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教师个人反思,通过同伴互助、专家引领,最终实现整个教师队伍的百花争艳,姹紫嫣红,是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初衷和归宿,更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实施全员练兵,创设“学”“研”氛围,通过“教研场”的引领,激发教师研究的内驱力与活力,促进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展示及交流共享,有效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能力及校本教研的效能。
关键词:岗位练兵;团队教研;提高效能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6)08-0005-03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基于教师个人反思,通过同伴互助、专家引领,最终实现整个教师队伍的百花争艳,姹紫嫣红,是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初衷。
多年的教学研究实践告诉我们,要提高研究效能,首先必须解决教师研究内驱力的问题。教师学习、反思、互助交流的内驱力来自哪里?制度约束是一方面,氛围创设、“教研场”的引和领更重要。
基于此,为进一步加强教研组建设,强化团队教研,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课堂教学能力,2011~2015年,秦皇岛市海港区(以下简称“海港区”)在扎实做好“赛马场”、“常态调研视导”、“菜单式培训”等常规教研活动的同时,以“有效教学全员岗位练兵活动”为主要抓手,聚焦课堂,在全区教师中营造“人人参与、人人思考、人人创意、人人收获”的全员练兵氛围,有效激发了教师研究的内驱力与活力,促进了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展示及交流共享,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的能力及校本教研的效能。
一、明确原则,练兵立足集体探索、共同提高
活动启动之初,海港区明确定位:“岗位练兵”的目的绝不是为拿出几十节优质课,为推出几十名学科能手,而是全区所有学校、全体教师对有效课堂的一种集体探索和协作攻关,是广大教师研讨“课堂增值”的“大课堂”。因此,练兵活动中我们始终遵循以下原则:1.全员参与,人人过关。校级练兵阶段全区中小学校全体任课教师(包括兼课领导)全部参与岗位练兵,每位教师全程参与每个环节。区级练兵阶段则要求全区中小学校校校组队,全部参与区级竞赛。竞赛结束后竞赛办公室按各校参赛选手的人均成绩、排名成绩、赋分成绩综合考量,评出全员岗位练兵活动优胜单位。2.竞争性与互助性相结合。既关注竞争选拔性,更关注群体参与性、互助性;既要求“同中求异”(集体备课下的个人参赛),更倡导“异中求同”(岗位练兵与学科主题教研、“有效课堂构建研究”相结合,教师的教学设计可以不同,但反思、评议都要围绕教研组研究主题、围绕有效课堂构建展开)。注重学习,注重过程,重在集体提升。
二、科学设计,练兵凸显集体智慧、同伴互助
两年一届的全员岗位练兵活动包括“课堂教学”、“课后反思”、“现场答辩”、“评课议课”四项内容。要高质量完成四项任务,顺利通过校级练兵,每位教师必须做好以下四项工作:(一)深刻理解、整体把握本学科全套教材,精心分析、科学设计所有重点课一为讲课做准备;(二)全面系统地学习学科知识及教育教学理论,了解学科教改前沿动态——为答辩做准备;(三)灵活驾驭课堂,用心调控课堂,科学处理预设与生成——为反思做准备;(四)全程听同学科所有同伴的课,边听边围绕“有效”认真思考——为评课做准备。
“压力太大了!”,这是练兵过程中老师们最常说的一句话。“有压力才有动力,有动力自然就形成了合力!”这是练兵过程中一位校长的感慨。不用学校再“定时间、定地点”,老师们就自觉利用课前、课后、双休日、QQ群等自发聚在一起,或讨论答辩题,寻找最佳答案,或围绕某课、某个环节展开讨论;不用教学领导再帮忙设计,各教研组自主研发了多样研修:有的研读教材,梳理描画知识树;有的学习课标,组织开展“一节好课的大讨论”;有的开办组内论坛,围绕学科素养、学科教学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畅所欲言;有的进行“课堂教学一招鲜”展示……
“练兵过程中,学习成了习惯,反思成了习惯,互助交流也成了习惯。教师研究的热情、研究的主动性、创造性竟如此高涨!”“……区级练兵过程中,表面上我们的教研团队研究完善的是几节课,帮助的是几个人,但受锻炼的却是所有教师……”这是一所学校岗位练兵活动总结中的原话,也是练兵过程中我区各校校本教研情况的共同写照。
三、精心组织,全程指导,专家引领落到实处
教师学习、反思、互助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为使专家引领真正落到实处,练兵伊始,区教研部门专门组建了由教研员、骨干教师组成的涉及中小学22个学科的专家指导组,采用专家蹲点包校与学校预约相结合的形式,深入课堂进行指导。在为期一年的校级练兵阶段,专家组成员成了最受欢迎的人,或被邀请与教师集体备课;或被邀请全程参与练兵活动,活动后点评;或被邀请针对教师疑难问题开展讲座;或被邀请针对难点课现场示范……土专家的引领大大提高了各校练兵活动的质量,受到了基层学校领导、教师的普遍欢迎。区级竞赛阶段,为保护各队及所有教师的练兵热情,保证区级竞赛质量,岗位练兵领导小组精心谋划,科学组织,做到了四个公开:(一)评委公开,(二)标准公开,(三)打分公开,(四)评价公开(每位选手比赛结束,评委组专家有针对性地对每位参赛教师进行点评指导,肯定优点的同时指出不足,既让参赛教师受益,更让所有教师有所借鉴)。
四、练兵构筑了有效课堂的学习共同体
为期四年有计划、有步骤的“有效教学全员岗位练兵活动”,凝聚了全区教研部门、学校和教师三方的力量,将区域内所有教师、学校集结为“有效课堂”的学习共同体。
在这个学习共同体里,海港区依托区校两级培训与研修,提高练兵活动的科学含量;依托竞赛与展示,提高练兵活动的影响效用;依托制度协调,提高练兵活动的实施力度。
在这个学习共同体中,教研员与中小学教师心连心,共同参与梳理经验、解决问题。针对课堂改革的教学技能、技巧、技艺的研究,由零散变为系统,由自发变为自觉,由隐性变为显性。更为重要的是,它让每位教师都发现了教研工作的乐趣和意义,它调动起了每位教师的聪明才智与研究热情,让教师从点滴细节改变做起,在课堂教学的不同方面发挥其创造性,进行课堂不同环节的变革,最终让每个教师都有收获,每个课堂都有变化。
首届岗位练兵表彰大会上,一位校长的发言道出了大家的心声:“岗位练兵活动是全区对有效课堂的一种集体探索和协作攻关。它不仅仅是个别学校、个别教师关注的内容,而是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都在结合自己的学校、自己的课堂进行的校本化、团队化的研究和探索。四年的练兵,把教学的各个层面凝聚在一起,使各个层面都有收获——学生更想学了、更会学了、学得更多了、学得更有价值了;教师的激情更饱满了、教师的专业更精湛了,校长的抓手更实在了,教研的效果更明显了。”
古人云:“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意思是说,一个人只要不停地去做,常常能获得成功。构建有效课堂、提升校本教研实效是教学工作的理想境界,更是海港区教研人的执著追求。2016年,在总结首届岗位练兵经验的基础上,海港区又启动了第二届中小学教师“有效教学”全员岗位练兵活动。我们相信,提高教研效能之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责任编辑 冯荣光】
关键词:岗位练兵;团队教研;提高效能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6)08-0005-03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基于教师个人反思,通过同伴互助、专家引领,最终实现整个教师队伍的百花争艳,姹紫嫣红,是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初衷。
多年的教学研究实践告诉我们,要提高研究效能,首先必须解决教师研究内驱力的问题。教师学习、反思、互助交流的内驱力来自哪里?制度约束是一方面,氛围创设、“教研场”的引和领更重要。
基于此,为进一步加强教研组建设,强化团队教研,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课堂教学能力,2011~2015年,秦皇岛市海港区(以下简称“海港区”)在扎实做好“赛马场”、“常态调研视导”、“菜单式培训”等常规教研活动的同时,以“有效教学全员岗位练兵活动”为主要抓手,聚焦课堂,在全区教师中营造“人人参与、人人思考、人人创意、人人收获”的全员练兵氛围,有效激发了教师研究的内驱力与活力,促进了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展示及交流共享,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的能力及校本教研的效能。
一、明确原则,练兵立足集体探索、共同提高
活动启动之初,海港区明确定位:“岗位练兵”的目的绝不是为拿出几十节优质课,为推出几十名学科能手,而是全区所有学校、全体教师对有效课堂的一种集体探索和协作攻关,是广大教师研讨“课堂增值”的“大课堂”。因此,练兵活动中我们始终遵循以下原则:1.全员参与,人人过关。校级练兵阶段全区中小学校全体任课教师(包括兼课领导)全部参与岗位练兵,每位教师全程参与每个环节。区级练兵阶段则要求全区中小学校校校组队,全部参与区级竞赛。竞赛结束后竞赛办公室按各校参赛选手的人均成绩、排名成绩、赋分成绩综合考量,评出全员岗位练兵活动优胜单位。2.竞争性与互助性相结合。既关注竞争选拔性,更关注群体参与性、互助性;既要求“同中求异”(集体备课下的个人参赛),更倡导“异中求同”(岗位练兵与学科主题教研、“有效课堂构建研究”相结合,教师的教学设计可以不同,但反思、评议都要围绕教研组研究主题、围绕有效课堂构建展开)。注重学习,注重过程,重在集体提升。
二、科学设计,练兵凸显集体智慧、同伴互助
两年一届的全员岗位练兵活动包括“课堂教学”、“课后反思”、“现场答辩”、“评课议课”四项内容。要高质量完成四项任务,顺利通过校级练兵,每位教师必须做好以下四项工作:(一)深刻理解、整体把握本学科全套教材,精心分析、科学设计所有重点课一为讲课做准备;(二)全面系统地学习学科知识及教育教学理论,了解学科教改前沿动态——为答辩做准备;(三)灵活驾驭课堂,用心调控课堂,科学处理预设与生成——为反思做准备;(四)全程听同学科所有同伴的课,边听边围绕“有效”认真思考——为评课做准备。
“压力太大了!”,这是练兵过程中老师们最常说的一句话。“有压力才有动力,有动力自然就形成了合力!”这是练兵过程中一位校长的感慨。不用学校再“定时间、定地点”,老师们就自觉利用课前、课后、双休日、QQ群等自发聚在一起,或讨论答辩题,寻找最佳答案,或围绕某课、某个环节展开讨论;不用教学领导再帮忙设计,各教研组自主研发了多样研修:有的研读教材,梳理描画知识树;有的学习课标,组织开展“一节好课的大讨论”;有的开办组内论坛,围绕学科素养、学科教学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畅所欲言;有的进行“课堂教学一招鲜”展示……
“练兵过程中,学习成了习惯,反思成了习惯,互助交流也成了习惯。教师研究的热情、研究的主动性、创造性竟如此高涨!”“……区级练兵过程中,表面上我们的教研团队研究完善的是几节课,帮助的是几个人,但受锻炼的却是所有教师……”这是一所学校岗位练兵活动总结中的原话,也是练兵过程中我区各校校本教研情况的共同写照。
三、精心组织,全程指导,专家引领落到实处
教师学习、反思、互助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为使专家引领真正落到实处,练兵伊始,区教研部门专门组建了由教研员、骨干教师组成的涉及中小学22个学科的专家指导组,采用专家蹲点包校与学校预约相结合的形式,深入课堂进行指导。在为期一年的校级练兵阶段,专家组成员成了最受欢迎的人,或被邀请与教师集体备课;或被邀请全程参与练兵活动,活动后点评;或被邀请针对教师疑难问题开展讲座;或被邀请针对难点课现场示范……土专家的引领大大提高了各校练兵活动的质量,受到了基层学校领导、教师的普遍欢迎。区级竞赛阶段,为保护各队及所有教师的练兵热情,保证区级竞赛质量,岗位练兵领导小组精心谋划,科学组织,做到了四个公开:(一)评委公开,(二)标准公开,(三)打分公开,(四)评价公开(每位选手比赛结束,评委组专家有针对性地对每位参赛教师进行点评指导,肯定优点的同时指出不足,既让参赛教师受益,更让所有教师有所借鉴)。
四、练兵构筑了有效课堂的学习共同体
为期四年有计划、有步骤的“有效教学全员岗位练兵活动”,凝聚了全区教研部门、学校和教师三方的力量,将区域内所有教师、学校集结为“有效课堂”的学习共同体。
在这个学习共同体里,海港区依托区校两级培训与研修,提高练兵活动的科学含量;依托竞赛与展示,提高练兵活动的影响效用;依托制度协调,提高练兵活动的实施力度。
在这个学习共同体中,教研员与中小学教师心连心,共同参与梳理经验、解决问题。针对课堂改革的教学技能、技巧、技艺的研究,由零散变为系统,由自发变为自觉,由隐性变为显性。更为重要的是,它让每位教师都发现了教研工作的乐趣和意义,它调动起了每位教师的聪明才智与研究热情,让教师从点滴细节改变做起,在课堂教学的不同方面发挥其创造性,进行课堂不同环节的变革,最终让每个教师都有收获,每个课堂都有变化。
首届岗位练兵表彰大会上,一位校长的发言道出了大家的心声:“岗位练兵活动是全区对有效课堂的一种集体探索和协作攻关。它不仅仅是个别学校、个别教师关注的内容,而是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都在结合自己的学校、自己的课堂进行的校本化、团队化的研究和探索。四年的练兵,把教学的各个层面凝聚在一起,使各个层面都有收获——学生更想学了、更会学了、学得更多了、学得更有价值了;教师的激情更饱满了、教师的专业更精湛了,校长的抓手更实在了,教研的效果更明显了。”
古人云:“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意思是说,一个人只要不停地去做,常常能获得成功。构建有效课堂、提升校本教研实效是教学工作的理想境界,更是海港区教研人的执著追求。2016年,在总结首届岗位练兵经验的基础上,海港区又启动了第二届中小学教师“有效教学”全员岗位练兵活动。我们相信,提高教研效能之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责任编辑 冯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