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防工程防核电磁脉冲设计的思考

来源 :锦绣·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bran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防工程分类中有一类指挥通信工程,在战时担负着重要的指挥通信任务。现代化的高科技局部战争,指挥通信更是举足轻重。在战争中,我方要运用大量的电子电力设备,而对方也要通过各种武器和手段来进行干扰甚至破坏。那么,目前最先进的武器和手段就是使用核武器,这是现代高科技战争的重要标志。
  核武器爆炸时会产生一种脉冲电磁波,爆炸瞬间释放的γ和χ射线与其周围的分子、原子相互作用产生大量高速运动的带电粒子,在爆炸中心周围形成很强的瞬时电磁场,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扩散传播,形成核电磁脉冲。这种脉冲对地面工程产生严重破坏,就是对地下工程也会构成严重威胁,尤其会干扰甚至摧毁工程内的电子信息和电力系统,使工程丧失指挥通信功能。在进行这类工程的设计时,要思考设计它的防核电磁脉冲功能。
  在这里,我们仅从工程设计相关专业的角度,以掘开式工程为例,对涉及到的防核电磁脉冲设计做一个思考,进行一下简单的疏理和归纳,理清设計思路。
  掘开式工程一般深埋于地下,整个工程的围护结构会形成一个自然的屏蔽层,对电磁能量具有一定的衰减作用。所以,一般对围护结构内的钢筋作一下专业的处理,形成导电性能良好的钢筋网,并与专业设计的接地极联结,就形成了对核电磁脉冲的第一道屏障,整体Ⅲ级屏蔽。通过有关专业测试,通过Ⅲ级屏蔽衰减的电磁能量不会对一般的电力系统和通信设备构成威胁。但整体Ⅲ级屏蔽对电磁脉冲的衰减有限,透过的电磁能量仍会进入工程作用于灵敏的设备和仪器,干扰甚至破坏电子信息系统。所以,对各种重要的具有灵敏仪器和设备的通信房间,应做进一步的屏蔽处理。目前采用的就是用金属板设置屏蔽层,屏蔽层与接地极联结对电磁能量进行导流进一步衰减,以保证房间内系统不被干扰和破坏。根据房间的重要程度,屏蔽板设置的方式和材料会有所不同,可以达到不同的衰减程度,就形成了Ⅰ级和Ⅱ级屏蔽房间。所以,暖通空调、给排水、电气等设备专业设计人员,要针对这三种不同级别的屏蔽要求来进行考虑和设计。
  首先,我们要明确各设备专业系统对防核电磁脉冲系统的影响部位。工程内有通风空调系统、给排水系统和电气系统,这是保障工程使用的必要组成系统。它有各类孔口与外界相通,电磁能量会通过这些孔口耦合进入工程内,也会通过相连通的设备管道耦合由非屏蔽房间进入屏蔽房间,或由低级别屏蔽房间进入高级别屏蔽房间,都破坏了屏蔽的完整性。所以,明确了影响部位,就要处理好这些矛盾,才既能保证本专业系统的合理完整,也不会破坏各级屏蔽的完整性,保证屏蔽效应,才能保证战时指挥通信工作的完成。
  同时,我们要明确解决影响防核电磁脉冲系统问题的设计思路。由前述可知,电磁能量会穿透自然防护层,也会通过工程的各类必要孔口、管线等耦合途径进入工程并扩散,或通过金属管线等导电性能好的途径继续传播。我们各专业的设计思路就是要控制传播扩散途径,通过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方法引导耦合进来的电磁能量尽可能通过接地极导入大地而不作用于工程内的电子电力系统。
  我们知道,通风空调、给排水、电气等工程保障系统口部的一些孔口,如通风专业的防爆波活门,只是提供了孔口的耦合途径,没有连续的传导途径,这类部位的处理方式就可以采取把金属部件与屏蔽网焊接,孔口内设置波导装置,形成特定的防核电磁脉冲设备产品,如防核电磁脉冲防爆波活门、防核电磁脉冲防爆地漏、防核电磁脉冲桥架等,以保证工程的整体Ⅲ级屏蔽。还有,各类管道尽可能采用非金属管材制作,以尽可能切断传导途径,阻止带电粒子通过金属导体连续传播。但因为管道是连续的,如果穿过Ⅰ级和Ⅱ级屏蔽房间屏蔽层造成的内部孔口不做任何处理,那么电磁能量也会通过各类管道耦合进入任何房间,所以,这类部位也要通过接地极进行导流,处理方式就是穿墙处和进入房间的管线要采用金属管并预埋,管线与墙内的钢筋网和房间的屏蔽钢板都要焊接连结,使传播过来的电磁能量尽可能由钢筋网和屏蔽板通过接地极导入大地;同时,管线内要设置波导装置,这样,电磁波带入的电磁能量会被屏蔽掉,达到各级屏蔽房间所要求的参数标准。在设计时还要注意,由于波导功能的设置,会降低各类管线的有效截面,应通过计算适当加大管线截面,以保证需要。
  综上所述,所谓防核电磁脉冲系统设计,主要是接地极,这要由专业的防核电磁脉冲设计人员设计,这是系统的灵魂,是传导中枢。我们工程设计各专业人员则需把握屏蔽导流这个理念进行思考和设计,应用方法和形成的专业产品通过实际测试来检验效果和合理性。通过不断提高防核电磁脉冲设计水平,进一步完善人防指挥通信工程的防核电磁脉冲系统,保证工程的使用功能,为战争胜利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摘要:环境监测是针对目标区域进行的专业调查和检测,是准确获得相关数据的重要手段。但是环境问题较为复杂,且在监测实施过程中也会受很多因素的干扰,其监测数据信息也会存在一定偏差,这也会影响到环境治理决策的科学性。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环境监测中的不足,其次分析了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相关因素,最后提出了一些应对之策,期望能为我国的环境监测和治理工作提供一些有益借鉴。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影响因素;应对
期刊
摘要:面对新时期、新形势和新要求,如何创新发展档案管理工作成为了每个企事业单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对于广播影视行业基层事业单位而言,通过将信息技术引入到档案管理工作中,不仅会提升管理质量,也可以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档案信息支持。本文从广播影视行业基层事业单位档案管理问题与解决对策两个方面展开了相应阐述。希望相关工作者可以从中得到帮助。  关键词:基层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现状;发展措施  1
期刊
摘要:藏品档案管理是博物馆的日常管理工作,旨在提升博物馆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其社会职能。面临新时期博物馆藏品档案管理需求的变化,岗位工作人员和博物馆领导者,要树立全新藏品档案管理意识。本文重点分析提升博物馆文物藏品档案管理工作质量的措施,旨在给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博物馆藏品档案;规范化管理;措施分析  引言:  博物馆的藏品档案是藏品有关信息的记录,是科学保管藏品的重要依据。博物馆藏
期刊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中国政府展现出强大的国家治理能力和现代化管理水平,中华民族表现出了坚忍不拔的斗争精神和紧密团结的坚强意志,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作为学生工作者,认真落实上级党委部署,积极探索“云上育人”新模式,围绕当前思想引导,学业支持,心理辅导,就业指导和网络思政能力等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成立了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精细化、专业化的教育引导和咨询服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
期刊
云计算不是一种全新的网络技术,而是一种全新的网络应用概念,云计算的核心概念就是以互联网为中心,在网站上提供快速且安全的云计算服务与数据存储,让每一个使用互联网的人都可以使用网络上的庞大计算资源与数据中心。  云计算是继互联网、计算机后在信息时代有一种新的革新,云计算是信息时代的一个大飞跃,未来的时代可能是云计算的时代,云计算具有很强的扩展性和需要性,可以为用户提供一种全新的体验,云计算的核心是可以
期刊
摘要:自二十一世纪以来,国家科学技术得到发展,促进着各个产业的进步。将信息技术应用在无人机中,能够有效地促进无人机的运行效率,更好为人们服务。本文主要研究无人机输电线路巡线技术方面,对于无人机输电线路巡线技术及其应用,进行一些相关探讨。为了提升无人机输电线路巡线运行的稳定性,促进相关技术创新,提出一些相关举措。  关键词:无人机输电线路;巡线技术;常态化巡视;线路跳闸;精益查找  1、无人机输电线
期刊
摘要:本文提供了一种将两种不同的电子电器架构融合的设计方法,通过网关系统将两个相互独立的电子电器架构联结到一起,并根据车型需求重新开发部分电子电器系统,在求同存异相互融合的设计思想指导下,整车电子电器系统之间和谐共存以保证整车功能正常运转。  关键词:电子电器架构融合;网关系统;电子电器系统  近年来自主品牌发展迅速,与国外品牌的差距越来越小,但是依然要正视自主品牌与国外品牌高端车型之间的差距,在
期刊
摘要:经过长期的发展,时至今日,我国建筑行业的方方面面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在道路桥梁工程技术方面,人们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道路桥梁发展了极其关键的作用,其对于各个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倨傲大的贡献,是当前我国高度重视的产业。所以,在此背景下,针对于道路桥梁工程技术所进行的研究就显得很有必要,必须要进一步加强我国道路桥梁的工程质量,提高道路桥梁的施工技术水平,从而为人们的交
期刊
背景:
  慢性牙周炎是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复杂的微生物群落构成的菌斑生物膜,是引起牙周炎的首要因素,其病理表现为牙周组织中宿主免疫反应的失调,炎性细胞的聚集,破骨细胞的激活等,临床表现为牙龈出血、口腔异味、病理性牙周袋的形成,牙槽骨的吸收,重者可致牙齿的松动脱落,对生活质量产生较大影响。目前,在慢性牙周炎的研究中,促炎细胞因子在炎症性疾病中所发挥的作用,仍然是一个热门的研究方向。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
摘要:现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我国的大数据技术的支撑。伴随着大数据技术在我国各个领域当中的应用,各行各业都发生了运行模式的变革。数字文化馆不仅承担起丰富人民群众生活的责任,还需要承担起现代社会文化建设的使命,现如今,文化馆的转型成为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必然趋势。本文主要针对大数据背景下文化馆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进一步开辟建设和改革的路径。  关键词:大数据;数字文化馆;建设路径  大数据技术的诞生,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