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研究目的是针对龋齿,分析应用口腔护理干预的效果和意义。方法采取分组对比的方法,采取不同护理模式,将两组儿童的牙齿健康情况进行记录,并记录在3、6、9、12个月的数据,进行对比和统计学分析。结果是针对儿童在相同的干预时间之后的患龋齿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组儿童患龋齿的可能性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两组儿童在进行护理中的配合度,观察组配合率是84.00%,对照组配合率为64.00%,将两组患者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是针对儿童龋齿,采用综合口腔护理模式有着很好的效果,能够减少儿童的患儿童龋齿产生的概率,并且提高在护理过程中的儿童的配合率,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减少龋齿产生的概率,值得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综合口腔护理;干预;预防龋齿;效果
龋齿的发生与口腔诸多因素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如果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不及时将口腔中细菌清除,就会引起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等继发疾病。这种病症会对儿童的咀嚼功能以及颌骨发育造成极大的影响,甚至会影响恒牙的发育。在这种状况下需要做好口腔综合护理,这样才能保证儿童的牙齿发育正常。本次实验将本院选择在2017年1月到2019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收口腔检查的100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在2017年1月到2019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收口腔检查的100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将他们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有50例儿童。其中,观察组男生54例,女生46例。年龄(3.7±2.2)岁;对照组男生51例,女生49例,年龄(3.3±2.7)岁。本研究经儿童及其家属的知情同意以及学校及医院相关部门的批准后实施。两组儿童在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干预。
1.2.2观察组
采用综合口腔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具体如下。①健康宣教:向家长及幼师讲解口腔的正常结构与功能,介绍各类口腔疾病的危险因素及对儿童的危害等,介绍口腔保健知识如儿童牙膏、牙刷的选择技巧及儿童正确刷牙方法;②采用儿童感兴趣的方式进行知识讲解,提高儿童配合度,让他们自觉养成、自愿做到早、中、晚刷牙,饭后漱口的习惯;③幼教老师及家长做好监督工作:详细记录儿童的行为习惯,帮助儿童将不良习惯尽早改掉;④鼓励儿童多食用新鲜的蔬菜水果及鱼虾等健牙食物;⑤每个月进行一次牙齿检查,对于问题牙齿及早治疗等。
1.3观察指标
配合程度。①很配合:对于各种操作都欣然接受不反抗,操作过程中积极配合;②一般配合:有抵抗情绪,但勉强可以完成操作;③不配合:拒绝接受所有操作,抵抗情绪強烈,任何沟通无效。配合率=(很配合+一般配合)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方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儿童护理干预后不同时间患龋齿比例的比较
护理干预后不同时间两组儿童患龋齿的情况比较显示,分别干预3、6、9、12个月后,观察组各个时间患龋齿的66例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两组儿童配合程度的比较
两组儿童进行护理干预过程中配合程度比较显示,观察组有40例很配合,2例一般配合,8例不配合,因此,其配合率是84.00%。在对照组中,有26例很配合,6例一般配合,18例不配合,因此,其配合率为64.00%。将两组患者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龋齿是十分常见的牙科疾病,多见于儿童,被WHO列为了危害人类的三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通常家长认为乳牙迟早要被恒牙所替代,因此龋齿对患儿影响不大也不会很大。然而,有研究显示,儿童龋齿可能与母亲的母乳喂养之间存在一定联系,此外,更主要的原因还与儿童的食物、饮食习惯及微生物等之间存在密切关系。由于儿童年龄较小,对事物的认知及辨别能力均有限,此时期极易养成各种不良饮食及行为习惯,使得龋齿的发生概率很大幅度地提高,一旦发生龋齿,轻者影响患儿咀嚼,重者直接导致患儿出现严重疼痛,影响进食及消化,长期不进行治疗还会导致更严重的口腔疾病发生,以此形成恶性循环,对儿童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倡导幼教人员及家长联合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饮食及生活习惯,按时对牙齿进行清洁,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以及进行涂氟等保护措施,以保证牙齿的健康。
本研究中,护理干预后不同时间两组儿童患龋齿的情况比较显示,分别干预3、6、9、12个月后,观察组各个时间患龋齿的比例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两组儿童进行护理干预过程中配合程度比较显示,观察组有40例很配合,2例一般配合,8例不配合,因此,其配合率是84.00%。在对照组中,有26例很配合,6例一般配合,18例不配合,因此,其配合率为64.00%。将两组患者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于预防儿童龋齿应当正确采取综合口腔护理干预的方式,综合口腔护理干预可明显促进儿童在实施护理干预过程中的配合率,降低儿童患龋齿的概率,对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和预防龋齿的发生有积极意义,值得进行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海凤,王俊喜.综合口腔护理干预对预防龋齿的效果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03):64+66.
[2]马洁,王俊平,戎智婷.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小儿龋齿的效果观察[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02):92.
[3]白燕娜.口腔门诊综合护理干预对儿童龋齿的预防效果观察[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8,29(11):1409-1411.
关键词:综合口腔护理;干预;预防龋齿;效果
龋齿的发生与口腔诸多因素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如果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不及时将口腔中细菌清除,就会引起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等继发疾病。这种病症会对儿童的咀嚼功能以及颌骨发育造成极大的影响,甚至会影响恒牙的发育。在这种状况下需要做好口腔综合护理,这样才能保证儿童的牙齿发育正常。本次实验将本院选择在2017年1月到2019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收口腔检查的100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在2017年1月到2019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收口腔检查的100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将他们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有50例儿童。其中,观察组男生54例,女生46例。年龄(3.7±2.2)岁;对照组男生51例,女生49例,年龄(3.3±2.7)岁。本研究经儿童及其家属的知情同意以及学校及医院相关部门的批准后实施。两组儿童在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干预。
1.2.2观察组
采用综合口腔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具体如下。①健康宣教:向家长及幼师讲解口腔的正常结构与功能,介绍各类口腔疾病的危险因素及对儿童的危害等,介绍口腔保健知识如儿童牙膏、牙刷的选择技巧及儿童正确刷牙方法;②采用儿童感兴趣的方式进行知识讲解,提高儿童配合度,让他们自觉养成、自愿做到早、中、晚刷牙,饭后漱口的习惯;③幼教老师及家长做好监督工作:详细记录儿童的行为习惯,帮助儿童将不良习惯尽早改掉;④鼓励儿童多食用新鲜的蔬菜水果及鱼虾等健牙食物;⑤每个月进行一次牙齿检查,对于问题牙齿及早治疗等。
1.3观察指标
配合程度。①很配合:对于各种操作都欣然接受不反抗,操作过程中积极配合;②一般配合:有抵抗情绪,但勉强可以完成操作;③不配合:拒绝接受所有操作,抵抗情绪強烈,任何沟通无效。配合率=(很配合+一般配合)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方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儿童护理干预后不同时间患龋齿比例的比较
护理干预后不同时间两组儿童患龋齿的情况比较显示,分别干预3、6、9、12个月后,观察组各个时间患龋齿的66例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两组儿童配合程度的比较
两组儿童进行护理干预过程中配合程度比较显示,观察组有40例很配合,2例一般配合,8例不配合,因此,其配合率是84.00%。在对照组中,有26例很配合,6例一般配合,18例不配合,因此,其配合率为64.00%。将两组患者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龋齿是十分常见的牙科疾病,多见于儿童,被WHO列为了危害人类的三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通常家长认为乳牙迟早要被恒牙所替代,因此龋齿对患儿影响不大也不会很大。然而,有研究显示,儿童龋齿可能与母亲的母乳喂养之间存在一定联系,此外,更主要的原因还与儿童的食物、饮食习惯及微生物等之间存在密切关系。由于儿童年龄较小,对事物的认知及辨别能力均有限,此时期极易养成各种不良饮食及行为习惯,使得龋齿的发生概率很大幅度地提高,一旦发生龋齿,轻者影响患儿咀嚼,重者直接导致患儿出现严重疼痛,影响进食及消化,长期不进行治疗还会导致更严重的口腔疾病发生,以此形成恶性循环,对儿童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倡导幼教人员及家长联合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饮食及生活习惯,按时对牙齿进行清洁,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以及进行涂氟等保护措施,以保证牙齿的健康。
本研究中,护理干预后不同时间两组儿童患龋齿的情况比较显示,分别干预3、6、9、12个月后,观察组各个时间患龋齿的比例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两组儿童进行护理干预过程中配合程度比较显示,观察组有40例很配合,2例一般配合,8例不配合,因此,其配合率是84.00%。在对照组中,有26例很配合,6例一般配合,18例不配合,因此,其配合率为64.00%。将两组患者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于预防儿童龋齿应当正确采取综合口腔护理干预的方式,综合口腔护理干预可明显促进儿童在实施护理干预过程中的配合率,降低儿童患龋齿的概率,对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和预防龋齿的发生有积极意义,值得进行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海凤,王俊喜.综合口腔护理干预对预防龋齿的效果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03):64+66.
[2]马洁,王俊平,戎智婷.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小儿龋齿的效果观察[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02):92.
[3]白燕娜.口腔门诊综合护理干预对儿童龋齿的预防效果观察[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8,29(11):1409-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