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叙述了环境监测的重要意义、作用及任务,阐述了环境监测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及其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技术发展
1.环境监测的意义、作用及任务
1.1 环境监测的意义
环境监测就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来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能够准确、及时、全面的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环境监测的过程一般为接受任务,现场调查和收集资料,监测计划设计,优化布点,样品采集,样品运输及保存,样品的预处理,样品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等。
1.2 环境监测的作用
环境监测的作用具体来说就是通过环境监测,根据环境质量标准可以评价环境质量;根据污染物的分布情况来追踪污染源,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收集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定环境法规、标准、规划服务。在社会方面,环境监测可以用于发生污染事故时进行的应急监测,以确定污染物扩散方向、速度和危机范围,为控制污染提供依据;在污染事故纠纷中,它可以对环境执法过程中产生的矛盾进行监测,以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数据,供执法部门仲裁;它可以对人员进行考核,对方法进行验证,对污染治理工程验收监测;还可以为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生产单位提供服务性监测;同时它还可以用于科学研究。
1.3 环境监测的任务
环境监测的任务是开展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督性检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监测以及为环境状况调查和评价等环境管理活动提供监测数据的其它环境监测,为全面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及时跟踪污染源的变化情况、准确预警各类环境突发性事件的环境管理工作提供决策,环境监测的对象包括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和污染组分。
2 环境监测的发展阶段及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2.1 环境监测发展的几个阶段
环境监测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典型的污染事故调查监测发展阶段,或叫被动监测阶段,在这个阶段环境监测技术相对滞后;第二个阶段是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发展阶段或主动监测、目的监测阶段;第三个阶段是以环境质量监测为主的发展阶段或自动监测阶段。环境监测是环境执法和评价环境质量现状与变化的趋势的重要手段。为切实改善环境质量,“十二五”期间,国家提出了“县县能监测”的目标,这意味着环境监测设备和监测网络的覆盖率将大幅度提高。同时,拓展环境监测范围及监测对象、提高监测能力、完善监测方法也均被提上日程。
2.2 环境监测技术发展的趋势
多年来环境保护工作的实践证明,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的有力支撑,提供科学准确的环境监测数据是政府实施综合决策和环境监管的重要依据。随着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我国环境监测技术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目前,全国形成了国家、省、市、县4级环境监测网络,共有专业、行业监测站4800多个,其中环保系统2200多个监测站,行业监测站2600多个。国控的空气质量监测网站103个、酸雨监测网站113个、水质监测网站135个。此外还建有噪声监测网、辐射监测网、区域监测网等。监测技术开始由经典的化学分析向仪器分析发展,各种精密度较高的分析仪器相继产生;由手工操作向连续自动化迈进,在监测站能力建设中要求必须配备的大气自动监测系统就是很好的例子,还有烟气在线、水质在线等监测系统;由微量分析向痕量、超痕量发展,例如当前有机污染的治理已成为一大难题,有机污染物具有一定的生物积累性和“三致”作用,甚至有些痕量有机物的危害也是很大的,因此不断寻求痕量、超痕量污染物的监测方法是当今有机污染物监测的重要任务,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对环境监测工作高效率的迫切需要,研究高效、快速的有机污染物监测技术已成为国际环境问题的研究热点之一,特别是在水利系统,对有机污染物的监测工作研究不够,急需先进的监测技术支持并指导水质监督工作的发展;由污染物成分分析发展到了化学形态分析,形态分析是分析化学的一个分支,它包括物理形态分析和化学形态分析,例如不同化学形态的重金属,其毒理特性不同,不同的化学形态,对生物体的可利用性也不同,形态分析为超痕量分析,需要灵敏度高、检出限低的分析方法,要求分析方法的选择性要高,在取样和分析过程中不改变元素的原有形态,目前的形态分析方法有光谱法、色谱法、多种技术联用及电分析法,其中电化学分析方法在元素形态分析中最为常用,包括有极谱法、循环伏安法、溶出伏安法、离子选择性电极电位分析及流动注射进样结合电分析监测。溶出伏安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和工作电极多样化的优点,适合于痕量金属的形态分析,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方法;仪器的联合使用和电子计算机化开始形成,在联用技术中常常将高选择性的分离技术和高灵敏度的监测技术结合在一起,例如气相色谱与原子吸收法联用,高效液相色谱与元素选择性检测器联用等,色谱-质谱联用法中将色谱法所得之淋出流体移入质谱仪,可使复杂的有机混合物在数小时内得到分离和鉴定,是最有效的分析方法之一。
目前,我國已制定各类国家环境标准410项,覆盖了大气、水质、土壤、噪声、辐射、固体废物、农药等领域。已开展了环境质量监测、环境质量周报、日报、预报监测;污染源监测、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污染物总量控制监测、污染源解析监测,环境污染治理工程效果监测等等。需监测的污染因子达百余种。
总之,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技术基础、信息源泉和执法保障。环境监测工作应以改善环境质量为出发点,以满足环境管理现代化需要为方向,用科学的数据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状况和变化规律,说清环境质量和污染源排放状况及其变化规律,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为环境执法提供科学的依据,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服务。
(作者单位:山东省菏泽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技术发展
1.环境监测的意义、作用及任务
1.1 环境监测的意义
环境监测就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来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能够准确、及时、全面的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环境监测的过程一般为接受任务,现场调查和收集资料,监测计划设计,优化布点,样品采集,样品运输及保存,样品的预处理,样品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等。
1.2 环境监测的作用
环境监测的作用具体来说就是通过环境监测,根据环境质量标准可以评价环境质量;根据污染物的分布情况来追踪污染源,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收集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定环境法规、标准、规划服务。在社会方面,环境监测可以用于发生污染事故时进行的应急监测,以确定污染物扩散方向、速度和危机范围,为控制污染提供依据;在污染事故纠纷中,它可以对环境执法过程中产生的矛盾进行监测,以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数据,供执法部门仲裁;它可以对人员进行考核,对方法进行验证,对污染治理工程验收监测;还可以为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生产单位提供服务性监测;同时它还可以用于科学研究。
1.3 环境监测的任务
环境监测的任务是开展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督性检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监测以及为环境状况调查和评价等环境管理活动提供监测数据的其它环境监测,为全面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及时跟踪污染源的变化情况、准确预警各类环境突发性事件的环境管理工作提供决策,环境监测的对象包括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和污染组分。
2 环境监测的发展阶段及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2.1 环境监测发展的几个阶段
环境监测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典型的污染事故调查监测发展阶段,或叫被动监测阶段,在这个阶段环境监测技术相对滞后;第二个阶段是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发展阶段或主动监测、目的监测阶段;第三个阶段是以环境质量监测为主的发展阶段或自动监测阶段。环境监测是环境执法和评价环境质量现状与变化的趋势的重要手段。为切实改善环境质量,“十二五”期间,国家提出了“县县能监测”的目标,这意味着环境监测设备和监测网络的覆盖率将大幅度提高。同时,拓展环境监测范围及监测对象、提高监测能力、完善监测方法也均被提上日程。
2.2 环境监测技术发展的趋势
多年来环境保护工作的实践证明,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的有力支撑,提供科学准确的环境监测数据是政府实施综合决策和环境监管的重要依据。随着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我国环境监测技术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目前,全国形成了国家、省、市、县4级环境监测网络,共有专业、行业监测站4800多个,其中环保系统2200多个监测站,行业监测站2600多个。国控的空气质量监测网站103个、酸雨监测网站113个、水质监测网站135个。此外还建有噪声监测网、辐射监测网、区域监测网等。监测技术开始由经典的化学分析向仪器分析发展,各种精密度较高的分析仪器相继产生;由手工操作向连续自动化迈进,在监测站能力建设中要求必须配备的大气自动监测系统就是很好的例子,还有烟气在线、水质在线等监测系统;由微量分析向痕量、超痕量发展,例如当前有机污染的治理已成为一大难题,有机污染物具有一定的生物积累性和“三致”作用,甚至有些痕量有机物的危害也是很大的,因此不断寻求痕量、超痕量污染物的监测方法是当今有机污染物监测的重要任务,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对环境监测工作高效率的迫切需要,研究高效、快速的有机污染物监测技术已成为国际环境问题的研究热点之一,特别是在水利系统,对有机污染物的监测工作研究不够,急需先进的监测技术支持并指导水质监督工作的发展;由污染物成分分析发展到了化学形态分析,形态分析是分析化学的一个分支,它包括物理形态分析和化学形态分析,例如不同化学形态的重金属,其毒理特性不同,不同的化学形态,对生物体的可利用性也不同,形态分析为超痕量分析,需要灵敏度高、检出限低的分析方法,要求分析方法的选择性要高,在取样和分析过程中不改变元素的原有形态,目前的形态分析方法有光谱法、色谱法、多种技术联用及电分析法,其中电化学分析方法在元素形态分析中最为常用,包括有极谱法、循环伏安法、溶出伏安法、离子选择性电极电位分析及流动注射进样结合电分析监测。溶出伏安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和工作电极多样化的优点,适合于痕量金属的形态分析,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方法;仪器的联合使用和电子计算机化开始形成,在联用技术中常常将高选择性的分离技术和高灵敏度的监测技术结合在一起,例如气相色谱与原子吸收法联用,高效液相色谱与元素选择性检测器联用等,色谱-质谱联用法中将色谱法所得之淋出流体移入质谱仪,可使复杂的有机混合物在数小时内得到分离和鉴定,是最有效的分析方法之一。
目前,我國已制定各类国家环境标准410项,覆盖了大气、水质、土壤、噪声、辐射、固体废物、农药等领域。已开展了环境质量监测、环境质量周报、日报、预报监测;污染源监测、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污染物总量控制监测、污染源解析监测,环境污染治理工程效果监测等等。需监测的污染因子达百余种。
总之,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技术基础、信息源泉和执法保障。环境监测工作应以改善环境质量为出发点,以满足环境管理现代化需要为方向,用科学的数据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状况和变化规律,说清环境质量和污染源排放状况及其变化规律,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为环境执法提供科学的依据,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服务。
(作者单位:山东省菏泽市环境监测中心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