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10-000-02
摘 要 我国少数民族数量众多,拥有丰富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本文试图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大学公共体育教育,以弘扬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丰富大学公共体育课程资源,增加课余训练竞赛的内容和交流机会。
关键词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大学 公共体育教育
一、大学公共体育教育的现状及其问题
(一)学生缺乏对体育文化的关注和了解
长期以来,大学公共体育教育存在重视体育技术技能教学,而忽视体育文化教育的问题。学生对目前的主流体育文化,如奥林匹克文化、西方竞技运动文化等的认识尚且肤浅,对处于非主流地位的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更是知之甚少。公共体育教学中对理论课的授课时数有所要求,但为什么其实际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笔者认为造成此状况的原因,是由于学生从小学到大学的整个受教育过程中,体育教育的边缘化和异化造成的。体育是唯一贯穿于学生整个教育过程的学习科目,但是学生对体育文化的了解却非常浅薄,甚至不知道体育也是一种文化。所谓受到重视的体育技术技能教学,带来的却是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普遍下降。肥胖、“三高”、各种恶性疾病的频发和低龄化,已经对人类的生命造成极大威胁。大学公共体育教育的症结究竟在哪里?该如何改变现有状况?笔者认为,首先必须通过体育文化的切实普及和传播,来唤起广大学生的觉醒,使他们真正自愿地接受体育教育。
(二)学生尚未养成体育锻炼习惯,没有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进入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的便利滋养了人们的惰性,体力劳动的减少使人们的肢体活动能力下降,种类繁多的休闲娱乐方式使人们眼花缭乱。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被电脑、网络、手机等媒介占用,对此过于依赖,不能自拔,有的甚至荒废了学业。在公共体育课上,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成为体育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如何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利用余暇时间参与体育活动,科学锻炼身体,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体育教师不可忽视的责任。另外,在注重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思想道德健康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三)大学公共体育课程规范化的同时,也产生了缺乏新意的弊端
目前,大学公共体育课程的设置已经相对规范。在大学公共体育课程中普遍开设的科目是西方竞技体育项目,如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游泳等,另外还有一些民族体育项目开展的较为普遍,如武术、毽球等。以前作为必修课的田径项目,由于锻炼过程枯燥乏味,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被定向运动等项目所取代。由此可见,大学公共体育课程建设要想不断的发展进步,就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和民族院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展的相对普及,比如在我国藏族聚居地学校,就较多地开展一些具有藏族特色的民族体育项目,诸如大象拔河、藏式摔跤等。那么,这些深受少数民族学生喜爱的传统体育项目,也有可能融入到非民族地区的大学公共体育教育中,让更多的学生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所了解、产生兴趣、从中受益。
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大学公共体育教育的作用
(一)弘扬少数民族体育文化
在全球化时代,东西方文明在产生剧烈冲击的同时,也发生了融合,体育文化也不例外。源自古希腊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已经冲破地域界限,成为全世界人民认可的体育文化。日本国术柔道在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后,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19世纪后半叶,起源于英国的乒乓球运动,如今被中国人民誉为“国球”。同样起源于英国的羽毛球运动,在中国也得到广泛的开展,且竞技水平世界一流。目前的民族体育文化,也许将来就会得到全世界人民的认可。但当前首要的任务是要在丰富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中,挖掘整理,去粗取精,发展弘扬。大学校园是文化知识的熔炉,是继承发展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良好载体。
(二)丰富大学公共体育课程资源
我国有56个民族,其中包括汉族和其他5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众多,其中花炮、射弩、陀螺、毽球、武术、押加、高脚竞速、珍珠球、蹴球、龙舟、秋千、板鞋竞速、木球、民族式摔跤和马术,共十五个项目经过挖掘整理,制定竞赛规则,最终发展成为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竞赛项目。目前,毽球和武术已经被很多学校列为体育课的教学内容。陀螺、珍珠球、蹴球、板鞋竞速等项目也已经在民族院校等学校中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丰富了大学公共体育课程资源,为高校体育课程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三)增加课余训练竞赛的内容和交流机会
目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赛事主要包括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省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以及各种单项赛事。参赛运动员包括各行各业的少数民族选手,其中在校学生是各类比赛的主力军。2008年12月,广东省民族宗教委、省体育局、省教育厅命名了四所高校为“广东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基地”。其中,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原广东民族学院)被设立为广东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木球项目和蹴球项目训练基地、华南师范大学为板鞋竞速项目和高脚竞速项目训练基地、广州大学为毽球项目训练基地、广州体育学院为珍珠球项目训练基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训练竞赛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表现舞台,同时也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了极大的宣传,丰富了学校体育工作内容。
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大学公共体育教育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增加专业人才数量,提高业务水平
作为体育学二级学科的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培养的人才多集中于武术专业,其他项目的专业人才匮乏。专业人才数量的不足,造成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科学化发展的步伐缓慢,无法适应现代化社会的需要。现有人才业务水平层次不齐,接受专业培训进修的机会有限,水平亟待提高。
(二)选择和改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大学公共体育教育不仅需要严谨的理论论证,更需要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为例,目前开设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有毽球、武术、珍珠球、蹴球、陀螺、板鞋竞速和民族健身操。其中在板鞋竞速的教学过程中,发现该项目具有技术构成简单,易于开展的优点,但如果作为一门课,开设一学期的话,显得授课内容不够充实,很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将其作为游戏,在其他项目体育课的准备或结束阶段组织进行,不但可以丰富课堂内容,而且可以使此项目得到更加广泛的开展。
★基金项目: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基金,编号(10SKY030)。
参考文献:
[1] 王南童.体育课程中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
[2] 李宝玉.新课程下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6.5.
[3] 胡小明.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多元价值[J].体育学刊.2007.11.
摘 要 我国少数民族数量众多,拥有丰富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本文试图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大学公共体育教育,以弘扬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丰富大学公共体育课程资源,增加课余训练竞赛的内容和交流机会。
关键词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大学 公共体育教育
一、大学公共体育教育的现状及其问题
(一)学生缺乏对体育文化的关注和了解
长期以来,大学公共体育教育存在重视体育技术技能教学,而忽视体育文化教育的问题。学生对目前的主流体育文化,如奥林匹克文化、西方竞技运动文化等的认识尚且肤浅,对处于非主流地位的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更是知之甚少。公共体育教学中对理论课的授课时数有所要求,但为什么其实际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笔者认为造成此状况的原因,是由于学生从小学到大学的整个受教育过程中,体育教育的边缘化和异化造成的。体育是唯一贯穿于学生整个教育过程的学习科目,但是学生对体育文化的了解却非常浅薄,甚至不知道体育也是一种文化。所谓受到重视的体育技术技能教学,带来的却是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普遍下降。肥胖、“三高”、各种恶性疾病的频发和低龄化,已经对人类的生命造成极大威胁。大学公共体育教育的症结究竟在哪里?该如何改变现有状况?笔者认为,首先必须通过体育文化的切实普及和传播,来唤起广大学生的觉醒,使他们真正自愿地接受体育教育。
(二)学生尚未养成体育锻炼习惯,没有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进入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的便利滋养了人们的惰性,体力劳动的减少使人们的肢体活动能力下降,种类繁多的休闲娱乐方式使人们眼花缭乱。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被电脑、网络、手机等媒介占用,对此过于依赖,不能自拔,有的甚至荒废了学业。在公共体育课上,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成为体育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如何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利用余暇时间参与体育活动,科学锻炼身体,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体育教师不可忽视的责任。另外,在注重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思想道德健康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三)大学公共体育课程规范化的同时,也产生了缺乏新意的弊端
目前,大学公共体育课程的设置已经相对规范。在大学公共体育课程中普遍开设的科目是西方竞技体育项目,如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游泳等,另外还有一些民族体育项目开展的较为普遍,如武术、毽球等。以前作为必修课的田径项目,由于锻炼过程枯燥乏味,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被定向运动等项目所取代。由此可见,大学公共体育课程建设要想不断的发展进步,就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和民族院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展的相对普及,比如在我国藏族聚居地学校,就较多地开展一些具有藏族特色的民族体育项目,诸如大象拔河、藏式摔跤等。那么,这些深受少数民族学生喜爱的传统体育项目,也有可能融入到非民族地区的大学公共体育教育中,让更多的学生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所了解、产生兴趣、从中受益。
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大学公共体育教育的作用
(一)弘扬少数民族体育文化
在全球化时代,东西方文明在产生剧烈冲击的同时,也发生了融合,体育文化也不例外。源自古希腊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已经冲破地域界限,成为全世界人民认可的体育文化。日本国术柔道在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后,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19世纪后半叶,起源于英国的乒乓球运动,如今被中国人民誉为“国球”。同样起源于英国的羽毛球运动,在中国也得到广泛的开展,且竞技水平世界一流。目前的民族体育文化,也许将来就会得到全世界人民的认可。但当前首要的任务是要在丰富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中,挖掘整理,去粗取精,发展弘扬。大学校园是文化知识的熔炉,是继承发展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良好载体。
(二)丰富大学公共体育课程资源
我国有56个民族,其中包括汉族和其他5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众多,其中花炮、射弩、陀螺、毽球、武术、押加、高脚竞速、珍珠球、蹴球、龙舟、秋千、板鞋竞速、木球、民族式摔跤和马术,共十五个项目经过挖掘整理,制定竞赛规则,最终发展成为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竞赛项目。目前,毽球和武术已经被很多学校列为体育课的教学内容。陀螺、珍珠球、蹴球、板鞋竞速等项目也已经在民族院校等学校中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丰富了大学公共体育课程资源,为高校体育课程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三)增加课余训练竞赛的内容和交流机会
目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赛事主要包括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省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以及各种单项赛事。参赛运动员包括各行各业的少数民族选手,其中在校学生是各类比赛的主力军。2008年12月,广东省民族宗教委、省体育局、省教育厅命名了四所高校为“广东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基地”。其中,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原广东民族学院)被设立为广东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木球项目和蹴球项目训练基地、华南师范大学为板鞋竞速项目和高脚竞速项目训练基地、广州大学为毽球项目训练基地、广州体育学院为珍珠球项目训练基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训练竞赛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表现舞台,同时也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了极大的宣传,丰富了学校体育工作内容。
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大学公共体育教育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增加专业人才数量,提高业务水平
作为体育学二级学科的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培养的人才多集中于武术专业,其他项目的专业人才匮乏。专业人才数量的不足,造成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科学化发展的步伐缓慢,无法适应现代化社会的需要。现有人才业务水平层次不齐,接受专业培训进修的机会有限,水平亟待提高。
(二)选择和改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大学公共体育教育不仅需要严谨的理论论证,更需要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为例,目前开设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有毽球、武术、珍珠球、蹴球、陀螺、板鞋竞速和民族健身操。其中在板鞋竞速的教学过程中,发现该项目具有技术构成简单,易于开展的优点,但如果作为一门课,开设一学期的话,显得授课内容不够充实,很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将其作为游戏,在其他项目体育课的准备或结束阶段组织进行,不但可以丰富课堂内容,而且可以使此项目得到更加广泛的开展。
★基金项目: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基金,编号(10SKY030)。
参考文献:
[1] 王南童.体育课程中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
[2] 李宝玉.新课程下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6.5.
[3] 胡小明.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多元价值[J].体育学刊.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