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采用以行动为导向的方法设计电视编导专业的理论和实训教学,明确技能目标,提炼系统化工作过程,遵循学生由低到高的认知规律设计教学情境和项目。学生在职业情境中行动,教师适时指导。实践证明行动导向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职业精神,提高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
关键词:行动导向;电视编导;教学;教学情境
Application of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in TV editing & directing teaching
Wang Huimin
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65,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action-oriented approach, teachers design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teaching of TV editing & directing, clarify the objectives of professional skills, refine the systematic working process and design the teaching scenarios and teaching project, following the students’ cognitive rules. Students act in the professional situations and teachers give them timely guidance. Practice proves the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can cultivate the students’ professional spirit, improve their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enhance their employability.
Key words: action-orientation; TV editing & directing; teaching; teaching scenarios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作为应用型专业,学生除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之外,还需要较高的技能水平。严峻的就业形势也对学生技能提出更高的要求,有些学校规定学生必须有学士学位证书和一项技能证书才能毕业,因此提高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已经成为电视编导专业教学的关键。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主要特色是强化技能、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近年来,我们采用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法设计电视节目编导等专业的主干课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行动导向的课程教学设计原则
行动导向的教学强调:“学生作为学习的行动主体,要以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以基于职业情境的学习情境中的行动过程为途径,以独立地计划、独立地实施与独立地评估即自我调节的行动为方法,以师生及学生之间互动的合作行动为方式,以强调学习中学生自我构建的行动过程为学习过程,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整合后形成的行动能力为评价标准。以行动导向设计课程教学,需要明确课程教学技能目标,分析技能目标的典型工作任务和系统化工作过程,依据工作过程的环节设计教学情境和教学任务。它运用能力递增法,依照学生从低级到高级的认知规律来安排教学内容,强调在学生的自主行动中培养技能。其目标不仅是提高技能,而且要在工作情境中体味、培育职业精神,利于就业能力的提高。
2系统化工作过程的提炼
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要求,课程技能目标要对应学生的就业岗位,电视编导专业的就业岗位是各类传媒和影视制作机构的电视节目编导、策划、摄像、撰稿及后期制作等,而电视节目编导则是其中需要具备综合技能的岗位。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电视节目编导等课程侧重于电视新闻纪实节目的编导技能培养。
工作过程是指“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在电视台和电视制作公司,电视节目编导的任务就是以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事物、事件等为主要内容,创作一部完整的电视新闻纪实作品,基本要经过以下工作程序:策划节目→寻找新闻线索→确定选题→联系采访人→现场采访和摄制→写作解说词→编辑画面→字幕制作和音响合成。在这个工作程序中可寻找到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之中而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即系统化工作过程,在这里可提炼为3个必经的工作环节:节目的策划、节目的摄制、节目的后期制作。
3教学情境的设计
设计教学情境要紧密结合技能目标。一项技能目标的培养往往需要多个教学情境承担,要遵循学生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把这些教学情境排好顺序。经过认真思考,教学情境设计为“不同类型的新闻纪实节目创作”,依次为新闻消息创作、新闻深度报道创作、专题节目创作、纪录片创作,从第一个情境到第四个情境,复杂度和难度在递增,也意味着学生所学知识难度的递增和能力的循序渐进。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成功编导一部电视作品要经历策划、记者、摄像师、灯光师、撰稿、编辑、字幕员、音响师等多个岗位的合作努力,每一项技能的熟练掌握即意味着对某一个岗位的胜任,对所有的岗位知识都有一定了解和掌握的人才能够胜任电视节目编导这个岗位的工作。为了突出技能目标,我们在教学中为学生列出相对应的每一个岗位的国家技能资格标准,使得技能目标更加具体。
4教学内容的设计
第一,要把教学情境具体化为教学项目选题,在教师协调组织下,由学生自主完成项目。依据教学情境,教学项目设计为4个层次,学生要分组合作完成4部电视作品,完整的行动过程重复4次,学生既分别担任策划、记者、摄像师、灯光师、撰稿、编辑、字幕员、音响师等职,又共同承担电视节目编导的职责,使得每个岗位的技能都能够得到训练。
第二,根据教学项目的要求,以系统化工作过程为依据,按照工作过程来序化知识,把工作任务转换为教学任务。根据教学任务的需要,将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整合,形成每个教学任务的基本知识点。为了课程内容与职业工作的相匹配,对课程理论教材中工作过程之外的教学内容,可以灵活选择取舍。在行动导向的学习中,相对固定的是工作环节,即系统化工作过程;运动的则是“工作的对象、内容、手段、组织、产品、环境”。教学项目在变化,但通过对技能项目目标的不断实现,不断重复训练、熟悉工作过程,学生岗位技能不断巩固和提高,逐步在整合、集成的同时,完成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
5具体教学实践过程
(1)按照教学任务的内容要求,选择和技能目标相应的知识,并参考使用的训练设备编写实训教材,依照教学项目的要求和实际工作过程设计多个实验,对工作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反复训练。
(2)以技能目标为教学中心,在授课时打破理论课和实训课的界限。按照教学计划,电视节目编导、电视采访与电视写作、纪录片创作等课程都分为理论课时和实训课时两部分进行教学,各有理论教材和实训教材。实际教学中,我们则以实训教材为主要依据,理论教学内容依照实训内容的顺序进行,实训课和理论课内容紧密配合。比如与“节目策划”环节相关的实验有“新闻线索的寻找”“新闻选题的确定”两种,授课时打破在理论课上讲解理论原则、实训课上观摩例片和进行实践的分界,改为在理论课上观看例片,讲解该片选题来源、剖析选题的价值和特色,然后概括升华至选题原则综述;实训课上,则依据选题原则等知识,先让学生去生活中寻找新闻线索和选题,然后对完成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理论依据,使理论和实训教学互相渗透。
(3)要创造和工作环境相似的学习环境。要完成电视节目编导工作必须使用摄像机、磁带、非线性编辑机等设备,教学任务也有同样的要求,因此学习必须安排在与实际工作环境相似的实验环境中进行。此外,还要从其他方面强化工作环境,我们提倡教学项目选题不局限在校园内进行,让学生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像职业电视工作者一样,和社会各行各业的人交流,获取宝贵的职业经验。新闻纪实型节目的选题对象是现实生活,事件的发生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拍摄往往在课外时间和校园外进行,我们按照实际工作的需要,和实验室各部门积极协调,机动使用实验设备,大量增加拍摄时间,尽量满足职业工作情境的需要。工作情境的强化,将知识、技能和职业态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进行传授和培养,形成学生基本的职业概念。
6考核与评价方式
在行动导向的指引下,教学评价不注重结果性评价,而是将评价变成动态过程。教师对学生行动过程的
每一步及时指导,分析优劣得失,尽量做到边学边练。根据教学计划要求,一是采取理论考核和项目作品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理论考核的内容和实践技能密切相关,以巩固教学效果;二是采取项目作品评价方式,这不仅是分数的评定,更重要的是教师对作品优劣得失的分析,有利于针对性地改进、提高技能。
7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教学效果
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学生的技能得到了显著提高,几年来共完成40多部实训作品,学校考核评定为优秀作品30部,在省级以上各种比赛中获奖10次,如《文化•希望》获得第四届“科讯杯”全国师范院校高清暨DV作品大赛二等奖;《音梦漂流》获得第六届广州大学生电影节DV原创作品二等奖;《亲情无限兄弟》获得第七届广州大学生电影节DV短片大赛三等奖。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职业情境中强化了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了解了职业要求,培养起对职业的热爱,在就业岗位上表现良好。第一届电视编导专业毕业学生就业率为100%,得到学生及其家属的认可。后继追踪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我院学生的工作能力满意度高达85%,证实该教学法切实可行有效。
总之,行动导向教学法重视情境化教学,注意引导学生在行动中自主学习,增加应用于实际的经验性与策略性知识,促进了学生技能的提高,使得就业率保持较高水平。
参考文献
[1] 袁江.关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0:1
[2] 赵志群.从技能紧缺人才培养工程谈项目课程开发中的两个基本认识问题[J].职教通讯,2007,4:14~17
[3] 姜大源.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势及其启示—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漫谈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7:7~13
[4] 袁江.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4:1
[5] 袁江.基于能力本位的教育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7:1
关键词:行动导向;电视编导;教学;教学情境
Application of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in TV editing & directing teaching
Wang Huimin
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65,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action-oriented approach, teachers design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teaching of TV editing & directing, clarify the objectives of professional skills, refine the systematic working process and design the teaching scenarios and teaching project, following the students’ cognitive rules. Students act in the professional situations and teachers give them timely guidance. Practice proves the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can cultivate the students’ professional spirit, improve their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enhance their employability.
Key words: action-orientation; TV editing & directing; teaching; teaching scenarios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作为应用型专业,学生除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之外,还需要较高的技能水平。严峻的就业形势也对学生技能提出更高的要求,有些学校规定学生必须有学士学位证书和一项技能证书才能毕业,因此提高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已经成为电视编导专业教学的关键。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主要特色是强化技能、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近年来,我们采用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法设计电视节目编导等专业的主干课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行动导向的课程教学设计原则
行动导向的教学强调:“学生作为学习的行动主体,要以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以基于职业情境的学习情境中的行动过程为途径,以独立地计划、独立地实施与独立地评估即自我调节的行动为方法,以师生及学生之间互动的合作行动为方式,以强调学习中学生自我构建的行动过程为学习过程,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整合后形成的行动能力为评价标准。以行动导向设计课程教学,需要明确课程教学技能目标,分析技能目标的典型工作任务和系统化工作过程,依据工作过程的环节设计教学情境和教学任务。它运用能力递增法,依照学生从低级到高级的认知规律来安排教学内容,强调在学生的自主行动中培养技能。其目标不仅是提高技能,而且要在工作情境中体味、培育职业精神,利于就业能力的提高。
2系统化工作过程的提炼
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要求,课程技能目标要对应学生的就业岗位,电视编导专业的就业岗位是各类传媒和影视制作机构的电视节目编导、策划、摄像、撰稿及后期制作等,而电视节目编导则是其中需要具备综合技能的岗位。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电视节目编导等课程侧重于电视新闻纪实节目的编导技能培养。
工作过程是指“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在电视台和电视制作公司,电视节目编导的任务就是以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事物、事件等为主要内容,创作一部完整的电视新闻纪实作品,基本要经过以下工作程序:策划节目→寻找新闻线索→确定选题→联系采访人→现场采访和摄制→写作解说词→编辑画面→字幕制作和音响合成。在这个工作程序中可寻找到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之中而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即系统化工作过程,在这里可提炼为3个必经的工作环节:节目的策划、节目的摄制、节目的后期制作。
3教学情境的设计
设计教学情境要紧密结合技能目标。一项技能目标的培养往往需要多个教学情境承担,要遵循学生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把这些教学情境排好顺序。经过认真思考,教学情境设计为“不同类型的新闻纪实节目创作”,依次为新闻消息创作、新闻深度报道创作、专题节目创作、纪录片创作,从第一个情境到第四个情境,复杂度和难度在递增,也意味着学生所学知识难度的递增和能力的循序渐进。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成功编导一部电视作品要经历策划、记者、摄像师、灯光师、撰稿、编辑、字幕员、音响师等多个岗位的合作努力,每一项技能的熟练掌握即意味着对某一个岗位的胜任,对所有的岗位知识都有一定了解和掌握的人才能够胜任电视节目编导这个岗位的工作。为了突出技能目标,我们在教学中为学生列出相对应的每一个岗位的国家技能资格标准,使得技能目标更加具体。
4教学内容的设计
第一,要把教学情境具体化为教学项目选题,在教师协调组织下,由学生自主完成项目。依据教学情境,教学项目设计为4个层次,学生要分组合作完成4部电视作品,完整的行动过程重复4次,学生既分别担任策划、记者、摄像师、灯光师、撰稿、编辑、字幕员、音响师等职,又共同承担电视节目编导的职责,使得每个岗位的技能都能够得到训练。
第二,根据教学项目的要求,以系统化工作过程为依据,按照工作过程来序化知识,把工作任务转换为教学任务。根据教学任务的需要,将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整合,形成每个教学任务的基本知识点。为了课程内容与职业工作的相匹配,对课程理论教材中工作过程之外的教学内容,可以灵活选择取舍。在行动导向的学习中,相对固定的是工作环节,即系统化工作过程;运动的则是“工作的对象、内容、手段、组织、产品、环境”。教学项目在变化,但通过对技能项目目标的不断实现,不断重复训练、熟悉工作过程,学生岗位技能不断巩固和提高,逐步在整合、集成的同时,完成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
5具体教学实践过程
(1)按照教学任务的内容要求,选择和技能目标相应的知识,并参考使用的训练设备编写实训教材,依照教学项目的要求和实际工作过程设计多个实验,对工作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反复训练。
(2)以技能目标为教学中心,在授课时打破理论课和实训课的界限。按照教学计划,电视节目编导、电视采访与电视写作、纪录片创作等课程都分为理论课时和实训课时两部分进行教学,各有理论教材和实训教材。实际教学中,我们则以实训教材为主要依据,理论教学内容依照实训内容的顺序进行,实训课和理论课内容紧密配合。比如与“节目策划”环节相关的实验有“新闻线索的寻找”“新闻选题的确定”两种,授课时打破在理论课上讲解理论原则、实训课上观摩例片和进行实践的分界,改为在理论课上观看例片,讲解该片选题来源、剖析选题的价值和特色,然后概括升华至选题原则综述;实训课上,则依据选题原则等知识,先让学生去生活中寻找新闻线索和选题,然后对完成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理论依据,使理论和实训教学互相渗透。
(3)要创造和工作环境相似的学习环境。要完成电视节目编导工作必须使用摄像机、磁带、非线性编辑机等设备,教学任务也有同样的要求,因此学习必须安排在与实际工作环境相似的实验环境中进行。此外,还要从其他方面强化工作环境,我们提倡教学项目选题不局限在校园内进行,让学生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像职业电视工作者一样,和社会各行各业的人交流,获取宝贵的职业经验。新闻纪实型节目的选题对象是现实生活,事件的发生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拍摄往往在课外时间和校园外进行,我们按照实际工作的需要,和实验室各部门积极协调,机动使用实验设备,大量增加拍摄时间,尽量满足职业工作情境的需要。工作情境的强化,将知识、技能和职业态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进行传授和培养,形成学生基本的职业概念。
6考核与评价方式
在行动导向的指引下,教学评价不注重结果性评价,而是将评价变成动态过程。教师对学生行动过程的
每一步及时指导,分析优劣得失,尽量做到边学边练。根据教学计划要求,一是采取理论考核和项目作品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理论考核的内容和实践技能密切相关,以巩固教学效果;二是采取项目作品评价方式,这不仅是分数的评定,更重要的是教师对作品优劣得失的分析,有利于针对性地改进、提高技能。
7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教学效果
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学生的技能得到了显著提高,几年来共完成40多部实训作品,学校考核评定为优秀作品30部,在省级以上各种比赛中获奖10次,如《文化•希望》获得第四届“科讯杯”全国师范院校高清暨DV作品大赛二等奖;《音梦漂流》获得第六届广州大学生电影节DV原创作品二等奖;《亲情无限兄弟》获得第七届广州大学生电影节DV短片大赛三等奖。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职业情境中强化了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了解了职业要求,培养起对职业的热爱,在就业岗位上表现良好。第一届电视编导专业毕业学生就业率为100%,得到学生及其家属的认可。后继追踪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我院学生的工作能力满意度高达85%,证实该教学法切实可行有效。
总之,行动导向教学法重视情境化教学,注意引导学生在行动中自主学习,增加应用于实际的经验性与策略性知识,促进了学生技能的提高,使得就业率保持较高水平。
参考文献
[1] 袁江.关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0:1
[2] 赵志群.从技能紧缺人才培养工程谈项目课程开发中的两个基本认识问题[J].职教通讯,2007,4:14~17
[3] 姜大源.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势及其启示—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漫谈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7:7~13
[4] 袁江.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4:1
[5] 袁江.基于能力本位的教育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