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围绕人才培养要求,通过校企合作,建设一批优秀教学团队是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根本。本文结合2010年度模具设计与制造四川省级教学团队的建设实践,对高职教学团队的内涵、教学团队的结构和建设着力点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教学团队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高等教育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国务院、教育部、财政部先后出台了国发(2007)14号文件、教高(2007)1号文件和2号文件,全面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明确提出“加强教学团队建设,重点遴选和建设一批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和研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发扬传、帮、带的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这充分表明了国家对“实施质量工程、提高教学质量”的高度重视和坚强决心,也充分表明了加强高校教学团队建设在“实施质量工程、提高教学质量”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为此,笔者根据“质量工程”的精神和学科发展特点,在教学团队内涵分析基础上,结合本人几年来的探索与实践,针对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试图以教育教学最基础的因素——课程或课程群为核心构建教学团队,并通过有效的团队合作推动教学改革和研究,提高教师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
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在近3年的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中,为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教学能力强、勇于创新、特色鲜明、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进行了积极探索,本文结合2010年度模具设计与制造系列课程四川省级教学团队的建设实践,对高职教学团队的内涵、教学团队的结构和建设着力点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教学团队的内涵和特点
美国学者乔恩·卡曾巴赫和史密斯将团队定义为:由少数有互补技能,愿意为了共同的远景目标、业绩目标和方法而相互承担责任的个体所组成的群体。由此,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团队以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由专业带头人、专业中青年骨干教师以及其他专兼职教师(包括校内外兼职教师)组成,有共同愿景,团队内部角色与能力互补,成员之间相互沟通与信任,具有特定的团队精神与文化,有一定的自发行为与创造力的正式群体。教学团队,这一概念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内涵:
1.创新性 一个有效的团队必须是成员具有积极创新的精神。通过团队的努力,在教学中开展研究性教学、实践教学等系列教改项目,通过团队成员在教学方法上的创新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
2.高效教育团队主要以同一专业的同一课程(群)为域而组成 知识的专业性和传承性,决定了高校团队不能像企业生产和销售团队那样具有成员工作内容及背景的多样性。从完成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而言,同一专业或课程(群)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是必须的。
3.示范性 教学团队的组建及其工作开展,最终将产生一批精品课程、优秀教材、教研项目等标志性成果,教学团队自身和团队的这些成果也将成为教学改革的示范。
4.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的教学组织 团队组成人员在职称、年龄、学缘结构、教学经历等方面自然形成梯队形式,既保证了团队成员之间学术思想的开放多维性、教学交流中各层次知识结构能够互补短长的全面性,又保证了团队发展人才的有序传承。同时团队规模适度,保证成员之间能保持充分的沟通与交流。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应该是高校教学组织的一种组织形式,而不是一级行政机构,但它在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建设教学梯队等方面可以较好地弥补教研室职能的不足,并且可以加强教师间的感情联系和集体观念。
5.以深化教学改革为动力 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教学工作永恒的主题,实施质量工程是高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任务。深化教学改革是推动教学质量提高的动力,更是高校教学团队需要着力推进的重要工作。因此,以深化教学改革为动力理应成为教学团队区别于其他任何团队的基本特征,而教学团队自然应当成为以深化教学改革为动力的团队。
6.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是高校教学团队取得成功的关键 现行的高职院校教研室组织在实际运行中承担的主要是落实学院、系部安排的教学任务,同一教研室的教师之间竞争多于合作,缺乏交流与协作的内部机制,对提高教学质量,并没有共同负起应有的责任。但教学团队是本专业相同或相近课程教师组成的,团队内部倡导相互协作精神,个人目标和团队目标更具有一致性,每个成员都对团队共同的目标承担一定的责任。
二、教学团队建设的结构状况
1.以职业技术能力课程为平台构建教学团队 针对高职教育培养服务于区域经济,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特点,我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按照岗位(群)工作分析及论证,通过专业骨干教师和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的讨论和建议,开设了《冷冲压工艺及冲模设计》、《塑料成型工艺与塑模设计》、《模具制造技术》、《模具CAD/CAM应用》和《模具安装调试及维修》共五门适应职业岗位(群)需要的核心课程构建学习领域。建立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群、任务引领型课程,对专项技能和知识进行集成与整合,强调融合于各项实践行动中的最新知识、技能、方法和技巧。利用课程设计、实训实习、技能认证等实践教学环节对职业技术能力进行强化训练。
教學运行中,课程是最基础的因素,课程设置与建设很大程度上决定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在高校消费的主要产品是课程,学生在高校享受的优质教学资源是优质的课程。课程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因而模具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选择了基于专业核心课程为平台和依托,以核心课程的教师为成员,建设起了一支基于专业核心课程群为领域的教学团队。
2.多样化的学缘结构、专兼结合的“双师”队伍 学缘结构决定着团队成员之间学术思想是否开放多维,知识结构能否互补短长,而这一切又取决于团队成员的成长背景是单一还是多样。在团队建设中,我们始终坚持开放、多元的思想,避免单一的师资来源。同时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院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强调梯队建设,着眼于可持续发展 梯队的形成对教学基础条件建设、教学环节优化和青年教师成长帮助很大。目前团队有教授、副教授4名、讲师3名,企业兼职教师6名。其中50~60岁之间3人,40~50岁之间3人,30~40岁之间4人,30岁以下3人,平均年龄34.2岁,构成了职称结构、老中青结合有序传承的教学团队。
4.深化教学改革和教学效果评价改革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既要积极申报和参与教学研究的课题,努力搞好专业领域的教学、教改研究。在对教学团队教学效果评价过程中,既注重对团队的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课程改革、论文教材等显性成果的评价,又注重学生素质的提高、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团队带头人的影响力、团队的凝聚力等隐性成果的评价。
5.决策权共享的团队管理模式。教学团队的带人头人享有领导权,但是教学团队内部的决策权是民主的、共享的。在教学团队中,每一个成员既承担着一定的教学任务,又担任着一种团队角色,享有一份权利和义务,这样就能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团队集体智慧的作用。
三、教学团队建设的着力点
1.加强教学团队带头人的培养和遴选
教学团队的带头人应在学科领域内有一定的学术成就和学术洞察力,能够把握学科发展的前沿和未来方向;热爱教学工作,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娴熟的教学技巧;品格高尚,具有较强的领导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能够紧密联系团队成员,创建和谐的团队氛围。我院模具专业的教学团队,依托专业建设委员会,加大对带头人的培养力度,为教学团队带头人创造良好的教学、科研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其次,还制定了合理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形成了“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一般专业教师”的金字塔形人才梯队。
2.以校企合作为工作平台开展专业课程建设
模具设计与制造教学团队与中国大飞机公司、中国一汽、四川航天第七研究院、中国吉利汽车、新希望集团、中国长虹集团等二十多家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建立了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校企共同对教学计划的修订、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实验实训条件等方面开展合作与建设。在培养计划的制订过程当中,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按照企业需求,认真分析工作岗位职责,参照职业资格标准,以实际工作过程为基础进行培养计划的调整和课程体系的建设。
3.重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通过校企“两栖”途径,培养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创新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培养途径
模具设计与制造教学团队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从2006年至今,学院每年安排模具专业教师利用寒暑假到企业兼职、顶岗,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并出台了青年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进修的实施办法,以此来增进校企之间的人才互通。同时,还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力争打造成一支高水平的、专兼结合的优秀教师团队。
4.发挥行业协会优势、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
2009年,我院模具专业作为首批单位,正式成为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模具工业协会的会员。由此,模具设计与制造教学团队,依托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模具工业协会桥梁作用,服务四川模具工业发展,积极开展形式多样、互惠互利的产学研合作。团队教师积极同企业建立技术合作关系,担任企业技术顾问,为各企业进行专业培训和技术服务项。两年来,模具专业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科研优势先后为多家企业提供了模具设计、模具制造、产品造型设计等技术服务技术和培训项目,为模具专业产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平台。
5.通过境外培训等方式与国际接轨,着力于打造一流的教学团队
通过重点培养、合理引进,并安排教师到德国、新加坡、加拿大等先进国家的企业和职业院校培训学习等措施,使教师的职业能力、一体化教学能力和企业沟通能力等都得到大幅度提高。近几年,模具设计与制造教学团队先后5人次分赴国外企业或高职院校进修学习。专职教师的教学改革水平、科研水平也得到明显提高,申请国家专利技术、发表科研论文和出版高职专业教材、精品课程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
四、结语
高职院校教学团队作为一种创新型的高校基层教学组织,需要我们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系统地关注教学团队建设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加强管理创新,必须坚定的走与企业深度融合的道路,坚持与模具行业协会互惠互利、协作发展的道路,从中把握需求、汲取力量、培养学生、服务发展,进而凝炼和彰显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水平。当然,对现行的模具设计与制造教学团队的建设和改革,仍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号) [z].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处.2008年度高等职业院校国家级教学团队的基本要求[z].
[3]褚元娟.建设高职国家级教学团队的实践与探索[J].高等职业教育.2010(8).
[4]陶亦亦,胡清.基于多元课程模块的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09(5).
(作者单位: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高职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教学团队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高等教育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国务院、教育部、财政部先后出台了国发(2007)14号文件、教高(2007)1号文件和2号文件,全面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明确提出“加强教学团队建设,重点遴选和建设一批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和研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发扬传、帮、带的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这充分表明了国家对“实施质量工程、提高教学质量”的高度重视和坚强决心,也充分表明了加强高校教学团队建设在“实施质量工程、提高教学质量”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为此,笔者根据“质量工程”的精神和学科发展特点,在教学团队内涵分析基础上,结合本人几年来的探索与实践,针对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试图以教育教学最基础的因素——课程或课程群为核心构建教学团队,并通过有效的团队合作推动教学改革和研究,提高教师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
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在近3年的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中,为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教学能力强、勇于创新、特色鲜明、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进行了积极探索,本文结合2010年度模具设计与制造系列课程四川省级教学团队的建设实践,对高职教学团队的内涵、教学团队的结构和建设着力点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教学团队的内涵和特点
美国学者乔恩·卡曾巴赫和史密斯将团队定义为:由少数有互补技能,愿意为了共同的远景目标、业绩目标和方法而相互承担责任的个体所组成的群体。由此,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团队以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由专业带头人、专业中青年骨干教师以及其他专兼职教师(包括校内外兼职教师)组成,有共同愿景,团队内部角色与能力互补,成员之间相互沟通与信任,具有特定的团队精神与文化,有一定的自发行为与创造力的正式群体。教学团队,这一概念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内涵:
1.创新性 一个有效的团队必须是成员具有积极创新的精神。通过团队的努力,在教学中开展研究性教学、实践教学等系列教改项目,通过团队成员在教学方法上的创新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
2.高效教育团队主要以同一专业的同一课程(群)为域而组成 知识的专业性和传承性,决定了高校团队不能像企业生产和销售团队那样具有成员工作内容及背景的多样性。从完成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而言,同一专业或课程(群)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是必须的。
3.示范性 教学团队的组建及其工作开展,最终将产生一批精品课程、优秀教材、教研项目等标志性成果,教学团队自身和团队的这些成果也将成为教学改革的示范。
4.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的教学组织 团队组成人员在职称、年龄、学缘结构、教学经历等方面自然形成梯队形式,既保证了团队成员之间学术思想的开放多维性、教学交流中各层次知识结构能够互补短长的全面性,又保证了团队发展人才的有序传承。同时团队规模适度,保证成员之间能保持充分的沟通与交流。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应该是高校教学组织的一种组织形式,而不是一级行政机构,但它在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建设教学梯队等方面可以较好地弥补教研室职能的不足,并且可以加强教师间的感情联系和集体观念。
5.以深化教学改革为动力 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教学工作永恒的主题,实施质量工程是高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任务。深化教学改革是推动教学质量提高的动力,更是高校教学团队需要着力推进的重要工作。因此,以深化教学改革为动力理应成为教学团队区别于其他任何团队的基本特征,而教学团队自然应当成为以深化教学改革为动力的团队。
6.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是高校教学团队取得成功的关键 现行的高职院校教研室组织在实际运行中承担的主要是落实学院、系部安排的教学任务,同一教研室的教师之间竞争多于合作,缺乏交流与协作的内部机制,对提高教学质量,并没有共同负起应有的责任。但教学团队是本专业相同或相近课程教师组成的,团队内部倡导相互协作精神,个人目标和团队目标更具有一致性,每个成员都对团队共同的目标承担一定的责任。
二、教学团队建设的结构状况
1.以职业技术能力课程为平台构建教学团队 针对高职教育培养服务于区域经济,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特点,我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按照岗位(群)工作分析及论证,通过专业骨干教师和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的讨论和建议,开设了《冷冲压工艺及冲模设计》、《塑料成型工艺与塑模设计》、《模具制造技术》、《模具CAD/CAM应用》和《模具安装调试及维修》共五门适应职业岗位(群)需要的核心课程构建学习领域。建立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群、任务引领型课程,对专项技能和知识进行集成与整合,强调融合于各项实践行动中的最新知识、技能、方法和技巧。利用课程设计、实训实习、技能认证等实践教学环节对职业技术能力进行强化训练。
教學运行中,课程是最基础的因素,课程设置与建设很大程度上决定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在高校消费的主要产品是课程,学生在高校享受的优质教学资源是优质的课程。课程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因而模具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选择了基于专业核心课程为平台和依托,以核心课程的教师为成员,建设起了一支基于专业核心课程群为领域的教学团队。
2.多样化的学缘结构、专兼结合的“双师”队伍 学缘结构决定着团队成员之间学术思想是否开放多维,知识结构能否互补短长,而这一切又取决于团队成员的成长背景是单一还是多样。在团队建设中,我们始终坚持开放、多元的思想,避免单一的师资来源。同时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院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强调梯队建设,着眼于可持续发展 梯队的形成对教学基础条件建设、教学环节优化和青年教师成长帮助很大。目前团队有教授、副教授4名、讲师3名,企业兼职教师6名。其中50~60岁之间3人,40~50岁之间3人,30~40岁之间4人,30岁以下3人,平均年龄34.2岁,构成了职称结构、老中青结合有序传承的教学团队。
4.深化教学改革和教学效果评价改革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既要积极申报和参与教学研究的课题,努力搞好专业领域的教学、教改研究。在对教学团队教学效果评价过程中,既注重对团队的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课程改革、论文教材等显性成果的评价,又注重学生素质的提高、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团队带头人的影响力、团队的凝聚力等隐性成果的评价。
5.决策权共享的团队管理模式。教学团队的带人头人享有领导权,但是教学团队内部的决策权是民主的、共享的。在教学团队中,每一个成员既承担着一定的教学任务,又担任着一种团队角色,享有一份权利和义务,这样就能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团队集体智慧的作用。
三、教学团队建设的着力点
1.加强教学团队带头人的培养和遴选
教学团队的带头人应在学科领域内有一定的学术成就和学术洞察力,能够把握学科发展的前沿和未来方向;热爱教学工作,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娴熟的教学技巧;品格高尚,具有较强的领导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能够紧密联系团队成员,创建和谐的团队氛围。我院模具专业的教学团队,依托专业建设委员会,加大对带头人的培养力度,为教学团队带头人创造良好的教学、科研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其次,还制定了合理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形成了“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一般专业教师”的金字塔形人才梯队。
2.以校企合作为工作平台开展专业课程建设
模具设计与制造教学团队与中国大飞机公司、中国一汽、四川航天第七研究院、中国吉利汽车、新希望集团、中国长虹集团等二十多家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建立了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校企共同对教学计划的修订、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实验实训条件等方面开展合作与建设。在培养计划的制订过程当中,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按照企业需求,认真分析工作岗位职责,参照职业资格标准,以实际工作过程为基础进行培养计划的调整和课程体系的建设。
3.重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通过校企“两栖”途径,培养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创新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培养途径
模具设计与制造教学团队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从2006年至今,学院每年安排模具专业教师利用寒暑假到企业兼职、顶岗,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并出台了青年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进修的实施办法,以此来增进校企之间的人才互通。同时,还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力争打造成一支高水平的、专兼结合的优秀教师团队。
4.发挥行业协会优势、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
2009年,我院模具专业作为首批单位,正式成为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模具工业协会的会员。由此,模具设计与制造教学团队,依托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模具工业协会桥梁作用,服务四川模具工业发展,积极开展形式多样、互惠互利的产学研合作。团队教师积极同企业建立技术合作关系,担任企业技术顾问,为各企业进行专业培训和技术服务项。两年来,模具专业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科研优势先后为多家企业提供了模具设计、模具制造、产品造型设计等技术服务技术和培训项目,为模具专业产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平台。
5.通过境外培训等方式与国际接轨,着力于打造一流的教学团队
通过重点培养、合理引进,并安排教师到德国、新加坡、加拿大等先进国家的企业和职业院校培训学习等措施,使教师的职业能力、一体化教学能力和企业沟通能力等都得到大幅度提高。近几年,模具设计与制造教学团队先后5人次分赴国外企业或高职院校进修学习。专职教师的教学改革水平、科研水平也得到明显提高,申请国家专利技术、发表科研论文和出版高职专业教材、精品课程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
四、结语
高职院校教学团队作为一种创新型的高校基层教学组织,需要我们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系统地关注教学团队建设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加强管理创新,必须坚定的走与企业深度融合的道路,坚持与模具行业协会互惠互利、协作发展的道路,从中把握需求、汲取力量、培养学生、服务发展,进而凝炼和彰显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水平。当然,对现行的模具设计与制造教学团队的建设和改革,仍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号) [z].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处.2008年度高等职业院校国家级教学团队的基本要求[z].
[3]褚元娟.建设高职国家级教学团队的实践与探索[J].高等职业教育.2010(8).
[4]陶亦亦,胡清.基于多元课程模块的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09(5).
(作者单位: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