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基于习近平总书记针对青年和大学生关于“知行合一”的重要论述,基于“知行合一”视角提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重要途径: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土壤,根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种子;以“以人为本”为指导,树立“知行合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观;以校园为依托,搭建知行合一的育人平台;拓宽社会实践渠道,使思想政治教育常态化、生活化。
【关键词】知行合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育人平台 社会实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5C-0032-0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青年和大学生群体提出知行合一、躬身实践、学以致用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所倡导的“知行合一”,是理论和实践的辩证统一,对于解决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知行不一”这一突出问题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高校应深刻把握“知行合一”的内涵,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
一、习近平总书记针对青年和大学生关于“知行合一”的重要论述
通过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演讲和文章进行归纳整理,可以看出,习近平总书记对“知行合一”进行了深刻阐述和反复强调,并且根据不同的对象提出了不同的要求。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大学考察时,就语重心长地勉励大学生: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2014年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贵在坚持知行合一、坚持行胜于言。2014年1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澳门大学考察横琴新校区,对青年学生提出希望:不仅要有求学求知的热情,而且要有心系国家、心系特区的担当,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2016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去安徽调研,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针对青年代表特别指出:所有知识要转化为能力,都必须躬身实践。要坚持知行合一,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练、增长本领。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对大学生提出了新要求:“知行合一,做实干家。”“学到的东西,不能停留在书本上,不能只装在脑袋里,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上,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正所谓‘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总的来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以知行合一的标准来要求青少年和大学生群体,就是希望当代青年和大学生能够增强自身学识修养,提高自身综合能力,为接棒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好思想上的预热和行动上的准备。大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的发展和未来就是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未来。提升大学生整体的思想道德素质,确保他们健康成长成才,是时代赋予的重要使命。当前,高校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治国理政中的“知行合一”为准则,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人类从实践中获得认识,又以认识为指导来推动实践,认识和实践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辩证统一过程。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需要坚持“知行合一”的辩证统一关系,也就是把认识作为实践的基础,用实践来检验认识的科学性。知是基础,通过知的培育,让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是关键,通过行的检验,让大学生通过情感、信念等心理因素的干预,学会独立思考、自觉实现意识与行为相统一。如果不能把“知”转化为“行”,那么这些符合中国当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思想观念和理论知识就不能获得大学生的认同,从而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只有达到“知行合一”,才能解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挑战。
二、“知行合一”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改革的任务,要“全面深化教育改革”,为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培养合格接班人。党的十九大報告再次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这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也对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突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应以“知行合一”为导向,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并落实到行动上,成为学生自觉的行为导向。
(一)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土壤,根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种子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的,反映中华民族特质和精神风貌的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和。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结晶,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备条件。此外,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引导他们坚定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这是在新形势下“知行合一”导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一是要多渠道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包括舆论引导和校园文化建设等途径,营造“知行合一”的校园氛围。二是在课程内容上大力发展传统文化相关课程,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选择。三是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当中,要结合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用优秀传统文化的正能量去鼓舞他们、激励他们,纠正他们在日常行为中出现的知行不一行为。
(二)以“以人为本”为指导,树立“知行合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观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根本是做人的工作。要实现知行合一,就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都要与时俱进,更新教学内容,增强时代性,突出新思想,使用新手段。还要认识到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教育情境的设计和教育内容的个性设计,帮助学生加强自我认识、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培养自身兴趣,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增强他们的自我约束力。另外在活动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让他们能够充分展示自我。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人际沟通和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抵抗挫折能力等都得到了锻炼,个人价值追求和成就感等也有机会一一实现。此外,还要关注学生发展需要和内心需求,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强烈的情感体验,从而提升自身素养,达到行为与认识的相统一。
【关键词】知行合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育人平台 社会实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5C-0032-0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青年和大学生群体提出知行合一、躬身实践、学以致用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所倡导的“知行合一”,是理论和实践的辩证统一,对于解决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知行不一”这一突出问题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高校应深刻把握“知行合一”的内涵,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
一、习近平总书记针对青年和大学生关于“知行合一”的重要论述
通过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演讲和文章进行归纳整理,可以看出,习近平总书记对“知行合一”进行了深刻阐述和反复强调,并且根据不同的对象提出了不同的要求。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大学考察时,就语重心长地勉励大学生: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2014年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贵在坚持知行合一、坚持行胜于言。2014年1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澳门大学考察横琴新校区,对青年学生提出希望:不仅要有求学求知的热情,而且要有心系国家、心系特区的担当,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2016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去安徽调研,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针对青年代表特别指出:所有知识要转化为能力,都必须躬身实践。要坚持知行合一,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练、增长本领。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对大学生提出了新要求:“知行合一,做实干家。”“学到的东西,不能停留在书本上,不能只装在脑袋里,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上,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正所谓‘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总的来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以知行合一的标准来要求青少年和大学生群体,就是希望当代青年和大学生能够增强自身学识修养,提高自身综合能力,为接棒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好思想上的预热和行动上的准备。大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的发展和未来就是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未来。提升大学生整体的思想道德素质,确保他们健康成长成才,是时代赋予的重要使命。当前,高校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治国理政中的“知行合一”为准则,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人类从实践中获得认识,又以认识为指导来推动实践,认识和实践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辩证统一过程。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需要坚持“知行合一”的辩证统一关系,也就是把认识作为实践的基础,用实践来检验认识的科学性。知是基础,通过知的培育,让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是关键,通过行的检验,让大学生通过情感、信念等心理因素的干预,学会独立思考、自觉实现意识与行为相统一。如果不能把“知”转化为“行”,那么这些符合中国当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思想观念和理论知识就不能获得大学生的认同,从而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只有达到“知行合一”,才能解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挑战。
二、“知行合一”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改革的任务,要“全面深化教育改革”,为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培养合格接班人。党的十九大報告再次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这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也对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突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应以“知行合一”为导向,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并落实到行动上,成为学生自觉的行为导向。
(一)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土壤,根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种子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的,反映中华民族特质和精神风貌的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和。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结晶,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备条件。此外,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引导他们坚定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这是在新形势下“知行合一”导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一是要多渠道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包括舆论引导和校园文化建设等途径,营造“知行合一”的校园氛围。二是在课程内容上大力发展传统文化相关课程,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选择。三是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当中,要结合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用优秀传统文化的正能量去鼓舞他们、激励他们,纠正他们在日常行为中出现的知行不一行为。
(二)以“以人为本”为指导,树立“知行合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观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根本是做人的工作。要实现知行合一,就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都要与时俱进,更新教学内容,增强时代性,突出新思想,使用新手段。还要认识到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教育情境的设计和教育内容的个性设计,帮助学生加强自我认识、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培养自身兴趣,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增强他们的自我约束力。另外在活动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让他们能够充分展示自我。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人际沟通和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抵抗挫折能力等都得到了锻炼,个人价值追求和成就感等也有机会一一实现。此外,还要关注学生发展需要和内心需求,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强烈的情感体验,从而提升自身素养,达到行为与认识的相统一。