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cwsj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核心构成部分,在塑造学生听、说、读、写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新课改的变革下,教师要意识到此环节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文章将主要围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并提供具体优化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阅读效率较低
  学生阅读效率低、理解能力无法获得提高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首要问题。有些教师即使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却依然不能正确、高效地指引学生主动阅读与思索,导致学生的阅读效率停滞不前。只有在阅读和理解相融合的前提下,才能让学生突破自我,感受阅读的魅力。
  2.教学目标单调
  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会布置好哪些课要讲什么,会为学生提供哪些问题,或是有哪些核心要点需要着重讲解,哪些内容可以忽略不计,这些均是教師在教学进程中需要及时做到的,而这些目标均可视为一种任务。教师在此情况下,考虑不会非常周全,对学生的阅读要求也会滞留在简单的记忆层面。
  3.教学形式欠佳
  教学形式欠佳是语文阅读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问题,大部分教师不能正确意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过分注重“填鸭式”教学,很少顾及学生的感受,学生在获取知识时只是被动地盲目接受,鉴赏能力因此也被严重限制[1]。

二、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措施


  1.转变传统教学形式,提升教学质量
  教师是学生学习路上的方向标,在教学中切忌仅是依据教材的内容来传授知识,而是要转变本身的教学形式,而且还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只有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对阅读感兴趣,产生求知欲。如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之前,便能运用教材中的实际内容为学生设计相关问题,利用提问的形式来调动其对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让学生在阅读进程中便能诵读和思索,有目标地阅读。利用此种阅读教学形式,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2]。
  2.注重学生的阅读体会
  不同的人在阅读文章过后均有不同的看法,教师在指引学生阅读时要尊重学生的内心写照,要注重、指引学生合理地思索。例如,在阅读《西游记》中《三打白骨精》这一章节时,有的学生觉得白骨精非常固执,挨打3次都没放弃抓唐僧的想法。此时教师如果立刻批评学生的看法,那么将会开始自我否定,从而在往后的阅读过程中丧失主动性和激情,不能尽情地去思索与表达。教师要充分体现自身的指引作用,激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重视学生的阅读体会,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切实提升阅读主观能动性。
  3.指引阅读,传授阅读技巧
  (1)速读。所谓速读,其实是一种要全身心投入的阅读形式。在阅读中运用此方法,要让学生在文章中找到相应的信息,而且还要教会学生以下两点:第一,阅读进程中切忌发声,把本身理解的思考进程予以相应的化简,进而有效提高阅读的速度。第二,阅读中最大化的提高视读宽度,在实际阅读中要以段落或者句子为单位,这样才能做到一目十行。
  (2)精读。在阅读技巧中,精读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此种阅读形式,要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揣摩与思考,深入探究与剖析文章中的核心要义,从而精准地掌握与理解重点内容和寓意。针对此种阅读形式,教师要在阅读指引学生分层、分段品读,仔细分析作者的创作思想。
  (3)跳读。从字面便可理解,跳读是一种跳跃式的阅读形式,要利用此种方法,能让学生把文章中不重要的地方及时忽略,针对要点展开阅读,让其侧重理解各个段落中所展现出的思想。碰见一些难以理解的暂时记下来,接着往下读,这便发现问题所在的因由。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要充分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活动。并且要合理开发、丰富教材,全面提高学生阅读的有效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魏文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现状及对策[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8(2):111.
  [2]王 璐.试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华少年,2018(2):63.
其他文献
摘 要:当“思想品德”改名为“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改编,绝对不是改名字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对知识体系的构建和教师教学理念的改变。“道德与法治”教师唯有转换思路,在教学活动中用活教材,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理解重新编排一个教学的结构,做出调整,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教学环节;适度调整  一、问题研究背景  结合乳山市教学中心组织的磨课活动,我对新版《道德与法治》有了
一、理论基础  1.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都有其独特和优势的一面[1]。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地从多方面了解学生,发现他们的特长,因材施教,为不同学生搭建展示自己风采的舞台,展示他们的特长和优点,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模式,让学生都有机会体验成功的喜悦。  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教学是培养学生主体性的创造活动,因此,教学应重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背景、社会
一、强调工作岗位分析,优化招聘和配置环节  1.强调工作岗位分析  在胜任力视域下,高职院校要强调各层次辅导员工作岗位分析,优化辅导员招聘以及配置环节,规范化调整辅导员人才结构体系,更好地开展辅导员职业化以及专业化建设工作,实时发展壮大辅导员队伍,为培养各层次高素质高职专业人才提供根本性保障。在日常管理发展过程中,高职院校要科学构建辅导员胜任力模型,明确辅导员岗位職责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全面、深入的
具有生理缺陷的小学生更容易产生自卑感,影响其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文章以一例案例入手,论述如何联合家庭、学校、社会发力,帮助这类孩子消除自卑,重塑自信。
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机体的抗感染免疫、微生物学检查方法以及防治原则等的一门基础课程,同时也是联系临床课程的桥梁课程。对于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而言,学好本课程对于将来学习内科学、外科学、传染病学、妇产科学等临床课程至关重要。然而,传统教学中本课程评价环节的落后,始终成为制约教学质量提高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原因。一、传统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