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而传统的以“结果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不能体现以专业技能为主的高职教育特点,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按照“五步法”来完成教学任务,不断提高学生在专业技能方面的各种能力,从而真正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高职教育 项目为导向 专业技能 五步法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217-01
当前的高职教育中,强化专业技能训练,注重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实践能力,使学生学完后能分析、会操作,能独立完成企业生产任务是高职教育必须突破的难题。
一、“结果为导向”向“项目为导向”转化的必然性:
1.以“结果为导向”教学模式的弊端。以“结果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高职教学中出现两大难题:首先是学生学习被动,学习主观能动性不高,学习效率过低。其次是学生能力不够。教师先完成各项教学任务,然后学生以教师为对象进行模仿,依葫芦画瓢,无法对技能进行科学的加工处理,做不到运用自如。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法提高,学习能力与职业技能得不到提高。无法体现高职教育特点,学生专业操作技能培养不能全面、系统的展开。究其原因:
(1)学生不是主动学习,而是被动接受各项技能。这样的教学过程,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导致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双双降低,更严重的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2)对专业知识的理论性和系统性过于重视。对于文化知识基础比较薄弱的高职生来说,他们要继续学习数学、物理等基础课程,其效果不可能太理想。
(3)没有把实践教学放在重要地位。先理论后实践,教师还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没有过多的现场演示,只是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最后结果就是学生听不明白,看不明白,更加无法动手操作。
(4)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分开。实训室不开放或开放度不高,学生没法及时操作各种仪器或实训设备,有些教学实训设备甚至成了仅供参观的展示品,一体化教学的推进速度非常缓慢。
2.以“项目为导向”教学模式的优势。目前,高职院校正在大力推广“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的课程改革,而工作过程的系统化是实施项目导向教学的基础。以 “项目为导向”教学模式,其核心是:根据各种职业所需技能的培养要求,与行业的发展相联系,及时进行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将专业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重新设计,形成一个个的技能训练项目,将训练项目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单独或共同协助去完成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收集信息、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展示结果、自我评价、教师评价等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知识,提高技能。以“项目为导向”教学模式,可以解决之前谈到的两大难题:
(1)教学从“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 转移。教师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指导,此教学方式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学生对待学习的兴趣被激发出来,充分地调动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并锻炼了他们的创新思维。
(2)“教、学、做” 一体化全面铺开。教学主要集中在各个实训室,把实训室的功能发挥到最大程度,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掌握专业技能。
(3)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学生能不断地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能主动地安排学习任务和验证学习效果,通过每次实践后的小结,提出科学合理的整改措施。
(4)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有自由选择、评价、并对信息进行研究的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印刷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1.传统教学模式的现状。以《平版印刷操作技术》这门课为例,该课程是我院印刷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同时也是省级精品课程,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压力调节、水墨平衡、套印不准、图像偏色等专业技能操作性很强的知识,没有实行一体化教学,做不到理论及时与实践相结合,教师通常只是搜集些图片、播放些许视频来进行理论性的讲解,由于实践操作环节所占时间比较少,学生不仅无法体验真实案例,理论课教学也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最终是理论知识没掌握好,专业操技能又没有学好。学生毕业后,其实践操作水平根本没有得到显著提高。
2.项目导向教学模式的实施。《平版印刷操作技术》这门课分五个学习情境,有21个项目,教学过程都按照五步法来进行。以“水墨平衡控制”项目为例来介绍:
(1)收集信息阶段:教师首先向学生演示在胶印机进行上墨、上水的操作步骤,然后规范每个动作,把上墨、上水的基本要领和操作技巧准确地传授给学生,教师在示范动作的过程中讲解相关知识。此阶段学生的任务是收集信息并做好记录,熟悉供水、供墨系统和印刷机相关结构等知识。
(2)设计方案阶段:学生按照工位数分成若干小组,推荐一名学生作为组长,分阶段进行练习。把供水操作、供墨操作以及如何维持水墨平衡等技能进行规范训练。
(3)实施方案阶段:学生根据每个小组的计划完成各项任务,操作过程中应相互协助,并及时发现遇到的各种问题。尽快掌握高质量完成该项技术的技巧,确保真正掌握此项目。
(4)展示结果阶段:每个小组展示实践成果,通过展示发现存在的各种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寻找解决办法。
(5)评优评先阶段:各小组先自我评价,然后其他同学提出问题,老师进行评价,最后评出优秀小组,成为本项目的获胜团队,给予期末考核加分奖励。
收集信息、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展示结果、评优评先五个步骤,都有具体的教学目标、能力培养、工作方法和完成时间的要求。整个过程以学生动手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只有当学生遇到各种问题时,教师才针对问题进行科学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三、“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的要求
从上可知,“项目教学法”对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其效果非常明显,但在实施过程中要求较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师资的要求。教学必须提前做好功课,应熟练掌握每个项目所涉及的全部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以解决学生操作中遇到的的各种问题。
2.对教学条件的要求。应具备每个项目所需要的实训设备和仪器,包括教具、模型或仿真软件。
3.对教材的要求。目前缺乏合适的配套教材,每个院校必须根据各专业的特点编制校本教材。
4.对教学进度的要求。“项目为导向”教学法主要以学生工作为主,教学连续性的特点很明显,难于控制,应该适当增加总课时量,教学应尽可能地集中进行。
总之, “项目为导向”教学模式在高职教学中还处于尝试阶段,它不再是简单的让学生按照教师的安排和讲授去得到一个结果,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去寻找得到结果的途径,并进行展示、总结和自我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展现出来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迅速接纳新知识的学习能力、与人协作的社会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关键词】高职教育 项目为导向 专业技能 五步法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217-01
当前的高职教育中,强化专业技能训练,注重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实践能力,使学生学完后能分析、会操作,能独立完成企业生产任务是高职教育必须突破的难题。
一、“结果为导向”向“项目为导向”转化的必然性:
1.以“结果为导向”教学模式的弊端。以“结果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高职教学中出现两大难题:首先是学生学习被动,学习主观能动性不高,学习效率过低。其次是学生能力不够。教师先完成各项教学任务,然后学生以教师为对象进行模仿,依葫芦画瓢,无法对技能进行科学的加工处理,做不到运用自如。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法提高,学习能力与职业技能得不到提高。无法体现高职教育特点,学生专业操作技能培养不能全面、系统的展开。究其原因:
(1)学生不是主动学习,而是被动接受各项技能。这样的教学过程,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导致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双双降低,更严重的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2)对专业知识的理论性和系统性过于重视。对于文化知识基础比较薄弱的高职生来说,他们要继续学习数学、物理等基础课程,其效果不可能太理想。
(3)没有把实践教学放在重要地位。先理论后实践,教师还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没有过多的现场演示,只是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最后结果就是学生听不明白,看不明白,更加无法动手操作。
(4)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分开。实训室不开放或开放度不高,学生没法及时操作各种仪器或实训设备,有些教学实训设备甚至成了仅供参观的展示品,一体化教学的推进速度非常缓慢。
2.以“项目为导向”教学模式的优势。目前,高职院校正在大力推广“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的课程改革,而工作过程的系统化是实施项目导向教学的基础。以 “项目为导向”教学模式,其核心是:根据各种职业所需技能的培养要求,与行业的发展相联系,及时进行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将专业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重新设计,形成一个个的技能训练项目,将训练项目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单独或共同协助去完成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收集信息、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展示结果、自我评价、教师评价等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知识,提高技能。以“项目为导向”教学模式,可以解决之前谈到的两大难题:
(1)教学从“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 转移。教师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指导,此教学方式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学生对待学习的兴趣被激发出来,充分地调动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并锻炼了他们的创新思维。
(2)“教、学、做” 一体化全面铺开。教学主要集中在各个实训室,把实训室的功能发挥到最大程度,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掌握专业技能。
(3)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学生能不断地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能主动地安排学习任务和验证学习效果,通过每次实践后的小结,提出科学合理的整改措施。
(4)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有自由选择、评价、并对信息进行研究的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印刷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1.传统教学模式的现状。以《平版印刷操作技术》这门课为例,该课程是我院印刷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同时也是省级精品课程,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压力调节、水墨平衡、套印不准、图像偏色等专业技能操作性很强的知识,没有实行一体化教学,做不到理论及时与实践相结合,教师通常只是搜集些图片、播放些许视频来进行理论性的讲解,由于实践操作环节所占时间比较少,学生不仅无法体验真实案例,理论课教学也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最终是理论知识没掌握好,专业操技能又没有学好。学生毕业后,其实践操作水平根本没有得到显著提高。
2.项目导向教学模式的实施。《平版印刷操作技术》这门课分五个学习情境,有21个项目,教学过程都按照五步法来进行。以“水墨平衡控制”项目为例来介绍:
(1)收集信息阶段:教师首先向学生演示在胶印机进行上墨、上水的操作步骤,然后规范每个动作,把上墨、上水的基本要领和操作技巧准确地传授给学生,教师在示范动作的过程中讲解相关知识。此阶段学生的任务是收集信息并做好记录,熟悉供水、供墨系统和印刷机相关结构等知识。
(2)设计方案阶段:学生按照工位数分成若干小组,推荐一名学生作为组长,分阶段进行练习。把供水操作、供墨操作以及如何维持水墨平衡等技能进行规范训练。
(3)实施方案阶段:学生根据每个小组的计划完成各项任务,操作过程中应相互协助,并及时发现遇到的各种问题。尽快掌握高质量完成该项技术的技巧,确保真正掌握此项目。
(4)展示结果阶段:每个小组展示实践成果,通过展示发现存在的各种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寻找解决办法。
(5)评优评先阶段:各小组先自我评价,然后其他同学提出问题,老师进行评价,最后评出优秀小组,成为本项目的获胜团队,给予期末考核加分奖励。
收集信息、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展示结果、评优评先五个步骤,都有具体的教学目标、能力培养、工作方法和完成时间的要求。整个过程以学生动手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只有当学生遇到各种问题时,教师才针对问题进行科学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三、“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的要求
从上可知,“项目教学法”对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其效果非常明显,但在实施过程中要求较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师资的要求。教学必须提前做好功课,应熟练掌握每个项目所涉及的全部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以解决学生操作中遇到的的各种问题。
2.对教学条件的要求。应具备每个项目所需要的实训设备和仪器,包括教具、模型或仿真软件。
3.对教材的要求。目前缺乏合适的配套教材,每个院校必须根据各专业的特点编制校本教材。
4.对教学进度的要求。“项目为导向”教学法主要以学生工作为主,教学连续性的特点很明显,难于控制,应该适当增加总课时量,教学应尽可能地集中进行。
总之, “项目为导向”教学模式在高职教学中还处于尝试阶段,它不再是简单的让学生按照教师的安排和讲授去得到一个结果,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去寻找得到结果的途径,并进行展示、总结和自我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展现出来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迅速接纳新知识的学习能力、与人协作的社会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