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冬至前夜,我没感到严寒来袭,象有一股暖流,在心中涌动。夜已深,在这静静的夜,记忆深处的恩师,一幕幕再现,我决定今晚把想了好久,为老师记点文字的事完成,天明便是冬至,正逢程丛冰老师八十寿辰,老师之恩,今生难忘,桃李满园,硕果累累,难述详尽。所记不过是老师的一些极平凡的小事而已。
老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美好心灵的塑造者,是照亮人们前行的路灯。
步入社会,我才真正体会到“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深刻含义。
当我们在老师的培育中长大,步入社会,一些老师已经离开了人世,在众多的老师中,我对何祖端和程丛冰老师,思念更甚。
我五岁进入小学,我那幼小的心灵中,,总觉得何老师如父母般慈祥。每次头发长了,他就利用星期天在他住的地方,为我剪发。
那时候解放没几年,学校办在一个财神庙中,老师住在一家农户中,离我家很近,那破旧的房中,我和堂哥听何老师给我们讲过很多故事。小破屋,经何老师黄泥糊墙;贴上他画的素描,还觉得漂亮,特别是看何老师倒立行走,对他是那样崇拜。
记得七四年县上搞文艺汇演,有幸选为乡宣传队,到县上演出,路过乃渠乡,那儿我见到了何老师,他见我咳得厉害,给了我感冒药,还给了我一些贝母,两天以后,何老师的药见了效。
打那以后,再未和何老师见过面。后来听说,何老师离了婚,退休回老家一直未再婚,独居到离世。
何老师是我的启蒙老师,他教给了我人生笔直的“l”。程老师给我们搭了一座桥,这座桥使我从小学入初中,少年步入青年,步入社会,有了这座桥,我有了自学的能力。
从小听长辈、老师讲故事,特别是授课中.程老师信手拈来的文学常识,吸引我对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程老师博览群书,知识广博,听他讲课,“摆龙门阵”是一种享受。
四年级读完,告别了何老师,到桤木林读高小,步行要两个小时,山路崎岖,跑学很辛苦,但心里很愉快,从未迟到和逃学,因为有一个红光满面充满朝气的二十几岁的大学生老师教我们,这是我们的幸运,那时,不要说大学生,中专生都少,我们班学生来自三个乡,只有七名学生,成绩都很好,得益于校长钟老师教数学,程老师教语文,都是全校的顶尖高手教师,我班满堂红考入初中。
那时候,我见到程老师的备课本上写着“程巴”二字,感到很好奇,一次问李致祥老师,方知程老师读了巴金的作品,对巴老很崇拜;取的笔名,
程老师爱好文学,阅读了许多古文学和现代文学,购书、藏书,读书.是他的爱好,不打牌;餐时喝一点不醉的养生酒,身体好,无大病,总是红光满面。
程老师写过一些文学评论发表于报刊,还写过剧本,但未发表,按程老师的观点,写东西不一定就要发表,也算练笔,所以人到八十,他从未停过写日记,从未停过读书学习,这样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一直鼓舞着我。
在程老师身上,我看到了一個人的品德、修养和学识;这是我一生学不完的,人生中免不了个人、家庭会出现挫折;有的人常挂在嘴上。程老师很少提及,当别人问起时,仅三言两语,甚至一笑至之。
到过程老师家中,感觉象进了一个阅览室。家里摆了很多书,有文学书,有法学书,有医学书……包罗万象,按师娘所说,程老师是个“书虫”,我感觉是他嗜书如命。他告诉我,用眼过度,曾换过晶体。他总爱向人推荐好书,有一次上街,程老师带了几本书,并送上几元钱请年青人阅读,他认为那书太好了,年轻人应该学,对于我,他几次赠书;前前后后已赠我几十本了,全是我喜爱的那些文学大家的获奖作品,我床头放书,睡前必读。
那书中,程老师用红笔的勾画,使我受益匪浅,读书我总爱囫囵吞枣,老师又我上了一课。我知道老师的良苦用心;他希望我能在文学上有所突破,鼓励我写长篇。自惭形秽,今生难成此事,辜负了老师的希望。没有程老师;那荆棘丛生而坎坷的文学之路是不敢迈出一步的。尽管在这条路上难以达到目标,还是不自量力地坚持着。
每次会面,程老师总是叮嘱要查体,还给我推荐药。偶尔谈到,他教书几乎在乡下,那交通不便的八、九个乡,占了全县的一半。有次从县上到子耳乡,平时是四天的路,他两天就赶到了。程老师后来转行当了一名律师,他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广博的知识,能说会道,这一职业他也做得很好;办的案口碑很好。业余时间函授中医药大学,对学习他是那样精力充沛。
流沙河先生去世后几天,程老师叫我到他那儿“摆龙门阵”,他说太悲伤了,他去送了花圈,还搜集了不少纪念流沙河先生的文章。他眼里噙着泪,是一个极富感情的人。他已八十,记忆力仍很强,至今尚能说出,他教过的学生的脾气、相貌及爱好。还思念着学生们。也许不少学生早把老师遗忘了。
如果人能返老还童,重新回到课堂,我定要再当程老师的学生,再聆听他的教诲。
——选自短文学网
老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美好心灵的塑造者,是照亮人们前行的路灯。
步入社会,我才真正体会到“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深刻含义。
当我们在老师的培育中长大,步入社会,一些老师已经离开了人世,在众多的老师中,我对何祖端和程丛冰老师,思念更甚。
我五岁进入小学,我那幼小的心灵中,,总觉得何老师如父母般慈祥。每次头发长了,他就利用星期天在他住的地方,为我剪发。
那时候解放没几年,学校办在一个财神庙中,老师住在一家农户中,离我家很近,那破旧的房中,我和堂哥听何老师给我们讲过很多故事。小破屋,经何老师黄泥糊墙;贴上他画的素描,还觉得漂亮,特别是看何老师倒立行走,对他是那样崇拜。
记得七四年县上搞文艺汇演,有幸选为乡宣传队,到县上演出,路过乃渠乡,那儿我见到了何老师,他见我咳得厉害,给了我感冒药,还给了我一些贝母,两天以后,何老师的药见了效。
打那以后,再未和何老师见过面。后来听说,何老师离了婚,退休回老家一直未再婚,独居到离世。
何老师是我的启蒙老师,他教给了我人生笔直的“l”。程老师给我们搭了一座桥,这座桥使我从小学入初中,少年步入青年,步入社会,有了这座桥,我有了自学的能力。
从小听长辈、老师讲故事,特别是授课中.程老师信手拈来的文学常识,吸引我对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程老师博览群书,知识广博,听他讲课,“摆龙门阵”是一种享受。
四年级读完,告别了何老师,到桤木林读高小,步行要两个小时,山路崎岖,跑学很辛苦,但心里很愉快,从未迟到和逃学,因为有一个红光满面充满朝气的二十几岁的大学生老师教我们,这是我们的幸运,那时,不要说大学生,中专生都少,我们班学生来自三个乡,只有七名学生,成绩都很好,得益于校长钟老师教数学,程老师教语文,都是全校的顶尖高手教师,我班满堂红考入初中。
那时候,我见到程老师的备课本上写着“程巴”二字,感到很好奇,一次问李致祥老师,方知程老师读了巴金的作品,对巴老很崇拜;取的笔名,
程老师爱好文学,阅读了许多古文学和现代文学,购书、藏书,读书.是他的爱好,不打牌;餐时喝一点不醉的养生酒,身体好,无大病,总是红光满面。
程老师写过一些文学评论发表于报刊,还写过剧本,但未发表,按程老师的观点,写东西不一定就要发表,也算练笔,所以人到八十,他从未停过写日记,从未停过读书学习,这样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一直鼓舞着我。
在程老师身上,我看到了一個人的品德、修养和学识;这是我一生学不完的,人生中免不了个人、家庭会出现挫折;有的人常挂在嘴上。程老师很少提及,当别人问起时,仅三言两语,甚至一笑至之。
到过程老师家中,感觉象进了一个阅览室。家里摆了很多书,有文学书,有法学书,有医学书……包罗万象,按师娘所说,程老师是个“书虫”,我感觉是他嗜书如命。他告诉我,用眼过度,曾换过晶体。他总爱向人推荐好书,有一次上街,程老师带了几本书,并送上几元钱请年青人阅读,他认为那书太好了,年轻人应该学,对于我,他几次赠书;前前后后已赠我几十本了,全是我喜爱的那些文学大家的获奖作品,我床头放书,睡前必读。
那书中,程老师用红笔的勾画,使我受益匪浅,读书我总爱囫囵吞枣,老师又我上了一课。我知道老师的良苦用心;他希望我能在文学上有所突破,鼓励我写长篇。自惭形秽,今生难成此事,辜负了老师的希望。没有程老师;那荆棘丛生而坎坷的文学之路是不敢迈出一步的。尽管在这条路上难以达到目标,还是不自量力地坚持着。
每次会面,程老师总是叮嘱要查体,还给我推荐药。偶尔谈到,他教书几乎在乡下,那交通不便的八、九个乡,占了全县的一半。有次从县上到子耳乡,平时是四天的路,他两天就赶到了。程老师后来转行当了一名律师,他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广博的知识,能说会道,这一职业他也做得很好;办的案口碑很好。业余时间函授中医药大学,对学习他是那样精力充沛。
流沙河先生去世后几天,程老师叫我到他那儿“摆龙门阵”,他说太悲伤了,他去送了花圈,还搜集了不少纪念流沙河先生的文章。他眼里噙着泪,是一个极富感情的人。他已八十,记忆力仍很强,至今尚能说出,他教过的学生的脾气、相貌及爱好。还思念着学生们。也许不少学生早把老师遗忘了。
如果人能返老还童,重新回到课堂,我定要再当程老师的学生,再聆听他的教诲。
——选自短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