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比聚光灯下高调的“数额化”慈善,微软作为企业公民在公益路上的表现就如它所生产的产品一样,留于你我眼前的永远是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后的完美画面,而屏幕画面背后,微软艰辛的付出早已大隐于市、低调存在。
在“微软·2011年非营利机构信息日”的现场,微软(中国)企业公共事务总监洪军终于受众多非营利组织之邀走上演讲台与大家分享IT信息可给予公益事业发展的巨大支持。会后,洪军接受了本刊记者专访,言谈中,他依旧保持着微益人浸入肌理的朴实公益理念,真诚承诺:“非营利组织向前,微软在后。微软,将永远致力于帮助全世界的个人和企业实现其全部潜能。”
面对《2011年度中国公益组织IT现状调研报告》中所呈现出的中国非营利组织近五成存在着租用网络服务器、无机构独立域名和专业IT知识等问题时,洪军说:“我们希望通过与政府组织、非营利机构及业界同仁的合作,协助非营利机构通过使用信息技术提升效率、增进透明度、提高竞争力。”这样的表率无疑让我们对IT公益时代的快步到来信心倍增。
由此,我们随洪军一同翻开微软企业公民报告,与他一同去追寻“微软,智造中国,慧赢未来”的责任与使命,期待IT技术革新谱写公益新篇章。
“屏幕”背后要做常态化公益
每天,当你打开电脑面对“屏幕”的那一刻,微软就与你同在。从办公软件的OFFICE系统到通讯工具MSN,微软所生产的产品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事物。
“微软是一个以技术创新为专长的国际公司,因此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技术去提升个人、社会乃至整个民族的进步,帮助他们实现梦想。”洪军说,“作为负责任的企业公民,微软一直致力成为中国政府可信赖的合作伙伴。因此,微软在中国的公益慈善项目都是持续开展的。”
回顾微软公益项目,从众所周知的“携手助学”、“社区技能培训”、“农村信息化普及”到近两年的环境保护、助力医疗改革、协助赈灾与社会建设等,微软确实塑立了IT行业在物资支援的同时,建立“授之以渔”让受助者自助的公益模式。
2003年11月,微软在教育部支持下启动“携手助学”项目。该项目不仅在援助区建立计算机教室,还专门派技术人员对援建学校的师生进行培训,共同研发教研课件,多方位支持学校的信息化教育,有力提升了当地的文化素质教育发展。据洪军介绍,“携手助学”项目至今已惠及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有超过48万师生成为项目受益者与传承者。
在微软,“支持教育创新、构建人才基础”是体现企业社会责任的优良传统。然而,这并不代表微软只助学,“微软公益事业发展规划是立体的、常态的,它关注的领域还包括网络安全维护、环境保护、医疗卫生改革、赈灾救援等多个方面。”洪军说。
值得一提的是,在所有微软现行公益项目中,微软人既是参与者、创造者,也是实施者、传播者。比如,在微软的环境保护项目中,它们将环保意识落实到产品研发过程,新开发的windows7操作系统,在投入使用后,可有效优化并降低用户能源成本,降低碳排量,这是微软在软件开发初期就已确定的目标:在工作中实现公益。2009年,微软向世界保证到2012年,企业会在原2007年全球每美元的收入碳排放量基础上降低至少30%。
洪军认为,常态化的公益项目与公益理念是企业公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使命成就了我们的社会责任”
“微软的使命是帮助全世界的个人和企业实现全部潜能。”采访过程中洪军几次说到这句话,而陈述话语时又特别强调“帮助”二字。
洪军说:“作为全球最大的软件公司,微软的责任不是靠企业单方面去完成使命。我们的核心优势是微软拥有一个充满激情和先进创造力的团队,这个团队又与千万家合作伙伴,包括政府、非营利组织、其他企业、学术机构、公民等一起去实现推动人类进步的共同愿景。在中国,我们希望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发展出力,这是我们的使命。”
在2008年“5·12汶川地震”时,微软就秉承了这样的信念,携手合作伙伴一同完成了许多引人注目的应急项目:第一时间协助中国红十字会完善官方网站,以最大限度应对来自全球各地的捐赠需要;成立“紧急客户关怀中心”全力帮助受灾区政府和群众解决IT问题;最快速度开发“5·12阿坝地震寻人网”,让每一位灾民早日回家……“微软,在‘5·12’地震中不仅仅捐款、捐物,我们更渴望能与每位灾民一起重建家园。”据洪军介绍,“5·12”地震灾后重建,微软全程参与。为拉动当地的发展速度,微软先后派出多批次企业志愿者前往灾区建立社区学习中心,开展“潜力无限”信息技术培训,以更好地帮助当地居民提升就业和创业能力,扶助他们尽快恢复正常生活。此间,微软还和“明天教育基金会”在四川营山县糖房村修建了“大垭口希望小学”。时至今日,小学的健康发展依旧是每位微软人关心的事情,每年微软企业志愿者都会履行诺言,到小学看看,持续不断地为援助地带去新技术、新资源。
微软诚信、负责的态度不仅体现在公益项目执行过程中,还蕴涵于企业产品生产与对客户数据资料保护的工作里。“在公司内部,我们制定了强有力的政策,去保护广大客户的根本利益。”洪军说,“帮助大家实现潜能是微软的使命,因而,从肩负这一使命的那一刻起,微软就必须对用户的网络信息安全负责,这既是职业道德操守规定,也是一份不可卸载的社会责任。微软有责任配合政府和各界需要,促进全人类健康、和谐的发展。”
IT时代:“云公益”微软会持续参与
作为IT行业的领军者,微软勤恳耕耘着自身公益项目的同时,还时刻关注公益组织的成长,引领IT公益的向前发展。在“微软·2011年非营利机构信息日”当天,微软工作人员为非营利组织展示了“微软Live@edu(教育云)”软件,这是一款依托“云计算”技术,实现教育助学在线沟通,并免费向公益组织提供自主注册域名、创建校园生活社区、及时通讯与协作服务等多方便利的综合性功能软件。
非营利组织代表和微博网友对微软的这一公益行为亲切地称之为“云公益”。“微软Live@edu(教育云)”确实为我们带来许多惊喜:它不但可以满足上百人同一时间在线使用,还能为每位经过身份验证的用户,提供独一无二的个人操作管理平台,满足私人收藏和文件共享、经验分享等需求。青海“格桑花”助学的工作人员在试用了该软件后表示,如果“微软Live@edu(教育云)”技术能辅助偏远地区的远程教学,那将为实现城乡统筹的“教育一体化”加油提速,山里的素质教育也能得到长足发展。(链接:如有从事支教助学项目的非营利组织想要获取“微软Live@edu(教育云)”软件支持的请发送邮件到[email protected]进行申请。)
为更好的推广“云公益”,洪军希望有更多的企业公民、政府与社会各界共同扶持这一公益项目,串联多方力量,将提升非营利机构更好地运用网络公益的各种元素集合起来。比如,惠普、戴尔给予电脑硬件支持,政府提供有利的政策倡导,微软致力于公益软件开放与公益IT人才培训,恩派(NPI)搭建更广泛的公益交流平台,孵化优秀公益项目等。洪军说:“只有众人合力才能让‘云公益’不成‘浮云’,而成为天空中美丽的云彩。”
为此,在未来的日子里,微软将持续通过三个层面参与并实践‘云公益’计划。首先,针对多家非营利机构给予软硬件捐赠,构建IT基础设施;其次,针对NGO等非营利机构的行业领袖和lT人员开展技能培训,提供咨询服务、技术引导和经验分享,使其获得更优化服务;最后,针对一至两家NGO,协助其制定长期的IT规划,支持机构的长远可持续发展,打造可借鉴模板,再逐渐完善,全面推广。洪军说,“这样既能帮助非营利机构提升能力建设,又能协助公益组织实现透明度、工作效率、竞争力的全面增强,还能实现微软原本希望通过合作的力量间接、有效地服务弱势群体的愿景。”
在小小的电脑“屏幕”背后,微软作为全球企业公民正持续不断地履行自身公益使命与社会责任。从率先启航的“携手助学”教育项目到根植基层的社区技术学习中心的“潜力无限”计划,从灾害响应后的长期援助到倡导环境保护的躬亲示范,从保护用户安全隐私的职责操守到支援非营利机构信息能力建设的本色行为,微软扎根中国,正与众多公益机构一同积蕴着IT公益浪潮的到来。
责任编辑/刘健君
在“微软·2011年非营利机构信息日”的现场,微软(中国)企业公共事务总监洪军终于受众多非营利组织之邀走上演讲台与大家分享IT信息可给予公益事业发展的巨大支持。会后,洪军接受了本刊记者专访,言谈中,他依旧保持着微益人浸入肌理的朴实公益理念,真诚承诺:“非营利组织向前,微软在后。微软,将永远致力于帮助全世界的个人和企业实现其全部潜能。”
面对《2011年度中国公益组织IT现状调研报告》中所呈现出的中国非营利组织近五成存在着租用网络服务器、无机构独立域名和专业IT知识等问题时,洪军说:“我们希望通过与政府组织、非营利机构及业界同仁的合作,协助非营利机构通过使用信息技术提升效率、增进透明度、提高竞争力。”这样的表率无疑让我们对IT公益时代的快步到来信心倍增。
由此,我们随洪军一同翻开微软企业公民报告,与他一同去追寻“微软,智造中国,慧赢未来”的责任与使命,期待IT技术革新谱写公益新篇章。
“屏幕”背后要做常态化公益
每天,当你打开电脑面对“屏幕”的那一刻,微软就与你同在。从办公软件的OFFICE系统到通讯工具MSN,微软所生产的产品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事物。
“微软是一个以技术创新为专长的国际公司,因此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技术去提升个人、社会乃至整个民族的进步,帮助他们实现梦想。”洪军说,“作为负责任的企业公民,微软一直致力成为中国政府可信赖的合作伙伴。因此,微软在中国的公益慈善项目都是持续开展的。”
回顾微软公益项目,从众所周知的“携手助学”、“社区技能培训”、“农村信息化普及”到近两年的环境保护、助力医疗改革、协助赈灾与社会建设等,微软确实塑立了IT行业在物资支援的同时,建立“授之以渔”让受助者自助的公益模式。
2003年11月,微软在教育部支持下启动“携手助学”项目。该项目不仅在援助区建立计算机教室,还专门派技术人员对援建学校的师生进行培训,共同研发教研课件,多方位支持学校的信息化教育,有力提升了当地的文化素质教育发展。据洪军介绍,“携手助学”项目至今已惠及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有超过48万师生成为项目受益者与传承者。
在微软,“支持教育创新、构建人才基础”是体现企业社会责任的优良传统。然而,这并不代表微软只助学,“微软公益事业发展规划是立体的、常态的,它关注的领域还包括网络安全维护、环境保护、医疗卫生改革、赈灾救援等多个方面。”洪军说。
值得一提的是,在所有微软现行公益项目中,微软人既是参与者、创造者,也是实施者、传播者。比如,在微软的环境保护项目中,它们将环保意识落实到产品研发过程,新开发的windows7操作系统,在投入使用后,可有效优化并降低用户能源成本,降低碳排量,这是微软在软件开发初期就已确定的目标:在工作中实现公益。2009年,微软向世界保证到2012年,企业会在原2007年全球每美元的收入碳排放量基础上降低至少30%。
洪军认为,常态化的公益项目与公益理念是企业公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使命成就了我们的社会责任”
“微软的使命是帮助全世界的个人和企业实现全部潜能。”采访过程中洪军几次说到这句话,而陈述话语时又特别强调“帮助”二字。
洪军说:“作为全球最大的软件公司,微软的责任不是靠企业单方面去完成使命。我们的核心优势是微软拥有一个充满激情和先进创造力的团队,这个团队又与千万家合作伙伴,包括政府、非营利组织、其他企业、学术机构、公民等一起去实现推动人类进步的共同愿景。在中国,我们希望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发展出力,这是我们的使命。”
在2008年“5·12汶川地震”时,微软就秉承了这样的信念,携手合作伙伴一同完成了许多引人注目的应急项目:第一时间协助中国红十字会完善官方网站,以最大限度应对来自全球各地的捐赠需要;成立“紧急客户关怀中心”全力帮助受灾区政府和群众解决IT问题;最快速度开发“5·12阿坝地震寻人网”,让每一位灾民早日回家……“微软,在‘5·12’地震中不仅仅捐款、捐物,我们更渴望能与每位灾民一起重建家园。”据洪军介绍,“5·12”地震灾后重建,微软全程参与。为拉动当地的发展速度,微软先后派出多批次企业志愿者前往灾区建立社区学习中心,开展“潜力无限”信息技术培训,以更好地帮助当地居民提升就业和创业能力,扶助他们尽快恢复正常生活。此间,微软还和“明天教育基金会”在四川营山县糖房村修建了“大垭口希望小学”。时至今日,小学的健康发展依旧是每位微软人关心的事情,每年微软企业志愿者都会履行诺言,到小学看看,持续不断地为援助地带去新技术、新资源。
微软诚信、负责的态度不仅体现在公益项目执行过程中,还蕴涵于企业产品生产与对客户数据资料保护的工作里。“在公司内部,我们制定了强有力的政策,去保护广大客户的根本利益。”洪军说,“帮助大家实现潜能是微软的使命,因而,从肩负这一使命的那一刻起,微软就必须对用户的网络信息安全负责,这既是职业道德操守规定,也是一份不可卸载的社会责任。微软有责任配合政府和各界需要,促进全人类健康、和谐的发展。”
IT时代:“云公益”微软会持续参与
作为IT行业的领军者,微软勤恳耕耘着自身公益项目的同时,还时刻关注公益组织的成长,引领IT公益的向前发展。在“微软·2011年非营利机构信息日”当天,微软工作人员为非营利组织展示了“微软Live@edu(教育云)”软件,这是一款依托“云计算”技术,实现教育助学在线沟通,并免费向公益组织提供自主注册域名、创建校园生活社区、及时通讯与协作服务等多方便利的综合性功能软件。
非营利组织代表和微博网友对微软的这一公益行为亲切地称之为“云公益”。“微软Live@edu(教育云)”确实为我们带来许多惊喜:它不但可以满足上百人同一时间在线使用,还能为每位经过身份验证的用户,提供独一无二的个人操作管理平台,满足私人收藏和文件共享、经验分享等需求。青海“格桑花”助学的工作人员在试用了该软件后表示,如果“微软Live@edu(教育云)”技术能辅助偏远地区的远程教学,那将为实现城乡统筹的“教育一体化”加油提速,山里的素质教育也能得到长足发展。(链接:如有从事支教助学项目的非营利组织想要获取“微软Live@edu(教育云)”软件支持的请发送邮件到[email protected]进行申请。)
为更好的推广“云公益”,洪军希望有更多的企业公民、政府与社会各界共同扶持这一公益项目,串联多方力量,将提升非营利机构更好地运用网络公益的各种元素集合起来。比如,惠普、戴尔给予电脑硬件支持,政府提供有利的政策倡导,微软致力于公益软件开放与公益IT人才培训,恩派(NPI)搭建更广泛的公益交流平台,孵化优秀公益项目等。洪军说:“只有众人合力才能让‘云公益’不成‘浮云’,而成为天空中美丽的云彩。”
为此,在未来的日子里,微软将持续通过三个层面参与并实践‘云公益’计划。首先,针对多家非营利机构给予软硬件捐赠,构建IT基础设施;其次,针对NGO等非营利机构的行业领袖和lT人员开展技能培训,提供咨询服务、技术引导和经验分享,使其获得更优化服务;最后,针对一至两家NGO,协助其制定长期的IT规划,支持机构的长远可持续发展,打造可借鉴模板,再逐渐完善,全面推广。洪军说,“这样既能帮助非营利机构提升能力建设,又能协助公益组织实现透明度、工作效率、竞争力的全面增强,还能实现微软原本希望通过合作的力量间接、有效地服务弱势群体的愿景。”
在小小的电脑“屏幕”背后,微软作为全球企业公民正持续不断地履行自身公益使命与社会责任。从率先启航的“携手助学”教育项目到根植基层的社区技术学习中心的“潜力无限”计划,从灾害响应后的长期援助到倡导环境保护的躬亲示范,从保护用户安全隐私的职责操守到支援非营利机构信息能力建设的本色行为,微软扎根中国,正与众多公益机构一同积蕴着IT公益浪潮的到来。
责任编辑/刘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