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耻感的意识向度与人的存在方式

来源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8225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是在西方文化圈还是儒家文化圈,耻感都在个体、类和群体的生活中整体性地建构着“为我而存在的世界”.耻感所示之精神,是人(类)在多样化的生活视域中,以自身为对象建构的以个体意识、类意识和群体意识为主要向度的自我意识.这种自我意识彰显了人在多样化的生活视域中的本体性存在方式:耻感所示之主体意识确证了人的本体性存在,耻感所示之“类意识”昭示了人的德性存在,群体耻观呵护了人的群体性存在.耻感意识最终积淀为民族文化心理的内在动力机制,并在不同时代统治阶级的丰富、发展和倡导下,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时代精神.
其他文献
哲学作为思想中的时代,必须通过民族语言的方式表述自己。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以改变世界为使命的哲学,尤其需要说民族语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程深刻地改变了现代中国
Neuroimaging studies involving acute acupuncture manipulation have already demonstrated significant modulatory effects on wide limbic/paralimbic nuclei, subcort
民族高校新生同学关系适应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到少数民族学生个体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民族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整体水平的提高。应实施多元文化教育,提高各民族新生的多元文化
以164名藏族女大学生为实验对象,采用《BFS心境量表》对其在体育锻炼前、后的心境状况进行了测量,旨在探讨不同运动技能(项目)对改善其心境状况的作用.结论是:从总体看,体育
长期以来,计划与市场一直被视为单位社会变迁现代性内涵的重要解释变量,而日益增长的人口压力在其间的突出作用却鲜有触及.从社会人口学的视角,关注于国有单位职工的流动性,
与启蒙运动并行的浪漫主义思潮形成了一套文化哲学思想,其主要观点包括:将艺术作为文化的核心部分,因为只有艺术才能解决存在于所有文化之中的感性自由和道德律令之间的深刻
朱谦之的《周易哲学》以其对儒家美学的创造性阐释在中国现代美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为考察传统美学的现代传承和演变提供了直接参照。作者对《周易》“默识”说的论述是对儒
在学术界,对马基雅维里及其理论的复杂性和矛盾性的认识已渐趋一致,对他的评价也是毁誉参半。作为西方现代性的开启者和奠基人,他的遗产成为解读和进入西方思想史的必经之路
孟子的“用夏变夷”常为“严夷夏之防”者所引证.无论从上下文结构与语境,还是从具体个案与整个文本出发,都可以看出“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之论断中的夷与夏是文明
“伦理规范是什么?”这一问题,是关于伦理规范的基础及其他问题研究的逻辑起点。伦理规范作为制度性事实的论证,以伦理规范的根本性特征和塞尔的制度性事实理论为基础,并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