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灵动力量的崛起是因为“比别人早走了一步”。通过不断和大影视公司合作,他们的行业经验和制作水平在迅速累积,“在这个行业,我们很有信心做到本土第一。”
今年7月,电影《画皮Ⅱ》攻破7亿票房大关,成为本年度迄今为止的票房冠军。尽管影片3D效果存在争议 ,但3D版实实在在地在排片及票价方面为该片票房做出了极大贡献。《画皮Ⅱ》的3D制作团队——北京灵动力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也一战成名。从最早制作3D动画片,到为好莱坞电影做3D转制“代工”,再到《画皮Ⅱ》接手全片3D转制,以及现在对3D电视的开发,灵动力量的3D版图越来越有模样。
先行一步做3D
北京亮马桥一处很不起眼的小巷,刚走进去时记者怀疑自己找错了地方。直到再走200米左右,穿过高耸的大铁门,终于柳暗花明又一村。灵动力量北京分部坐落在一片整洁如新的绿地上。7月中旬,灵动力量总部高调落户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总部的100多人,加上留守北京的员工,公司现在已经有近200人的队伍。
灵动力量成立于2007年,原先的名字叫“灵动力量科技有限公司”,主做动画片后期制作,偶尔也做电影后制。2008年,美国的《地心历险记》和《闪电狗》两部3D动画片在中国拿到1.5亿元票房,迪士尼表示将来不再生产2D动画片。此时国内零星出现了几部3D电影。此时,北京缘成中视传媒广告有限公司董事长梁汉森制作了动画片《大闹天宫前传》,他找到灵动力量,商讨将该动画片转制成3D电影的可行性,灵动力量接了这个活儿,然后用了半年多时间,招聘了一百多人,请了不少专家学者,一起摸着石头过河,探索3D转制的方法。当时《阿凡达》还未面世。
“由于缺乏经验,大家都是为了3D而3D,做了很多‘出屏’效果,让影片中的物体‘飞’出银幕,然后请了一些人来看,大家看了15分钟就生理不适,快吐了。”公司董事兼COO谌鸿翔回忆到当时与3D技术的初次接触。
有了这个教训,他们意识到做3D首先要考虑观影舒适度,于是又重新调整全片。该片于2009年国庆档上映,撞上《建国大业》,票房只有500多万。
两个月后,《阿凡达》登陆全球,“整个行业爆炸了。”“3D”迅速成为街知巷闻的新名词。而因为有了《齐天大圣前传》这样一个小案例,灵动力量开始承接好莱坞电影的3D转制工作。参加完美国不同公司的测试,再跟全世界其他特效公司一起竞标,灵动力量逐渐拿到一些项目。那时不光中国的3D市场不成熟,美国也刚刚起步,二者起点差不多。在接手《画皮Ⅱ》之前,灵动力量共参与了5部好莱坞电影的3D转制,包括《生化危机4》( Resident Evil: Afterlife)、《食人鱼3D 》(Piranha 3D)、《蛮王柯南》(Conan the Barbarian)、《惊天战神》(Immortals)和《驱魔者》(Priest)。
质量标准无定论
之前参与的好莱坞项目中,灵动力量只承接了部分工作,《画皮Ⅱ》是公司第一次接手全片3D转制。好莱坞有成熟工业体系,为了保障项目执行的安全,往往把一部电影拆解成多个部分,让世界各地的转制公司分头进行。“《画皮Ⅱ》是我们第一次做全片,第一次要跟后期的各个部门衔接,而且档期很吃紧,所以压力特别大。”
《画皮Ⅱ》》2012年6月28日的上映档期,是早在2011年年底定下的。而灵动力量介入该项目的时间则是去年10月份,电影拍完之前。
“如果时间长一点,可以磨合得更好。”谌鸿翔说,“一共1777个镜头,特效镜头1200多个,但直到二月底我们才拿到第一批素材,真正做起来只花了3个多月。”
谌鸿翔不认为《画皮Ⅱ》的票房成功应归于3D效果。“3D只是锦上添花。”他也坦承,最终效果有瑕疵,时间紧不能成为借口,首先是经验问题,其次是各部门衔接,另外还有一个关键问题:好与不好的质量标准是什么?他反复强调对“标准问题”的困惑,毕竟3D技术的崛起也只有短短三年,整个行业目前还没有建立起统一标准体系。
“中国观众判断一部影片的3D效果好与不好很简单:一、摘了眼镜看,是双影就是真3D,不是双影就是假3D;二、‘出屏’,希望很多东西从屏幕里飞出来冲击观者视线。”谌鸿翔表示,“根据我们和好莱坞的沟通,这两点其实都是忌讳的。不断改变景深,人眼会很难受,会牺牲舒适度。”
“有偏见”的不仅是观众,制片方的看法也差不多,因此说服创作团队成为一项重要工作。谌鸿翔表示,《太极》比《画皮Ⅱ》的制作顺利,除了经验的增长,和创作团队的沟通也比原先更及时和顺畅。“3D制作应该是贯穿电影制作始终的,在拍摄期间介入会好很多,做分镜头脚本时介入是最好的。”
相比好莱坞项目,目前国产片的3D转制往往时间更紧,《太极》是2个月一部,两部4个月就完成了,“真是‘太急’。”该片3D效果比《画皮Ⅱ》有了进步,但仍然不能说完美,只能说“更符合中国人的需求,保证摘了眼镜看是双影”。
3D产业空间大
虽然3D转制目前市场行情不错,但随着越来越多公司的加入带来的竞争激化,未来价格回落和利润摊薄不可避免,公司长远发展必然要想其他出路。灵动力量的发展方向是做“3D技术总包公司”,谌鸿翔说下一步计划将公司业务分为三大块:3D综合解决方案、后期转制以及3D电视。
由纯粹的后期制作开始向前期拍摄介入,这就是“3D综合解决方案”要做的事。例如正在制作中的电影《金刚王》,他们的做法是:先总包后期,复杂镜头采用3D实拍,其他部分再转制成3D。因此3D制作除了配置3D实拍设备以外,还涉及调光、布景、演员等诸多因素,需要一套新的管理技术。
灵动力量今年总共接了四个电影项目:《画皮Ⅱ》《太极》系列以及正在拍摄中的《金刚王》。谌鸿翔表示,公司一年的最大承接量是6部,这样才可控制风险,保证质量。他们现在更关注的是搭建新的电视平台,操作互联网3D和电视3D业务,“我们认为这部分业务马上就会兴起,许多电视都将带有3D功能。”他告诉记者,公司在电视方面马上会有较大动作。
灵动力量还有一个三年上市计划,在此之前将完成对特效、DI公司的并购工作,打通后期制作产业链。“先把自身做强做大,再考虑和其他公司形成投资关系。”
今年7月,电影《画皮Ⅱ》攻破7亿票房大关,成为本年度迄今为止的票房冠军。尽管影片3D效果存在争议 ,但3D版实实在在地在排片及票价方面为该片票房做出了极大贡献。《画皮Ⅱ》的3D制作团队——北京灵动力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也一战成名。从最早制作3D动画片,到为好莱坞电影做3D转制“代工”,再到《画皮Ⅱ》接手全片3D转制,以及现在对3D电视的开发,灵动力量的3D版图越来越有模样。
先行一步做3D
北京亮马桥一处很不起眼的小巷,刚走进去时记者怀疑自己找错了地方。直到再走200米左右,穿过高耸的大铁门,终于柳暗花明又一村。灵动力量北京分部坐落在一片整洁如新的绿地上。7月中旬,灵动力量总部高调落户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总部的100多人,加上留守北京的员工,公司现在已经有近200人的队伍。
灵动力量成立于2007年,原先的名字叫“灵动力量科技有限公司”,主做动画片后期制作,偶尔也做电影后制。2008年,美国的《地心历险记》和《闪电狗》两部3D动画片在中国拿到1.5亿元票房,迪士尼表示将来不再生产2D动画片。此时国内零星出现了几部3D电影。此时,北京缘成中视传媒广告有限公司董事长梁汉森制作了动画片《大闹天宫前传》,他找到灵动力量,商讨将该动画片转制成3D电影的可行性,灵动力量接了这个活儿,然后用了半年多时间,招聘了一百多人,请了不少专家学者,一起摸着石头过河,探索3D转制的方法。当时《阿凡达》还未面世。
“由于缺乏经验,大家都是为了3D而3D,做了很多‘出屏’效果,让影片中的物体‘飞’出银幕,然后请了一些人来看,大家看了15分钟就生理不适,快吐了。”公司董事兼COO谌鸿翔回忆到当时与3D技术的初次接触。
有了这个教训,他们意识到做3D首先要考虑观影舒适度,于是又重新调整全片。该片于2009年国庆档上映,撞上《建国大业》,票房只有500多万。
两个月后,《阿凡达》登陆全球,“整个行业爆炸了。”“3D”迅速成为街知巷闻的新名词。而因为有了《齐天大圣前传》这样一个小案例,灵动力量开始承接好莱坞电影的3D转制工作。参加完美国不同公司的测试,再跟全世界其他特效公司一起竞标,灵动力量逐渐拿到一些项目。那时不光中国的3D市场不成熟,美国也刚刚起步,二者起点差不多。在接手《画皮Ⅱ》之前,灵动力量共参与了5部好莱坞电影的3D转制,包括《生化危机4》( Resident Evil: Afterlife)、《食人鱼3D 》(Piranha 3D)、《蛮王柯南》(Conan the Barbarian)、《惊天战神》(Immortals)和《驱魔者》(Priest)。
质量标准无定论
之前参与的好莱坞项目中,灵动力量只承接了部分工作,《画皮Ⅱ》是公司第一次接手全片3D转制。好莱坞有成熟工业体系,为了保障项目执行的安全,往往把一部电影拆解成多个部分,让世界各地的转制公司分头进行。“《画皮Ⅱ》是我们第一次做全片,第一次要跟后期的各个部门衔接,而且档期很吃紧,所以压力特别大。”
《画皮Ⅱ》》2012年6月28日的上映档期,是早在2011年年底定下的。而灵动力量介入该项目的时间则是去年10月份,电影拍完之前。
“如果时间长一点,可以磨合得更好。”谌鸿翔说,“一共1777个镜头,特效镜头1200多个,但直到二月底我们才拿到第一批素材,真正做起来只花了3个多月。”
谌鸿翔不认为《画皮Ⅱ》的票房成功应归于3D效果。“3D只是锦上添花。”他也坦承,最终效果有瑕疵,时间紧不能成为借口,首先是经验问题,其次是各部门衔接,另外还有一个关键问题:好与不好的质量标准是什么?他反复强调对“标准问题”的困惑,毕竟3D技术的崛起也只有短短三年,整个行业目前还没有建立起统一标准体系。
“中国观众判断一部影片的3D效果好与不好很简单:一、摘了眼镜看,是双影就是真3D,不是双影就是假3D;二、‘出屏’,希望很多东西从屏幕里飞出来冲击观者视线。”谌鸿翔表示,“根据我们和好莱坞的沟通,这两点其实都是忌讳的。不断改变景深,人眼会很难受,会牺牲舒适度。”
“有偏见”的不仅是观众,制片方的看法也差不多,因此说服创作团队成为一项重要工作。谌鸿翔表示,《太极》比《画皮Ⅱ》的制作顺利,除了经验的增长,和创作团队的沟通也比原先更及时和顺畅。“3D制作应该是贯穿电影制作始终的,在拍摄期间介入会好很多,做分镜头脚本时介入是最好的。”
相比好莱坞项目,目前国产片的3D转制往往时间更紧,《太极》是2个月一部,两部4个月就完成了,“真是‘太急’。”该片3D效果比《画皮Ⅱ》有了进步,但仍然不能说完美,只能说“更符合中国人的需求,保证摘了眼镜看是双影”。
3D产业空间大
虽然3D转制目前市场行情不错,但随着越来越多公司的加入带来的竞争激化,未来价格回落和利润摊薄不可避免,公司长远发展必然要想其他出路。灵动力量的发展方向是做“3D技术总包公司”,谌鸿翔说下一步计划将公司业务分为三大块:3D综合解决方案、后期转制以及3D电视。
由纯粹的后期制作开始向前期拍摄介入,这就是“3D综合解决方案”要做的事。例如正在制作中的电影《金刚王》,他们的做法是:先总包后期,复杂镜头采用3D实拍,其他部分再转制成3D。因此3D制作除了配置3D实拍设备以外,还涉及调光、布景、演员等诸多因素,需要一套新的管理技术。
灵动力量今年总共接了四个电影项目:《画皮Ⅱ》《太极》系列以及正在拍摄中的《金刚王》。谌鸿翔表示,公司一年的最大承接量是6部,这样才可控制风险,保证质量。他们现在更关注的是搭建新的电视平台,操作互联网3D和电视3D业务,“我们认为这部分业务马上就会兴起,许多电视都将带有3D功能。”他告诉记者,公司在电视方面马上会有较大动作。
灵动力量还有一个三年上市计划,在此之前将完成对特效、DI公司的并购工作,打通后期制作产业链。“先把自身做强做大,再考虑和其他公司形成投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