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发展小学作文教学实践获得较大的突破,加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在一些优秀语文教师的创新课程实施下也不断取得有益的探索。但是当前小学作文课堂仍存在随意性和无系统性,整体作文写作水平不高,缺乏“读者意识”等现状一直影响着小学语文写作教育。本文基于接受美学家伊瑟尔(Wolfgang Lser)提出“讀者意识”,针对小学生写作现状存在的问题,探索出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读者意识”的有效教学策略和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写作;读者意识;作文教学
一、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读者意识”现状分析
接受美学家伊瑟尔(Wolfgang Iser)提出“读者意识”是写作中的对象意识指写作时心中存有倾诉或交流的对象,它是“读者的需求或审美期待在作家头脑中的反映,是读者的存在与作用内化生成于作家心中的一种意识”。[1] 当前义务阶段的小学作文教学质量不尽人意究其原因与教师的经验和能力以及语文教育界对小学作文教学的研究不够深入都有一定的联系。从一线小学语文教师来看,小学语文教师对小学生写作活动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其表现之一就是对写作中“读者意识”的忽视。
义务阶段的学生从小学二三年级开始就开始写话和习作训练,五六年级的学生写作训练更是语文课堂中不可或缺一个环节。小学生在语文教师有目的、有序地引导下提高自我的写作能力。其次从语文课堂的角度,写作训练是培养写作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习惯、通过有效的积累掌握写作的方法和技巧。“语文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2]小学生写作的“读者意识”是基于自我认知的价值观进行书面表达的呈现。语文教师对学生“读者意识”的忽视直接影响小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小学生对于内化的意识和形象的表达模糊就会导致无话可写。
小学生缺乏“读者意识”导致寫作水平不高的现状还表现为几个方面:一是写作内容空洞,缺乏真实情感。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足不出户便是天下事已成为人们生活的常态,小学生对于生活中的人和事观察不够细微,在实际写作过程中,真情实感的流露较少,甚至生编硬套,七拼八凑,下笔艰难。小学生缺乏真切的生活体验,其写作就失去了意义。 二是语言匮乏,缺乏文采。许多小学生对于语言的积累和运用还处在口语化阶段,没有练字用词的意识,缺乏对内化意识的“诗意化”表达,如有的学生在写母爱的作文,在全文中通篇都在“写母爱很伟大”,“母爱很重要”,“每个人都要重视母爱”语言的反复又缺乏细致的描写,全文体现为没有感染力。三是逻辑错误,积累不足。小学生的“读者意识”要求写作需要多个角度来表达,由于实际积累的匮乏,小学生下笔之时更是难以拓展思维只能生编硬造缺乏语言逻辑性。
基于以上的认识小学生“读者意识”的缺乏造成学生对作文畏难情绪,以及语文教师作文课堂对“读者意识”的忽视,导致写作教学日渐成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薄弱环节。
二、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读者意识”思维的构建
2010年由教育部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针对义务阶段提出: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注重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写作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品行和优秀的人格品质担负着主要的作用。
我国古代著名文论《文心雕龙》中说,阅读的过程是“披文以入情”,而写作则是“情动而辞发”,作文教学培养学生“读者意识”是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的实践中,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对周围的事物看法是学生内化意识的“诗意化”表达。构建学生“读者意识”可从以下几点出发:
1.增加生活体会,表达真情实感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昼夜不息。”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是小学生写作素材的直接来源之一,写作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对生活的真正感受,学生写作的“读者意识”来源于生活的素材和发自内心的感悟,将思想感情牢牢捆绑在一起。语文写作课程增强小学生语言的丰富与积累,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语文与生活息息相关,作文表达真切的情感,往往来源于生活的积累。只有增加学生对多重生活的体验,内化情感的意识,在生活中仔细感受深入思考,写作时才能“下笔千言,一挥而就”。
2.加强修改指导,形成“读者意识”
在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及以本为据,总结写作方法。“学校的课堂教学,除了提倡感悟以外,还要有技术层面的细致分析。” [3]语文教师以课本为范本从课文中寻找出切合学生实际的写作方法,作为科学依据,文本结合让学生有效训练,同时在实际语文教学要进一步印证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小学生在写作技巧的运用上,教师应及时暗示学生写作方法很容易掌握,给予心理鼓励。语文教师还要及时点拔指导,让学生明确自己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深印象,进而掌握方法。增加当堂作文的训练模式,避免了学生抄袭的现象形成自我的“读者意识”。最后教师在习作改评时,要戳中指导重点,对给予学生高分鼓励。
3.增强实践,拓展构建途径
实践是小学生习作能力提高的最主要途径之一。语文教师应精心营造写作氛围和创造写作实践途径。“读者意识”的形成离不开实践,如有效的当堂作文,具有奖励机制的作文比赛和演讲比赛等等都是小学生在学校语文教育的有效实践。在课外,参观博物馆、烈士陵园、动物园,利用寒暑假做义工为社会做贡献等等增进生活的感悟,各种具有主题意义的课外活动也是有效的途径。
4.重视积累,提高审美能力
华东师范大学方智范教授就建议语文教师“应该选读一些重要的美学和文艺学论著,注意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教师自身积淀厚了,识理多了,视野宽了,立足点高了,既能宏观把握,又能微观深入,语文阅读教学才能进入游刃有余的境界”。语文教师以身作则,将蕴含着几千年文化精髓的经典文学作品的丰富内涵贯穿到实际的语文作文教学中,带领学生深入到古典文学作品里去领悟真正的审美情趣。如小学教材中大量的古诗词就可以作为写作的素材来源,语文教师以自我的文学素养影响学生的文学感悟,增加小学生的文学语言积累。通过强调学生的文学素养积累才能真正增加作文的文采。
总之,新课程改革中小学作文教学是培养小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课题,加强小学生的写作“读者意识”,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审美能力,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究和实践。
注释:
[1]百度百科.读者意识[DB/OL] https://baike.baidu.com/item/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王先需.文学文本讲演录[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84.
参考文献:
[1]范文澜.文心雕龙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C].科学教育出版社,1980,102.
[3]汤建英.小学作文教学培养学生“读者意识”的实践探索[D].上海师范大学,2010.
作者简介:覃晓琦(1992-),女,壮族,广西贵港人,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语文教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写作;读者意识;作文教学
一、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读者意识”现状分析
接受美学家伊瑟尔(Wolfgang Iser)提出“读者意识”是写作中的对象意识指写作时心中存有倾诉或交流的对象,它是“读者的需求或审美期待在作家头脑中的反映,是读者的存在与作用内化生成于作家心中的一种意识”。[1] 当前义务阶段的小学作文教学质量不尽人意究其原因与教师的经验和能力以及语文教育界对小学作文教学的研究不够深入都有一定的联系。从一线小学语文教师来看,小学语文教师对小学生写作活动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其表现之一就是对写作中“读者意识”的忽视。
义务阶段的学生从小学二三年级开始就开始写话和习作训练,五六年级的学生写作训练更是语文课堂中不可或缺一个环节。小学生在语文教师有目的、有序地引导下提高自我的写作能力。其次从语文课堂的角度,写作训练是培养写作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习惯、通过有效的积累掌握写作的方法和技巧。“语文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2]小学生写作的“读者意识”是基于自我认知的价值观进行书面表达的呈现。语文教师对学生“读者意识”的忽视直接影响小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小学生对于内化的意识和形象的表达模糊就会导致无话可写。
小学生缺乏“读者意识”导致寫作水平不高的现状还表现为几个方面:一是写作内容空洞,缺乏真实情感。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足不出户便是天下事已成为人们生活的常态,小学生对于生活中的人和事观察不够细微,在实际写作过程中,真情实感的流露较少,甚至生编硬套,七拼八凑,下笔艰难。小学生缺乏真切的生活体验,其写作就失去了意义。 二是语言匮乏,缺乏文采。许多小学生对于语言的积累和运用还处在口语化阶段,没有练字用词的意识,缺乏对内化意识的“诗意化”表达,如有的学生在写母爱的作文,在全文中通篇都在“写母爱很伟大”,“母爱很重要”,“每个人都要重视母爱”语言的反复又缺乏细致的描写,全文体现为没有感染力。三是逻辑错误,积累不足。小学生的“读者意识”要求写作需要多个角度来表达,由于实际积累的匮乏,小学生下笔之时更是难以拓展思维只能生编硬造缺乏语言逻辑性。
基于以上的认识小学生“读者意识”的缺乏造成学生对作文畏难情绪,以及语文教师作文课堂对“读者意识”的忽视,导致写作教学日渐成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薄弱环节。
二、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读者意识”思维的构建
2010年由教育部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针对义务阶段提出: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注重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写作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品行和优秀的人格品质担负着主要的作用。
我国古代著名文论《文心雕龙》中说,阅读的过程是“披文以入情”,而写作则是“情动而辞发”,作文教学培养学生“读者意识”是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的实践中,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对周围的事物看法是学生内化意识的“诗意化”表达。构建学生“读者意识”可从以下几点出发:
1.增加生活体会,表达真情实感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昼夜不息。”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是小学生写作素材的直接来源之一,写作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对生活的真正感受,学生写作的“读者意识”来源于生活的素材和发自内心的感悟,将思想感情牢牢捆绑在一起。语文写作课程增强小学生语言的丰富与积累,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语文与生活息息相关,作文表达真切的情感,往往来源于生活的积累。只有增加学生对多重生活的体验,内化情感的意识,在生活中仔细感受深入思考,写作时才能“下笔千言,一挥而就”。
2.加强修改指导,形成“读者意识”
在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及以本为据,总结写作方法。“学校的课堂教学,除了提倡感悟以外,还要有技术层面的细致分析。” [3]语文教师以课本为范本从课文中寻找出切合学生实际的写作方法,作为科学依据,文本结合让学生有效训练,同时在实际语文教学要进一步印证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小学生在写作技巧的运用上,教师应及时暗示学生写作方法很容易掌握,给予心理鼓励。语文教师还要及时点拔指导,让学生明确自己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深印象,进而掌握方法。增加当堂作文的训练模式,避免了学生抄袭的现象形成自我的“读者意识”。最后教师在习作改评时,要戳中指导重点,对给予学生高分鼓励。
3.增强实践,拓展构建途径
实践是小学生习作能力提高的最主要途径之一。语文教师应精心营造写作氛围和创造写作实践途径。“读者意识”的形成离不开实践,如有效的当堂作文,具有奖励机制的作文比赛和演讲比赛等等都是小学生在学校语文教育的有效实践。在课外,参观博物馆、烈士陵园、动物园,利用寒暑假做义工为社会做贡献等等增进生活的感悟,各种具有主题意义的课外活动也是有效的途径。
4.重视积累,提高审美能力
华东师范大学方智范教授就建议语文教师“应该选读一些重要的美学和文艺学论著,注意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教师自身积淀厚了,识理多了,视野宽了,立足点高了,既能宏观把握,又能微观深入,语文阅读教学才能进入游刃有余的境界”。语文教师以身作则,将蕴含着几千年文化精髓的经典文学作品的丰富内涵贯穿到实际的语文作文教学中,带领学生深入到古典文学作品里去领悟真正的审美情趣。如小学教材中大量的古诗词就可以作为写作的素材来源,语文教师以自我的文学素养影响学生的文学感悟,增加小学生的文学语言积累。通过强调学生的文学素养积累才能真正增加作文的文采。
总之,新课程改革中小学作文教学是培养小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课题,加强小学生的写作“读者意识”,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审美能力,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究和实践。
注释:
[1]百度百科.读者意识[DB/OL] https://baike.baidu.com/item/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王先需.文学文本讲演录[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84.
参考文献:
[1]范文澜.文心雕龙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C].科学教育出版社,1980,102.
[3]汤建英.小学作文教学培养学生“读者意识”的实践探索[D].上海师范大学,2010.
作者简介:覃晓琦(1992-),女,壮族,广西贵港人,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语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