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动脉硬化性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来源 :中国全科医学·读者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hao99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专家简介
  朱平,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4年毕业于第三军医大学医疗系,1999年毕业于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获医学硕士学位,2007-2008年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医学院心血管治疗中心做访问学者。现任解放军总医院南楼心血管一科行政副主任。长期从事心血管疾病的医疗、保健、科研与教学工作。在冠心病、心力衰竭、高血压病及动脉硬化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上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是在老年心血管病诊治与危重症抢救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自1990年起在国内较早开展老年冠心病及外周血管病的球囊扩张与支架置入等介入性诊疗技术,在高龄老人的冠心病及周围血管病的介入治疗方面有较深的造诣。较早提出老年下肢血管病的临床诊断标准,曾参与军队“十一五”重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研究,承担卫生部保健科研基金课题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参与编著专著6部,做为副主编出版学术专著2部。曾经担任中央首长的专职保健医师,有较丰富的保健经验,多次参加重大医疗保健任务,多次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及优秀教师,荣立三等功1次,2次获中央保健委员会荣誉证书。
  
  下肢动脉硬化性疾病的临床表现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下肢动脉硬化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取决于肢体缺血的部位、进展速度及程度。早期可没有任何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表现为患肢发凉、麻木、感觉异常、间歇性跛行、静息痛以及组织坏疽、缺血性神经病变、皮肤色泽改变、皮肤附属器营养障碍、废用性肌萎缩及关节僵硬等症状,此外,主一髂动脉闭塞的男性患者常有阳痿表现(关于本病临床表现相关内容具体参见本期《下肢动脉硬化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及临床表现》一文)。
  下肢动脉硬化性疾病的分型
  根据腹主动脉以下的动脉硬化狭窄或闭塞的部位不同,可将本病分为四型。
  ◆骨盆型:约占20%,主要病变位于腹主动脉、髂动脉段,表现为行走时臀部及整个下肢的酸胀疼痛。
  ◆股部型:约占50%,主要病变在股、胭动脉段,表现为小腿腓肠肌的间歇性跛行。
  ◆周围型:约占17%,病变多在胭动脉以下,表现为足和趾的症状。
  ◆混合型:病变广泛而多发,表现多样。
  下肢动脉硬化性疾病的临床分期
  临床常用的分期方法有两种,即Fontaine法和Rutherford法(参见表1),推荐使用Fontaine法,按肢体缺血程度可分为四期。
  I期:无症状。
  Ⅱ期(局部缺血期):患肢酸痛、麻木、发凉、怕冷、喜暖恶凉,遇冷痛剧,轻度间歇性跛行,短暂休息后可缓解。检查可见患肢皮肤干燥,皮色苍白,温度稍低,足背或胫后动脉搏动减弱,部分患者小腿出现游走性红硬索条。
  Ⅲ期(营养障碍期):上述症状加重,并出现静息痛,疼痛剧烈,不能安卧,步履维艰、乏力。患肢肤色由苍白转暗红,可见游走性红斑、结节或硬索,趾甲肥厚、生长缓慢,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搏动消失,病程日久则肌肉萎缩。
  Ⅳ期(坏死期):上述症状继续加重,患肢疼痛剧烈难忍,皮肤紫暗而肿,趾端发黑、干瘪,溃破腐烂,创面肉色不鲜。
  下肢动脉硬化性疾病的诊断标准
  2011年8月卫生部发布了下肢动脉硬化性疾病的临床主要诊断标准如下:
  (1)年龄40岁以上;(2)有吸烟、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高危因素;
  (3)符合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表现;
  (4)缺血肢体远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5)ABI≤0.9;
  (6)影像学检查证据:彩色超声、CTA、MRA和DSA等影像学检查显示相应动脉的狭窄或闭塞等病变。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前四条可以做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临床诊断。ABI和彩色超声可以判断下肢的缺血程度。确诊和拟定外科手术或腔内治疗方案时,根据需要进一步行MRA、CTA、DSA等检查。
  下肢动脉硬化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下肢动脉硬化性疾病病变常表现为肢体慢性缺血,臀、髋及股部肌肉酸痛,乏力及麻木,需要和下列疾病相鉴别。
  1 神经源性跛行腰椎管狭窄,腰椎问盘脱出,坐骨神经痛及多发神经炎也可表现出腰痛,臀、髋及大腿部肌肉酸痛乏力等,该病与缺血性间歇性跛行的鉴别见表2。
  2 关节炎髋关节炎患者走路时大腿疼痛加剧,一般表现为走路后马上出现症状,休息时疼痛不缓解,髋关节活动可能受到限制,下肢动脉搏动良好,踝肱指数正常。
  3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多发于吸烟的男性青壮年,它是一种慢性全身中、小型动脉阻塞性疾病,主要累及下肢的中小动脉,主髂动脉很少累及。约有40%患者在发病早期或发病过程中,小腿及足部反复发生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脉管炎患者一般均无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等,主要鉴别要点见表3。
  4 多发性大动脉炎多见于年轻女性,主要侵犯主动脉及其分支的起始部,如颈动脉、锁骨下动脉、肾动脉等。病变引起动脉狭窄或阻塞,出现脑部、上肢或下肢缺血症状,肾动脉狭窄可出现肾性高血压,如合并双侧锁骨下动脉狭窄,可有上肢低血压、下肢高血压;胸腹主动脉狭窄,产生上肢高血压,下肢低血压。病变活动期有发热和血沉增快等现象。
  5 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皮肤常有散在的紫斑、缺血或坏死,常有发热、乏力、体重减轻、血沉增快等,并常伴有内脏器官病变,很少引起较大的动脉闭塞或动脉搏动消失,要确诊本病需做活检。
  6 特发性动脉血栓形成发病较急,多并发于其他疾病如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红细胞增多症,也可发生于手术或动脉损伤后。
  7 其他疾病需与可引起假性间歇性跛行(非血管性间歇性跛行)的其他疾病,包括椎管狭窄、有症状的贝克囊肿、慢性肌筋膜综合征、神经性疼痛、髋关节炎等进行鉴别。
其他文献
解读: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属于立克次体目、无形体科、无形体属,是一种侵染人中性粒细胞的专性细胞内寄生的革兰阴性小球杆菌。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可与中性粒细胞表面的岩藻糖基化和唾液酸化糖基化折叠蛋白结合,以膜包裹的包涵体形式生存和繁殖。约20%~80%的急性期患者外周血涂片中可见到桑葚体[1],一般认为起病1周后很难找到。目前,国内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的发病率还不清楚,该病的疫源地、传播媒介、临床表现与发热伴血小
期刊
病例回顾  初次就诊  患者,男,54岁,以颈部及左肩部疼痛,左臂麻木两周为主诉来诊。患者两周前无明确诱因出现颈后部左侧及左侧肩胛区疼痛,模糊钝痛,无放射痛,呈持续性,时轻时重,同时伴有左肩后外侧、左侧前臂内侧麻木感,直到左手第四五指,麻木感为持续性,身体其他部位无疼痛或麻木,无肌力减低;无头痛、胸痛或腹痛,无呼吸困难,反酸或恶心、呕吐。近期无皮疹及其他不适。否认颈椎、肩背部、腰背部或上肢创伤史,
期刊
患儿,男,3岁,“双耳听力下降3个月”。向其母询问病史,患儿流白色鼻涕,无咳嗽及咳痰,无发热,双耳听力差,无双耳流脓,无耳痛及头痛,无睡眠打鼾、张口呼吸。查体:咽部黏膜慢性充血,无扁桃体肿大,双外耳清洁,鼓膜完整。考虑可能为中耳炎,因治疗经验不丰富,故建议其母去上级医院进一步诊疗。  跟踪患儿在上级医院的诊疗,其母诉患儿因“渗出性中耳炎、腺样体肥大”已经行间接喉镜下等离子刀腺样体切除,双耳鼓膜置管
期刊
进一步询问内容及目的  根据两大类疾病的主要特点,我们需要继续询问发病年龄、出疹时间、出疹顺序、皮疹特点、伴随症状、是否有传染病接触史及是否服用过可引起过敏的药物等协助鉴别诊断。  分析病史  患儿为8岁学龄儿童,接种过麻疹、风疹疫苗,无麻疹、风疹的皮疹特点及伴随症状,且末梢血白细胞明显增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故可除外麻疹及风疹;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史,且本次病程中无特殊药物服用史,可除外药物疹;患儿
期刊
病史回顾  一对大学生恋人同时来到学校医务室,抱怨水样腹泻10余次,伴恶心、呕吐,腹痛,低烧。他们2天前在街边小餐馆吃过凉拌鸡。查体:T 38℃,P 102次/min,Bp 122/80 mm Hg,心肺无异常。腹软,肠鸣音亢进,肝脾不大,脐周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  1 以上病例可能性最大的诊断是:  (A) 伤寒  (B) 急性阑尾炎  (C) 急性食物中毒  (D) 消化不良  (E) 过
期刊
临床实践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患者反复出现上腹饱胀、呕吐含酸宿食的情况,甚至合并脱水、电解质代谢紊乱、营养障碍等。上述情况可能是某些外科疾病的惟一表现,也可能是某些内科疾病的合并症状,因此,有必要了解胃潴留的定义、发病机制、鉴别诊断及相应检查手段,以避免延误病情。  何为胃潴留?  一般来讲,胃潴留又称胃排空延迟,因胃内容物未能及时排空所致,凡呕吐出4~6小时前的食物,或空腹8 h以上,胃内残留食物仍
期刊
专家简介  秦明照,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干部医疗科主任,心血管内科专业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任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心血管病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老年病分会委员,北京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常委,北京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等。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其中外周动脉病变(PAD)也有所增加。2005年美国心脏学会和美国心脏协会(ACC/
期刊
专家简介  胡荣,主任医师,心血管内科博士,从事临床工作近二十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在一心脏病的临床治疗和二级预防方面有深入研究。以第一作者在SCI及核心期刊发表科研论文二十余篇,在研基金一项。入选北京市青年高级人才库;为国家执业医师考试特约专家主考官,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特约评审专家,兼任首都医科大学副教授、中国心血管医师编辑。    【编者按】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妊娠合并高血压都是
期刊
专家简介  张丽,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从医28年,临床经验丰富,专业方向为高血压、冠心病及周围血管病等老年心血管疾病。现为第九届全军心血管委员会委员、《中华多脏器疾病杂志》、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临床误诊误治杂志》编委。中国医师协会社区医师培训讲师。    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第一“杀手”。应该引起重视的是,外周血管疾病(PAD)是
期刊
病例简介    患者,男,83岁,汉族,主因“双下肢疼痛伴行动障碍1年余,右下肢加重2月”于2003年11月3日来诊。  现病史:患者于2002年8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肢疼痛伴行动障碍,平地步行距离至一百米左右时,出现局部疼痛、紧束感,活动停止后,疼痛可缓解。2003年9月右下肢疼痛加重,平地步行距离缩短至三十米左右,并出现患肢静息痛伴“冰冷感”,平卧时明显,站立后数十秒即可明显减轻。起病以来,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