前农用地膜质量问题主要集中在各种规格的农膜产品质量厚度偏差达不到技术指标要求,由于部分小型企业生产设备落后、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必要的出厂检测设备, 不严格执行国家标准GB13735-92,致使厚度偏差不合格过薄,达不到产品的性能和使用要求,造成产品过早破坏的现象较为普遍。
其次, 我国地膜的国家强制性标准已经二十多年没有修订,标准厚度为0.008毫米(含±0.003毫米) ,与国外标准0.01毫米相比,地膜标准偏松,厚度不够,农膜本身特性,地膜越薄,抗拉能力越差,易破碎的地膜将导致耕地土壤中残留量增加。根据中国强制性国家标准GB13735-1992的规定,聚乙烯地膜的厚度不应低于0.005mm,即使如此,不少企业生产的地膜厚度还达不到要求。由于这些地膜极薄,抗拉能力差,易碎,加大了回收难度,造成残膜。目前,在农民质量安全意识不高的情况下,在同等覆盖面积下,对于农民来说为了节省购买成本,使用的地膜越薄,成本就越低,这让许多0.004毫米的不符合标准的农膜在农资市场上走俏,导致了超薄膜回收难等 “白色污染问题的出现。”带来严重的环保隐患。
二、使用“超膜”的危害
据调查数据显示,我国部分长期使用地膜覆盖技术的农田土壤中地膜残留量在71.9~259.1公斤/公顷。尤其是西北干旱地区,这些残膜分布在0~30厘米的土壤中,并随着覆膜年限的增加而将继续增加。废旧地膜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着实令人堪忧。
(1)超薄地膜在农田中使用,达不到规定的覆盖时间就已老化破碎,给农民田间管理造成投入增加。
(2)超薄地膜使用后极不容易回收,极难降解,地膜在自然条件下很难降解,在土壤中可以残存长达400年。既不受微生物侵蚀,也不能自行分解,降解周期达50年以上,降解过程中还会溶解出有毒物质。,其随着作物种植年限的延长,土壤中的残膜不断增加造成土壤结构破坏,影响作物正常生长,残膜隔水隔肥,致使产量下降。不仅会使土壤环境恶化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影响凝集作业质量,还会污染农业农村环境。
(3)据调查种子播在残膜上,烂种达6.8%以上,烂芽达8.3%,各种作物根系无法下扎,缺苗断垄严重,作物无主根,抗旱能力差,遇到春季大风干旱缺苗断垄更加严重,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4)大量废弃的农用地膜散落在乡村的田野道路、河滩沟渠。一阵风吹过,田间、树梢、屋顶,残膜飘飞随处可见,废弃地膜带来的环境污染着实令人堪忧。然而,废弃地膜不仅仅带来“视觉污染”,更为严重的是,它还会对农业生产构成潜在威胁。
三、“超薄”地膜污染防治对策
近二十年未修订的地膜“国标” (GB13735-92),如今遭遇环保拷问。缺陷凸现,重新修订刻不容缓,鉴于“白色污染”不断蔓延的态势,为保障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建设好“美丽乡村” 筆者认为:
一是提高地膜的质量,提高地膜回收率。目前,已有实验结果表明,如果将目前广泛使用的0.006~0.008mm厚的地膜增加到0.010mm,并添加一些抗老化物质,不仅可以延长地膜的使用寿命,提高其增温、保墒效果,而且有利于干净回收。也就是说:保证农民不使用超薄地膜的最有效办法就是提高“国标”厚度, 将现有国家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厚度的最低标准提高到0.010mm以上。让超薄地膜彻底退出市场。
二是鼓励农民使用厚膜,享受政府农资补贴。由于农民使用厚膜势必会增加购买成本,购买价格高,对农民使用厚度大于0.008毫米的地膜所增加的投入成本进行补贴,同时也在采购回收机具上给予补贴,调动农民回收的积极性。废膜也利于回收,可以来年再使用。因此,目前最为紧迫的工作是尽快修改或重新制定地膜生产的国家标准,建议把厚度在0.008毫米以上的地膜先纳入政府农资补贴的范围,引导鼓励农民使用相对较厚、易回收的地膜。为了源头有效控制地膜污染,进一步做好农田“白色污染”治理工作,目前,新疆已制定完善农田地膜生产新标准,并就地膜生产销售使用设定临时许可证制度,严禁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08的地膜。为了引导农民使用新标准地膜,提高农民参与积极性,自治区对农民购置0.008以上地膜将给予相应补贴。
三是从源头上治理土壤污染,对耕地开展长期的监测与跟踪,并加快建立农田残膜污染防治技术体系,加强农田残膜回收与资源化利用成果的转化,并综合考虑资源成本,提高地膜拉伸负荷、耐老化性能,研发高强度、耐老化、易回收的农膜产品,或者是成本较低的可完全降解的生物膜。只要适当增加地膜厚度,令其方便回收,且回收后仍有再生利用价值,地膜就可以顺利进入回收再利用的循坏链条中,为农业生产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证。
四是加强各监督检验部门监管力度,督促各农资企业严格执行标准、倡导诚信经营的同时,积极宣传推广,利用广播、电视和“科技之冬”活动,指导帮助企业规范生产行为,“只有让农民意识到污染问题的严重性,才能从源头上制止污染产生。”杜绝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从而提高废膜污染回收率,使符合环保的农用地膜标准真正的在建设好“美丽乡村”的活动中切实起到技术支撑作用,使农民在农业增产增收中切实得到实惠,使我们的农田从此不在受到到白色污染的侵害,大地永远春意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