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目前,初中数学教学已初见成效。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将素质教育很好地融入了其中,以此对学生综合素质持续不断地进行培养,但在现在的教育大环境下,仍然有诸多问题,需要教师进一步地努力来解决。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数学知识 预习复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5.180
數学可以说是初中阶段最让教师操心的一门课程了,在其他科目中学生的考试成绩一般呈正态分布,中等成绩的占绝大多数,学习成绩好的和差的学生以中等成绩为中轴线,向两侧逐渐递减,但是初中数学成绩打破了这样的常规规律,学生的学习成绩往往呈现出两个极端“非好即差”,中等成绩的学生相对偏少。这是因为,有一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浓厚,对数学的学习特别积极主动,且自身天赋较好,从而数学学习的成绩不错。另外一部分学生,数学基础不牢固且对数学的学习不怎么感兴趣,在日常学习中对新知识的掌握不够全面,又不注重对已学知识的巩固,所以每次考试都在“及格线”下挣扎,更有甚者直接“破罐子破摔”连“挣扎”一下的欲望都没有了,直接放弃了对数学的学习。这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也对教师的教学内容安排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一、教师更新观念
教师在日常初中数学教学中,需要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这样才能使教学一直维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上,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为顺畅。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已经明确指出,初中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在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同时,提高其综合素质,而且着重强调这是一项面对全体学生的工作。换句话说,初中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让每一位学生都在教学中有所得,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所提高,使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所发展,使学生的创造性得到激发。
因此,教师在对自身观念进行更新的同时,还要把新的教学观念及时地运用到日常教学中,并注意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在教学的时候要营造出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充分的融入到这一环境中,通过多种手段来激发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全面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表现自己,并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积极的进行讨论,从而将问题解决。
二、初中数学学习的关键在于“预习、练习、复习”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是一句学生耳熟能详的话,这很好的总结了学习的秘诀“勤”,勤于预习、勤于练习、勤于复习,只有这样学习才能取得成功,初中的数学学习也不例外。
第一,课前先对数学课本相关章节知识进行预习。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前先对所学内容进行预习,以使得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学习的效率更高。当然,这里所说的预习并不是单纯地指学生在书上用笔划上横线等记号即可,而是要学生真正地对书本知识进行深入透彻的预习,要求学生要针对课本相关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将问题带到课堂上等待解答。这里应该注意的是,学生的预习可以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有所不同。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在看例题后,尝试寻找一些对应的练习资料类进行辅助学习,借此来对课本中的知识进行初步应用,这样可以发现具体是哪个知识点的理解有所欠缺,然后将问题带到课堂以待解决;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尽量先将书本中的定律、定理看一遍,然后再来看例题,尝试自行对例题进行理解,也可以抄几遍定律、定理、例题,借此加深对该部分内容的记忆,以便在课堂上能跟上教师的节奏。
第二,课堂告一段落时,再做数学课本相关章节知识的相关课堂练习。教师在进行课本知识的讲授后,学生对课本对应章节的知识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但是具体掌握程度如何,教师是无法直接知晓的,这个时候就应当适当的布置一些课堂练习给学生,让学生在课本知识学习后立刻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教师就可以通过学生的课堂练习情况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在课堂上就学生未能完全掌握的知识进行再次讲解,这样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得到明显的提升。
第三,在课堂结束后,教师要布置适当的课后习题给学生。教师给学生布置一定量的课后习题,让学生通过习题来对新学的知识点进行一次全面的复习,将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并进行转化使所学知识能为学生所用,同时学生通过习题的训练可以指导自己知识掌握地薄弱环节在哪儿,根据这个可以制定下一步的复习计划,对知识进行差缺补漏,这样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学习的效率。
最后,学生在对初中数学的学习中要做到循序渐进,每一节新内容学习完毕后,要依照课本内容将知识进行一遍梳理,从易到难、从简到繁的把知识进行归纳,并进行复习,这样学生就能够将知识真正掌握,并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三、通过实践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强化
初中数学的学习是需要学生动手进行实际操作的,只有这样才能将知识掌握的较为牢固,并能将知识进行熟练的运用。教师通过单纯的课堂教学是无法全面调动起学生的思维的,只有在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手、眼、耳、口、脑多种感官共同作用,并进行协同,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较为深刻的认识。
例如在学到和三角形相关的知识时,学生通过课本知识学生对“三角形”多多少少有了一些了解,但是“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可以用来干些什么,学生并不是十分清楚。这里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进行一下实践活动“测量物体的高度”。教师带领学生到操场去,利用“三点共线”的原理得出一些必要的数据,再根据“相似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同时结合“勾股定理”,就可以算出旗杆的高度。同时教师还可以像学生演示,旗杆高度的测量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测影长,另外一种是用量角仪。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可以缩短课本同实际生活的距离,也更易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更为深入的理解,并且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激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更愿意积极主动的对数学进行学习。
初中数学的学习经验可以概括成四个字“勤学苦练”,这里“勤学”是学习的关键,但是学生要将知识掌握的关键在于“苦练”。学生要在课内练,也要在课外练,课内通过预习对所学知识进行提前训练,通过课堂练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强化训练;课外通过课后练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再次训练,通过实践活动对所学知识进行应用训练。在学生练的同时,教师也要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教师要通过更新观念、不断学习的方法来增加自身的知识水平,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这样才能与学生形成合力,将初中数学的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数学知识 预习复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5.180
數学可以说是初中阶段最让教师操心的一门课程了,在其他科目中学生的考试成绩一般呈正态分布,中等成绩的占绝大多数,学习成绩好的和差的学生以中等成绩为中轴线,向两侧逐渐递减,但是初中数学成绩打破了这样的常规规律,学生的学习成绩往往呈现出两个极端“非好即差”,中等成绩的学生相对偏少。这是因为,有一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浓厚,对数学的学习特别积极主动,且自身天赋较好,从而数学学习的成绩不错。另外一部分学生,数学基础不牢固且对数学的学习不怎么感兴趣,在日常学习中对新知识的掌握不够全面,又不注重对已学知识的巩固,所以每次考试都在“及格线”下挣扎,更有甚者直接“破罐子破摔”连“挣扎”一下的欲望都没有了,直接放弃了对数学的学习。这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也对教师的教学内容安排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一、教师更新观念
教师在日常初中数学教学中,需要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这样才能使教学一直维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上,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为顺畅。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已经明确指出,初中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在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同时,提高其综合素质,而且着重强调这是一项面对全体学生的工作。换句话说,初中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让每一位学生都在教学中有所得,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所提高,使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所发展,使学生的创造性得到激发。
因此,教师在对自身观念进行更新的同时,还要把新的教学观念及时地运用到日常教学中,并注意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在教学的时候要营造出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充分的融入到这一环境中,通过多种手段来激发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全面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表现自己,并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积极的进行讨论,从而将问题解决。
二、初中数学学习的关键在于“预习、练习、复习”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是一句学生耳熟能详的话,这很好的总结了学习的秘诀“勤”,勤于预习、勤于练习、勤于复习,只有这样学习才能取得成功,初中的数学学习也不例外。
第一,课前先对数学课本相关章节知识进行预习。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前先对所学内容进行预习,以使得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学习的效率更高。当然,这里所说的预习并不是单纯地指学生在书上用笔划上横线等记号即可,而是要学生真正地对书本知识进行深入透彻的预习,要求学生要针对课本相关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将问题带到课堂上等待解答。这里应该注意的是,学生的预习可以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有所不同。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在看例题后,尝试寻找一些对应的练习资料类进行辅助学习,借此来对课本中的知识进行初步应用,这样可以发现具体是哪个知识点的理解有所欠缺,然后将问题带到课堂以待解决;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尽量先将书本中的定律、定理看一遍,然后再来看例题,尝试自行对例题进行理解,也可以抄几遍定律、定理、例题,借此加深对该部分内容的记忆,以便在课堂上能跟上教师的节奏。
第二,课堂告一段落时,再做数学课本相关章节知识的相关课堂练习。教师在进行课本知识的讲授后,学生对课本对应章节的知识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但是具体掌握程度如何,教师是无法直接知晓的,这个时候就应当适当的布置一些课堂练习给学生,让学生在课本知识学习后立刻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教师就可以通过学生的课堂练习情况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在课堂上就学生未能完全掌握的知识进行再次讲解,这样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得到明显的提升。
第三,在课堂结束后,教师要布置适当的课后习题给学生。教师给学生布置一定量的课后习题,让学生通过习题来对新学的知识点进行一次全面的复习,将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并进行转化使所学知识能为学生所用,同时学生通过习题的训练可以指导自己知识掌握地薄弱环节在哪儿,根据这个可以制定下一步的复习计划,对知识进行差缺补漏,这样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学习的效率。
最后,学生在对初中数学的学习中要做到循序渐进,每一节新内容学习完毕后,要依照课本内容将知识进行一遍梳理,从易到难、从简到繁的把知识进行归纳,并进行复习,这样学生就能够将知识真正掌握,并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三、通过实践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强化
初中数学的学习是需要学生动手进行实际操作的,只有这样才能将知识掌握的较为牢固,并能将知识进行熟练的运用。教师通过单纯的课堂教学是无法全面调动起学生的思维的,只有在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手、眼、耳、口、脑多种感官共同作用,并进行协同,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较为深刻的认识。
例如在学到和三角形相关的知识时,学生通过课本知识学生对“三角形”多多少少有了一些了解,但是“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可以用来干些什么,学生并不是十分清楚。这里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进行一下实践活动“测量物体的高度”。教师带领学生到操场去,利用“三点共线”的原理得出一些必要的数据,再根据“相似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同时结合“勾股定理”,就可以算出旗杆的高度。同时教师还可以像学生演示,旗杆高度的测量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测影长,另外一种是用量角仪。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可以缩短课本同实际生活的距离,也更易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更为深入的理解,并且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激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更愿意积极主动的对数学进行学习。
初中数学的学习经验可以概括成四个字“勤学苦练”,这里“勤学”是学习的关键,但是学生要将知识掌握的关键在于“苦练”。学生要在课内练,也要在课外练,课内通过预习对所学知识进行提前训练,通过课堂练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强化训练;课外通过课后练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再次训练,通过实践活动对所学知识进行应用训练。在学生练的同时,教师也要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教师要通过更新观念、不断学习的方法来增加自身的知识水平,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这样才能与学生形成合力,将初中数学的教学任务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