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学、合理地制定高校本科生培养方案是提高培养质量、增强毕业生适用性、促进就业的关键,本文从水资源格局变化、专业规范修订、办学目标转变及原培养方案的不足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水文水资源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改革的必要性,并对原有的方案进行了调整完善,以期提高培养质量并为同行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文水资源工程;培养方案;教学研究型
科学、合理地制定高校本科生培养方案是提高培养质量、增强毕业生适用性、促进就业的关键,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当然也不例外,尤其是我国水资源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本专业所秉承的历史使命也在不断的变化、培养目标也需要不断调整的今天,对其培养方案进行改革和修订也就非常必要。同时,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本科专业规范修订、我校已确定了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目标、原有培养方案存在的诸多问题急需解决,都使改革培养方案成为当务之急。
一、修订后的专业规范主要内容
2009年6月教育部水利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在内蒙古农业大学召开会议,主要议题就是讨论通过了新修订的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本科专业规范,新规范在总结水文学科近年来发展变化及老规范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基础上,进行了规范的修订和补充。
(一)规范要求知识结构总体框架
本专业教育内容和知识体系按照顶层设计的方法,由普通教育内容、专业教育内容和综合教育内容三大部分及15个知识体系构成。知识结构总体框架及知识体系的建议学分数见表1。
(二)知识体系
知识体系由知识领域、知识单元和知识点三个层次组成。本专业的知识领域应包括应用水文与水灾害防治、水资源利用与管理、水环境与水生态保护等三个;每个知识领域又可以分解成普通教育主要知识单元、相关学科基础知识单元、本学科专业知识单元等几个知识单元;一个知识单元又包括若干个知识点。
表1:知识结构总体框架
(三)课程体系
(1)普通教育各知识单元的主要课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法律基础、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化学、大学语文、大学英语、计算机信息技术、计算机高级语言和体育等。
(2)相关学科基础和本学科专业各知识单元的主要课程
包括应选核心课程(见表2)及可选核心课程(见表3), 应选核心课程是各个学校本专业的必修课程;各个学校本专业应在可选核心课程中根据自身实际至少至少选择5门。
(3)实践教学
包括课程实验,课程实习,专业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其中每个课程设计一般安排1~2周,毕业设计不少于12周。实践教学内容根据各校所选课程和自身实际安排。
表2: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应选核心课程情况表
表3: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可选核心课程情况表
二、教学研究型大学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经过近60年办学的积累和沉淀,我校已制定了由教学型大学逐步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变的办学目标。教学型大学主要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完成从“方案”到“产品”的转化;而教学研究型大学主要培养设计型技术人才,承担从“原理”到“方案”的转化。因此,教学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应该知识面更宽,应变能力更强,综合素质过硬,是具有一定的复合知识、有开拓精神和研究潜力、以技术开发、技术应用为主的高级专门人才。要完成这样的培养任务,培养方案的改革就在所难免。
三、我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本科专业原有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
我校自2002开设水文水资源工程本科专业,原有的培养方案从当年开始招收本科生使用至今,面对新的形势有很多不能适应的地方。
(1)知识领域不够完善。根据规范,本专业知识领域应包括应用水文与水灾害防治、水资源利用与管理、水环境与水生态保护等,而我校原有培养方案着重基础水文研究和水资源利用和管理,很少涉及水灾害防治、水环境与水生态保护的领域,已明显不符合新形势要求。
(2)课程体系不够合理。由于知识领域不完善,导致课程体系的不合理,没有开设水灾害预测及防治、水环境评价和保护、水污染控制等方面的课程。
(3)研究对象不够全面。本专业是以地球科学基本理论为基础,研究水资源的分布、形成、演化等,而水资源是一个包括地表水、地下水的复杂系统,它们之间还不断地相互转化,所以研究对象应同时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我校原有培养方案着重地表水的学习研究,很少涉及地下水,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不足。
(4)教学计划中有些课程安排不合适。部分专业课程及专业基础课理论学时短学分少,致使授课过程中部分知识点无法充分展开,致使学生在少数知识点的掌握上仅能浮于其表;还存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及实践环节所占比例过少,个别课程前后衔接不好,课程内容存在重复的问题。
四、培养方案改革与修订
顺应学校办学目标的调整,根据专业规范的要求,结合原有培养方案的不足,从2010年5月份开始,我们对水文水资源工程本科生培养方案进行了改革调整。
(一)专业培养目标
为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水文水资源专业知识、人文科学知识及较强的计算机、外语等方面的应用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能在水利、能源、交通、农林等部门从事水文计算、水情测报、水资源评价、水资源规划、水灾害防治、水环境保护等工作,并能胜任教学与基础理论研究等。
(二)专业培养规格及要求
本科毕业。要求掌握水信息采集及处理、水灾害预测及防治、水资源评价规划与管理、水环境评价和保护、水污染控制、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和运行管理中水文水利计算、地下水模拟等方面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得工程测量、科学计算、实验和测试等方面基本训练,具有应用所学专业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开展科学研究以及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三)课程体系及课程结构
普通教育各知识单元的主要课程变动不大。学科基础和专业课程主要作如下调整:增加水环境化学、水文统计、水生态学基础、地下水水文学、水灾害防治、地下水动力学等课程,环境水利改为水环境规划与保护,水利水能规划和水文分析计算合并为水文水利计算,径流形成原理改为水文学原理,水文地质学基础改为水文地质勘察,水文预报和中长期水文预报合并为水文预报。另外有些课程的学时或授课学期根据需要有所变动,同时增加实践课学时。
调整后课程结构为:本专业总学分 180 学分,其中必修课122.5 学分(比例68.1 %),选修课 57.5 学分(比例 31.9 %),公共基础课 60.5 学分(比例 33.6 %),专业基础课 33 学分(比例18.4 %),专业限定选修课 29.5 学分(比例16.4 %),专业任意选修课 20 学分(比例 11.1%),素质类选修课 8 学分(比例 4.4 %),集中实践环节 29 学分(比例 16.1%)。
五、結语
经过反复讨论和多次修改的新培养方案在2010年8月份最终定稿并开始实施。新方案明确了培养目标、强化了培养要求、拓宽了知识领域、优化了课程结构,更能适应我校办学方向和新的变化,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同时也应看到,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新方案也要经受实践的检验,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调整和完善。
教改项目: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本科教育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序号:200905。
[参考文献]
[1]周训.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修订的若干思考[J].中国地质教育,2005(1):56~58.
[2]王文川.水文水资源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51.
[3]罗冬兰.应用型高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研究.时代月刊,2007(3):176~177.
[4]教育部水利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规范,2009.6
(作者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郑州)
[关键词]水文水资源工程;培养方案;教学研究型
科学、合理地制定高校本科生培养方案是提高培养质量、增强毕业生适用性、促进就业的关键,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当然也不例外,尤其是我国水资源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本专业所秉承的历史使命也在不断的变化、培养目标也需要不断调整的今天,对其培养方案进行改革和修订也就非常必要。同时,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本科专业规范修订、我校已确定了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目标、原有培养方案存在的诸多问题急需解决,都使改革培养方案成为当务之急。
一、修订后的专业规范主要内容
2009年6月教育部水利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在内蒙古农业大学召开会议,主要议题就是讨论通过了新修订的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本科专业规范,新规范在总结水文学科近年来发展变化及老规范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基础上,进行了规范的修订和补充。
(一)规范要求知识结构总体框架
本专业教育内容和知识体系按照顶层设计的方法,由普通教育内容、专业教育内容和综合教育内容三大部分及15个知识体系构成。知识结构总体框架及知识体系的建议学分数见表1。
(二)知识体系
知识体系由知识领域、知识单元和知识点三个层次组成。本专业的知识领域应包括应用水文与水灾害防治、水资源利用与管理、水环境与水生态保护等三个;每个知识领域又可以分解成普通教育主要知识单元、相关学科基础知识单元、本学科专业知识单元等几个知识单元;一个知识单元又包括若干个知识点。
表1:知识结构总体框架
(三)课程体系
(1)普通教育各知识单元的主要课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法律基础、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化学、大学语文、大学英语、计算机信息技术、计算机高级语言和体育等。
(2)相关学科基础和本学科专业各知识单元的主要课程
包括应选核心课程(见表2)及可选核心课程(见表3), 应选核心课程是各个学校本专业的必修课程;各个学校本专业应在可选核心课程中根据自身实际至少至少选择5门。
(3)实践教学
包括课程实验,课程实习,专业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其中每个课程设计一般安排1~2周,毕业设计不少于12周。实践教学内容根据各校所选课程和自身实际安排。
表2: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应选核心课程情况表
表3: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可选核心课程情况表
二、教学研究型大学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经过近60年办学的积累和沉淀,我校已制定了由教学型大学逐步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变的办学目标。教学型大学主要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完成从“方案”到“产品”的转化;而教学研究型大学主要培养设计型技术人才,承担从“原理”到“方案”的转化。因此,教学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应该知识面更宽,应变能力更强,综合素质过硬,是具有一定的复合知识、有开拓精神和研究潜力、以技术开发、技术应用为主的高级专门人才。要完成这样的培养任务,培养方案的改革就在所难免。
三、我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本科专业原有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
我校自2002开设水文水资源工程本科专业,原有的培养方案从当年开始招收本科生使用至今,面对新的形势有很多不能适应的地方。
(1)知识领域不够完善。根据规范,本专业知识领域应包括应用水文与水灾害防治、水资源利用与管理、水环境与水生态保护等,而我校原有培养方案着重基础水文研究和水资源利用和管理,很少涉及水灾害防治、水环境与水生态保护的领域,已明显不符合新形势要求。
(2)课程体系不够合理。由于知识领域不完善,导致课程体系的不合理,没有开设水灾害预测及防治、水环境评价和保护、水污染控制等方面的课程。
(3)研究对象不够全面。本专业是以地球科学基本理论为基础,研究水资源的分布、形成、演化等,而水资源是一个包括地表水、地下水的复杂系统,它们之间还不断地相互转化,所以研究对象应同时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我校原有培养方案着重地表水的学习研究,很少涉及地下水,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不足。
(4)教学计划中有些课程安排不合适。部分专业课程及专业基础课理论学时短学分少,致使授课过程中部分知识点无法充分展开,致使学生在少数知识点的掌握上仅能浮于其表;还存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及实践环节所占比例过少,个别课程前后衔接不好,课程内容存在重复的问题。
四、培养方案改革与修订
顺应学校办学目标的调整,根据专业规范的要求,结合原有培养方案的不足,从2010年5月份开始,我们对水文水资源工程本科生培养方案进行了改革调整。
(一)专业培养目标
为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水文水资源专业知识、人文科学知识及较强的计算机、外语等方面的应用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能在水利、能源、交通、农林等部门从事水文计算、水情测报、水资源评价、水资源规划、水灾害防治、水环境保护等工作,并能胜任教学与基础理论研究等。
(二)专业培养规格及要求
本科毕业。要求掌握水信息采集及处理、水灾害预测及防治、水资源评价规划与管理、水环境评价和保护、水污染控制、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和运行管理中水文水利计算、地下水模拟等方面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得工程测量、科学计算、实验和测试等方面基本训练,具有应用所学专业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开展科学研究以及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三)课程体系及课程结构
普通教育各知识单元的主要课程变动不大。学科基础和专业课程主要作如下调整:增加水环境化学、水文统计、水生态学基础、地下水水文学、水灾害防治、地下水动力学等课程,环境水利改为水环境规划与保护,水利水能规划和水文分析计算合并为水文水利计算,径流形成原理改为水文学原理,水文地质学基础改为水文地质勘察,水文预报和中长期水文预报合并为水文预报。另外有些课程的学时或授课学期根据需要有所变动,同时增加实践课学时。
调整后课程结构为:本专业总学分 180 学分,其中必修课122.5 学分(比例68.1 %),选修课 57.5 学分(比例 31.9 %),公共基础课 60.5 学分(比例 33.6 %),专业基础课 33 学分(比例18.4 %),专业限定选修课 29.5 学分(比例16.4 %),专业任意选修课 20 学分(比例 11.1%),素质类选修课 8 学分(比例 4.4 %),集中实践环节 29 学分(比例 16.1%)。
五、結语
经过反复讨论和多次修改的新培养方案在2010年8月份最终定稿并开始实施。新方案明确了培养目标、强化了培养要求、拓宽了知识领域、优化了课程结构,更能适应我校办学方向和新的变化,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同时也应看到,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新方案也要经受实践的检验,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调整和完善。
教改项目: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本科教育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序号:200905。
[参考文献]
[1]周训.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修订的若干思考[J].中国地质教育,2005(1):56~58.
[2]王文川.水文水资源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51.
[3]罗冬兰.应用型高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研究.时代月刊,2007(3):176~177.
[4]教育部水利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规范,2009.6
(作者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郑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