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p0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课堂提问是艺术性很强的一种教学手段,更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教学方式。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可以提高老师的教学质量,
  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检查学生获得知识的情况,又可以调节课堂气氛,沟通师生感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等等。
  而学生恰到好处的提问,则能使自己不断地发现问题,认识自己学习上的优点和缺憾,达到发扬优点,修正缺憾的效果,从而使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基本素质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所以,老师要在提问上发掘潜力,让学生掌握“提问”的思路和方向,让学生能在生活中找“问题”,到实验中找“问题”,到想象中找“问题”,到书本中找“问题”,到老师的课堂中找“问题”,到作业中找“问题”,还可以通过比较找“问题”……
  然而,在当前的课堂提问中却存在着一些或大或小的问题。。
  一、课堂提问产生的一些误区。
  其表现形式如下:
  (一)(一)、表面性情的提问
  :老师旨在追求热闹的场面,华而不实,一问一答,这类问题的提出,教师只关注结果是什么,而忽视对规律的揭示,引导性的原则没有体现。学生可以不假思索的齐声回答“是”或“不是”,“对”或“不对”,问题太过于简单僵化,不利于学生思维训练,显然丧失了优化学生思维品质的机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能调动。频繁问答表面上轰轰烈烈,实则空空洞洞。
  (二)(二)、习惯性的提问
  :问题未经精心设计,老师每讲几句便问: “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听懂了吗”等,形同口头禅,发问不少,但收效甚微。提问无目的,随心所欲,淡化了正常的教学。上课时随意发问,不分主次,影响了学生的正常思考,必然使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抓不住重点,学习效率低,能力得不到提高。
  (三)(三)、惩罚性的提问
  :老师发现某一学生精力分散,心不在焉,便突然发问,借机整治,久而久之使学生视老师的提问为畏途。
  (四)(四)、反馈性的提问
  :这样的提问只是流于形式,教师诊断效果失真。教学时,教师一般要通过提问,以诊断学生对以学知识掌握程度,以判断能否顺利引入新问题,这种提问不能只是“是什么?”,“叫什么?”等记忆性概念性的反馈提问,学生回答的也只能是一些浅层的记忆知识,并没有表明他们是否真正理解,这样的提问,无法有效地诊断学生的知识缺陷,无法获得真正的反馈信息,从而不利于教师调控教学过程,也不利于顺利引入新问题。
  (五)(五)其他
  、提问只求通法或标准答案,排斥求异思维。提问时对学生新颖或错误的回答置之不理,或者中途打断,只满足单一的“通法”或标准答案。这样提问,学生偶尔闪现的创造性的思维火花容易被教师否定扼杀,不利于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
  (六)、;提问后没有停顿或先点名后提问,学生没有充裕的时间思考。教师的提问,要求学生能正确地回答,必须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其目的在于让全体学生能在这个“时间差”里去动脑思维,积极参与认识活动。这样的提问,不利于学生冷静地思考问题,达不到提问的应有作用。
  (七)、;提问面向少数学生,多数学生“冷场”。教师的问题设计,如果只针对少数学生能回答,课堂上就会“冷场”,就会有“被遗忘的角落”出现,所以,教师要针对提问的难易程度从“学情”出发,选择不同类型的学生回答,以便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原则
  在实际教学中,对于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特征,如果老师掌握的好,善于发问,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反之如果老师对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认识的不够,提出的问题往往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不能引发学生的思考。那么,老师应该根据什么原则设置问题呢?
  (1)所提问题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封闭性的提问,以“是”或“不是”来回答问题,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就会不假思索,并带有猜 的成分,因为回答“是”或“不是”都有50%的正确概率。所以老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具有开放性,让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2)所提问题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老师所提问题的内容应包括学习的重点、难点、热点。老师要围绕这些内容认真地设计问题,巧妙提问,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只有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联系热点的提问,才能提高课堂效率,才能激发学生有同角度的思维,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提问题时要注意对象的层次性。
  课堂提问要以学生为本,兼顾全体学生。所谓深者得之深,浅者得之浅,让学生均有所获。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求老师要理解教材,只有理解了教材,我们才能分清哪些问题是基础性的问题,我们就可以用“是什么”“怎么样”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拓展性问题,我们就可以用“你是怎么想的”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探究性问题,有必要让学生讨论、探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使提出的问题按知识点的难易级差递升,体现一定的坡度和有序性。此外,老师还应了解学生的个性,对不同个性的学生提不同的问题,做到因人施教。
  (4)所提问题应具有一定的探究性。
  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老师所提的问题应具有一定的探究性。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多角度、多途径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在学生解答完老师提出 的问题后,老师还应留下具有生活化又赋有探究性的空间,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一步去探究。
  (5)对有效提问做出有效的评价
  老师提问后,对学生的回答應当做出适当的评价。老师的评价是极为重要的,它对于保持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提高提问的效力都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就会流于形式,使学生无所适从。   有效评价可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激励性的评价,另一种是否定式评价。新课标强调激励性的评价,但也并不是摒弃否定式评价。如果老师一味地表扬和迁就学生,对学生出现的错误不敢面对,不敢批评,这将是非常糟糕的。所以老师应将激励性评价和否定式评价有机地结合真情为,并注意方法和方式,以关心,爱护和理解学生为出发点,以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不打击学生的创造性、积极性为前提,以学生能接受的方式为突破口,这样才能达到有效评价的效果。
  三、实施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具体方法
  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训练思维,而课堂提问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手段,因此,老师应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那么该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呢?
  (1)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点。
  ①根据学生的兴趣点进行提问;
  所谓兴趣点,就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理解的知识点。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提问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沉浸在思考的涟漪中,成为“好知者”;又如“柳暗花明又一村”,让学生在探索顿悟中感受到思考的乐趣。
  ②抓住知识的疑难点提问;
  学生学习的疑难点也是教学的重、难点,抓住疑难点提问,就是要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③抓住思维的发散点提问。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时期对人才的要求。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在求同思维培养的基础上,强调并重视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的训练,让学生尽量理出多种设想,充分假设,沿着不同的方向自由地探索和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答案。
  (2)把握提问的时机
  提问时机主要指提问的课堂时机和提问后的等候时间。所谓提问的课堂时机:一是学生的学习情绪需要激发、调动的时候;二是学生的研究目标不明、思维受阻的时候;三是促进学生自我评价的时候。
  有研究表明,如果老师在提问后能等候一段时间,那么他们的课堂将出现许多有意义的显著变化:学生会给出更详细的答案;学生会自愿地给出更好的答案;拒绝或随意回答的情况就会减少;学生在分析和综合的水平上的就会增加,他们会以更多的依据为基础做出有预见性的回答,而他们的成就感也会明显增强。
  因此,老师在课堂上不能“随意问”更不能“处罚问”,而要把握提问的时机。而在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这样才能有好的课堂反应。
  (3)选好提问方式
  提问的方式从内容角度说是指问什么样的问题。如:知识型问题——什么是自然数?理解型问题——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应用题是讲什么?应用型问题——你能想办法算出校园的周长吗?分析型问题——能给学生们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吗?综合型问题——根据“三角形的稳定性”,你能对生活中的物品进行改进吗?说说改进的方案及理由。评价型问题——这种做法你喜欢吗?说说你的理由。所以,老师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提问的方式。
  (4)及时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反馈。
  有的老师对学生回答的对错与否不作评价,马上又提出第二个问题叫学生回答,或者评价含糊其辞,使学生如附云雾,摸不著头脑;或者只说缺点,不说优点;或者过早地把答案告诉学生,代替学生思考。这些都是不正确的做法。
  而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在学生经过思考、回叙后,老师给予客观的、鼓励性的评价或必要的指引。
  (5)优化提问的情感氛围
  作为课堂气氛创设和保持的主导者,老师应该努力做到:第一,
  ①保持良好的提问心境。良好的提问心境,应该是老师愉快教学,自觉确立强烈的学生主体意识和“问”为“学”服务的提问观。老师在提问时既要考虑学生怎样学,把为学生服务作为提出问题的出发点,使所提问题成为实现“学”为主体的做主,让学生到自主探究、思考和发现的乐趣。
  当学生的回答欠佳时,老师要以宽容、体谅的态度启迪他们,引导学生更深入、更细致地思考,努力培养学生积极的答问心理,形成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第二,
  ②尊重学生的提问权,。
  学生是一个个有着石室而细腻思想的人,每一堂课中他们都会产生一些想法或疑惑。学生是学习实践活动的主人,老师要允许学生质疑,热情地为他们创造吐露思想的机会。对于学生的质疑,老师要在态度上给予鼓励,方法上加以指导,让学生在老师亲切、赞赏的言行中产生强烈的思维意向,积极进行思维活动。
  (6)优化提问的思维氛围。
  ①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
  教育学家第期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培养他们的答问积极性,老师至少在两种策略:一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胜心。心理学上称好奇心为直接兴趣,求胜则是学生的天性,二者都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思维的正诱因;二是热情鼓励。老师在提问时适当运用“说说看”“勇敢地谈谈自己的看法”“说错了没关系”等鼓励性语词,可消除学生回答问题时的心理障碍,如害羞、畏难等。对于后进生,老师还可用一些的问题,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对学习的信心,推动积极的思维。
  ②所提问题要具有适应性,要面向全体学生。
  课堂提问的设计以学习成绩中上等学生为基点,兼顾优、差生。所谓面向全体学生,即课堂提问要求能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思考,要使全体学生特别是差生都有被提问的机会,使提问具有普遍性。课堂提问时,中等生回答的机会多一些。因此,老师的提问要以中上等学生的水平为主,使中等生经过思考后能够回答出来。为了适合优、差生的特殊需要,老师可将某些问题作一些深化,将某些问题分出层次,以便在课堂中分别向优、差生提出。例如:对优等生提问时要提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如理解性的、发散性的、综合性的问题,激励其钻研;对中等生提问时则以一般性问题为主,以帮助他们掌握、巩固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思维情绪;而对后进生宜问一些浅显的问题,如简单判断性的、叙述性的、比较直观的问题,并设法创造条件启发他们思考,使他们在成功中勃发思维的激情。
  当然,课堂环境的多变性,也会使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老师只有他们要本上树立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在实践中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才能事半功倍,更好地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
其他文献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在我们自身的教育实践中,不难发现真正记得教师的,大多数往往就是这些“潜能生”。这种教育反差告诉我们,对“潜能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 的特殊群体,只要我们关怀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爱洒向他们,并加之以恰当的教学策略培植,这些迟开的“花朵”,就会淋浴着阳光雨露,健康成长
期刊
在中国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用勤劳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他们却留在了农村家里,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包括内地城市,也有父母双双外出去繁华都市打工。这些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儿童集中起来便成了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  一、目前留守儿童存在的教育问题:  1.学习方面  1、:留守儿童在农村的,往往是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看护,他们的知识水
期刊
今年是我走上教师岗位的第七个年头,工作以来主要教学2个班的数学,很少担任班主任,个人的班主任工作还是比较欠缺的。这一学年我担任四年2班的班主任,班级学生的问题五花八门,作为班主任我必须见招拆招,和学生斗智斗勇。  四年(2)班的女生大都乖巧听话,主要问题集中在男生身上。戴成浩、蔡永煜、李祖霖、冯阳昊上课喜欢起哄,扰乱课堂纪律;郑国成、郑泽桐、陈光宏、卢启勋、桂国安课间经常与同学起冲突。多数男生在常
期刊
教育管理对于每个学校来说无疑都是重中之重的事情,良好的教育管理基础能更好地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要做好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需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注重师德建设。  在我国古代,就十分重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韩愈在《师说》中写道:“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这就从辩证的关系阐述了从师解惑的道理。柳宗元在他的《师友箴
期刊
摘要:音标学习是英语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初中英语音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可是,现在的农村初中学生进入初中后多数学生不重视音标,更不会运用所学习的音标去拼读拼写单词,因此,农村初中英语音标教学更加重要但也具有它本身的教学环境的复杂性。它的复杂性分别为群体忽视与合并迁移能力不足两个方面。只有努力克服以上两个方面的问题,教师才能更加有效的进行英语的教学,而学生才能更加有效的进行英语的学习。  关键词:农
期刊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作用  1.对学生起到引导作用  在小学体育的教学中存在着一些学生不容易完成的体育动作,在练习这些动作之前,可以借助“游戏”对学生进行辅助引导。比如,体育教师在教授某些动作前,可以针对学习内容进行相似游戏的设计,这些游戏可以是练习方法,也可以是练习形式,这样就为学生熟练掌握新动作提供了便利条件,也对学生起到了引导作用。  2.提高学生兴奋度并集中他们的注意力  小学生要
期刊
本 课 教材1.投掷:复习侧向滑步推铅球。  2.素质:发展下肢力量的练习。  课 的 任 务通过复习侧向滑步推铅球,使其技术得以巩固,同时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投掷能力。  通过素质练习发展下肢力量提高弹跳能力,使学生的身体得到均衡发展。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侧向滑步推铅球 难点:滑步与最后用力的结合  教学内容时间体育基础知识内容组织教法与内容练习  时间  次数  一、开始  二、准备  三
期刊
1.单课教学内容  能听、说、认读单词:strong star. 能听、说、认读并运用句型: Can Sam play football? Yes, he can./No, he can’t  2.单课教学目标  1) 能听、说、认读单词:strong star. 能听、说、认读并运用句型: Can Sam play football? Yes, he can./No, he can’t  2)
期刊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单元我们尝试了项目学习。项目学习能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进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学生查阅整理资料、语言表达、团队协作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小组讨论,组间交流促进学生的学习。  2.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二氧化碳》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教材九年级上册中的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的3课题
期刊
摘要:4R理论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理论对于提升教学水品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4R内涵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中职体育课堂教学中4R理论的应用。  关键词:4R理论;中职;体育课堂教学  改革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中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重要摇篮,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人才培养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为了充分发挥技术人才培养地基的作用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