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的古建筑,为什么能够“活”得好

来源 :国际博物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oudy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打开任何一本讲述西方建筑和城市历史的书,意大利的建筑都占据着相当多的篇幅。意大利人总是不约而同地把保护古迹意识称作他们的“DNA之一”,在他们看来,历史遗迹如同基因不可或缺,不论民众还是官员,心里都给古建筑贴上了“珍藏品”的标签,对古建筑和古城用心守护、悉心照料。
  保护文物就是保护生活品质
  意大利是古迹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最多的国家。
  为了保护罗马古城,1939年,意大利政府开始在罗马古城南部另辟一座新城,让其承担现代城市功能。罗马人称其为“新罗马”。如今,罗马新城古城分开的做法已经成为世界许多城市为保护古建筑而效仿的模板,也成为解决现代文明与古代传统冲突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意大利,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条款早已被写进宪法。在浪漫的意大利人眼中,保护文物就是保护他们的生活品质,是意大利公民的社会责任。根据意大利相 关法规,具有100年以上歷史的建筑物,未经有关主管机关批准不得拆毁与改建,装修内部也须经文物部门派人检查、鉴定和批准。旧市区除非经特批,原则上不 再增加新建筑。规模稍大的城市都圈出古城区,限制车辆进入;市中心的著名咖啡店以不变的面貌存在了数百年……
  为了更好地保护历史遗迹和文物,意大利政府专门设立了一个文化遗产部,下有出土文物、艺术品、古建筑、古图书等18个保护局,还制定了许多保护文化遗产的法律和政策。在资金上,意大利政府每年都会将一定比例的国民收入直接划拨给文物保护部门。
  把生活状态一起保护起来
  最好的保护就是使用,意大利不少古建筑仍作为办公场所或住宅使用。以首都罗马为例,总统府奎里纳莱宫和总理府基吉宫都始建于16世纪。走在市中心街头,时不时就能看到住宅楼前保留着当年的拉丁文招牌。
  这些古建筑保持着数千年前的面貌,毫不掩饰各自的时代特征,而内部早已翻新、加固,以适应现代居住办公需要。然而,使用老楼远比搬进新楼麻烦得多,因为需要遵守堪称苛刻的文物保护规定,如必须承担阶段性维护工作,翻新时连窗户颜色、材质都不能变动。
  甚至,一些楼梯设计“不科学”,台阶一步跨不完,两步又显局促。究其缘由,负责人给出的答案往往是“当年就是这样”。原来,这些建筑早年大多作为市政办公场所,楼梯专供骑着马匹的官员出入,按照马匹的步伐长度设计,一直没有改动过。
  意大利博洛尼亚的改造方式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它在世界上第一个提出“把人和房子一起保护”(也称“整体性保护”)。所谓的“整体性保护”就是在历史 文化遗产保护上既要保护有价值的古建筑,还要保护生活在那里的居民原有的生活状态和生活方式。它留下的不只是古建筑的躯壳,更是要让古建筑“活着”,充满 着生命的迹象。
  给古建筑安排“领养人”
  针对一些已成为著名旅游场所、专供游人参观的古建筑,意大利则通过多重渠道筹集资金和力量,把古建筑看做“孩子”,启动了“领养人”模式。
  “领养人”制度实际指政府通过招标把古建筑的一部分服务或者使用权租给私人企业。政府从他们的收入中抽取一部分提成,同时要求他们承担相应的古建筑日常维护管理工作,并对一些有能力的企业开放文物修复工作。
  作为“领养人”,可以使用古建筑一部分场所,用作旅游咨询中心、书店、纪念品售卖点、咖啡厅和餐厅等,也可以用作举办文化展览等活动的场所,抑或承包售票、存包、保洁、秩序维护等服务。
  领养不意味着管理全盘外包。国家仍然掌握古建筑的所有权、开发权和监督保护权,其重要的人事任免、票价、开放时间也由国家决定。如果领养企业投标时 的计划存在缺陷或者太肤浅,可能会存在一些风险,比如企业中途倒闭会造成维护“空窗期”,从而对古建筑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因此政府对领养文物设定严格的 审核条件。
  赞助修复工程可留名
  除了这种日常维护模式外,意大利采取企业或个人赞助或捐助的方式来资助一些规模较大的专业修复工程,而“回报”企业的是广告效应或形象提升。
  以最近启动修复工作的罗马“许愿池”为例。这项工程由奢侈品企业芬迪公司出资218万欧元(约为1800万元人民币)捐助。修复期间许愿池周边用透明玻璃围起,一些玻璃上印有“感谢捐助修复的芬迪公司”字样。
  对于赞助修复的企业,通常会在修复现场的挡板上留下广告空间,用来印企业标识。比如威尼斯叹息桥在修复期间全部用挡板遮盖,挡板以叹息桥照片作背景,上面印有意大利时尚巨头阿玛尼的标识。
  一些捐助修复的企业或机构不要求在修复现场“留名”,但政府会在新闻发布会中向媒体告知捐助企业或机构名称,并要求媒体发布这些信息。
  为吸引民间资本保护文物,意大利颁布了退税法律“艺术津贴”,规定所有捐助文物修复的企业可以获得税费津贴,在捐助后3年内以退税形式返还捐助金额的65%。
  除了在意大利境内筹集资金,罗马市政府还向国际社会筹资,试图与国际基金会等合作,获取文物修复的捐助款。
其他文献
说起古人,尤其是古代美人,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种想象。  或明艳丰美,或清婉柔丽——她们长裙飘逸,蕙质兰心,淡妆浓抹总相宜。  那么,古代美人究竟是如何化妆的?  全新出版的《花面交相映:跟古代美人学化妆》(南京博物院编)便是一本美貌的古人化妆图册。  让我们一起素颜前往,跟隨古代佳人,画个美美的古风妆去也~
期刊
自2014年7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的一年中,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共举办了20个展览,总共接纳了630万名观众,这一数字打破了该博物馆自统计以来40多年的纪录,使其能与卢浮宫(930万名观众)、大英博物馆(670万名观众)以及英国国家美术馆(640万名观众)共同位于全球最受欢迎博物馆之列。以下这6个热门展览为这个破纪录的参观人数贡献
期刊
為欢庆ICOM70周年,国际博协正在发起名为“Faces of ICOM - A selfie for ICOM’s 70th anniversary!”的大型图片征集活动。活动面向全体ICOM会员。  目前ICOM已开始在各社交媒体上进行宣传,主管都自拍起来啦~  自拍达人们赶!紧!起!来!(????)??嗨!  参加本次活动只需以下4步,跟着我左手右手慢动作——  STEP1→ 拿起你的手机、
期刊
为促进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数据成果应用,贯彻中办、国办《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精神,推进博物馆、美术馆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数字化专业委员会定于2016年1月5日-11日在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举办数字博物馆(美术馆)高级研修班。研修班针对各级各类博物馆(美术馆)管理人员、信息化专业人员以及其他相关人员,着力培养数字博物馆专业(美术馆)人才
期刊
黄 师 塔 前 江 水 东  春 光 懒 困 倚 微 风  桃 花 一 簇 开 无 主  可 爱 深 红 爱 浅 红  图绘青山如眉,绵延起伏,湖水环绕。彼岸春柳初发,庭院楼阁掩映林间,小路如带引入山腹中的田垄鱼塘,一派安然寧静之景。此岸官员行旅赴任,回首扬鞭,似留连于潋滟的湖光山色,其后挑夫与仆人相随。构图为鸟瞰式,从上往下尽观全景。运用大量留白技法,湖水、小路、田垄、鱼塘、天际,均画法留白,以
期刊
当前,博物馆为观众提供了各种新式的餐饮服务。这些机构发现,要给观众传递多感观的体验,没有比食物更好的途径。下面几个范例中的博物馆在为观众提供有意义的信息的同时,利用食物扩展了博物馆的体验。以下将介绍博物馆餐饮服务的五大发展趋势。  饮食作为催化剂  饮食已成为值得策展人和公众项目团队严肃、细致探讨的一个主题。展览、讲座和公共项目可以使公众对饮食及其相关问题理解更为深入。  希尔伍德庄园博物馆与花园
期刊
如果给你1小时,在巴黎,你会选择去做什么?  在卢浮宫排上半天的队,  匆匆一瞥蒙娜丽莎的神秘笑容?  在凯旋门,或者埃菲尔铁塔下发呆?  又或者,你其实有更好的选择  ◇ ◇ ◇  在巴黎的各个角落里,  隐藏着各色各样的小博物馆,  1小时参观计划  对于这些「小」博物馆来说  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在这里,你可以追寻到巴黎历史的点滴。它是巴黎第一家市立博物馆,保存着许多历史文件。谁想看看罗伯斯
期刊
近日,一些应用数字化技术的艺术展接踵而至。以“不朽的梵高”中国巡展为例,其在宣传效果上甚至有盖过传统实物艺术展的势头。然而,该展览即将于上海完成首秀并登陆北京之际,观众的观展热情却在明显降温。该展虽然宣传到位,成功地吸引了公众的目光,但质疑声还是在开展后不久扑面而来。  引来争议的趋势  目前,“纪念梵高逝世125周年”无疑是全球的热点话题之一,而“不朽的梵高”感映艺术大展也在国内掀起一阵观展热潮
期刊
今天,「溫·婉:中国古代女性文物大展」在南京博物院揭开面纱,以形塑女性、女仕日常、才媛集艺、笔端容功四个方面,通过南京博物院藏女性相关文物和借自山西博物院的珍贵的宋代彩绘壁画,展示中国传统女性的生活和艺术。(点击阅读温文尔雅,婉婉有仪|「温·婉:中国古代女性文物大展」即将温柔展颜)  配合展览,译林出版社推出同名图录《温·婉:中国古代女性文物大展》。图录收录本展展品精美图片,辅以细致的文字说明,色
期刊
如何看待一幅作品?大师的名作好在哪里?为什么这幅作品意义非凡?这幅画想说明什么?这些问题似乎是博物馆入门者最常挂在嘴边的疑问。大都会博物馆为观众准备了一次非同寻常的导览,请来当今全球最为优秀的艺术家们为观众进行作品解读。艺术家的眼光独到、精准、细致入微,他们将以专业的视角和平易近人的语言分享自己的观展体验,带领观众走入艺术家眼中的艺术殿堂,解读大师眼中的经典之作。本期,徐冰教授将带你解读法国杰出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