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21 世纪的体育人才应当是口径宽、基础厚、素质高、能力强、适应广、全面发展的人才,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在排球教学训练过程中结合排球运动的特点对人文素质的培养内容进行了界定,并提出了人文素质的培养有效途径。
关键词:排球;人文素质 ;教学与训练
学校教育是培养人全面发展的重要场所。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排球作为体育教育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担负着培养学生基本能力的任务,也必然成为人文素质教育的载体。应当看到,长期以来,在我国教育体制的影响下,体育专业的学生综合文化知识相对薄弱。因此,体育院校的学生在提高专业能力的同时,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水平。当前,在着力提高竞技排球和加快普及群众性排球的体育环境下,使排球专业教学过程中进行人文素质的教育成为可能。
一、 排球教学训练过程中人文素质的培养内容
1. 中国女排“拼搏”精神与国人的爱国激情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
思想道德教育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文素质教育的灵魂和保证,它一方面从思想上政治上保证育人的方向,另一方面又给其他方面的教育提供了动力,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发展。体育运动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它与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命运紧密相连,当运动员在排球赛场上驰骋时,想到的应该是为国家的荣誉而战,而不会考虑自己的个人得失。爱国主义一直是我国的光荣传统,正是在这个精神的鼓舞下,老一代中国女排在著名教练袁伟民的带领下坚持“三从一大”的训练原则,狠抓坚强的训练作风和顽强拼搏的竞争精神,才取得了中国历史上家喻户晓的五连冠佳绩,创造了彪炳青史的“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女排精神,激励着现代中国女排将其发扬光大并再创辉煌。国人在女排精神的感染下,激起了强烈的爱国热情,他们勤奋学习,忘我工作,为国家建设出谋献策。中国女排“拼搏”精神是中国人民建设现代化祖国的精神,也是我国排球运动在培养人文素质方面的独特贡献。
2. 排球运动对学生集体主义观念的培养
排球运动是一个由集体共同完成的体育项目,它要求每位队员在刻苦训练提高个人技战术能力的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地完成与其他队员的周密配合。个人和集体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集体由个人组成,个人又包含于集体之中,集体中的每个人应该相互帮助,团结协作,谁都不能独立存在,缺少了哪一个都无法形成集体而取得比赛的胜利。场上不同的位置对队员的技战术要求也不同,每位队员都应该根据自己在场上位置的要求刻苦训练,做到技术全面,特点突出,在比赛中充分发挥每位队员的优势,形成前排三名队员能进攻能拦网,后排三名队员能防守能后排攻的“全面型”和“立体攻”的进攻战术体系,创造3 3>6的功效。在排球教学训练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排球运动对集体概念培养的特殊作用,教学训练中以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入手,培育学生的人文素质。
二、 排球教学训练过程中人文素质的培养途径
1. 创立培养环境
校园是学习的主要场所,是人生的一个大熔炉。校园的人文氛围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具有强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要优化校园人文氛围,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培养环境。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设置国家、学校所在省、市及学校有关排球运动历史的展览馆,使学生了解中国排球运动的真实发展历程,激发学生参与排球运动的热情;或组织参观国家女排训练基地,感受中国女排姑娘刻苦训练的场景,以此激励自己。(2)定期举办排球运动专题知识讲座,让学生了解本领域的前沿知识和学术动态,为自己以后的科研工作打下基础。(3)定期举办由权威老师主持的排球知识科讨会,让学生就自己对该领域前沿知识的把握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自我表达能力。(4)定期举办排球联赛或成立课余排球俱乐部,在校内经常组织排球比赛或与兄弟院校学生进行交流与协作,既提高了技战术,又增强了人际交往。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排球教师人文素质是关键。要加强和改革排球师资教育,大力提高排球师资培养质量,形成以引进高层次排球人才为龙头,培训全体排球教师为目标,培养骨干排球教师为重点的工作机制。具体做法有:(1)积极引进高层次排球人才,强化排球师资队伍整体素质。(2)颁布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政策。(3)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以教学效果与科研成果为依据,奖惩分明,激励排球教师不断地探索新教学方法和深入科研工作。
3. 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当前排球教学内容一般包括理论、实践和能力三部分内容,即排球运动概述,技战术理论分析与实际运用以及组织教学、竞赛和裁判工作的学习等等。这些内容主观上和客观上都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缺乏主动性,因此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应该对排球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首先调整技能教学和理论教学的时数比例,不能只重视技能而忽视理论的学习,理论知识应包括有助于学生从事终身体育的知识和社会需要的知识。其次要把文化教育同术科教育有机结合,将文化教育贯穿到术科教育中去,并在实际的排球教学中体现出来,不能将两者分开来。
三、小结
人文素质教育是当今中国乃至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历史赋予了学校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任,排球运动以其独特的功能和文化魅力承担了这个载体,通过排球运动的学习,能促进学生文化知识、道德品质、社会适应和审美能力等方面的教育,并能通过一些可行的途径去实现,如建立培养环境,提高师资队伍质量,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等。在面向21世纪高校进行的体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过程中,排球运动将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陈磊,等.素质教育新论[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2]张晓红.对沈阳体育学院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目标的探讨[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3(2).
(临沂学院体育学院)
关键词:排球;人文素质 ;教学与训练
学校教育是培养人全面发展的重要场所。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排球作为体育教育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担负着培养学生基本能力的任务,也必然成为人文素质教育的载体。应当看到,长期以来,在我国教育体制的影响下,体育专业的学生综合文化知识相对薄弱。因此,体育院校的学生在提高专业能力的同时,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水平。当前,在着力提高竞技排球和加快普及群众性排球的体育环境下,使排球专业教学过程中进行人文素质的教育成为可能。
一、 排球教学训练过程中人文素质的培养内容
1. 中国女排“拼搏”精神与国人的爱国激情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
思想道德教育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文素质教育的灵魂和保证,它一方面从思想上政治上保证育人的方向,另一方面又给其他方面的教育提供了动力,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发展。体育运动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它与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命运紧密相连,当运动员在排球赛场上驰骋时,想到的应该是为国家的荣誉而战,而不会考虑自己的个人得失。爱国主义一直是我国的光荣传统,正是在这个精神的鼓舞下,老一代中国女排在著名教练袁伟民的带领下坚持“三从一大”的训练原则,狠抓坚强的训练作风和顽强拼搏的竞争精神,才取得了中国历史上家喻户晓的五连冠佳绩,创造了彪炳青史的“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女排精神,激励着现代中国女排将其发扬光大并再创辉煌。国人在女排精神的感染下,激起了强烈的爱国热情,他们勤奋学习,忘我工作,为国家建设出谋献策。中国女排“拼搏”精神是中国人民建设现代化祖国的精神,也是我国排球运动在培养人文素质方面的独特贡献。
2. 排球运动对学生集体主义观念的培养
排球运动是一个由集体共同完成的体育项目,它要求每位队员在刻苦训练提高个人技战术能力的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地完成与其他队员的周密配合。个人和集体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集体由个人组成,个人又包含于集体之中,集体中的每个人应该相互帮助,团结协作,谁都不能独立存在,缺少了哪一个都无法形成集体而取得比赛的胜利。场上不同的位置对队员的技战术要求也不同,每位队员都应该根据自己在场上位置的要求刻苦训练,做到技术全面,特点突出,在比赛中充分发挥每位队员的优势,形成前排三名队员能进攻能拦网,后排三名队员能防守能后排攻的“全面型”和“立体攻”的进攻战术体系,创造3 3>6的功效。在排球教学训练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排球运动对集体概念培养的特殊作用,教学训练中以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入手,培育学生的人文素质。
二、 排球教学训练过程中人文素质的培养途径
1. 创立培养环境
校园是学习的主要场所,是人生的一个大熔炉。校园的人文氛围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具有强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要优化校园人文氛围,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培养环境。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设置国家、学校所在省、市及学校有关排球运动历史的展览馆,使学生了解中国排球运动的真实发展历程,激发学生参与排球运动的热情;或组织参观国家女排训练基地,感受中国女排姑娘刻苦训练的场景,以此激励自己。(2)定期举办排球运动专题知识讲座,让学生了解本领域的前沿知识和学术动态,为自己以后的科研工作打下基础。(3)定期举办由权威老师主持的排球知识科讨会,让学生就自己对该领域前沿知识的把握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自我表达能力。(4)定期举办排球联赛或成立课余排球俱乐部,在校内经常组织排球比赛或与兄弟院校学生进行交流与协作,既提高了技战术,又增强了人际交往。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排球教师人文素质是关键。要加强和改革排球师资教育,大力提高排球师资培养质量,形成以引进高层次排球人才为龙头,培训全体排球教师为目标,培养骨干排球教师为重点的工作机制。具体做法有:(1)积极引进高层次排球人才,强化排球师资队伍整体素质。(2)颁布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政策。(3)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以教学效果与科研成果为依据,奖惩分明,激励排球教师不断地探索新教学方法和深入科研工作。
3. 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当前排球教学内容一般包括理论、实践和能力三部分内容,即排球运动概述,技战术理论分析与实际运用以及组织教学、竞赛和裁判工作的学习等等。这些内容主观上和客观上都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缺乏主动性,因此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应该对排球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首先调整技能教学和理论教学的时数比例,不能只重视技能而忽视理论的学习,理论知识应包括有助于学生从事终身体育的知识和社会需要的知识。其次要把文化教育同术科教育有机结合,将文化教育贯穿到术科教育中去,并在实际的排球教学中体现出来,不能将两者分开来。
三、小结
人文素质教育是当今中国乃至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历史赋予了学校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任,排球运动以其独特的功能和文化魅力承担了这个载体,通过排球运动的学习,能促进学生文化知识、道德品质、社会适应和审美能力等方面的教育,并能通过一些可行的途径去实现,如建立培养环境,提高师资队伍质量,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等。在面向21世纪高校进行的体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过程中,排球运动将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陈磊,等.素质教育新论[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2]张晓红.对沈阳体育学院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目标的探讨[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3(2).
(临沂学院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