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舍清玩 仙佛供器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香炉,即焚香之器皿。焚香起源很早,最初是热带地区的居民为驱臭除秽而焚烧香料,而专门用于焚香之器皿,据目前所知,始于汉代,如著名的博山炉、魏晋南北朝时期,世家大族势力膨胀,“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这些世代相传的:土族贵族过着锦衣玉食的寄生生活,熏衣敷面,奢华腐朽,因此熏香之炉成为该时期上层贵族生活的必需品。此时的香炉一般并不具备精神上的内涵,只是—种高雅的生活用具。至唐宋时期,随着统治阶级对宗教的提倡,佛教、道教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烧香供佛、供祖成为社会各阶层的重要精神生活,一部分香炉从古代实际生活用具中蜕变出来,成了敬神礼佛的精神生活用品。明代是有香炉以来的顶峰期,香炉品种繁多,具有更为广泛的文化含义
  香炉的种类主要分为熏炉类和无盖的香炉类,一般来说,唐以前。绝大多数是用于熏衣除秽的熏炉类,末以后无盖的香炉类渐多,至明时已占绝大部分。
  香炉的质地主要有铜、铁、金、银、陶瓷等,其中以铜质、瓷质香炉居多。瓷香炉的历史悠久,自汉代一直延用至今,现在百姓仍在用瓷香炉烧香求神拜佛、祭祀祖先。烧造瓷香炉的窑口众多,历史上有名的窑口几乎都曾烧造过香炉。本文仅以景德镇窑生产的青花炉为例,作些介绍与分析。
  景德镇窑烧造青花瓷始于元代。元代的青花炉主要有两种类型,即连座炉和不带座的,炉体以鼎形为主,基本造型为双耳、圆腹、三足,此外还有筒式炉等,如图1、2、3、4。
  
  青花菊纹连座炉(图1):通高11.4厘米,口径4.6厘米,底径4.4厘米。盘口,厚唇,束颈,圆腹,肩部出双笏形耳,上部与口沿相连,腹下三足连座,座呈五边形,腹部开五个壶门状镂空,炉内及座底无釉。炉颈部饰卷草纹,腹部绘两组折枝菊花纹,底座外壁也有青花纹饰。胎质坚致,釉色光润,青花蓝中泛灰,略有黑斑。现藏香港天民楼基金会。
  青花菊纹连座炉(图2):通高10厘米,口径6.8厘米,底径6.8厘米1988年湖北武穴至正十一年(1351年)墓出土现藏江西省九江市博物馆:炉呈鼎形,二足连座,底座呈六边形,座底内凹,无釉颈部和底座中间束腰处饰变形回纹一周,腹部绘折枝菊花纹两组。
  青花梅纹炉(图3):高川厘米.口径8.6厘米。器形与上述两件基本相同。颈肩部饰卷草纹一周,腹部绘二折枝梅花,下腹及三足均以卷草纹为饰。胎质洁白,釉色肥润,青花色泽翠蓝。现藏香港天民楼基金会。
  青花八卦纹炉(图4):高9.5厘米,口径15.5厘米,底径12.5厘米炉呈上大下小的斜筒形,矮圈足。炉体上部饰八卦纹,下部饰莲瓣纹
  明代的青花香炉数量众多,器形多样。下面以江西省博物馆收藏的一批青花炉为例,分类介绍。
  鼎式炉:鼎式炉是香炉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仿古铜鼎式样,基本造型是双耳、圆腹、三足,也有方形腹下四足的,也有带盖的熏炉类,连座炉较少见。明代自空白期至明晚期,几乎都有烧造,如图5、6、7、8、9、10。
  青花缠枝莲纹双耳三足炉(图5):高13厘米,口径10.3厘米。盘口,束颈,鼓腹,笏形耳下接卷云形钮。颈部饰杂宝,腹部绘缠枝莲纹。炉内与底足无釉,釉面白腻,青花鲜艳,为正统时期的产品:
  青花锦地纹双耳三足炉(图6):高8.4厘米,口径8.4厘米。盘口,束颈,扁圆腹,三矮足,口沿上立方形镂空耳。颈饰连弧纹,腹部三个包袱锦纹延伸至三足上,锦纹之间各饰一朵云。釉面呈炒米黄色,青花呈灰黑色,当为成化早期的产品。
  
  青花锦纹连座炉(图了):高7.3厘米,口径4.4厘米。景德镇罗家垦殖场弘治四年墓出土,现藏景德镇市博物馆。盘口,束颈,圆腹,三足立于覆钵式器座上,双耳已残。香炉腹部饰对称包袱锦纹和云纹,器座上饰弦纹和点纹。造型奇特,器口除中央留有一插香小孔外,余皆全封闭。
  青花锦纹双耳三足炉(图8):高10.7厘米,口径10厘米:直口,圆腹,三柱状高足:口沿饰锦地纹,腹部一面饰三角形锦纹,另一面饰云纹,双耳及三足上也有纹饰。从青花纹饰和呈色来看,当为明中期约正德时期产品。
  青花海涛纹双耳三足熏炉(图9):通高12.2厘米,口径8厘米,1971年江西新干县万历二十一年墓出土。炉为鼎式,扁平耳外撇。耳内饰乾卦和朵花,外饰锦地内白描莲、梅纹;兽钮盖,盖上满绘鱼鳞状水波纹和三个镂空古钱;腹部饰鱼鳞状锦地开光,开光内绘云鹤纹,两耳下对称饰以小方块和圆点组成的璎珞纹。
  青花夔龙衔莲纹四足方炉(图10):炉作鼎式,长方体,宽折沿,直腹壁,平底,下附四兽头足,口沿上置二立方耳,四角出扉棱。口沿及立耳外壁饰卷草纹一周,前后腹饰夔龙衔莲纹,左右腹饰山石花蝶纹。胎质厚重,釉色白中泛灰,青花色泽浅淡,当为正德时期的产品。现藏香港抱一斋。
  鬲式炉:仿古陶鬲或铜鬲式样,但器形略有变化,陶鬲是新石器时代先民广泛使用的一种炊具,其典型特征是三个乳状袋足,以增加受热面积。鬲式炉因用途不同,内底一般为平底,与三足不相通,以便倾倒灰烬。青花鬲式炉主要在明中晚期较为多见,如图11、12。
  青花团花纹炉(图11):高8厘米,口径13.1厘米。敞口,折沿,束颈,鼓腹,三乳钉状矮足。颈沿饰几道弦纹,腹部饰九簇团花。炉内外施釉,足跟露胎。纹饰采用分水画法,为明中晚期作品。
  青花折枝花纹炉(图12):高8厘米,口径8.1厘米。盘口,束颈,鼓腹,三矮足。内外施釉。腹部主题纹饰为两枝对称的折枝花,单线勾描再渲染,釉色青润,青花色泽浓艳,当属嘉靖万历时产品。
  簋式炉:簋为商周时期的青铜食器,青花簋式炉也以明中晚期多见,如图13、14。
  
  青花锦纹象鼻耳炉(图13):高9.8厘米,口径9.5厘米,底径8.1厘米。炉为传统簋式,敞口,束颈,圆腹下收,圈足外撇,颈腹部塑对称圆形象鼻耳。颈部一周锦地纹,腹部对称饰包袱锦纹。内外满釉,仅足沿露胎,胎质白腻,釉面薄白莹润。当为正德——嘉靖时期的产品。
  青花龙纹双耳炉(图14):高10.7厘米,口径14厘米,底径12.3厘米。敞口,圆腹,矮圈足,肩腹部塑两象鼻耳。炉身前后各绘一五爪龙,一正一侧,衬以“壬”字云和火珠,底部青花“大明嘉靖年制”双行楷书款。青花色泽浓艳,当为嘉靖时期的产品。
  鼓式炉:器形的主要特征是炉身呈鼓形,下承以三个兽蹄形矮足。以明中期多见。如图15、16、17。
  青花人物纹炉(图15):敛口,鼓腹,平底,下承以三个兽蹄形矮足。炉内及底部无釉。腹部绘有一人在焚香祭拜,另有一人眼望远方,若有所思,衬以大片云纹及杂草栅栏。釉薄有开片,青花浅淡略泛灰。从纹饰和釉色来看,应为天顺至成化时期的产品。
  青花梵文炉(图16):高5.4厘米,口径8.4厘米。1971年江西抚州成化十六年(1480年)墓出土。炉体为鼓形,下承以三个兽蹄形矮足。腹部有五个梵文。胎质细腻洁白,釉面光润,构图疏朗,具有典型的成化风格。
  青花三狮纹炉(图17):高7.3厘米,口径9.8厘米。口微敛,深腹微鼓,平底,三兽足。炉内及底中心露胎,外施薄釉。腹部绘三狮舞带纹。青花色泽鲜艳,有黑色结晶斑点。当为明弘治时期的产品。
  (责编:耕生)
其他文献
■咸丰雕花当五百大钱    该泉直径6.4厘米,体积较大的咸丰雕花钱近年少见。  钱为红铜质,宝泉局铸,钱文为双勾书体,正背钱肉部分为佛教八宝图案,穿为重好,正背边廓为回文等三道装饰花纹,满文“宝”字出头。  此钱虽有磨损痕迹,但品相上佳,为官铸庆典吉祥币中之上品。  (重庆:湛徐藏品)    ■铁(空首布)      此品为近年河南出土,辗转流至西安。  其形状,部中空,周边范线清晰,与已出土之
期刊
从乐山市区出发沿岷江东岸逆流而行18公里左右,便可到达西坝镇。  西坝镇与五通桥隔江相望,是一个景色优美的充满人文色彩的古镇。离镇不远有著名的桫椤峡谷,这里,空气清新,气候凉爽,岩崖峥嵘,溪水淙淙,特别是遍布峡谷中的古老生物——桫椤树,更是令人心旷神怡。桫椤树与恐龙同代,已有两亿多年的生长历史,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被称为“植物界的熊猫”、“远古生物的活化石”。5万多株桫椤树密布在面积达数十平方公里
期刊
北京古玩城书画艺术世界市场有限公司(简称北京古玩书画城)足以经营高端珍品古玩和中国名家书画为主的大型古玩书画市场,由蜚声国内外的大型国有文化产业集团北京古玩城集团有限公司和京城著名房地产企业北京筑博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联袂打造。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国内元青花热如日中天,民间收藏家对于层出不穷、形形色色的元青花,必须提起十二分精神,特别是对一些“从没有见过的”东西,既不可轻易肯定,亦不可断然否定。为了深入探讨元青花的时代生产背景和社会功能,这里介绍一件鲜为人知的元青花瓷器,以读者。    一、器物简介    该器现藏于俄罗斯圣彼得堡艾米塔吉博物馆(图1),其来源已不可考,只知道是来自1901年的捐赠品。全器呈半球形,中空,近底处有一莲瓣形小口
期刊
首届中国民间国宝评审颁奖典礼”于6月20日在北京举行。春秋早期秦公壶、清沈铨《百鸟朝凤图》卷、清棋谱《渊深海阔》手稿、近现代岫岩玉龙床、当代大型檀香木雕《瑶池集庆》、清朱金木雕照壁从13329件藏品中脱颖而出,被授予首届“中国民间国宝”称号。至此,历时两年的民间国宝评选活动尘埃落定。然而,令专家和收藏界始料不及的是,民间国宝中竟没有瓷器和古钱币的身影,更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国宝评选过程中瓷器与古钱币
期刊
王莽为何废除了自己设计的颇有复古意味的“契刀五百”、“一刀平五千”,当然主要是经济上的原因。大面值的虚币,等于凭空搜刮劫取民脂民膏,遭到老百姓的抵制,故而无疾而终,这是王莽多次货币改革中的一段小插曲。  还有一段广为人知的传说,《汉书·食货志》载“莽讳卯金刀”:王莽窃取帝位后,非常心虚,惟恐汉室刘氏皇族复辟,自己的政权被推翻,“契刀五百”、“一刀平五千”两种钱币都有一个刀字,而刘邦的刘字(繁体)为
期刊
“贞通宝”为金宣宗完颜贞年间铸钱,在华光普先生主编的《中国古钱目录》中拓有铁母钱一残品。    此币(见图)径34.7毫米,厚1.8毫米,重8克。币色微红,币有裂痕,裂口内也锈迹斑斑。币的造型及钱文与谱录品神似,如“宝”冠右端的写法及“右”字第一横右端的一顿都与谱品相同。钱文在实物上是清晰无粘连的,只是因锈的堆积致“宝”字中的“王”字及“贞”字的中部不清晰。币锈自然,特别是币背的黑锈十分坚硬,用指
期刊
一、汉武帝开通古丝绸之路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刘彻,于元狩二年二月,命车骑将军霍去病统率20万大军,西出陇西,兵发河西。大战祁连山、焉支山千余里,重击匈奴,历五王国,转战六日。匈奴内部分化,驻河西匈奴浑邪王率部落四万余众,归服汉朝,受到汉武帝欢迎,发车二万乘以迎之。  开通河西走廊,设立酒泉、张掖、武威三郡,实行屯田农耕,把敦煌作为开放城市与中亚各国开展丝绸贸易,进一步促进了西部地区政治、经济的
期刊
西周是中国最后一个奴隶制国家,西周墓葬中出土有很多反映当时生活习俗的日常用品,盛酒器就是其中代表性的器物。现就虢国博物馆馆藏的盛酒器——铜略举数例供大家欣赏。  凤鸟纹铜(图1)通高24.3厘米,通长31.4厘米,腹腔长径17.6厘米,短径13.3厘米。扁圆体,长方形子母口,半环形龙首管状曲流,虎首形流口。体下四鹰足,鹰巨冠圆睛,凸胸短翅,矮腿,五指分开,胸上饰云纹。盖顶有盘龙形握手,龙昂首盘体,
期刊
自笔者前年收藏到一枚古西夏国花钱牌,并在《收藏界》杂志发表以来。已经受到了人们的重视,从而打开了人们认识西夏花钱的一扇窗子,使人们对古西夏国的花钱有了初步的认识。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