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山河·长歌

来源 :山东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jiao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相信每位国人都会对诗人艾青的这句诗产生深深的认同感。在地球上,恐怕没有几个国家的人们像中国人这样对自然、土地及其之上的一切有这样天然、敏锐而深沉的感情。家国天下,胸中块垒,壮怀激烈,儿女情长……山水风物成为表达各种情怀的最佳载体,并绵延至今,有增无减。它们,是我们生活的物质依靠,更是我们外露的情感世界。当个人跳出自我乃至家庭家族的范围,试着将眼光打量到更宽广的世界时,会发现,山川峰谷这些自然景观能够直观、迅速、热烈地撞开你的心扉,为你开启一趟趟未知的心灵之旅,悲喜难测,却都流连忘返。辽远的世界,就在脚下;踏遍万里河山,也就是度量着人生,这奇妙的体验是人生的咏叹调。
  北至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南到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南北跨纬度近50°,最长直线距离大约五千五百公里;东起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汇合处,西达新疆西部帕米尔高原,东西跨经度60°以上,最宽直线距离约五千公里,这是我们的陆上疆域,地貌丰富,地形多变。上面的每条或长或短或娟秀或壮阔的河流,每座或雄浑或奇崛或隽秀或质朴的高山,都携带着亿万年前的地质密码和久远时光的厚重文明基因;每座城市,每个村落,每个人,都接受着自然的馈赠,与风土物产一起形成独特的区域性品格。这种品质,经过了几千年文化的归化和民族的认同,经过了风霜的锤炼甚至战火的洗礼,就如春种秋收、花开花落、高山日出、河流奔腾一样自然,是天然的熟悉和亲切。就像一把打开秘境的钥匙,握在值得拥有的人手中。只有在华夏大地上,也只有在这片土地上世代生活的人们才会如此清晰地感受到山的脉动、水的经络,感受到蓝天白云的美好,感受到风霜雨露的滋润,并以执著深沉的爱恋予以互动。因为包裹着它们的是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是孔孟之道、唐诗宋词、明清小说,是巅峰辉煌、风雨沧桑,以及可见的富强。
  长歌一曲,妙音雅集。天籁之音,从来可遇而不可求。那些雄浑的河川,秀美的山峰,神奇的沟壑,辽阔的平原,广袤的草地,都是一串串妙手天成的音符,是天上仙子遗落的珍宝,每一个,都美得让人动容。真要感谢这幅员辽阔的疆域和上苍对华夏的厚爱,笔墨泼下,处处匠心,片片华彩,才会创造出这么多不可复制的奇迹。面对这样的臻美化境,得之受之,是幸运;珍之重之,是使命。
  谁不说俺家乡好。蜿蜒曲折、波澜壮阔的河流,挟着最纯净最清冽的天上之水九曲回环奔涌而来,滋养着沿途大地,荡涤着世俗的心灵,润蒸着内在心性,再坚硬浑浊的心也会柔软明澈起来,再多的愁绪也会泯于淙淙水流。巍峨连绵、没有尽头的山脉雄峙天边,经过轻裘长剑、铁马金戈,也经过山花烂漫、流水潺潺,阅尽千帆,斗转星移,至今仍遮挡着风沙灼日,给万物生灵不变的依靠,踏实的支撑,登高望远,天地在心。百江千河,十万大山,心之所安即吾家。
  这片土地风姿天成,无论哪个角度,无论哪种姿态,都美得令人爱不释手。人在画中游,美景不胜收,这画可以泼墨写意,可以工笔白描,还可以浓墨淡粉。画面有北方的雄壮辽阔,也有江南的妩媚秀雅,有边关的烈烈西风,也有海疆的长风破浪;可以长河落日、孤远寂寥,可以小桥流水、山水清嘉,可以水草丰美、大漠苍茫,可以飞檐斗角、京都梦华。纵横九万里,上下五千年,这是没有技巧的技巧,没有内容的内容,只有在心里有这幅画,看到的听到的触摸到的才是胜景佳品。长白山的皑皑积雪和五指山的满目青翠一样昭示着勃勃生机;额尔古纳河边浓郁的青草和天山之巅的雪莲一样充满圣洁的灵气。离开了平和的心境和浓烈的情感,才是辜负了大好的河山。
  用双脚丈量着大地,用心灵倾听河海的倾诉,虔诚地仰望头顶的苍穹,一转身,到过的地方,未知的秘境以及即将抵达的远方,都是原来只有在梦中相遇的绕梁余音。
  诺敏·何
  蒙古族,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内蒙古摄影家协会荣誉主席,中国驾机摄影家,民航总局颁证飞行员,独自一人驾驶飞机传递奥运火炬世界第一人。
  航拍时,独自一人驾驶飞机,采用左手驾机右手持相机在空中摄影,并可在天上直接取景构图创作,根据创作需要随时调整飞行高度、角度,同时根据创作需要,在飞行的同时进行焦距、光圈、曝光速度的调整。难度虽大,驾轻就熟,被誉为国宝级人物。内蒙古摄影家协会授予诺敏·何“航空摄影大师”称号。
  其作品《鸟瞰额尔古纳河》获第23届中国华北摄影艺术节金奖,《金河》获中国摄影报一级收藏奖,《雪地莫日格勒河》获魅力内蒙古全国摄影艺术节金奖,《黄河太极湾》获上海世博摄影艺术展金奖及联合国摄影艺术展金奖。摄影作品多次在《人民画报》《中国摄影家》《中国摄影》《大众摄影》《航空知识》《索伦嘎》《环球人物》《三联周刊》等杂志发表。
其他文献
在贵州西北部乌蒙山麓连绵起伏峰峦叠嶂的大山深处,世居着一支古老的苗族支系——长角苗。他们分布在梭嘎乡12个村寨中,现仅存四千余人。据说,清朝初年的一场战乱将他们的祖先逼进深山密林之中,他们以狩猎为生,在偏僻的山野间过着与世隔绝的部落式生活。  长角苗女子身材娇小,头上却顶着硕大的长角头饰,这是她们祖祖辈辈把每天掉下来的头发积攒起来,用麻线编织好盘在发髻上的。每当闺女出嫁,母亲便会把缠着几代人头发的
期刊
在《山东抗日战争主题展》的展厅中,有一张“昭和九年”(1934)由日方绘制的青岛港图,图上几个特殊的铅笔后作的标记,正是当年中国民族企业家贺仁菴自沉轮船于胶州湾,阻挡日军登陆青岛的沉船位置。这幅地图由贺仁菴之女、台湾山东日照同乡会理事长贺郁芬女士捐赠。而在本次展览中,像这样由社会各界捐赠的抗战文物还有很多。透过它们,我们得以了解那些爱国人士全力支持抗战过程中发生的,鲜为人知的故事。  自沉商轮,倾
期刊
山上苍莽林海覆盖,山中飞禽走兽居住,山谷中流水潺潺……招虎山园区群山环抱,森林茂密,景致秀丽,沟谷曲折流长,山中有泉,叮咚作响。  “招虎山”的名字一直被游客津津乐道,据《海阳续志》记载:“邑北三十五里有山曰招虎,概以虎伏山中,仙家训之,遂化为石,遗迹宛然,故名 。”由此可见,原本的山中之虎,兽中之王已被仙家化做林中山石了。  初春山花烂漫,盛夏林海蔽日,金秋枫叶染红,深冬青松傲雪,一年四季物换景
期刊
日军侵华期间,因战争因素造成的山东境内伤亡人数至少在600万至653万之间,其中,调查登记中有名有姓的死难者有347884人。  史料称,仅1939年至日本投降前,日军对山东抗日根据地(不包括津浦铁路以西地区)千人以上的扫荡即达190余次,万人以上的达17次。  据不完全统计,日伪军在山东制造的伤亡5人以上的惨案2000余个,伤亡10人以上的惨案956个。  日军给山东造成的财产损失折合1937年
期刊
八年抗战八年泪,一寸山河一寸血。  七十八年前,日本侵略者肆意践踏人类的公理和正义,以残暴杀戮的手段,将中华民族置于自己的铁蹄之下,造成了大量中国平民伤亡和巨大财产损失。作为全国敌后抗战的主战场,山东是遭受日军侵略损失最严重的省份之一。据2006年山东省开展的抗日战争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大量调研结果统计:日本侵华战争期间,日军在山东制造的伤亡十人以上惨案就达956个,因战争因素造成的山东境内伤亡
期刊
在初夏的日子里,天气总是不稳定,像一个淘气的孩子,一会儿笑容满面,温暖备至,一会儿又涕泗滂沱,让人措手不及。天气的变化也影响了人们的情绪,让人无法掌控。有时候觉得历史既像大自然一样变化无常,也像是一幅五彩的画作,为人们平淡的思绪涂抹了各种冷暖的色调。  初到巩义的宋陵,你不要感到惊讶,看不到雄壮气魄的古楼,没有庄严肃穆的皇陵,在一片片阡陌的农田中,孤寂的伫立着一尊尊石像。纵然是帝王将相也终究是要湮
期刊
近日,《太阳契丹——大辽文明展》在山东博物馆隆重开展,此次展览由山东博物馆与内蒙古博物院联合举办,这是辽代文物精品第一次在山东集中展示。  此次展览分为因俗而治、经济兴盛、文化艺术、多元宗教信仰和金冠银裹五个部分。展出文物共计110件(组),其中一级品59件(组),涵盖了金银器、陶瓷器、玉石器、玻璃器等多个门类,包括列入“20世纪中国考古重大发现”的“辽陈国公主墓”,1992年和2003年度分别列
期刊
今岁春天太过忙碌,恍惚间花落为尘,春归无迹。时光匆匆,何至于此,心中便不免生出很多感慨。  人生要忙的事太多,特别是到了这个年龄。还是到山中休养一下疲惫的神经吧。驱车进山,已是满目葱茏。忽然想起古人的一首诗: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温馨而惬意,那份闲适令人向往。山路渐行渐深,心情也渐渐愉悦起来,心是最难把持的,佛的要旨亦在修心,我本俗子,借境调心,不亦乐乎。
期刊
2015年4月21日,习近平主席在巴基斯坦议会作《构建中巴命运共同体,开辟合作共赢新征程》的演讲,他说:“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中国人在两千多年前就认识到‘国虽大,好战必亡’的道理。中国人民崇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不认同‘国强必霸论’。走和平发展道路,对中国有利,对亚洲有利,对世界也有利,任何力量都不能动摇中国和平发展的信念。中国坚持不干涉别国内政原则,不会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即使再强大
期刊
2015年6月16日,中国传承人口述史研究所成立暨《天津皇会文化遗产档案丛书》发布会在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举行。  《天津皇会文化遗产档案丛书》是山东教育出版社与冯骥才先生及其所带领的科研团队历时4年精心打造的国家出版基金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全书共10册、135万字、收入图片1100余幅,首次系统、全面地对这一国家级、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有色、有影、有文的全记录,是我国民间文化遗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